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五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9)

1. 臌脹門(七則)

人有兩足跗上先腫,漸漸腫脹至腹,按脹上如泥之可搏,小便不利,大便反結,此由土氣之郁,非水腫也。人生脾胃之氣健旺,則土能剋水,而水自灌注於經絡,兩不相礙也。惟脾胃氣虛,則土不能轉輸水精於上,而胃中之水積而不流,於是浸淫於表裡、皮毛而無所不到也。然而脾胃氣虛,非脾胃之故也。

由於腎氣之虛,則土無升騰之氣,而土乃鬱而不伸,力不能制水,使水來相侮,而脾胃之氣愈虛也。夫腎司開闔,腎氣從陽則開,腎氣從陰則闔;陽太盛則水道大開,陰太盛則水道常閉;陽為腎中之火,而陰為腎中之寒也。腎寒則脾胃亦寒,水畏熱而不畏寒,此寒土之所以難制水也。

然則治水腫之法,烏可舍補腎之火,而他求蓄水之土哉。雖然水勢滔天,補火以生土,迂緩而難以決排;放水以全土,利便而易於蓄泄。故補腎中之火,可治久病之水臌;泄脾胃中之水,實益初病之水脹也。下身脹而上身未脹,正初起之病,宜急泄其水之為得。方用泄水至神湯:

大麥須(二兩),茯苓(一兩),白朮(二兩),小赤豆(三錢),水煎服。一劑而腹必雷鳴,瀉水如注,再劑而水盡泄無遺,不必三劑也。

論理,牽牛、甘遂之方未嘗不可用,但慮世人天稟日薄,而脾、胃、腎三經多虛,恐不勝藥力之過迅,故改立此方,於補中瀉水,正氣無傷而邪水盡出之為妙。方中白朮、茯苓健脾胃之土,又能通脾胃之氣。則土之郁可解,土鬱既解,力足以制水矣。況大麥須能消無形之水,赤小豆能泄有形之濕,合而相濟,自能化水,直出於膀胱,由尾閭之間盡瀉而出也。

此症用冬瓜湯亦甚效。

冬瓜一個,煎水十碗。另用白朮(三兩),車前子(五錢),肉桂(二錢),將冬瓜水煎湯二碗。先用一碗,少頃又用一碗。其水從大便而出,一劑而脹腫全消。

人有水腫既久,遍身手足俱脹,面目亦浮,口不渴而皮毛出水,手按其膚如泥,此真水臌也,乃土氣鬱塞之甚故耳。夫土本剋水,何為反致水侮?蓋土虛則崩,土崩則淤泥帶水而流緩,於是日積月累,下焦阻滯,而水乃上泛。脾胃之中原能藏水,然水過於多,則脾胃不能受,乃散布於經絡皮膚矣。

迨至經絡皮膚不能受,勢不得不流滲於皮膚之外,氾濫於一身。不用下奪之法,何以瀉滔天之水哉。方用決水湯:

車前子(一兩),茯苓(二兩),王不留行(五錢),肉桂(三分),赤小豆(三錢),水煎服。一劑而小便如注不絕,二劑而腫脹盡消矣。

論理用雞屎醴逐水,亦有神效。然而雞屎醴逐水,從大便而出,而此方逐水,從小便而出也。水從大便出者其勢逆,水從小便出者其勢順。逆則效速而氣傷,順則效緩而氣固。此方利水從小便而出,利其膀胱也。凡水必從膀胱之氣化,而後由陰器以出。土氣不宣,則膀胱之口閉,吾用王不留行之迅藥以開其口,加入肉桂,引車前、茯苓、赤小豆直入膀胱而利導之。茯苓、車前雖利水而不耗氣,而茯苓且是健土之藥,水決而土又不崩,此奪法之善也。

白話文:

臌脹門(七則)

人若雙腳踝部先腫,腫脹逐漸擴散到腹部,按壓腫脹處感覺像泥巴一樣可壓縮,小便不暢,大便反而乾燥,這是由於土氣鬱結造成的,並非水腫。人體脾胃之氣強盛,則土氣能克制水氣,水氣自然能順利運行於經絡,彼此互不干擾。只有脾胃氣虛,土氣才無法將水精輸布到上方,胃中的水分積聚不流動,於是浸潤到身體表裡、皮毛,無處不到。然而脾胃氣虛,並非脾胃本身的問題。

由於腎氣虛弱,土氣便缺乏上升的力量,土氣鬱結不舒展,無法制約水氣,導致水氣反過來侵犯,使脾胃之氣更加虛弱。腎臟主宰開合,腎氣旺盛則開,腎氣衰弱則閉;陽氣過盛則水道大開,陰氣過盛則水道常閉;陽氣是腎臟中的火,陰氣是腎臟中的寒。腎臟寒冷則脾胃也寒冷,水氣畏懼熱而不畏懼寒,這就是寒邪凝滯的土氣難以制約水氣的原因。

那麼治療水腫的方法,怎能捨棄補益腎臟之火,而另尋方法來固攝土氣呢?雖然水勢洶湧,補益腎火以滋生土氣,方法緩慢且難以迅速解決;瀉除水氣以保全土氣,則方法迅速且容易調節。所以補益腎臟之火,可以治療久病的水臌;瀉除脾胃中的水氣,則益於初期水腫。下半身腫脹而上半身未腫,正是疾病初期,應該及時瀉除水氣。方用泄水至神湯:

大麥須(二兩)、茯苓(一兩)、白朮(二兩)、小赤豆(三錢),水煎服。一劑藥後腹部必定會發出雷鳴般的聲音,瀉出大量水分,再服一劑,水氣就會完全排出,不必服用三劑。

理論上,牽牛、甘遂等方劑也並非不可使用,但考慮到現代人體質普遍虛弱,脾、胃、腎三經多虛弱,恐怕承受不住藥力過於迅速,因此改用此方,在補益中瀉水,正氣不受損害而邪水盡除,妙在於此。方中白朮、茯苓健脾胃之土,又能疏通脾胃之氣,則土氣鬱結可解,土氣鬱結既解,就能夠制約水氣了。況且大麥須能消除無形的濕水,小赤豆能瀉除有形的濕邪,兩者配合使用,就能化解水濕,直接排出膀胱,從會陰部完全排出。

此症使用冬瓜湯也十分有效。

冬瓜一個,煎水十碗。另用白朮(三兩)、車前子(五錢)、肉桂(二錢),將冬瓜水煎成兩碗。先服用一碗,過一會兒再服用一碗。水分從大便排出,一劑藥後腫脹就能完全消退。

有些人水腫已久,全身手腳都腫脹,面容也浮腫,不口渴但皮膚表面出汗,按壓皮膚感覺像泥巴一樣,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水臌,是土氣鬱結非常嚴重造成的。土氣本應克制水氣,為何反而導致水氣侵犯?因為土氣虛弱就會崩潰,土氣崩潰就會淤泥和水分一起緩慢流動,於是日積月累,下焦阻塞,水氣就會向上泛濫。脾胃原本能夠收藏水分,但水分過多,脾胃就無法承受,就會散布到經絡和皮膚。

等到經絡皮膚也無法承受,水氣就不得不滲出皮膚之外,氾濫全身。不用下瀉的方法,怎麼能夠瀉除如此多的水分呢?方用決水湯:

車前子(一兩)、茯苓(二兩)、王不留行(五錢)、肉桂(三分)、小赤豆(三錢),水煎服。一劑藥後小便如同注水般源源不斷,兩劑藥後腫脹就完全消退了。

理論上使用雞屎酒逐水也有奇效。然而雞屎酒逐水,從大便排出,而這個方劑逐水,從小便排出。水分從大便排出則方向逆行,水分從小便排出則方向順行。逆行則療效迅速但損傷元氣,順行則療效緩慢但元氣得以保存。此方利水從小便排出,利於膀胱。所有水分都必須經過膀胱氣化,然後從尿道排出。土氣不宣,則膀胱的通道阻塞,我們用王不留行這種迅速起效的藥物來打開通道,加入肉桂,引導車前子、茯苓、小赤豆直達膀胱而利導。茯苓、車前子雖然利水但不耗傷元氣,而且茯苓還是健脾的藥物,水氣排出而土氣又不崩潰,這是下瀉方法的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