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五 (10)
卷之五 (10)
1. 臌脹門(七則)
至於臍突、手掌無紋,用此方尚可救也。惟是服此方瀉水而愈,必須禁用食鹽一月,倘不能禁,則又脹矣。脹則不可再治也。
此症亦可用冬瓜湯更加劉寄奴一兩、茯苓一兩,服之亦水瀉而愈。
人有氣喘作脹,腹腫,小便不利,大便亦溏,漸漸一身俱腫,人以為水臌也,不知乃肺、脾、腎三經之虛也。夫水氣不能分消,大都病在胃,然胃之所以病者,正由於三經之虛耳。胃為水穀之海,凡水入於胃為歸,蓋五臟六腑之大源也。但胃能容水而不能行水,所恃脾之散水以行於肺,肺之通水以入於膀胱,腎之化水而達於小腸也。
惟脾虛則不能散胃之水精於肺,而病在中矣;肺虛則不能通胃之水道於膀胱,而病在上矣;腎虛則不能司胃之關門,時其輸泄,而病在下矣。三經既虛,而胃中積水浸淫,遂遍走於經絡皮膚,而無所底止矣。治法補其三經之氣,而胃氣自旺,胃氣旺而腫脹盡消。方用消脹丹:
白朮(三錢),茯苓(一兩),麥冬(五錢),熟地(五錢),山藥(一兩),芡實(五錢),蘇子(一錢),水煎服。
一劑而喘少定,二劑而脹漸消,十劑而小便利,二十劑而一身之腫無不盡愈也。
方中白朮、茯苓以健其脾土,麥冬、蘇子以益其肺金,熟地、山藥、芡實以滋其腎水,自然脾氣旺而不至健運之失職,肺氣旺而不至治節之不行,腎氣旺而不至關門之不開,水自從膀胱之府而盡出於小腸矣,安得而再脹哉。
此症用百合消脹湯亦效。
白朮,芡實(各一兩),茯苓,百合(各五錢),山藥(一兩),肉桂(二錢),人參(三錢),水煎服。十劑少愈,三十劑全愈。
人有腰重腳腫,小便不利,或肚腹腫脹,四肢浮腫,喘急痰盛,不可以臥,此肺、腎俱虛之病,非臌脹也。夫水症多是脾胃之虛,茲何以肺、腎之虛亦成水脹耶?不知肺虛必盜脾胃之氣,而腎虛則不能生脾胃之氣。二經既虛,則脾胃之氣更虛,土難生金,而肺之氣化不行,而腎之關門不開矣。
於是水不能消而氾濫,一如水腫之病也。治法似宜補肺而兼補腎,然而補肺又不若竟補腎之為得。蓋肺雖生腎,然止能生腎水,而不能生腎火也;脾胃必得腎火以相生,水氣必得腎火以相化;況補腎則肺不必來生腎水,而肺金自安矣,是補腎即所以補肺也。方用金匱腎氣丸:
茯苓(十兩),附子(一個),牛膝(三兩),官桂(二兩),熟地(四兩),山藥(六兩),丹皮(二兩),澤瀉(四兩),車前子(三兩),山茱萸(二兩),各為末,蜜為丸。每日早晚白滾水各送下一兩。服三日而小便利,再服三日而腰輕,服十日而上下之腫盡消,服二十日而喘急痰盛無不盡除,服一料完全愈。再服一料斷不再發也。
白話文:
如果肚臍突出、手掌沒有紋路,用這個藥方還可能救治。但服用此藥方排出身體積水而痊癒後,必須禁食鹽一個月,如果不能禁食,就會再次脹大。一旦再次脹大,就無法再治療了。
這種病症也可以用冬瓜湯,再加入劉寄奴一兩、茯苓一兩,服用後也能夠通過排泄水分而痊癒。
有些人會氣喘、腹部腫脹、小便不順暢、大便也稀溏,慢慢地全身都腫起來,人們以為是水腫,卻不知道這是肺、脾、腎三經虛弱的緣故。水分無法正常代謝,大多是胃的問題,而胃之所以出問題,正是因為三經虛弱。胃是水穀的匯集處,凡是水進入胃都會歸於此處,是五臟六腑的主要源頭。但是胃只能容納水,卻不能運化水,需要依靠脾來散布水分到肺,肺來疏通水道到膀胱,腎來轉化水分到達小腸。
如果脾虛,就無法將胃中的水精散布到肺部,病就發生在中間;如果肺虛,就無法將胃中的水道疏通到膀胱,病就發生在上部;如果腎虛,就不能管理胃的開關,按時排泄,病就發生在下部。三經都虛弱,胃中積水就會蔓延,遍布經絡皮膚,沒有停止的時候。治療方法是補養三經的氣,胃氣自然就會旺盛,胃氣旺盛腫脹自然就會消退。藥方用消脹丹:
白朮三錢,茯苓一兩,麥冬五錢,熟地五錢,山藥一兩,芡實五錢,蘇子一錢,用水煎服。
服用一劑氣喘就會稍為平定,服用兩劑腫脹就會逐漸消退,服用十劑小便就會順暢,服用二十劑全身的腫脹沒有不完全痊癒的。
藥方中,白朮、茯苓用來健壯脾土,麥冬、蘇子用來補益肺金,熟地、山藥、芡實用來滋養腎水,自然脾氣旺盛就不會失去健運功能,肺氣旺盛就不會失去調節功能,腎氣旺盛就不會失去開關功能,水自然就會從膀胱排出到小腸,怎麼會再次脹大呢。
這種病症用百合消脹湯也有效。
白朮、芡實各一兩,茯苓、百合各五錢,山藥一兩,肉桂二錢,人參三錢,用水煎服。服用十劑會稍為好轉,服用三十劑就會完全痊癒。
有些人會感到腰部沉重、腳腫、小便不暢,或者肚子脹、四肢浮腫、氣喘急促、痰多,無法躺臥,這是肺和腎都虛弱的病症,並不是腹脹。水腫的病症大多是因為脾胃虛弱,為什麼肺和腎虛弱也會造成水腫呢?不知道肺虛一定會耗損脾胃的氣,而腎虛就不能產生脾胃的氣。肺和腎兩經虛弱,脾胃的氣就更加虛弱,土難以生金,肺的氣化功能就不能正常運作,腎的開關功能也不能正常開啟。
於是水分不能正常消除而氾濫,就像水腫的病症一樣。治療方法應該補肺並兼顧補腎,然而補肺不如直接補腎來得更好。因為肺雖然可以滋生腎,但只能滋生腎水,而不能滋生腎火;脾胃必須得到腎火的滋養才能夠相生,水氣必須得到腎火的轉化才能夠消散;況且補腎則肺不需要來生腎水,而肺金自然就會安定,所以補腎也就是在補肺。藥方用金匱腎氣丸:
茯苓十兩,附子一個,牛膝三兩,官桂二兩,熟地四兩,山藥六兩,丹皮二兩,澤瀉四兩,車前子三兩,山茱萸二兩,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藥丸。每天早晚用白開水各服用一兩。服用三天小便就會順暢,再服用三天腰部就會感到輕鬆,服用十天上下肢的腫脹就會完全消退,服用二十天氣喘急促和痰多的症狀就會完全消除,服用一副藥完全痊癒。再服用一副藥就絕對不會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