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六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14)

1. 暑症門(十一則)

方用沛霖膏:

玄參(二兩),人參(一兩),生地(二兩),麥冬(二兩),牛膝(五錢),荊芥(炒黑,三錢),水煎服。一劑血止,二劑喘脹消,三劑口亦不渴,四劑全愈。愈後仍服六味地黃丸可也。

此方大補腎水,水足而龍雷之火自歸於腎之宅。火既安於腎宅,血自止於胃關,何必用黃柏、知母以瀉火,用香薷、藿香以散暑哉。況瀉火而火愈熾,必至傷損夫胃土,散暑而暑難退,必至消耗夫肺金,勢必血不可止,火不可滅,而死矣。

此症用丹蒿湯亦神。

丹皮(三兩),荊芥(三錢),青蒿(一兩),水煎服。

中暑熱之氣,兩足冰冷,上身火熱,煩躁不安,飲水則吐,人以為下寒上熱之症,乃暑氣之阻隔陰陽也,誰知是暑散而腎火不能下歸之故乎。人身龍雷之火,因暑氣相感,乃奔騰而上。世醫不知治法,徒瀉其暑熱之氣,不知引火歸源,於是暑熱已散,龍雷之火下不可歸,乃留於上焦而作熱矣。火既盡升於上焦,則下焦無火,安得不兩足如冰耶。

火在上而寒在下,兩相攻擊,中焦之地排難解紛,兩不相合,煩躁不安,有自來也。上熱熏肺,口必渴也。飲水止可救上焦之熱,及至中焦已非所宜。況下焦純寒,冷水正其所惡,欲不吐得乎。治法不可治暑,而並不可瀉火,不特不可瀉火,必須補火。蓋龍雷之火,虛火也。

實火可瀉,虛火宜補。然而補火之中,仍須補水以濟之,補水者,補腎中之真水也。真火非真水不歸,真火得真水以相合,則下藏腎中,不至有再升之患也。方用八味地黃湯:

熟地(一兩),山茱萸(五錢),山藥(五錢),丹皮,茯苓,澤瀉(各三錢),肉桂(一錢),附子(一分),水煎,探冷飲之。一劑兩足溫矣,再劑上身之火熱盡散,中焦之煩躁亦安,且不思飲水矣。

六味地黃湯補水之神藥,桂、附引火之神丹,水火既濟,何至陰陽之反背乎。

此症用還腎湯亦效。

熟地(三兩),甘草(一錢),肉桂(五分),牛膝(五錢),水煎服。

人有夏日自汗,兩足逆冷至膝下,腹脹滿,不省人事,人以為陽微之厥也。誰知是傷暑而濕氣不解乎。夫濕從下受,濕感於人身,未有不先從下而上,故所發之病,亦必先見於下。濕病得汗,則濕邪可從汗而解矣。何自汗而濕仍不解耶?蓋濕病而又感暑氣,自汗止可解暑,而不能解濕,以暑熱浮於上身,而濕邪中於下身,汗解於陽分,而不解於陰分耳。治法利小便以解濕,逐熱邪以解暑,則上下之氣通,而濕與暑盡散矣。

方用解利湯:

石膏(二錢),知母(一錢),甘草(五分),半夏(一錢),白朮(三錢),豬苓(一錢),茯苓(三錢),澤瀉(一錢),肉桂(一分),水煎服。連服十劑全愈。

白話文:

暑症門(十一則)

沛霖膏

配方:玄參(二兩),人參(一兩),生地(二兩),麥冬(二兩),牛膝(五錢),炒黑荊芥(三錢),用水煎服。通常服一劑就能止血,兩劑能消除喘氣和腹脹,三劑口渴症狀會消失,四劑就能完全康復。康復後可以繼續服用六味地黃丸來調理。

這個藥方主要是大補腎水,當腎水充足時,身體的虛火自然就會回到腎臟。火安穩地回到腎臟後,血自然就能止住,不必使用黃柏、知母等藥物來瀉火,也不需要用香薷、藿香等來散暑。因為瀉火反而會讓火更旺盛,最終會傷害脾胃;散暑也難以真正退去暑氣,反而會消耗肺氣。這樣只會導致血止不住,火也滅不了,最終走向死亡。

丹蒿湯

這個病症使用丹蒿湯也很有效果。

配方:丹皮(三兩),荊芥(三錢),青蒿(一兩),用水煎服。

中暑導致體內熱氣過盛,出現雙腳冰冷,上半身卻發熱,煩躁不安,喝水就吐的情況。人們常常以為是下寒上熱的症狀,但其實是暑氣阻礙了陰陽之氣的運行。也有可能是暑氣消散後,腎火無法回到原本的位置。人體內的虛火,因為受到暑氣的影響,會向上奔騰。一般醫生不懂得如何治療,只知道去散體內的暑熱,卻不知道要引導火歸根,導致暑熱雖然散去了,虛火卻無法回到下焦,停留在上焦而產生發熱的現象。火都跑到上焦了,下焦自然就沒有火,雙腳才會像冰一樣冷。

火在上而寒在下,兩者互相對抗,位於中間的脾胃難以協調,才會導致煩躁不安。上焦有火,熏到肺部,自然就會口渴。喝水雖然可以緩解上焦的熱,但水到了中焦就不適合了。而且下焦很寒冷,冷水對它來說更是無法接受,所以才會喝水就吐。治療方法不能只針對暑氣,也不能只是瀉火,不僅不能瀉火,反而要補火。因為這種虛火並不是實火。

實火可以瀉,虛火則應該補。然而在補火的同時,也要補水來輔助,補水是指補充腎中的真水。虛火沒有真水就無法回到腎中,虛火得到真水滋潤後,就能回到腎中,不會再往上跑。使用八味地黃湯:

配方:熟地(一兩),山茱萸(五錢),山藥(五錢),丹皮,茯苓,澤瀉(各三錢),肉桂(一錢),附子(一分),用水煎服,放涼後飲用。通常一劑就能讓雙腳溫暖起來,兩劑就能讓上半身的發熱完全消退,中焦的煩躁不安也會平靜下來,並且不會再想喝水。

六味地黃湯是補水的良藥,肉桂、附子是引火歸元的妙丹。水火調和,陰陽自然不會失衡。

還腎湯

這個病症使用還腎湯也有效。

配方:熟地(三兩),甘草(一錢),肉桂(五分),牛膝(五錢),用水煎服。

有些人夏天會自汗,雙腳發冷到膝蓋以下,腹部脹滿,意識不清。人們以為這是陽氣衰弱導致的昏厥。但其實是中暑導致濕氣沒有解除的緣故。濕氣通常從下身侵入人體,因此發病的部位也會先從下身開始。濕病如果能透過流汗,就能把濕邪排出。為什麼自汗卻無法解除濕氣呢?那是因為濕病又受到暑氣的影響,自汗只能解除暑熱,卻無法解除濕氣,因為暑熱停留在上半身,而濕邪停留在下半身,汗只會從陽分排出,而無法解除陰分的濕邪。治療方法應該利小便來排除濕氣,驅散熱邪來解除暑氣,這樣才能使上下的氣機暢通,濕氣和暑氣自然就能消散。

解利湯

配方:石膏(二錢),知母(一錢),甘草(五分),半夏(一錢),白朮(三錢),豬苓(一錢),茯苓(三錢),澤瀉(一錢),肉桂(一分),用水煎服。連續服用十劑就能完全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