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七 (30)
卷之七 (30)
1. 癥瘕門(八則)
補中益氣湯乃提陽氣之聖藥也。此病原是氣虛,故用黃耆補氣為君。用白朮一兩者,以塊結於腹,取其利腰臍,以通上下之氣。參、歸助耆、術以健脾胃之土。土氣既旺,用升、柴提之,則氣尤易升。癥瘕之塊,未必無痰涎之壅。加半夏入於陳皮、甘草之中,則消痰而又不耗氣。
同群共濟,發揚陽氣之升,即有邪結無不散矣。況原系氣塊,而非食塊,有不立時消化者哉?多亦不過數劑,便可奏功也。
此症亦可用加減六君子湯治之。
人參(三錢),白朮,茯苓(各五錢),甘草,山楂,麥芽,厚朴(各一錢),陳皮,枳殼(各五分),神麯(一錢),水煎服。
人有正值飲食之時,忽遇可驚之事,遂停滯不化,久成癥瘕者。醫有作痞塊治之不效,用補藥治之亦不效,蓋驚氣之未收也。夫少陽膽氣,主發生者也,一遇驚則其氣鬱結不伸。膽與肝為表裡,膽病而肝亦病,必加怒於脾胃之土。脾胃畏木氣之旺,不能消化糟粕,於是木土之氣兩停於腸胃之間,遂成癥瘕而不可解也。
治法必須開少陽之郁為先,佐之平肝之劑,則脾胃不畏肝膽之克,自能分消水穀,何至癥瘕之不散哉?方用逍遙散治之。
白朮(二錢),白芍(五錢),當歸(三錢),柴胡(二錢),陳皮(一錢),半夏(一錢),鱉甲(三錢),甘草(五分),茯苓(三錢),水煎服。一劑輕,二劑又輕,十劑全愈。
逍遙散乃解鬱之神藥也。肝膽二經之鬱結開,則脾胃之癥瘕不攻自破矣。
此症用消瘕湯亦神效。
白芍(一兩),白朮,鱉甲(各五錢),甘草,鬱金(各一錢),枳殼(五分),天花粉,丹皮,香附(各二錢),茯苓,巴戟(各三錢),白豆蔻(二粒),廣木香(五分),水煎服。
人有偶食難化之物,忽又聞驚駭之事,則氣結不散,食亦難消,因而痰裹成瘕,人以為痞也,誰知是驚氣之閉結乎。夫驚則氣下,疑有食必隨氣而下矣,胡為因驚反多留滯耶?不知氣乃無形,食乃有形也。無形之氣,隨驚而下降;有形之物,隨驚而上升。且驚則氣下於肝中,而不下於脾中也。
氣下於肝,則肝之氣不散,而下克脾土,即無物相閒,尚留物不化,況原有難化之物,受於未驚之前,安得即化乎,此癥瘕所以生也。治法必去驚駭之氣,大培脾胃之土,則癥瘕不攻自散也。方用培土化瘕湯:
白朮(一兩),柴胡(一錢),茯苓(三錢),山藥(四錢),神麯(二錢),山楂(一錢),枳殼(五分),兩頭尖(三錢),厚朴(一錢),鱉甲(一錢五分),白薇(一錢),何首烏(生用二錢),白芍(五錢),白芥子(二錢),水煎服。十劑癥瘕消半,再服十劑全消。
此方用白朮以培土,何又用白芍以平肝?蓋脾弱由於肝膽之相制,用白芍以平肝膽,正所以培脾胃之土也。肝既不克脾胃之土,則土氣升騰,無物不化,況益之消瘕破癥之味,何塊之不除哉?且方中柴胡一味,已抒肝膽之氣,膽氣揚而肝氣快,總有驚駭,不知消歸何處,寧患癥瘕之固結哉。
白話文:
癥瘕門(八則)
補中益氣湯是提升陽氣的良藥。這種病原本就是氣虛,所以用黃耆來補氣作為主藥。用白朮一兩,是因為腹部有腫塊,它能幫助通利腰部和肚臍,使上下之氣暢通。人參、當歸輔助黃耆和白朮,健壯脾胃的運化功能。脾胃的氣足了,再用升麻、柴胡來提升它,氣就更容易上升。癥瘕的腫塊,可能也有痰液壅塞,加入半夏配合陳皮、甘草,既能化痰又不會耗損氣。
這樣一同發揮作用,使陽氣上升,即使有邪氣結聚也會消散。何況原本就是氣滯形成的腫塊,而不是食物堆積,怎麼可能不馬上消化呢?通常只需服用幾劑,就能見效。
這種病也可以用加減六君子湯來治療。
人參(三錢),白朮,茯苓(各五錢),甘草,山楂,麥芽,厚朴(各一錢),陳皮,枳殼(各五分),神麯(一錢),用水煎服。
有些人正要吃飯時,突然遇到驚嚇的事情,導致食物停留在腸胃無法消化,時間久了就形成癥瘕。醫生有時會把它當成痞塊來治療,卻沒有效果;用補藥也沒效果,是因為驚嚇導致的氣沒有平息。少陽膽氣,主導生發功能,一旦受到驚嚇,就會氣鬱結而無法舒展。膽和肝互為表裡,膽生病了肝也會跟著病,一定會把怒氣發洩到脾胃。脾胃害怕肝木氣的強盛,無法消化食物殘渣,於是肝木和脾土之氣都停留在腸胃之間,就形成了癥瘕而且難以解決。
治療方法必須先疏通少陽的鬱結,再輔助平肝的藥物,這樣脾胃就不會再害怕肝膽的剋制,自然能消化水穀,癥瘕也就會消散了。可以用逍遙散來治療。
白朮(二錢),白芍(五錢),當歸(三錢),柴胡(二錢),陳皮(一錢),半夏(一錢),鱉甲(三錢),甘草(五分),茯苓(三錢),用水煎服。服一劑症狀會減輕,服兩劑症狀又會減輕,服十劑就能完全痊癒。
逍遙散是解鬱的良藥。肝膽二經的鬱結解開,則脾胃的癥瘕不用攻打也會自然消散。
這個病用消瘕湯也相當有效。
白芍(一兩),白朮,鱉甲(各五錢),甘草,鬱金(各一錢),枳殼(五分),天花粉,丹皮,香附(各二錢),茯苓,巴戟(各三錢),白豆蔻(二粒),廣木香(五分),用水煎服。
有些人偶然吃了難消化的食物,又突然聽到驚嚇的事情,導致氣結而不散,食物也難以消化,因而痰液包裹形成癥瘕,人們以為是痞塊,誰知道是驚氣閉結呢?一般來說,驚嚇會使氣下行,如果懷疑是食物停滯也應該隨氣下行才對,為什麼會因為驚嚇反而滯留呢?因為氣是無形的,食物是有形的。無形的氣,會隨著驚嚇下降;有形的食物,則會隨著驚嚇上升。而且驚嚇會使氣下降到肝中,而不是下降到脾中。
氣下降到肝,則肝氣無法散開,反而會向下剋制脾土,即使沒有其他東西阻礙,都會使食物無法消化,何況之前就已經有難消化的食物停留在胃腸,又怎麼可能馬上消化呢?這就是癥瘕產生的原因。治療的方法必須去除驚嚇導致的氣滯,大補脾胃之氣,那麼癥瘕不用攻打也會自然消散。可以用培土化瘕湯:
白朮(一兩),柴胡(一錢),茯苓(三錢),山藥(四錢),神麯(二錢),山楂(一錢),枳殼(五分),兩頭尖(三錢),厚朴(一錢),鱉甲(一錢五分),白薇(一錢),何首烏(生用二錢),白芍(五錢),白芥子(二錢),用水煎服。服十劑癥瘕會消去一半,再服十劑就能完全消除。
這個方子用白朮來補脾土,為什麼又用白芍來平肝呢?因為脾虛弱是因肝膽的剋制,用白芍來平肝膽,正是為了培補脾胃之氣。肝不再剋制脾胃之土,脾土之氣就會升發,沒有什麼東西不能消化,何況又加入消瘕破癥的藥物,還有什麼腫塊不能去除呢?而且方中單用柴胡一味,就已經疏發肝膽之氣,膽氣舒暢肝氣也快,即使有驚嚇,也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何必擔心癥瘕的固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