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七 (29)
卷之七 (29)
1. 癥瘕門(八則)
此方用巴戟天、肉桂溫補命門之火,火旺則陰霾自滅。人參、白朮、茯苓健脾又能利濕,濕去而土燥溫和,寒蟲水怪何所潛形。況有枳實、山楂之類,原能攻逐乎。此方殆治其源,而又治其標者也。
此症亦可用化塊丹治之。
人參(五錢),白朮(二兩),肉桂,神麯(各二錢),荸薺(一兩),鱉甲(三錢),水煎服。
人有胃氣虛弱,食不能消,偶食堅硬之物存於胃中,久則變為有形之物腹中亂動,動時疼不可忍,得食則解,後則漸大,雖有飲食亦痛,人以為痞塊成鱉也,誰知似鱉非鱉乎。蓋痛之時,以手按之宛如鱉身之背,四足之齊動也。夫鱉動物也,豈肯久安於一處,其非鱉也,明甚。
何形之宛似乎?蓋胃屬土,土中所生之物,大約四足者居多,土中所生之物,喜靜而不喜動,故安士重遷,形如鱉而不移也。但既不喜動,何以亂動?蓋性雖喜靜,而覓食充飢,則動靜之物相同,試看其得食則減,而不亂動,非索食之驗乎。日用飲食以供其口腹,則身形日大;身形既大,所用之飲食,何足以供之?自然齧皮傷肉,安得不痛哉?治法自當以殺蟲為主。然殺蟲猶攻邪也,攻邪必傷正氣。
補正以殺蟲,又何疑乎。方用攻補兩益湯:
榧子(十個),白薇(三錢),雷丸(三錢),神麯(三錢),檳榔(二錢),使君子(十個),白朮(一兩),人參(五錢),水煎服。一劑腹必大痛,斷不可飲之茶水,堅忍半日,如渴再飲二煎藥汁,少頃必將蟲穢之物盡下而愈,不必二劑。
此方神奇,方中盡是殺蟲之味,用之於人參、白朮之中,且以二味為君主之藥。蓋衝鋒破陣之帥,必得仁聖之君,智謀之相,籌畫於尊俎之間,始能奏凱成功耳。倘舍人參、白朮不用,徒用殺蟲之味,亦未必無功,然斬殺過傷,自損亦甚,非十全之師也。
此症用化鱉湯亦效。
人參(三錢),白朮(五錢),白薇,百部(各三錢),麝香,枳殼(各一錢),檳榔(二錢),鰻魚骨炒黑為末,煎汁服。
人有氣虛下陷,飲食停住於脾胃之間而成塊者,久則其形漸大,悠悠忽忽,似痛不痛,似動不動,人以為痞塊也,誰知是陽氣不升之故乎。夫脾胃之氣,日動宜升,不可一朝下陷。倘飢飽勞役,以傷其形,房幃秘戲,以傷其骨,加之厚味醇醪,不節口腹,則脾胃之氣何能升哉。於是陽閉於陰之中,陰離於陽之內,陰陽兩不交接,飲食不易消化矣。
即能消化而氣結不伸,亦能成形,但其形外大而內歉,按之如空虛之狀,見假象以惑人也。治法不必治塊,惟升提陽氣,則脾胃無下陷之虛,氣塊不消而自化矣。方用補中益氣湯:
人參(三錢),黃耆(一兩),當歸(三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白朮(一兩),柴胡(一錢),升麻(四分),半夏(一錢),水煎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使用巴戟天和肉桂來溫補腎中的命門之火,火氣旺盛,陰寒之氣自然消散。人參、白朮、茯苓可以健脾又能利濕,濕氣去除,脾土自然乾燥溫和,寒邪和水濕產生的病邪就無處藏身。再加上枳實、山楂等藥材,本來就能攻破積聚的病邪。這個藥方可以說是從根本上治療,又能處理表面的症狀。
這個病症也可以用化塊丹來治療。
人參(五錢),白朮(二兩),肉桂,神麯(各二錢),荸薺(一兩),鱉甲(三錢),用水煎服。
有些人因為胃氣虛弱,消化能力不好,偶然吃了堅硬的食物滯留在胃中,時間久了就變成有形的腫塊,在腹中亂動,動的時候疼痛難忍,吃了東西會稍微緩解,之後腫塊逐漸變大,即使吃了東西也還是會痛,人們以為是痞塊,就像鱉一樣,其實它並不是真正的鱉。因為疼痛的時候,用手按壓感覺就像是鱉的背部,還有四肢在動。鱉是動物,怎麼可能長時間待在同一個地方不動呢,所以它不是鱉是很明顯的。
那它為什麼形狀又很像鱉呢?因為胃屬於土,土中所生的東西,大多是四足的,而且土中所生的東西,喜歡靜止而不喜歡動,所以安於現狀,形狀像鱉卻不會移動。但既然不喜歡動,為什麼又會亂動呢?因為雖然它喜歡靜止,但是為了尋找食物,就會和會動的動物一樣,試著看它吃了東西之後就不亂動,這不就是它在尋找食物的證明嗎?每天用飲食來滿足它的需求,它的體型就會越來越大;體型大了,所需要的食物也就更多,那飲食的量怎麼可能滿足它?自然就會啃咬皮肉,又怎麼會不痛呢?治療的方法應該以殺蟲為主。但是殺蟲就像是攻擊邪氣,攻擊邪氣必定會傷害正氣。
所以要補充正氣來殺蟲,就沒有疑慮了。藥方使用攻補兩益湯:
榧子(十個),白薇(三錢),雷丸(三錢),神麯(三錢),檳榔(二錢),使君子(十個),白朮(一兩),人參(五錢),用水煎服。吃一副藥肚子一定會很痛,千萬不要喝茶水,要忍耐半天,如果渴了再喝第二煎的藥汁,過一會一定會將蟲穢之物都排出來病就好了,不需要吃第二副藥。
這個藥方很神奇,方中都是殺蟲的藥味,在人參、白朮這些補氣藥中加入,並且以人參和白朮作為主要藥材。就像衝鋒陷陣的將帥,必須要有仁德的君主,有智慧的丞相,在尊貴的宴席上謀劃,才能夠成功。如果捨棄人參和白朮不用,只用殺蟲的藥味,也不一定沒有效果,但是過度殺伐會損傷自身,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做法。
這個病症用化鱉湯也有效。
人參(三錢),白朮(五錢),白薇,百部(各三錢),麝香,枳殼(各一錢),檳榔(二錢),鰻魚骨炒黑磨成粉,煎汁服用。
有些人因為氣虛下陷,飲食停留在脾胃之間形成腫塊,時間久了腫塊會逐漸變大,隱隱約約,好像痛又好像不痛,好像在動又好像不動,人們以為是痞塊,其實是因為陽氣不能上升的緣故。脾胃之氣,每天都應該向上運行,不可以一天下陷。如果因為飢餓或過飽,過度勞累傷了身體,或因房事傷了精骨,加上吃太油膩的食物,不節制口腹,那麼脾胃的陽氣怎麼能升發呢?於是陽氣被閉塞在陰氣之中,陰氣又脫離陽氣之外,陰陽兩者不能交合,飲食就難以消化了。
即使能消化,但氣結滯而不能伸展,也會形成腫塊,但是腫塊外表大而內部空虛,按下去感覺像空的一樣,用假象來迷惑人。治療方法不必治療腫塊,只要提升陽氣,那麼脾胃就不會有下陷的虛弱,氣結成的腫塊就會自己消散。藥方使用補中益氣湯:
人參(三錢),黃耆(一兩),當歸(三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白朮(一兩),柴胡(一錢),升麻(四分),半夏(一錢),用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