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三 (28)
卷之三 (28)
1. 遍身骨痛門(四則)
人有一身上下,由背而至腰膝兩脛,無不作痛,飲食知味,然不能起床,即起床蓆,而痛不可耐,仍復睡臥,必須捶敲按摩,否則其痛走來走去,在骨節空隙之處作楚,而不可忍。人以為此症乃痛風也。然痛風之症,多感於風濕,而風濕之感,多入於骨髓。風濕入於經絡則易去,風濕入於骨髓則難祛,以骨髓屬腎,腎可補而不可瀉,祛風濕則傷腎,腎傷則邪欺正弱,將深居久住,而不肯遽出矣。雖然腎不可瀉,而胃與大腸未嘗不可瀉也。
瀉胃與大腸之風濕,而腎之風濕自去。蓋胃為腎之關,而大腸為腎之戶也。方用並祛丹:
黃耆(一兩),白朮(五錢),茯苓(五錢),甘菊花(三錢),炙甘草(一錢),羌活(五分),防風(五分),水煎服。一劑而痛減,二劑而痛除,三劑而痛全愈矣。愈後,用八味地黃丸調理,永無再犯之患。
論理,不治腎而治胃與大腸之風濕,去風宜用乾葛也,去濕宜用豬苓也。有風有濕,必化為火,去火亦宜用石膏、知母也。然邪在骨髓,必須用氣分之劑提出,在氣分,使微寒之品,與輕散之味以和解之,則邪易於速化。然後用補腎之藥補其腎中之水火,真水足而邪水不敢再入,真火足而邪火不能再侵也。
此症亦可用耆朮兩活湯:
人參,肉桂(各三錢),白朮,黃耆(各一兩),茯苓(五錢),甘草(一錢),羌活,獨活(各五分),水煎服。四劑愈。
人有遍身疼痛,至腰以下不痛者,人亦以為痛風也,誰知乃火鬱於上中二焦,不能散而成者也。若作風濕治之,全不能效,然而僅治其火,亦正徒然。蓋火生於郁。則肝膽之氣不宣,木必下克脾胃之土,而土氣不升,則火亦難發,以致氣血耗損,不能灌注於經絡而作痛矣。方用逍遙散加味治之。
柴胡(二錢),白芍(五錢),當歸(一兩),甘草(一錢),炒梔子(三錢),陳皮(一錢),茯苓(三錢),白朮(二錢),羌活(一錢),水煎服。一劑而痛如失矣。
逍遙散專解肝膽之郁,梔子尤善於解鬱中之火,肝膽之火既盛,則膽中之汁必干,肝中之血必燥,多加當歸、芍藥,更於平肝平膽之內而濟之滋膽滋肝之味也。血足而氣自流通,復加羌活以疏經絡,自然火散而痛除耳。
此症用和肝消火散。
柴胡,梔子,丹皮,蒼朮,天花粉(各二錢),白芍(五錢),茯苓,生地(各三錢),甘草(一錢),陳皮(五分),川芎(一錢),水煎服。四劑全愈。
人有遍身生塊而痛者,此雖是痛風,然因濕氣不入臟腑而外走經絡、皮膚以生此塊,乃濕痰結成者也。消痰於腸胃之內者易為力,而消痰於經絡、皮膚者難為功。雖然經絡皮膚固難治,而腸胃可易治也,吾治其腸胃而經絡皮膚之痛塊自消。方用消塊止痛丹:
白話文:
遍身骨痛門(四則)
全身上下,從背部到腰膝腿脛,都疼痛,能感覺食物的味道,卻無法起床。即使勉強起床,疼痛難忍又得躺下。必須捶打按摩,否則疼痛會在骨節空隙處遊走,讓人難以忍受。人們認為這是痛風。但痛風多因風濕侵襲,風濕多侵犯骨髓。風濕侵犯經絡容易去除,侵犯骨髓則難以根除,因為骨髓屬腎,腎可以補益但不能瀉,祛除風濕會傷腎,腎傷則邪氣乘虛而入,久居不去。雖然腎不能瀉,但胃和大腸卻可以瀉。
瀉去胃和大腸的風濕,腎的風濕自然會消失。因為胃是腎的關口,大腸是腎的大門。方劑用並祛丹:黃耆一兩,白朮五錢,茯苓五錢,甘菊花三錢,炙甘草一錢,羌活五分,防風五分,水煎服。一劑疼痛減輕,二劑疼痛消除,三劑痊癒。痊癒後,服用八味地黃丸調理,防止復發。
理論上,不治腎,而治胃和大腸的風濕。祛風用葛根,祛濕用豬苓。風濕相合必化為火,因此也需用石膏、知母清熱。但邪氣在骨髓,必須用氣分藥劑把它引出來。在氣分用些微寒、輕散的藥物調和,邪氣就能迅速化解。然後再用補腎藥物補益腎臟的水火,真水充足邪水就不敢再入侵,真火充足邪火就不能再侵犯。
此症也可使用耆朮兩活湯:人參、肉桂各三錢,白朮、黃耆各一兩,茯苓五錢,甘草一錢,羌活、獨活各五分,水煎服。四劑痊癒。
有些人全身疼痛,但腰以下不痛,也被認為是痛風,其實這是由於上焦、中焦的火鬱結不散造成的。如果用治療風濕的方法,完全無效,單純治療火氣也不行。因為火是鬱結所生,肝膽之氣不舒暢,木氣克制脾胃的土氣,土氣不能上升,火氣也難以發散,導致氣血虧損,不能濡養經絡而疼痛。方劑用逍遙散加味:柴胡二錢,白芍五錢,當歸一兩,甘草一錢,炒梔子三錢,陳皮一錢,茯苓三錢,白朮二錢,羌活一錢,水煎服。一劑疼痛就如同消失一般。
逍遙散專解肝膽鬱結,梔子尤其善於清除鬱結之火,肝膽火盛,則膽汁乾燥,肝血燥熱,因此多加當歸、芍藥,在平肝平膽的基礎上滋養肝膽。血液充足,氣血自然流通,再加羌活疏通經絡,自然火氣消散,疼痛消除。
此症也可使用和肝消火散:柴胡、梔子、丹皮、蒼朮、天花粉各二錢,白芍五錢,茯苓、生地各三錢,甘草一錢,陳皮五分,川芎一錢,水煎服。四劑痊癒。
有些人全身長瘡塊並伴有疼痛,這是痛風,但由於濕氣沒有侵入臟腑,而是外走經絡皮膚而形成瘡塊,是濕痰凝聚而成。消除腸胃內的濕痰容易,消除經絡皮膚的濕痰則困難。雖然經絡皮膚難以治療,但腸胃容易治療,因此先治療腸胃,經絡皮膚的疼痛和瘡塊自然會消退。方劑用消塊止痛丹:(藥方未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