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五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4)

1. 厥症門(七則)

人有日間忽然發熱,一時厥去,手足冰涼,語言惶惑,痰迷心竅,頭暈眼昏,此陽厥也。乃陰血不歸於陽氣之中,而內熱如焚,外反現假寒之象,故手足冷也。此等之症,傷寒中最多。但傷寒之厥乃傳經之病,必熱至五、六日而發厥,非一日身熱而即發厥者也,故不可用傷寒之法以治此等之厥。然而雖不同於傷寒,而內熱之深,正未嘗少異。

夫厥乃逆也,逆肝氣而發為厥;厥乃火也,逆火氣而發為熱。熱深而厥亦深,熱輕而厥亦輕,故不必治厥也,治熱而已矣。惟是厥發於日,陽離乎陰也。無陰則陽無所制,離陰則陽無所依,陽在裡而陰在表,自然熱居中而寒現外矣。治法瀉其在內之火,則內熱自除而外寒自散。

然而,火之有餘仍是水之不足,瀉火之中而佐之補水之味,則陽得陰而有和合之歡,斷不至陰離陽而有厥逆之戾也。方用安厥湯:

人參(三錢),玄參(一兩),茯苓(三錢),白薇(一錢),麥冬(五錢),生地(五錢),天花粉(三錢),炒梔子(三錢),白芍(一兩),柴胡(五分),甘草(一錢),水煎服。一劑而厥定,再劑而身涼矣。凡日間發厥之症,俱可治之,無不神效。

此方和合陰陽,實有調劑之妙。助陽氣而不助其火,生陰氣而不生其寒,祛邪而不損其正,解鬱而自化其痰,所以定厥甚神,返逆最速也。

此症用黃連定厥湯亦效。

黃連(二錢),當歸(五錢),麥冬(五錢),玄參(一兩),貝母(三錢),菖蒲(五分),水煎服。一劑即回,二劑愈。

人有夜間發熱,一時厥逆昏暈如死人狀,惟手足溫和,喉中痰響,不能出聲,此陰厥也。乃陽氣虛而不能入於陰血之中,以致鬼神憑之,往往厥逆也。直中陰寒之症,多有一時發厥者,但彼乃陰寒而猝中,此乃陰熱而暴亡,各有不同。陰寒之厥,手足筋脈多青,灌之水必吐;陰熱之厥,手足筋脈多紅,飲之水必不吐。

陰寒之厥,身必不熱,陰熱之厥,身必不涼。以此辨之,不差毫髮。故陰寒之厥,舍參、附無奪命之丹;陰熱之厥,飲參、附即喪身之鴆。治陰熱之厥,法宜補陰以助陽,使真陰足而邪陰自散,陽氣旺而虛火自消。庶痰涎化,昏暈除,厥逆定矣。方用補陰助陽湯:

玄參(一兩),麥冬(一兩),熟地(一兩),人參(二錢),白芥子(五錢),柴胡(一錢),白芍(一兩),當歸(一兩),白朮(一兩),茯苓(五錢),菖蒲(一錢),水煎服。一劑而昏迷蘇,再劑而痰涎化,三劑而厥逆回,則可生也,否則不可救矣。

此方補陰之藥多於補陽。陰水足而陰火可散,陰火散而陽氣可回,陰陽合而昏迷宜蘇矣。倘服之而不效,是陰陽早已相脫,不能再續也,非前藥之故耳。或曰陽氣虛而離陰,是宜單補陽以入陰,今補陰以合陽,恐非治法。不知陽氣虛而不能入於陰血之中者,以陰血之大燥,火盛而虛陽不敢入於陰耳,非陰血過多之謂也。苟補陽過勝,則陽旺而陰益消亡,此所以必須補陰以合陽,而萬不可補陽以勝陰也。

白話文:

厥症門(七則)

白天突然發熱,然後昏厥過去,手腳冰冷,說話語無倫次,痰迷心竅,頭暈眼花,這是陽厥。這是因為陰血沒有歸於陽氣之中,內部熱如火燒,外表卻呈現虛假的寒冷現象,所以手腳冰冷。這種症狀在傷寒病中最多見。但是傷寒引起的厥證是經絡傳變的疾病,必定發熱五、六天才會出現厥證,並非一天發熱就立刻出現厥證,所以不能用治療傷寒的方法來治療這種厥證。然而,雖然它和傷寒不同,但內在的熱度卻沒有什麼差別。

厥證是逆亂的現象,肝氣逆亂就會導致厥證;厥證是火,火氣逆亂就會發熱。熱重則厥證也重,熱輕則厥證也輕,所以不必治療厥證,只要治療熱證就可以了。厥證發生在白天,是陽氣離開陰氣。沒有陰氣,陽氣就沒有約束,陽氣離開陰氣,就沒有依託,陽氣在裡,陰氣在外,自然就會內熱外寒。治療方法是瀉去體內之火,體內之熱就會去除,體外之寒就會自行消散。

然而,火盛仍然是水不足,瀉火的同时佐以補水的藥物,陽氣得到陰氣的滋養,就能和諧相處,就不會出現陰氣離散、陽氣逆亂的厥證了。方用安厥湯:

人參(三錢),玄參(一兩),茯苓(三錢),白薇(一錢),麥冬(五錢),生地(五錢),天花粉(三錢),炒梔子(三錢),白芍(一兩),柴胡(五分),甘草(一錢),水煎服。一劑藥下去厥證就止住了,再服一劑身體就涼爽了。凡是白天發生的厥證,都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都有神奇的療效。

這個方子調和陰陽,確實有妙用。它能扶助陽氣而不助長其火,滋養陰氣而不滋生寒邪,祛除邪氣而不傷及正氣,解郁化痰。所以能迅速有效地止住厥證,逆轉病情。

此症也可使用黃連定厥湯:

黃連(二錢),當歸(五錢),麥冬(五錢),玄參(一兩),貝母(三錢),菖蒲(五分),水煎服。一劑藥下去就能好轉,兩劑藥就能痊癒。

晚上發熱,突然厥逆昏迷,像死人一樣,但是手腳溫暖,喉嚨裡有痰聲,說不出話,這是陰厥。這是因為陽氣虛弱,不能進入陰血之中,以致於邪氣入侵,常常出現厥逆。直接受陰寒侵襲的症狀,很多是一時發作的厥證,但那是陰寒突然侵襲,這是陰熱突然暴發,各有不同。陰寒引起的厥證,手腳經脈多發青,灌水必吐;陰熱引起的厥證,手腳經脈多發紅,喝水必不吐。

陰寒引起的厥證,身體一定不發熱;陰熱引起的厥證,身體一定不冰冷。以此來辨別,絲毫不差。所以陰寒引起的厥證,不用人參、附子等藥物,否則就會喪命;陰熱引起的厥證,服用人參、附子就會喪命。治療陰熱引起的厥證,方法是補益陰氣以輔助陽氣,使真陰充足,邪陰就會自行消散;陽氣旺盛,虛火就會自行消除。這樣痰涎就能化解,昏迷就能解除,厥逆就能平復。方用補陰助陽湯:

玄參(一兩),麥冬(一兩),熟地(一兩),人參(二錢),白芥子(五錢),柴胡(一錢),白芍(一兩),當歸(一兩),白朮(一兩),茯苓(五錢),菖蒲(一錢),水煎服。一劑藥下去昏迷就能甦醒,再服一劑痰涎就能化解,三劑藥下去厥逆就能恢復,就能活命,否則就無法挽救了。

這個方子補益陰氣的藥物多於補益陽氣的藥物。陰液充足,陰火就能消散;陰火消散,陽氣就能回升;陰陽調和,昏迷就能甦醒。如果服用後沒有效果,那是陰陽已經分離,無法再聯繫了,不是藥方的原因。有人說陽氣虛弱而離開陰氣,應該單獨補益陽氣以歸於陰氣,現在卻補益陰氣以調和陽氣,恐怕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不知道陽氣虛弱而不能進入陰血之中,是因為陰血極度乾燥,火盛,虛弱的陽氣不敢進入陰血,而不是陰血過多。如果過度補益陽氣,陽氣就會旺盛,陰氣就會更加消亡,所以必須補益陰氣以調和陽氣,絕對不能過度補益陽氣而損傷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