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六 (4)
卷之六 (4)
1. 火熱症門(十六則)
治法補其心中之液,以下降於腎;補其腎中之精,以上滋於心;並調其肝氣,以相引於心腎之間,俾相惡者仍至相愛,則相背者自相交矣。方用引交湯:
熟地,麥冬(各一兩),炒棗仁,山茱萸,沙參(各五錢),茯神(三錢),玄參(五錢),白芍(二兩),炒梔子(三錢),菖蒲,破故紙(各五分),水煎服。連服二劑即目閉而酣睡矣。
此方心腎雙補,而平其肝氣,以清木中之火。蓋肝火瀉則心火自平,腎水亦旺,勢必心氣通於肝,而腎氣亦通於肝也。心腎既通於肝,而又有菖蒲以引心,破故紙以引腎,介紹同心,自能歡好如初,重結寤寐之交矣。
此症用水火兩滋湯亦效。
熟地(三兩),肉桂(二錢),菟絲子(一兩),水煎服。
人肝火內鬱結而不伸,悶煩躁急,吐痰黃塊者,人以為火鬱宜達也,然達之而火愈熾,此乃未嘗兼肝腎而同治也。夫肝木有火,火鬱而不宣者,雖是外邪蒙之,亦因內無水以潤之也。木無水潤,則木鬱更甚,倘徒用風藥,以解肝中之火,不用潤劑以蔭肝中之水,則熬干肝血,而火益盛矣。倘徒用潤劑,以益其肝中之水,不用風劑以舒其肝中之火,則拂抑肝氣而鬱更深矣。
郁深則煩悶於心,火盛則躁急於腹,欲其痰涎之化得乎。治法舒其肝以解火,復補其腎以濟水,自然鬱結伸而諸症愈也。方用肝腎兩舒湯:
熟地,玄參(各一兩),茯苓(三錢),白芍(一兩),柴胡(一錢),當歸(五錢),甘草炒,梔子(各一錢),丹皮(三錢)水煎服。二劑漸輕,四劑全愈。
此方歸、芍、柴、梔所以舒肝者,風以吹之也;熟地、玄、丹所以補腎者,雨以溉之也。茯苓、甘草又調和於二者之中,使風雨無太過不及之虞耳。譬如夏令炎蒸,鬱極而熱,樹木枯槁,忽得金風習習,大雨滂沱,則從前鬱悶燔燥之氣,儘快如掃,而枯槁者倏變為青蔥,爽氣迎人,豈猶有煩悶躁急等症哉。
此症用快膈湯亦效。
白芍,當歸,熟地(各一兩),柴胡,甘草(各一錢),生地,麥冬(各三錢),枳殼,半夏(各三錢),水煎服。
人頭面紅腫,下身自臍以下又現青色,口渴殊甚,似欲發狂,人以為下寒而上熱也,誰知是下熱之極,而假現風象以欺人乎。若作上熱下寒治之,立時發狂而死,必至皮肉盡腐也。此種之病,乃誤聽方士之言,服金石之藥,以助命門之火,強陽善鬥,助樂旦夕。而金石之藥,必經火煅,其性燥烈,加之鼓勇浪戰,又自動其火,戰久則樂極情濃,必然大泄其精,倍於尋常。火極原已耗精,復倍泄精以竭其水,一而再,再而三,必有陰虛火動之憂。
無如世人迷而不悟,以秘方為足恃,以殺人之藥為靈丹,日日吞嚥而不知止,則臟腑無非火氣,雖所用飲食未嘗不多,然而火極易消,不及生精化水。於是火無水制,自然上騰頭面,其頭面初猶微紅,久則純紅而作腫。然自臍以下,不現紅而現青者,以青乃風木之色也。臍下之部位屬腎,腎火旺而腎水乾,則肝木無所養,於是肝氣不自安,乃下求於腎,而腎又作強,火熾肝氣欲返於本宮,而燥極不能自還,遂走腎之部位,而外現青色矣。此等症候《內經》亦未嘗言及,無怪世人之不識也。
白話文:
治療這種火熱症,要補養心臟的陰液,使它向下流到腎臟;同時也要補養腎臟的精華,使它向上滋養心臟。還要調理肝氣,讓它在心腎之間起到協調作用,使原本互相排斥的心腎,能夠重新和諧相處,這樣原本背道而馳的兩者,自然就能夠互相交融了。
可以使用「引交湯」:
熟地、麥冬各一兩,炒棗仁、山茱萸、沙參各五錢,茯神三錢,玄參五錢,白芍二兩,炒梔子三錢,菖蒲、破故紙各五分,用水煎服。連喝兩劑,就能閉上眼睛安穩睡著。
這個方子是心腎雙補,並平息肝氣,以清除肝木中的火氣。因為肝火被瀉除,心火自然平息,腎水也會旺盛,這樣心氣一定會通達於肝,腎氣也會通達於肝。心腎之氣都通達於肝後,又有菖蒲引導心氣,破故紙引導腎氣,兩者互相介紹,自然能夠像以前一樣和好,重新回到和諧的狀態。
這種情況也可以使用「水火兩滋湯」:
熟地三兩,肉桂二錢,菟絲子一兩,用水煎服。
有些人肝火內鬱,無法舒展,會感到煩悶、急躁、吐出黃色痰塊。人們認為這是火鬱需要疏通,但如果只是疏通,火反而會更旺盛。這是因為沒有同時考慮到肝腎的共同治療。肝木有火,火鬱而不發散,雖然有可能是外邪影響,但根本原因還是因為體內沒有足夠的水來滋潤。木沒有水的滋潤,就會鬱結得更嚴重。如果只是用疏風的藥物來解除肝火,而不用滋潤的藥物來滋養肝陰,就會耗乾肝血,使火氣更加旺盛。但如果只是用滋潤的藥物來滋養肝陰,而不用疏風的藥物來舒展肝火,又會抑制肝氣,使鬱結更深。
鬱結深了就會心煩意亂,火氣旺了就會腹部急躁,痰液自然難以化解。治療方法應該是舒展肝氣來解火,同時補養腎精來滋養腎水,這樣鬱結自然會疏散,各種症狀也會好轉。可以使用「肝腎兩舒湯」:
熟地、玄參各一兩,茯苓三錢,白芍一兩,柴胡一錢,當歸五錢,炙甘草、梔子各一錢,丹皮三錢,用水煎服。喝兩劑會逐漸減輕,四劑就能完全康復。
這個方子中,當歸、白芍、柴胡、梔子是用來舒肝的,就像用風來吹散鬱結;熟地、玄參、丹皮是用來補腎的,就像用雨水來灌溉。茯苓、甘草則是用來調和兩者的,使風雨不至於過強或不足。就像夏天天氣悶熱,鬱悶到極點,樹木都枯萎了。突然來一陣涼風,下一場大雨,之前鬱悶燥熱的氣息一掃而空,枯萎的樹木也變得青翠茂盛,讓人感到神清氣爽。哪裡還會有煩悶急躁的症狀呢?
這種情況也可以使用「快膈湯」:
白芍、當歸、熟地各一兩,柴胡、甘草各一錢,生地、麥冬各三錢,枳殼、半夏各三錢,用水煎服。
有些人頭面紅腫,從肚臍以下卻呈現青色,口渴得非常厲害,好像要發狂。人們以為這是下寒上熱的症狀,但其實是下熱到了極點,反而假裝成寒象來迷惑人。如果按照上熱下寒的方法來治療,會立刻發狂而死,甚至會導致皮肉腐爛。這種疾病,是因為誤聽了方士的說法,服用金石類的藥物來助長命門之火,使其陽氣過盛,縱慾無度。而金石類的藥物,通常經過火煉,性質燥熱猛烈,再加上過度縱慾,更加助長火氣。縱慾時間長了,達到極樂高潮,必然會大量洩精,遠遠超過平常的量。火氣太盛原本就會耗損精液,又大量洩精使腎水枯竭,一次又一次,必然會導致陰虛火旺的危險。
無奈世人迷信而不知醒悟,把所謂的秘方當作可靠的依靠,把害人的藥物當作靈丹妙藥,天天服用而不知道停止。這樣一來,臟腑內充滿火氣,即使吃的東西不少,但火氣過盛容易消耗掉,來不及產生精液和化生水液。於是,火得不到水的制約,自然就會向上升騰到頭面部,頭面部一開始只是微微發紅,久而久之就會變成純紅,並且腫脹。但是從肚臍以下,卻不呈現紅色,反而呈現青色,因為青色是屬於風木的顏色。肚臍以下的部位屬於腎,腎火旺盛,導致腎水乾涸,肝木就得不到滋養。於是肝氣感到不安,向下尋求腎的幫助,而腎又過於強盛,火氣旺盛,肝氣想要回到本位,但是因為過於乾燥而無法返回,就只能走到腎的部位,並且在外表呈現出青色。這種症狀《內經》也沒有提及,難怪世人都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