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五 (15)
卷之五 (15)
1. 厥症門(七則)
況方中未嘗無補陽之藥,補陰居其七,補陽居其三,陰陽始無偏勝,而厥逆可援也。
此症用解暈神丹亦效。
人參,半夏(各二錢),茯苓(五錢),南星(一錢),天麻,烏藥,陳皮,菖蒲(各五分),當歸(三錢),柴胡(一錢),水煎服。
人有日間發厥,而夜間又厥,夜間既厥,而日間又復再厥,身熱如火,痰涎作聲,此乃陰陽相併之厥也。熱多則厥亦多,用瀉火之藥,則熱除而厥亦除矣。然而厥既有晝夜之殊,而熱亦有陰陽之異,正未可徒瀉夫火也。宜於瀉陽之中,而用補陰之藥;於抑陰之內,而用補陽之劑。
庶幾陽火得陰而消,陰火得陽而化。提陽出於陰,而日間無昏暈之虞;升陰入於陽,而夜間無迷眩之害也。方用旋轉陰陽湯:
人參(一錢),白朮(三錢),白茯神(三錢),白芍(五錢),當歸(三錢),生地(五錢),麥冬(三錢),附子(一分),炒梔子(二錢),天花粉(三錢),柴胡(一錢),水煎服。一劑而厥逆安矣,不必再劑也。
此方陰陽雙補,痰火兩瀉,補瀉兼施,不治厥而厥自定也。倘或補陰而不補陽,或瀉陽而不抑陰,則陰陽必有偏勝,而痰火必致相爭,變出非常,有不可救藥者矣。
此症用息爭湯亦甚效。
柴胡,神麯(各二錢),甘草(一錢),炒梔子,天花粉(各三錢),茯苓(五錢),生地(一兩),水煎服。一劑即安,二劑愈。
人有大怒之後,又加拂抑,事不如意,忽大叫而厥,吐痰如湧,目不識人,此肝氣之逆,得痰而厥也。夫肝性最急,急則易於動怒,怒則氣不易泄,而肝之性更急,肝血必燥,必求救於脾胃以紛取資。然而血不能以驟生,脾胃出水谷之液以予肝,未遑變血,勢必迅變為痰以養肝。
肝又喜血而不喜痰,痰欲入於肝而肝不受,必至痰阻於肝外,以封閉夫肝之竅矣。肝不能得痰之益,反得痰之損,則肝之燥結可知。既無津液之灌注,必多炎氛之沸騰,痰閉上而火起下,安得不衝擊而成厥哉?治法宜去其痰而厥乃定也。然而去痰必須平肝,而平肝在於解怒。
方用平解湯:
香附(五錢),當歸(五錢),天花粉(三錢),半夏(二錢),茯苓(三錢),神麯(二錢),麥芽(二錢),炒梔子(二錢),黃連(五分),甘草(一錢),水煎服。一劑厥輕,再劑厥定,三劑全愈。
此方解肝氣之拂逆,實有神功。在清熱而不燥,導痰而不峻也。
此症用三白散亦效。
白芍,川芎(各五錢),梔子,茯神,天花粉(各三錢),當歸(五錢),白豆蔻(二枚),南星,菖蒲,枳殼(各一錢),水煎服。二劑全愈。
人有怒,輒飲酒以為常,不醉不休,一日發厥,不知人事,稍蘇猶呼酒號叫,數次復昏暈,人以為飲酒太醉故也,誰知是膽經之火動乎。夫肝與膽為表裡,肝氣逆則膽氣亦逆,肝火動則膽火亦動。酒入臟腑必先入膽,酒滲入膽,則酒化為水矣。然而酒性大熱,飲酒過多,酒雖化水,而酒之熱性不及分消,必留於膽中。
白話文:
況且藥方中並非沒有補陽的藥材,但補陰的藥材佔了七成,補陽的藥材佔了三成,這樣陰陽才能達到平衡,厥逆的症狀才能被緩解。
這個病症使用解暈神丹也有效。
藥方:人參、半夏各二錢,茯苓五錢,南星一錢,天麻、烏藥、陳皮、菖蒲各五分,當歸三錢,柴胡一錢,用水煎服。
有些人白天發生厥症,晚上又發生,晚上發生後,白天又再次發生,身體發熱像火燒一樣,痰液發出聲音,這就是陰陽同時出現問題導致的厥症。熱像嚴重則厥症也更嚴重,使用瀉火的藥物,熱象消除,厥症也會跟著消失。然而,厥症有白天和晚上的區別,熱像也有陰陽的差異,不能單純地使用瀉火的藥物。應該在瀉陽火的同時,使用補陰的藥物;在抑制陰火的同時,使用補陽的藥物。
這樣才能使陽火因為得到陰的滋養而消退,陰火因為得到陽的溫煦而化解。提升陽氣,使其脫離陰的束縛,白天就不會有昏迷暈眩的危險;提升陰氣,使其進入陽的範圍,晚上就不會有迷亂眩暈的困擾。藥方使用旋轉陰陽湯:
藥方:人參一錢,白朮三錢,白茯神三錢,白芍五錢,當歸三錢,生地五錢,麥冬三錢,附子一分,炒梔子二錢,天花粉三錢,柴胡一錢,用水煎服。服用一劑,厥逆的症狀就會平穩,不必再服用第二劑。
這個藥方能同時補養陰陽,又可瀉掉痰和火,補瀉兼顧,不刻意治療厥症,厥症也會自然平定。如果只補陰而不補陽,或者只瀉陽而不抑制陰,那麼陰陽一定會出現偏盛偏衰,痰和火也會互相爭鬥,產生意想不到的變故,甚至會無法救治。
這個病症使用息爭湯也很有效果。
藥方:柴胡、神麯各二錢,甘草一錢,炒梔子、天花粉各三錢,茯苓五錢,生地一兩,用水煎服。服用一劑就好轉,服用兩劑就能痊癒。
有些人大怒之後,又遭受壓抑,事情不如意,突然大叫一聲就昏厥過去,吐出的痰像湧泉一般,眼睛看不見人,這是肝氣逆亂,導致痰液產生,阻塞氣機而發生的厥症。肝的性質最為急躁,急躁就容易發怒,發怒則氣不易發散,肝的性質會更加急躁,肝血也必定會乾枯,必須求助於脾胃來獲取補充。然而血不能馬上產生,脾胃將水穀之精液供給肝臟,來不及轉化為血,勢必會迅速轉化為痰液來滋養肝臟。
肝臟又喜歡血而不喜歡痰液,痰液想進入肝臟卻被肝拒絕,必定會導致痰液阻塞在肝臟之外,封閉了肝臟的孔竅。肝臟無法從痰液中獲益,反而因痰液而受損,那麼肝臟的燥結情況就可想而知了。既然沒有津液的灌注,必定會產生許多熱氣沸騰,痰液阻塞在上方,而火氣在下方升騰,怎麼可能不衝擊而導致厥症呢?治療方法應該去除痰液,厥症才能平定。然而要去除痰液,必須平息肝氣,而要平息肝氣,關鍵在於解除怒氣。
藥方使用平解湯:
藥方:香附五錢,當歸五錢,天花粉三錢,半夏二錢,茯苓三錢,神麯二錢,麥芽二錢,炒梔子二錢,黃連五分,甘草一錢,用水煎服。服用一劑,厥症減輕,再服一劑,厥症平定,服用三劑即可完全痊癒。
這個藥方能夠解除肝氣的鬱結,確實有神奇的功效,它在清熱的同時不會過於燥烈,在導痰的同時不會過於峻猛。
這個病症使用三白散也有效。
藥方:白芍、川芎各五錢,梔子、茯神、天花粉各三錢,當歸五錢,白豆蔻二枚,南星、菖蒲、枳殼各一錢,用水煎服。服用兩劑即可完全痊癒。
有些人經常發怒,就習慣飲酒來排解,不喝醉就不罷休,有一天突然發生厥症,不省人事,稍微清醒後仍然呼喊要酒,號叫,幾次昏迷後又醒來,人們認為是飲酒過量所致,誰知道是膽經的火氣發動了。肝與膽互為表裡,肝氣逆亂則膽氣也逆亂,肝火發動則膽火也跟著發動。酒進入臟腑一定先進入膽,酒滲入膽,則酒就會轉化為水。然而酒的性質大熱,飲酒過多,酒雖然轉化為水,但酒的熱性卻無法完全消散,必定會留在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