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四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0)

1. 呃逆門(五則)

人有忽然呃逆不止,為是寒氣相感,誰知是氣逆而寒入之也。然氣之所以不順,乃氣之不足也。蓋丹田之氣足,則氣守於下焦而氣順,丹田之氣不足,則氣奔於上焦而氣逆矣。呃逆雖是小症,然治之不得法,往往有變成危症,而不可救,正徒散其寒而不補其氣也。治法宜大補其丹田之氣,而少佐之以祛寒之藥。

則氣旺而可以接續,寒祛而足以升提,故不必止呃逆而呃逆遂自止也。方用定呃湯:

人參(三錢),白朮(五錢),丁香(五分),陳皮(五分),茯苓(五錢),沉香末(一錢),牛膝(一錢),水煎服。一劑而呃逆止矣。

白話文:

人如果突然打嗝不停,這是寒氣入侵所致。很多人以為是氣逆導致寒氣入侵,其實不然。氣逆的原因是氣不足。丹田之氣充足,氣就會守在下焦,氣順暢;丹田之氣不足,氣就會奔向上焦,導致氣逆。

雖然打嗝是個小症狀,但如果治療方法不當,往往會演變成危症,無法救治。這是因為只單純散寒,而不補氣所致。治療方法應該以大補丹田之氣為主,再配合少量的祛寒藥物。

如此一來,氣旺盛了,就能接續循環;寒氣被祛除了,氣就能上升提舉。因此,不用刻意去止嗝,打嗝自然就會停止。

藥方定呃湯

  • 人參(三錢)
  • 白朮(五錢)
  • 丁香(五分)
  • 陳皮(五分)
  • 茯苓(五錢)
  • 沉香末(一錢)
  • 牛膝(一錢)

水煎服,一劑即可止嗝。

參、苓、白朮純是補氣回陽之藥,丁香祛寒,沉香、牛膝降入丹田以止其逆,逆氣既回,而呃聲自定。孰謂補氣之藥,非即轉氣之湯哉!

此症用加味六君子湯亦妙。

人參,半夏,蘇葉(各一錢),白朮,茯苓(各三錢),陳皮(五分),甘草(三分),丁香(二分),水煎服。一劑即止呃,二劑全愈。

人有痰氣不清,一時作呃逆之聲者,人以為火逆作祟也。夫火逆之痰,口必作渴,今不渴而呃逆,仍是痰氣之故,而非火邪之祟也。夫痰在胃口,而呃逆在丹田,何以能致此耶?蓋丹田之氣欲升,而痰結胸中以阻之。此種呃逆較虛呃者甚輕,治法消其痰氣,而呃逆自除,方用二陳湯加減治之。

白話文:

人參、茯苓、白朮都是補氣回陽的藥,丁香祛寒,沉香、牛膝降入丹田止住逆氣,逆氣消退,呃聲自然消失。誰說補氣的藥不是轉氣的湯呢!

這種情況用加味六君子湯也很有效。

人參、半夏、蘇葉(各一錢)、白朮、茯苓(各三錢)、陳皮(五分)、甘草(三分)、丁香(二分),水煎服。一劑就能止住呃逆,兩劑就完全痊癒。

有些人痰氣不清,一時作呃逆之聲,以為是火逆作祟。其實火逆之痰,口會發渴,而現在不渴卻呃逆,仍然是痰氣的原因,不是火邪作祟。痰在胃口,呃逆在丹田,怎麼會引起呃逆呢?因為丹田的氣想要上升,但痰結在胸中阻礙了它。這種呃逆比虛呃輕得多,治療方法是消去痰氣,呃逆就會自然消失,可以用二陳湯加減治療。

人參(五分),陳皮(五分),半夏(一錢),甘草(三分),厚朴(一錢),茯苓(三錢)

水煎服。一劑即愈。

二陳湯為治痰之妙劑,加入人參、厚朴於補氣之中而行降氣之藥,自能祛痰於上焦,達氣於下焦也。

此症亦可用加味六君子湯治之。

人有口渴飲水忽然呃逆者,非水氣之故,乃火氣之逆也。人若胃火太盛,必大渴呼水矣,今但渴而不大飲水者,乃胃火微旺,而胃氣猶虛也。故飲水雖快,而多則不能易消,火上衝而作呃逆耳。治法宜補其胃中之土,而降其胃中之火,則胃氣之安,而胃火自息,呃逆亦自止矣。方用平呃散:

白話文:

人參(五分)、陳皮(五分)、半夏(一錢)、甘草(三分)、厚朴(一錢)、茯苓(三錢)。

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一次服用即可痊癒。

二陳湯是治療痰病的良方,加入人參、厚朴在補益氣血的同時,又能導引氣血向下,自然能清除上焦的痰液,使氣血流通至下焦。

對於這種症狀,也可以使用加味六君子湯來治療。

有人出現口渴想喝水卻突然嘔吐的情況,這不是因為水氣造成的,而是由於火氣上逆所致。如果一個人胃火過盛,他必然會大口喊著要喝水。然而,現在只是口渴卻不大量飲水,這說明胃火稍有興起,但胃氣還比較虛弱。因此,喝水時雖然感到舒暢,但喝得太多反而不易消化,火氣上衝,導致嘔吐。治療的方法應該是補充胃中的土元素(指胃的功能),同時降下胃中的火氣,這樣胃氣就會安定,胃火自然會停止,嘔吐也會停止。這個方子叫做平呃散:

玄參,白朮(各五錢),人參(二錢),茯苓,甘菊花,麥冬(各三錢),甘草(五分)

水煎服。一劑即平。

此方降胃火而又不耗胃氣,所以奏功實神。倘以為胃火之盛,而輕用石膏,雖亦能取勝,而終於胃土有傷,呃逆除而他病又生矣,不若此方之和平而又神也。

此症用兩宜湯亦妙。

人參(二錢),茯苓,白朮(各五錢),甘草,澤瀉,黃連(各一錢),肉桂(三分),陳皮(五分),天花粉(二錢),柴胡(三分)

白話文:

這是一個治療胃火旺盛的中醫藥方,藥方中包含了玄參、白朮、人參等藥材。此方能有效降胃火,同時不會傷及脾胃,效果顯著,而且溫和有效,適合長期服用。

此外,文中也提到了另一個方子叫做「兩宜湯」,同樣可以治療胃火旺盛,也列出了藥方成分。

需要注意的是,中藥的使用需要遵照專業醫生的指導,不可自行服用。

水煎服。二劑愈。

人有氣惱之後,肝又血燥,肺又氣熱,一時呃逆而不止,人以為火動之故也,誰知亦是氣逆而不舒乎。蓋肝性最急,一拂其意,則氣必下克脾土,而脾土氣閉,則腰臍之間不通,氣乃上奔於咽喉,而作呃逆矣。倘亦用降火降氣之藥,則呃逆更甚,必須用散郁之劑,而佐以消痰潤肺之藥,始為得之。方用解呃丹:

茯神(三錢),白芍(三錢),當歸(二錢),白朮(五錢),蘇葉(五分),麥冬(五錢),白芥子(三錢),柴胡(一錢)

白話文:

藥材用水煎煮服用,服用兩劑即可痊癒。

當人因生氣而導致肝火旺盛、血液乾燥、肺部氣熱時,就會出現打嗝不止的現象。很多人會以為是火氣上炎所致,殊不知,其實是氣逆不通暢所造成。由於肝臟的特性是急躁,只要稍有不順心,就會向下攻擊脾臟,導致脾臟氣血不通,腰腹部感到阻塞,氣體就會向上衝到咽喉,而引發打嗝。如果再用降火降氣的藥物,只會讓打嗝更加嚴重。因此,應該使用舒解鬱氣的藥物,並配合化痰潤肺的藥物才能治癒。解呃丹方劑如下:

茯神(三錢)、白芍(三錢)、當歸(二錢)、白朮(五錢)、蘇葉(五分)、麥冬(五錢)、白芥子(三錢)、柴胡(一錢)。

水煎服。一劑而呃逆即止。

此方為散郁之神方,不特治呃逆已也。用白朮以利腰臍之氣,用柴、芍、當歸以舒肝膽之氣,用蘇葉、麥冬以潤肺金之氣,用茯神以通心與膀胱之氣,用白芥子以宣膜膈之氣,是一身上下之氣盡行流通,又何虞下焦之氣不上升於咽喉乎!故一劑而收功也。

此症亦可用平順散:

柴胡,甘草,烏藥(各一錢),白芍(三錢),香附,白芥子,川芎(各二錢),砂仁(一粒)

白話文:

將藥材水煎服用,只要一劑就能止住呃逆。這個方子是散解郁氣的神方,不只可以治呃逆,還能調節全身氣機。白朮可以利腰臍之氣,柴胡、芍藥、當歸可以舒肝膽之氣,蘇葉、麥冬可以潤肺金之氣,茯神可以通心與膀胱之氣,白芥子可以宣通膜膈之氣,讓全身上下之氣暢通無阻,自然就不會出現下焦之氣逆上咽喉的現象了。所以一劑就能奏效。

這種呃逆症也可以用平順散來治療:柴胡、甘草、烏藥各一錢,白芍三錢,香附、白芥子、川芎各二錢,砂仁一粒。

水煎服。二劑即止。

人有呃逆時作時止者,乃氣虛而非氣滯也。夫氣旺則順,氣衰則逆,五行之道也,凡逆之至者,皆衰之極耳。惟是氣衰而呃逆者,不比痰呃與火呃也,補其氣之虛,而呃逆自止。倘不知補氣,而惟從事於消痰降火,則輕必變重,而重必入死矣。況痰火之呃,亦虛而致,不惟寒呃之成於虛也。方用六君子湯加減治之。

人參(三錢),白朮(一兩),茯苓(三錢),陳皮(一錢),甘草(三分),半夏(二錢),柿蒂(三枚)

水煎服。連服三劑而呃逆自除。

白話文:

煮水飲用,二個藥方即可痊癒。

有人出現時好時壞的呃逆,這是因為氣虛而非氣滯。氣流暢則順利,氣力衰退則逆流,這是五行運行的規則。凡是逆流的情況,都是因為氣力達到極度衰弱。只有氣力衰弱導致的呃逆,不像痰呃和火呃,補充氣力的不足,呃逆自然會停止。如果不知道補氣,只是一味消痰降火,那麼病情輕微的可能會變嚴重,嚴重的則可能走向死亡。況且痰火引發的呃逆,也是因為氣力不足,不僅寒呃是由氣力不足造成的。使用六君子湯加減治療。

人參(三錢),白朮(一兩),茯苓(三錢),陳皮(一錢),甘草(三分),半夏(二錢),柿蒂(三枚)

煮水飲用,連續服用三個藥方,呃逆自然會消失。

此方乃治胃之聖劑,胃氣弱而諸氣皆弱,胃氣旺而諸氣皆旺,故補胃氣正所以補諸氣也,氣既旺矣。加以柿蒂之能轉呃,自然氣轉於須臾,而呃逆頓止矣。且胃又多氣之腑也,諸氣之逆皆從胃始,然則諸氣之順,何獨不由胃始哉。

此症亦可用加味術苓湯:

人參,白朮(各五錢),茯苓(三錢),半夏(二錢),竹瀝(一合),附子(三分)

水煎服。二劑愈。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治療胃病的聖藥。胃氣虛弱,其他氣也虛弱;胃氣強盛,其他氣也強盛,所以補益胃氣就能補益其他氣。氣旺盛之後,再加上柿蒂能夠止呃,自然氣就能馬上轉順,呃逆立刻就止住了。而且胃是多氣的臟腑,各種氣逆都是從胃開始的,那麼各種氣順暢,為什麼不能從胃開始呢?

這個病症也可以用加味術苓湯來治療:人參、白朮各五錢,茯苓三錢,半夏二錢,竹瀝一合,附子三分。水煎服,兩劑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