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三 (2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29)

1. 遍身骨痛門(四則)

人參(三錢),黃耆(五錢),防風(一錢),半夏(三錢),羌活(一錢),白朮(三錢),桂枝(五分),茯苓(五錢),薏仁(五錢)水煎服。二劑而痛輕,四劑而痛止,十劑而塊消,二十劑而塊盡消也。

夫塊結不散,正氣虛也。氣虛則痰結,吾用人參、耆、術以補其氣,而痰之勢衰矣。況益之茯苓、薏仁以利濕,半夏以消痰,防風、羌活以去風,桂枝以逐邪,則痰之黨羽既孤,而不能留其塊壘矣。倘徒治經絡皮膚,反耗損腸胃之氣,而氣不能行於經絡皮膚,則塊且益大,何以消之哉。

此症用防耆分濕湯甚效。

黃耆,白朮,茯苓(各五錢),薏仁(五錢),防風,柴胡,天花粉(各一錢),桂枝(三分),麻黃(五分),水煎服。四劑愈。

人有遍身疼痛,殆不可忍,然有時止而不疼,人以為風濕相搏,誰知是氣血虧損,凝滯而不通乎。夫風寒束於肌骨,雨濕入於肢節,皆能作痛,然其痛必一定不遷,非時而痛,時而不痛也。惟氣血既虛,不能流行於肢節肌骨之中,每視盛衰以分輕重,氣到之時則痛輕,氣散之後則痛重,血聚之時則痛輕,血滯之時則痛重也。倘認作風寒雨濕之邪,而用祛除掃蕩之藥,則氣血愈虛,而疼痛更甚。

治法必大補其氣血,而佐以溫熱之味,則正旺而邪不敢侵,不必止痛而痛自止也。方用忘痛湯:

當歸(一兩),黃耆(二兩),肉桂(二錢),延胡索(一錢),天花粉(三錢),秦艽(一錢),水煎服。一劑必出大汗,聽其自干,一服即愈,二服不再發。

此方即補血湯之變方也。補血湯名為補血,實氣血雙補之神劑,今益以肉桂之祛寒,延胡索之活血化氣,天花粉之消痰去濕,秦艽之散風,即有外邪,無不兼治,何痛之不愈乎。

此症用化凝湯亦妙。

當歸(五錢),黃耆(一兩),肉桂(五分),茯苓(五錢),柴胡,甘草,羌活,半夏(各一錢),水煎服。四劑愈。

白話文:

遍身骨痛的治療方法(四則)

使用人參三錢、黃耆五錢、防風一錢、半夏三錢、羌活一錢、白朮三錢、桂枝五分、茯苓五錢、薏仁五錢,加水煎煮服用。服用兩劑後疼痛會減輕,四劑後疼痛會停止,十劑後腫塊會消散,二十劑後腫塊會完全消失。

會出現腫塊不散,是因為身體的正氣虛弱。正氣虛弱則痰會凝結,我使用人參、黃耆、白朮來補益身體的氣,這樣痰的勢力就會衰弱。更何況加上茯苓、薏仁來利濕,半夏來化痰,防風、羌活來去除風邪,桂枝來驅除外邪,這樣痰的黨羽就孤立了,無法繼續形成腫塊。如果只是治療經絡皮膚,反而會耗損腸胃的氣,而氣無法運行到經絡皮膚,那腫塊只會越來越大,怎麼能消除呢?

這個病症使用防耆分濕湯效果很好。

使用黃耆、白朮、茯苓各五錢,薏仁五錢,防風、柴胡、天花粉各一錢,桂枝三分,麻黃五分,加水煎煮服用。服用四劑就會痊癒。

有人全身疼痛,幾乎無法忍受,但有時候又不痛,人們認為是風濕侵襲所致,卻不知道是氣血虧損,凝滯不通造成的。風寒侵襲到肌肉骨骼,濕氣進入肢體關節,都能引起疼痛,但這種疼痛一定是固定的,不會時痛時不痛。只有氣血虛弱,無法在肢體關節肌肉骨骼中運行,疼痛才會隨著氣血盛衰而有輕重變化。氣足時疼痛會減輕,氣散後疼痛會加重;血聚時疼痛會減輕,血滯時疼痛會加重。如果把它當作風寒濕邪,而使用祛除邪氣的藥物,只會使氣血更加虛弱,疼痛更加嚴重。

治療方法必須大補氣血,再佐以溫熱的藥物,這樣正氣旺盛,邪氣就不敢侵犯,不必刻意止痛,疼痛也會自然停止。使用忘痛湯:

使用當歸一兩、黃耆二兩、肉桂二錢、延胡索一錢、天花粉三錢、秦艽一錢,加水煎煮服用。服用一劑必定會出大汗,讓其自然乾燥,服用一劑就會痊癒,服用兩劑就不會再復發。

這個方子是補血湯的變化方。補血湯雖然名為補血,實際上是氣血雙補的神藥,現在加上肉桂來驅寒,延胡索來活血化氣,天花粉來消痰去濕,秦艽來散風,即使有外邪也能兼顧治療,怎麼會不痊癒呢?

這個病症使用化凝湯也很有效。

使用當歸五錢、黃耆一兩、肉桂五分、茯苓五錢、柴胡、甘草、羌活、半夏各一錢,加水煎煮服用。服用四劑就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