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一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6)

1. 傷寒門(四十三則)

此症用加味桂附湯亦效。

白朮(一兩),肉桂,乾薑(各一錢),附子,甘草(各五分),水煎服。

冬月傷寒,身熱五日,人即發厥,人以為寒邪已入厥陰也,誰知是腎水乾燥,不能潤肝之故乎。夫發厥本是厥陰之症,邪未入厥陰,何以先為發厥?蓋肝血燥極,必取給於腎水,而腎水又枯,肝來顧母而腎受風邪,子見母之讐,自然有不共戴天之恨,故不必邪入厥陰,而先為發厥,母病而子亦病也。治法無庸治肝,但治腎而厥症自定,母安而子亦安也。

方用子母兩快湯:

熟地(五錢),麥冬(五錢),當歸(二錢),山茱萸(三錢),茯苓(二錢),芡實(二錢),山藥(二錢),玄參(五錢),水煎服。一劑而厥定,再劑而身熱亦愈也。

此方純用補腎之味,惟當歸滋肝之血也。治腎而治肝在其中,何必再用白芍以平肝氣耶。且此症又不可用白芍也,以白芍雖平肝氣,可以定熱厥於須臾,然而白芍定厥未免過於酸收。與補水之藥同用於無邪之日,易於生精;與補水之藥同用於有邪之頃,亦易於遏火。不若單用補腎之味,使水足以制火,而又無火留之害,為更勝也。

故子母兩快湯所以不用芍藥,而單用當歸者,以當歸之性動,不比芍藥之酸收耳。且當歸善助熟地、山萸以生水,生水以滋肝,即補腎以制肝也。

冬月傷寒,身熱六日,而汗不解,仍有太陽之症,人以為邪返於太陽也,誰知是邪欲返於太陽而不能返乎。夫邪既不能返於太陽,當無太陽之症矣,治法宜不治太陽也;然而不治太陽,而邪轉有變遷之禍。蓋邪既不能復返於太陽,窺太陽之門而欲入者,亦勢之所必至也。用太陽之藥,引邪而歸於太陽,而太陽曾已傳過,邪走原路而邪反易散矣。

方用桂枝湯,少以散之,一劑而邪盡化也。倘多用桂枝湯則焦頭爛額,曷勝其祛除乎。此又用藥之機權也。

此症用解邪湯亦佳。

桂枝(三分),茯苓(五錢),當歸(三錢),生地(五錢),白朮(三錢),陳皮(三分),甘草(一錢),麥冬(五錢),水煎服。

冬月傷寒,至七日而熱猶未解,譫語不休,人以為證復傳陽明也,誰知是邪欲走陽明而陽明不受乎。天陽明已經前邪,見邪則拒,似乎邪之難入矣。然而切膚之痛,前已備經,故一見邪再入太陽,惟恐邪之重入陽明也。所以震鄰之恐先即呼號而譫語生,非從前邪實而作譫語者可比。

治法不必專治陽明,以截陽明之路,惟散太陽之邪,而邪已盡散,斷不復入陽明也。方用桂枝湯。一劑而譫語自止,又何必用石膏湯以重傷胃氣哉。

此症用和營湯亦神。

麻黃(三分),茯苓(三錢),當歸(三錢),玄參(五錢),甘草(一錢),麥冬(五錢),竹葉(三十片),半夏(五分),水煎服。

白話文:

這種病症使用加味桂附湯也有效果。

藥方:白朮(一兩)、肉桂、乾薑(各一錢)、附子、甘草(各五分),用水煎服。

冬天受寒,發熱五天,人就出現手腳冰冷的厥逆現象,人們認為是寒邪已經侵入厥陰經。誰知道這是因為腎水乾燥,不能滋潤肝臟的緣故呢?出現厥逆本來是厥陰經的病症,邪氣還沒進入厥陰經,為什麼會先出現厥逆呢?這是因為肝血過於乾燥,必定會向腎水求助,而腎水又枯竭,肝臟回頭顧及母親(腎)時,腎臟又受到風邪侵襲,兒子看到母親的仇人,自然會有不共戴天的仇恨,所以不必等到邪氣進入厥陰經,就會先出現厥逆,這是母親生病,兒子也跟著生病。治療方法不必治療肝臟,只要治療腎臟,厥逆的症狀自然會平定,母親安康,兒子也自然安康。

藥方使用子母兩快湯:

熟地(五錢)、麥冬(五錢)、當歸(二錢)、山茱萸(三錢)、茯苓(二錢)、芡實(二錢)、山藥(二錢)、玄參(五錢),用水煎服。一劑藥厥逆就停止,再服一劑,發熱也會痊癒。

這個藥方純粹使用補腎的藥材,只有當歸是滋養肝血的。治療腎臟,同時也治療了肝臟,何必再使用白芍來平息肝氣呢?而且這個病症又不可以使用白芍,因為白芍雖然可以平息肝氣,可以暫時止住熱厥,然而白芍止厥未免過於酸澀收斂。在沒有邪氣的時候,和補水藥一起使用,容易產生精液;在有邪氣的時候,和補水藥一起使用,也容易遏制火氣。不如單用補腎的藥材,使腎水足以控制火氣,又沒有留下火邪的禍害,這樣更勝一籌。

所以子母兩快湯不用芍藥,而單用當歸的原因,是因為當歸的藥性是動的,不像芍藥那樣酸澀收斂。而且當歸擅長幫助熟地、山茱萸來生水,生水來滋養肝臟,也就是補腎來控制肝臟。

冬天受寒,發熱六天,汗出卻沒有退燒,仍然有太陽經的症狀,人們認為是邪氣又回到太陽經。誰知道是邪氣想回到太陽經卻回不去呢?邪氣既然不能回到太陽經,應該就沒有太陽經的症狀了,治療方法應該不治療太陽經。然而不治療太陽經,邪氣反而會有轉變的禍害。因為邪氣既然不能回到太陽經,窺視太陽經的門戶想進入的,也是必然的趨勢。使用太陽經的藥,引導邪氣回到太陽經,但是太陽經已經傳過病邪,邪氣走原路反而容易消散。

藥方使用桂枝湯,稍稍散發一下即可,一劑藥邪氣就完全消散。如果多用桂枝湯就會頭破血流,怎麼能承受得住祛除病邪呢?這又是用藥的權衡。

這個病症使用解邪湯也很好。

藥方:桂枝(三分)、茯苓(五錢)、當歸(三錢)、生地(五錢)、白朮(三錢)、陳皮(三分)、甘草(一錢)、麥冬(五錢),用水煎服。

冬天受寒,到了第七天,發熱仍然沒有退,胡言亂語不停,人們認為是病症又傳到陽明經。誰知道是邪氣想進入陽明經而陽明經不接受呢?以前陽明經已經有過病邪,看到邪氣就會拒絕,似乎邪氣難以進入。然而,切膚之痛,以前已經經歷過,所以一看到邪氣再進入太陽經,唯恐邪氣又重入陽明經。因此,鄰居感到震動的恐懼,就先大喊大叫,產生胡言亂語,不是像之前邪氣實在而產生的胡言亂語。

治療方法不必專門治療陽明經,以截斷陽明經的路,只要散發太陽經的邪氣,邪氣就會完全消散,絕對不會再進入陽明經。藥方使用桂枝湯。一劑藥胡言亂語就會停止,又何必使用石膏湯來嚴重損傷胃氣呢?

這個病症使用和營湯也很有效。

藥方:麻黃(三分)、茯苓(三錢)、當歸(三錢)、玄參(五錢)、甘草(一錢)、麥冬(五錢)、竹葉(三十片)、半夏(五分),用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