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四 (2)
卷之四 (2)
1. 咳嗽門(八則)
人有驟感風寒,一時咳嗽,鼻塞不通,嗽重痰必先清後濁,畏風畏寒,此風寒入於皮毛,肺經先受之也。夫肺之竅通於鼻,肺受風寒之邪,而鼻之竅不通者,阻隔肺金之氣也。肺竅既不能通,而人身之火即不能流行於經絡,而火乃入於肺,以助風寒之黨矣。故初起咳嗽,必須先散風寒,而少佐散火之劑,不可重用寒涼以抑其火,亦不可多用燥熱以助其邪,用和解之法為最妙,如甘桔湯、小柴胡湯是也。然而世人往往以小恙不急治者多矣,久則肺氣虛而難愈,則補母、補子之道宜知也。
白話文:
人若突然感到風寒,一時咳嗽,鼻塞不通,咳嗽時痰液先清後濁,畏風畏寒,這是風寒入侵皮毛,肺經首先受到影響。
肺部與鼻腔相通,肺經受到風寒邪氣侵襲,導致鼻腔阻塞不通,阻礙了肺氣的正常運行。由於肺部氣血流通不暢,人體的陽氣無法正常運行於經絡,反而容易積聚在肺部,助長風寒之邪。
因此,初期咳嗽應當以散風寒為主,輔以散火之藥,不可過度使用寒涼藥物抑制陽氣,也不可大量使用燥熱藥物助長邪氣,以和解的方法為最佳,例如甘桔湯和小柴胡湯。
然而,世人往往輕視小病,不及时治疗,久而久之,肺氣虛弱,難以痊癒,这时就要懂得补母、补子的方法。
補母者,補其脾胃也;補子者,補其腎水也,似乎宜分兩治之法,以治久咳久嗽之症。而余實有兼治之方,既有利於子母,而復有益於咳嗽,毋論新久之嗽,皆可治之以取效也。方用善散湯:
麥冬(三錢),蘇葉(二錢),茯苓(三錢),玄參(三錢),甘草(一錢),黃芩(八分),天門冬(三錢),款冬花(五分),貝母(一錢)
白話文:
治療久咳久嗽,通常會分開補益母體和子體,分別滋補脾胃和腎水。但我有一個兼顧兩者又能治咳的方子,無論新舊咳嗽都能有效治療。方子叫做善散湯,藥材包括麥冬、蘇葉、茯苓、玄參、甘草、黃芩、天門冬、款冬花和貝母。
水煎服。
此方用麥冬、天門冬以安肺氣,用茯苓、甘草以健脾胃之土,用玄參以潤腎經之水,用蘇葉、款冬花以解散其陰陽之風邪,又加黃芩以清其上焦之火,貝母以消其內膈之痰,斟酌咸宜,調劑皆當,故奏功取勝耳。
此證亦可用寧嗽丹
蘇葉,甘草,天花粉,天冬,款冬花(各一錢),桔梗,生地(各三錢),麥冬(五錢)
水煎服。二劑愈。
人有風寒已散,而痰氣未清,仍然咳嗽氣逆,牽引腰腹,俯仰不利,人皆謂必須治痰之為亟矣。然而治痰而痰愈多,嗽愈急、咳愈重者何也?蓋治痰之標,而不治痰之本耳。痰之標在於肺,痰之本在於腎,不治腎而治肺,此痰之所以不能去,而咳嗽之所以不能愈也。人生飲食原宜化精而不化痰,惟腎氣虛,則胃中飲食所化之津液欲入腎而腎不受,則上泛為痰矣。
白話文:
水煎服。
這個方子用麥冬、天門冬來安撫肺部的氣息,用茯苓、甘草來健脾胃的土氣,用玄參來滋潤腎經的水氣,用蘇葉、款冬花來化解陰陽之邪氣,又加上黃芩來清熱上焦之火,貝母來消解內膈之痰,根據病情斟酌用量,調配藥方皆要合適,所以才能奏效取勝。
此證亦可用寧嗽丹
蘇葉、甘草、天花粉、天冬、款冬花(各一錢)、桔梗、生地(各三錢)、麥冬(五錢)
水煎服,兩劑即可痊癒。
用清水煎服。
這個藥方使用麥冬、天冬來安撫肺部,用茯苓、甘草來健脾胃,用玄參來滋養腎經,用蘇葉、款冬花來化解寒邪,還加入黃芩來清熱,貝母來化痰。根據病人的情況調整藥量,用藥都要恰當,這樣才能治癒。
這種病症也可以使用寧嗽丹。
蘇葉、甘草、天花粉、天冬、款冬花(各一錢)、桔梗、生地(各三錢)、麥冬(五錢)
用清水煎服,兩劑就能治好。
蓋因胃中所化之津液無多,不足以濟肺之乾枯,而心火轉來相奪,則津液不能滋肺,反化為痰涎而外越矣。然則治法,宜大補其腎水,使腎水汪洋,既能制心火之有餘,更能濟肺金之不足,心火不敢相奪,胃氣又復相安,自然津液下潤,腎經獨受,化精而不化痰矣。方用:
熟地(二兩),麥冬(二兩),甘草(一錢),柴胡(一錢),白芍(五錢)
水煎服。
此方即子母兩富湯加味者也。以熟地大滋其腎水,以麥冬大安其肺金,加芍藥、柴胡、甘草以舒其肝膽之氣,使其不來克脾胃之土,則脾胃之氣易於升騰,上使救肺,而下可救腎,且邪亦易散,實有鬼神不測之妙也。
白話文:
這是因為胃中轉化成的津液不足,無法滋潤乾枯的肺,而心火又來搶奪,導致津液無法滋養肺部,反而轉化為痰液吐出來。因此治療方法應該是大補腎水,使腎水充盈,既能抑制過盛的心火,也能滋養不足的肺金,心火就不敢來搶奪,胃氣也恢復平穩,自然津液可以下行滋潤,腎經獨自接受,轉化為精華,而不變成痰了。
處方:
熟地(二兩)、麥冬(二兩)、甘草(一錢)、柴胡(一錢)、白芍(五錢)
水煎服。
這個方子是子母兩富湯加味,用熟地大量滋補腎水,用麥冬大量滋養肺金,再加入芍藥、柴胡、甘草舒緩肝膽之氣,使其不再克制脾胃之土,這樣脾胃之氣就能夠容易上升,上來救助肺,下去救助腎,而且邪氣也容易散去,確實有鬼神難測的神效。
人有久嗽不愈,用補腎滋陰之藥不效,反覺飲食少思,強食之而不化,吐痰不已者,人以為肺經尚有邪留於胃中,而不知乃脾胃虛寒不能生肺,使邪留連於中脘而作嗽也。夫肺金之母,脾胃二經之土也,土旺則金旺,土衰則金衰,不補母以益金,反瀉子以捐土,邪即外散,肺且受傷,況尚留餘邪未散乎!毋怪其久嗽而不愈也。
然則治之之法,不可僅散肺之邪,而當急補肺之氣;不可僅補肺之氣,而尤當急補脾胃之土矣。然不可徒補脾胃也,蓋補胃必須補心包之火,而補脾必須補命門之火。心包生胃土,命門生脾土,實有不同耳。然而胃病則脾必病,而脾病則胃亦病也。吾補胃而即兼補脾,補脾而即兼補胃,未嘗非肺金之所喜。
白話文:
有些人長期咳嗽,吃補腎滋陰的藥卻沒有效果,反而食慾不振,勉強吃下去也消化不了,還一直吐痰,大家以為是肺經還有邪氣留在胃裡,卻不知道其實是脾胃虛寒,導致無法滋養肺部,使邪氣停留在中脘,引發咳嗽。肺金的根本是脾胃二經的土,土氣旺盛,金氣才會旺盛,土氣衰弱,金氣就會衰弱。不補脾胃這棵樹,反倒去瀉肺這棵樹的枝葉,邪氣就會散出去,肺部還會受傷,更何況還有殘餘的邪氣沒有散去呢!怪不得久咳不癒。
所以治療這種情況,不能只單純散肺部的邪氣,還要趕緊補肺部的氣;也不能只補肺部的氣,更要趕緊補脾胃的土。不過也不能只單純補脾胃,因為補胃必須補心包的火,而補脾必須補命門的火。心包生胃土,命門生脾土,兩者有所不同。但胃病就會連帶脾臟也會生病,而脾臟生病也會連帶胃也會生病。我補胃的同時也就兼顧補脾,補脾的同時也就兼顧補胃,這正是肺金樂見的。
肺喜正氣之生,自惡邪氣之克,不必治嗽而嗽病自已矣。方用補母止嗽湯:
白朮(五錢),茯苓(五錢),人參(一錢),陳皮(三分),甘草(一錢),蘇子(一錢),半夏(一錢),桔梗(二錢),麥冬(五錢),紫苑(一錢),肉桂(五分)
水煎服。一劑而嗽輕,二劑而嗽更輕,四劑而嗽全止矣。
此方乃補脾胃之聖藥,加入肉桂以補心包、命門之二火,一味而兩得之也。又恐徒治脾胃之母,置肺邪於不問,增入補肺散邪之味,則子母兩得,而久嗽安得不速愈哉!
白話文:
肺臟喜愛正氣的滋養,自然厭惡邪氣的侵襲。所以,不必刻意治療咳嗽,咳嗽的病症自然會自己痊癒。
這時候可以使用「補母止嗽湯」:
白朮(五錢)、茯苓(五錢)、人參(一錢)、陳皮(三分)、甘草(一錢)、蘇子(一錢)、半夏(一錢)、桔梗(二錢)、麥冬(五錢)、紫苑(一錢)、肉桂(五分)
用水煎服。服用一劑咳嗽就會減輕,服用兩劑咳嗽會更輕,服用四劑咳嗽就會完全停止。
這個方子是補脾胃的聖藥,加入肉桂可以補心包、命門這兩處的火氣,一味藥材達到雙重效果。又擔心只治療脾胃這個「母」,而不顧肺部的邪氣,因此加入了「補肺散」的藥材,治療肺部的邪氣,這樣子母雙得,久咳的病症怎麼可能不迅速痊癒呢!
此症用助金湯亦佳。
人參(三錢),甘草,款冬花(各一錢),白朮,百合(各五錢),茯神(二錢),肉桂,炮姜,蘇葉,百部(各五分),半夏(三分)
水煎服。四劑愈。
人有咳嗽,長年不愈,吐痰色黃,結成頑塊,凝滯喉間,肺氣不清,用盡氣力始得吐出於口者,此乃老痰之病也。年老陽虛之人,最多此症。然用消痰清肺之藥往往不驗者,蓋徒治其痰,而不理其氣也。夫痰盛則氣閉,氣行則痰消。老年之人,孤陽用事,又加氣閉而不伸,則陽火煎熬,遂成黃濁之痰,氣虛不能推送,故必咳之久而始能出也。方用六君子湯加減治之。
白話文:
藥方
- 人參(三錢),甘草,款冬花(各一錢),白朮,百合(各五錢),茯神(二錢),肉桂,炮姜,蘇葉,百部(各五分),半夏(三分)
用法
水煎服,四劑即可痊癒。
病症描述
有人咳嗽,長期不癒,吐出的痰呈黃色,結成堅硬的塊狀,停留在喉嚨裡,肺氣不清暢,需要用盡力氣才能咳出來,這是長期積痰所致的疾病。年老體虛的人最容易患上這種病。然而,單純使用消痰清肺的藥物往往效果不佳,因為只治標不治本,只處理了痰,卻沒有調理氣。
病理分析
痰多會導致氣閉,氣行則痰消。老年人陽氣偏虛,又加上氣閉不暢,陽火就會煎熬,形成黃濁的痰液,氣虛無法推動,所以必須長時間咳嗽才能咳出。
治療方法
此病應以「六君子湯」加減方治療。
人參(五分),白朮(五錢),茯苓(三錢),陳皮(五分),柴胡(五分),白芍(一兩),白芥子(三錢),甘草(一錢),梔子(一錢)
水煎服。二劑而痰變白矣,四劑而痰易出矣,十劑而咳嗽盡除。
補陽氣之虛,開鬱氣之滯,消痰結之塊,祛久閉之火,有資益而無刻削,則老痰易化,而咳嗽易除也。倘徒用攻痰之藥,則陽氣必傷,而痰又難化,格格難吐,何日是清快之時乎!此症用化老湯亦佳。
人參(三分),白朮(一錢),生地(二錢),款冬花(三分),白芥子,白芍,地骨皮(各三錢),柴胡(四分),甘草(一錢),麥冬(五錢)
白話文:
這是一道中藥方劑,用來治療咳嗽、痰多、氣虛等症。藥方包括人參、白朮、茯苓、陳皮、柴胡、白芍、白芥子、甘草、梔子等。煎煮服用,兩劑後痰液顏色變白,四劑後痰液易於咳出,十劑後咳嗽完全消除。藥方補益陽氣、疏解鬱結、化解痰塊、清熱解毒,既能滋補,又不傷正氣,所以能有效治療咳嗽。單純使用攻痰藥物會傷及陽氣,反而難以化痰,此方效果更佳。此外,還提供另一個藥方,同樣針對咳嗽、痰多,但加入了生地、款冬花、白芥子、白芍、地骨皮、柴胡、甘草、麥冬等藥材。
水煎服。四劑輕,十劑愈。
人有陰氣素虛,更加氣惱,偶犯風邪,因而咳嗽。人以散風祛邪之藥治之而愈甚,此不治其陰虛之故也。然而徒滋其陰,而肝氣未平,則木來侮金,咳亦難已。法宜平肝而益之以補水之劑,則水能資木,而木氣更平也。方用平補湯:
熟地(一兩),麥冬(一兩),甘草(五分),白芍(一兩),柴胡(一錢),人參(五分),茯苓(三錢),天花粉(二錢),百合(五錢),炒黑荊芥(一錢)
水煎服。
此方大補肺、腎、肝、脾之四經,而尤能解肝氣之郁。肝經郁解,而肺經風邪亦不必祛而自散矣。人謂補腎、補肺、平肝足矣,何又兼補脾胃而用人參耶?不知三經之氣,非脾胃之氣不行,吾少加人參、茯苓以通之,則津液易生,而腎、肝、肺尤能相益也。
白話文:
用水煎煮後服用。四副藥後症狀減輕,十副藥後痊癒。
若有陰氣素虛的人,再加上情緒受激動,偶然受到風邪侵襲,導致咳嗽。人們通常會使用散風祛邪的藥物來治療,但症狀反而加重,這是因為沒有解決陰虛的根本原因。然而,只補充陰氣,而肝氣仍未平息,那麼木(肝)就可能侵犯金(肺),咳嗽難以停止。因此,我們應該採取平肝的策略,並配合滋補水分的藥物,這樣水就能滋養木,使肝氣更加平和。
配方使用「平補湯」:
- 熟地(一兩)
- 麥冬(一兩)
- 甘草(五分)
- 白芍(一兩)
- 柴胡(一錢)
- 人參(五分)
- 茯苓(三錢)
- 天花粉(二錢)
- 百合(五錢)
- 炒黑荊芥(一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方子能大大補充肺、腎、肝、脾這四個經絡,尤其能緩解肝氣的鬱結。肝經的鬱結得到舒解,肺經的風邪也就自然消散了。有人認為補腎、補肺、平肝已經夠了,為什麼還要加上補脾胃的參呢?實際上,三個經脈的氣血運行都需要脾胃供應津液。我稍微添加一些人參和茯苓來調節,就能讓津液更容易生成,同時對腎、肝、肺也有增益作用。
此症用渙邪湯亦效。
白芍,熟地,麥冬(各五錢),甘草,柴胡,香附(各一錢),陳皮(三分),白朮,玄參(各三錢),天花粉(五分),蘇子(一錢)
水煎服。四劑愈。
人有久咳而不愈者,口吐白沫,氣帶血腥。人以為肺經之濕也,而不知實肺金之燥。苟肺氣不燥,則清肅之令下行,而周身四達,何處非露氣之下潤乎!不特腎水足以上升而交於心,亦且心火下降而交於腎,不傳於肺矣。心火既不傳於肺金,曾何傷燥之慮哉!惟其肺氣先已匱乏,高源之水無有留余之勢,而欲下澤之常盈,以上供於肺金之用,此必不得之數也,治法自宜專潤肺金之燥矣。然潤肺金之燥,而腎火上衝,則肺且救子之不暇,何能自潤?此肺腎必宜同治也。
白話文:
藥方
- 白芍、熟地、麥冬(各五錢)
- 甘草、柴胡、香附(各一錢)
- 陳皮(三分)
- 白朮、玄參(各三錢)
- 天花粉(五分)
- 蘇子(一錢)
水煎服,四劑即可痊癒。
病因病理分析
有些人長期咳嗽,久治不愈,還會吐白沫,氣息帶著血腥味。人們通常認為是肺經濕氣過重,卻不知道其實是肺金過於乾燥。如果肺氣不乾燥,就會順暢地運行,滋潤全身,哪裡不會有露氣的潤澤呢?不僅腎水能充足地上升,與心火交匯,心火也能下降與腎水交匯,而不會傳導到肺部。心火不傳導到肺金,自然也就沒有傷燥的擔憂了!
然而,由於肺氣先已虛弱,高源之水(指腎水)沒有多餘留存,想要滋潤下澤(指肺部),以供給肺金使用,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因此,治療方法必須專注於潤肺金的乾燥。
但是,如果單純潤肺金的乾燥,而腎火又上衝,肺部就會忙著救子(指腎水),哪有時間自我滋潤呢?因此,肺腎必須同時治療。
方用子母兩富湯:
熟地(二兩),麥冬(二兩)
水煎服。連服四劑,而肺金之燥除,腎火之干亦解。
譬如滂沱大雨,高低原隰無不沾足,既鮮燥竭之虞,寧有咳嗽之患?倘失此不治,或治而不補益其肺腎,轉盼而毛瘁色弊,筋急爪枯,咳引胸背,吊疼兩脅,諸氣膹郁,諸痿喘嘔,嗌塞血泄,種種危候,相因俱見矣。又用何藥以救其焦枯哉!
此症用夜露飲亦妙。
熟地,麥冬,芡實(各一兩),山茱萸(五錢),貝母(五分)
白話文:
方用子母[兩富湯]:
熟地黃(二兩),麥冬(二兩)
水煎服。連服四劑,就能消除肺金的燥熱,緩解腎火的亢盛。
就像傾盆大雨,高低窪地無不濕潤,既無乾燥枯竭的憂慮,又何來咳嗽的病患?若錯失此方不治,或治療卻不滋補肺腎,轉眼間就會出現毛髮枯燥、面色衰敗、筋脈緊縮、指甲乾燥、咳嗽牽引胸背、兩肋疼痛、諸般氣機鬱結、痿症喘息嘔吐、咽喉阻塞、血便不止等種種危急徵兆,相互影響,同時出現。又要用什麼藥物才能救治那焦枯的病體呢?
此症用[夜露飲]也十分有效。
熟地黃,麥冬,芡實(各一兩),山茱萸(五錢),貝母(五分)
水煎服。十劑全愈。
人有久病咳嗽,吐痰色紅,有似嘔血而實非血也,盜汗淋漓,腸鳴作泄,午後發熱。人以為腎經之邪火大盛,將欲腎邪傳心也,誰知是脾邪之將傳於腎乎?此症初因腎水乾枯,腎經受邪,腎乃傳心,故發熱而夜重,未幾心邪傳肺,故咳嗽而汗泄;未幾肺邪傳肝,故脅痛而氣壅;未幾肝邪傳脾,故腸鳴而作泄。今既盜汗淋漓,腸鳴作泄,乃肺邪不傳肝而傳脾也。
邪不入腎肝,尚有可生之機,亟宜平肝滋腎,使邪不再傳,則肝平而不與肺為仇,腎滋而不與心為亢;再益之健脾之品,使脾健而不與腎為耗,自然心火不刑肺而生脾,脾氣得養而肺氣更安矣。方用轉逆養肺湯:
白話文:
煮來飲用,一副藥需要服用十次,病症即可痊癒。
有一個人長期有咳嗽、咳出鮮紅色的痰,看似像是吐血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還伴有盜汗、腸鳴、腹瀉的情況,下午時會出現發熱。一般人會認為這是腎經的邪火太旺盛,將要導致腎邪傳至心臟,卻不知這其實是脾邪將要傳至腎臟。這個病症最初可能是因為腎水乾枯,腎經受到邪氣影響,腎臟傳至心臟,因此發熱且晚上更嚴重。不久心邪傳至肺,所以出現咳嗽和盜汗;接著肺邪傳至肝,所以出現脅部疼痛和氣體阻塞;最後肝邪傳至脾,所以出現腸鳴和腹瀉。現在出現盜汗、腸鳴、腹瀉,表示肺邪並未傳至肝,而是傳至脾。
如果邪氣沒有進入腎和肝,還存在著存活的機會。應急時調理肝臟滋養腎臟,讓邪氣不再傳播,這樣肝臟平靜就不會與肺為敵,腎臟滋潤就不會與心臟過度亢奮;再加入補強脾臟的藥材,讓脾臟強壯而不會消耗腎臟,自然就能夠防止心火傷害肺臟,同時養育脾臟,脾氣得以滋養,肺部更加安定。使用轉逆養肺湯進行治療。
白芍(五錢),麥冬(三錢),茯苓(三錢),玄參(二錢),熟地(五錢),山茱萸(五錢),北五味(二錢),車前子(二錢),地骨皮(三錢),丹皮(三錢),牛膝(一錢),破故紙(五分),貝母(一錢)
水煎服。連服十劑而氣轉,再服十劑而痰變為白,再服十劑而泄止,腸亦不鳴也。
此方本非止瀉之藥。蓋泄成於陰虛,補其陰而泄自止,陰旺則火息不去爍金;金安則木平不去剋土,所以消痰而化其火炎之色,止泄而撤其金敗之聲,故腸鳴、盜汗盡除,而咳嗽亦愈矣。
此症用止傳湯亦妙。
白話文:
這是一個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陰虛導致的腹瀉、咳嗽、盜汗等症狀。藥方中包含白芍、麥冬、茯苓等滋陰潤燥的藥材,通過滋陰補虛,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藥方說明,此方並非專門針對腹瀉,而是通過補益陰氣,使陰虛得以改善,從而達到止瀉的效果。同時,藥方還能化痰止咳,消除火熱,改善金氣不足的症狀。
除了這個藥方,還可以使用“止傳湯”來治療此病。
註
- 中醫藥材的用量通常以“錢”為單位,一錢約等於3.75克。
- “金、木、水、火、土”指的是五行,在中醫理論中,五行代表著人體的五臟六腑和不同的生理功能。
- “陰虛”是指人體陰氣不足,體內津液虧損,導致一系列的病症。
熟地(二兩),玄參,百合(各一兩),白芥子(二錢),荊芥(炒黑,一錢),茯苓(三錢),沙參(三錢),地骨皮(五錢),桑葉(十五片)
水煎服。十劑輕,三十劑愈。
人有春暖夏熱,則安然不嗽,一遇秋涼,即咳嗽不寧,甚至氣喘難臥,人以為肌表之疏泄也,誰知是鬱熱之難通乎?夫人身之氣血,流通於肌肉之內,則風邪不得而入。惟氣血閉塞不通,而邪轉來相侮,凝滯而變為熱矣。蓋春夏之間,皮膚疏泄,內熱易於外宣。秋冬之際,皮膚緻密,內熱難於外發,所以春夏不咳嗽,而秋冬咳嗽也。
白話文:
用熟地二兩、玄參、百合各一兩、白芥子二錢、炒黑荊芥一錢、茯苓三錢、沙參三錢、地骨皮五錢、桑葉十五片,加水煎服。服用十劑症状會減輕,三十劑即可痊癒。
有些人春暖夏熱時安然無恙,不咳嗽,但一到秋涼就咳嗽不停,甚至氣喘難眠。人們以為是肌膚腠理疏泄的原因,殊不知這是體內鬱熱難以排解所致。人體氣血流通於肌肉內部,風邪便無法侵入。只有氣血閉塞不通,邪氣才會趁虛而入,凝滯轉化為熱。春夏之際,皮膚疏泄,體內熱氣容易向外散发。秋冬之際,皮膚緻密,體內熱氣難以向外發散,所以春夏不咳嗽,而秋冬咳嗽。
倘不治其鬱熱之本,而惟用發散之品,徒虛其外,愈不能當風寒之威,徒耗其中,益轉增其鬱熱之勢,均失其治之之法也。所貴攻補兼施,既舒其內郁之熱,而復疏其外入之寒,則本既不傷,而末亦易舉也。方用:
當歸(五錢),大黃(一錢),貝母(二錢),天花粉(三錢),薄荷(二錢),荊芥(二錢),甘草(一錢),白朮(三錢),陳皮(三分),神麯(五分),黃芩(二錢),桔梗(二錢)
水煎服。連服四劑,秋冬之時斷無咳嗽之症矣。
蓋大黃走而不守,用之於祛火消痰之中通郁最速,又得當歸之補而不滯,白朮之利而不攻,同隊逐群,解紛開結,內外兩益矣。
白話文:
如果只用發散的藥物,而不治療內在的鬱熱根源,只會虛耗體力,抵抗不了風寒的侵襲,更會加重鬱熱的程度,這都是錯誤的治療方法。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攻補兼施,既要疏解內在的鬱熱,又要抵抗外來的風寒。這樣既能保護內在的根本,又能輕易地治癒外在的病症。
以下是藥方:
當歸(五錢)、大黃(一錢)、貝母(二錢)、天花粉(三錢)、薄荷(二錢)、荊芥(二錢)、甘草(一錢)、白朮(三錢)、陳皮(三分)、神麯(五分)、黃芩(二錢)、桔梗(二錢)
水煎服,連服四劑,秋冬之時便不會再咳嗽了。
大黃性急,能快速地消痰祛火,通暢鬱結,而當歸能補而不滯,白朮能利而不攻,它們共同作用,解開鬱結,內外兼顧。
此症用鬱金丹亦甚效。
白芍,桔梗(各三錢),撫芎(二錢),白芥子,茯苓,生地(各三錢),甘草,款冬花(各一錢)
水煎服。一劑輕,二劑愈。
白話文:
這個病症使用鬱金丹也十分有效果。 白芍、桔梗(每種都為三兩),撫芎(二兩),白芥子、茯苓、生地(每種都為三兩),甘草、款冬花(每種都為一兩) 水煮後服用。喝一次會有所減輕,第二次就可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