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二 (3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32)

1. 腰痛門(六則)

人有大病之後,腰痛如折,久而成為傴僂者,此乃濕氣入於腎宮,誤服補腎之藥而成之者也。夫腰痛明是腎虛,補腎正其所宜,何以用補腎填精之藥,不受其益,而反受其損乎?不知病有不同,藥有各異。大病之後,腰痛如折者,乃脾濕而非腎虛也。脾濕當去濕,而乃用熟地、山茱一派滋潤之藥,雖非克削之味,而濕以加濕,正其所惡,故不特無益,而反害之也。

醫工不悟,而以為補腎之藥尚少用之也,益多加其分兩,則濕以助濕,腰骨河車之路,竟成氾濫之鄉矣,欲不成傴僂不可得也。方用起傴湯:

薏仁(三兩),白朮(二兩),黃耆(一兩),防風(三分),附子(一分)

水煎服。日用一劑,服一月而腰輕,服兩月而腰可伸矣,服三月而全愈。

此方利濕而又不耗氣,氣旺則水濕自消,加入防風、附子於耆、術之中,有鬼神不測之機,相畏而相使,建功實奇。萬不可疑藥劑之大,而少減其品味,使廢人不得為全人也。

此症用耆朮防桂湯亦可。

白朮(四兩),黃耆(二兩),防己(一錢),肉桂(一錢)

水煎服。十劑輕,二十劑愈。

人有跌打閃挫,以至腰折不能起床,狀似傴僂者,人以為此腰痛也,而不可作腰痛治。然腰已折矣,其痛自甚,何可不作腰痛治哉。或謂腰折而使之接續,其中必有瘀血在內,宜於補腎補血之中,而少加逐瘀治血之藥,似未可止補其腎也,而不知不然。夫腎有補而無瀉,加逐瘀之味,必轉傷腎臟矣。

折腰之痛,內傷腎臟,而非外傷陰血,活血之藥不能入於腎之中,皆不可用,而必須獨補腎也。惟是補腎之劑,小用不能成功耳。方用續腰湯:

熟地(一斤),白朮(半斤)

水大碗數碗,煎服。一連數劑,而腰如舊矣。

夫熟地原能接骨,不止補腎之功,白朮善通腰臍之氣,氣通則接續更易,但必須多用為神耳。使加入大黃、白芍、桃仁、紅花之藥,則反敗事。若恐其腰痛而加杜仲、破故、胡桃等品,轉不能收功矣。

人有露宿於星月之下,感犯寒濕之氣,腰痛不能轉側,人以為血凝於少陽膽經也,誰知是邪入於骨髓之內乎。夫腰乃腎堂至陰之宮也,霜露寒濕之氣,乃至陰之邪也。以至陰之邪,而入至陰之絡,故搐急而作痛。惟是至陰之邪,易入而難散。蓋腎宜補而不宜瀉,散至陰之邪,必瀉至陰之真矣。然而得其法,亦正無難也。方用轉腰湯:

白朮(一兩),杜仲(五錢),巴戟天(五錢),防己(五分),肉桂(一錢),蒼朮(三錢),羌活(五分),桃仁(五粒)

水煎服。一劑而痛輕,再劑而痛止也。

此方以白朮為君者,利濕而又通其腰臍之氣,得杜仲之相佐,則攻中有補,而腎氣無虧。且益之巴戟、肉桂以祛其寒,蒼朮、防己以消其水,更得羌活、桃仁逐其瘀而行其滯,雖瀉腎而實補腎也。至陰之邪既去,而至陰之真無傷,故能止痛如神耳。

白話文:

腰痛門(六則)

有些人大病一場後,腰痛得像要斷了一樣,久了就變成駝背,這是因為濕氣侵入腎臟,又誤服補腎藥造成的。腰痛明明是腎虛的表現,補腎應該是對症下藥,為什麼吃了補腎填精的藥,不但沒效果,反而更糟呢?是因為不了解疾病有不同,藥物也各有差異。大病之後,腰痛得像要斷掉一樣,其實是脾臟濕氣太重,而不是腎虛。脾濕應該要去除濕氣,反而服用熟地、山茱萸等滋潤的藥,雖然不是劇烈的藥物,卻會讓濕氣更重,反而適得其反,所以不但沒幫助,反而有害。

庸醫不明白這個道理,還以為是補腎的藥用得不夠,就更加重藥量,這樣一來濕氣助長濕氣,腰椎就像決堤的河道一樣氾濫成災,想不駝背都難。可用「起傴湯」:

薏仁(112.5克),白朮(75克),黃耆(37.5克),防風(2克),附子(0.4克)

用水煎服。每天服用一劑,服用一個月腰會感到輕鬆,服用兩個月腰就可以伸直,服用三個月就能痊癒。

這個藥方可以去除濕氣,又不會耗損氣,氣旺盛則濕氣自然消除。在黃耆、白朮中加入防風、附子,產生神奇的效果,互相制約又互相輔助,功效非常顯著。千萬不要懷疑藥量太大,而自行減少藥材,導致病人無法完全康復。

這種情況也可以用「耆朮防桂湯」:

白朮(150克),黃耆(75克),防己(4克),肉桂(4克)

用水煎服。服用十劑會感到腰部輕鬆,服用二十劑就能痊癒。

有些人因為跌打損傷,導致腰部扭傷,不能起床,看起來像駝背一樣,大家以為這是腰痛,卻不能當作一般的腰痛來治療。但腰部都扭傷了,一定會很痛,怎麼能不當腰痛治療呢?有人認為腰部扭傷應該要讓它接回去,裡面一定有瘀血,應該在補腎補血的藥中,稍微加入一些活血化瘀的藥,好像不應該只補腎,但其實不是這樣。腎臟只能補,不能瀉,加入活血化瘀的藥,反而會傷到腎臟。

腰部扭傷疼痛,是傷到腎臟內部,而不是外傷導致陰血受損,活血的藥無法進入腎臟,所以都不能用,只能單獨補腎。只是補腎的藥,要用少量是無法成功的。可用「續腰湯」:

熟地(600克),白朮(300克)

用大碗裝水,煎服。連續服用數劑,腰部就能恢復原狀。

熟地本身就能接骨,不僅有補腎的功效,白朮擅長疏通腰臍的氣,氣順了,接續就更容易,但必須多用才能發揮神效。如果加入大黃、白芍、桃仁、紅花等藥,反而會壞事。如果擔心腰痛而加入杜仲、破故紙、胡桃等藥,也會無法奏效。

有些人露宿在星月下,感受寒濕之氣,腰痛到無法轉身,大家以為是血凝結在少陽膽經,誰知道是邪氣侵入骨髓?腰部是腎臟的所在,屬於至陰的地方,霜露寒濕之氣,也是至陰的邪氣。至陰的邪氣,侵入至陰的經絡,因此導致抽搐緊繃而產生疼痛。至陰的邪氣容易進入,卻難以驅散。腎臟應該要補,不應該瀉,如果驅散至陰的邪氣,必然會耗損至陰的真氣。然而只要用對方法,其實也不難。可用「轉腰湯」:

白朮(37.5克),杜仲(18.75克),巴戟天(18.75克),防己(2克),肉桂(4克),蒼朮(11.25克),羌活(2克),桃仁(5粒)

用水煎服。服用一劑疼痛就會減輕,再服用一劑疼痛就會停止。

這個藥方以白朮為主要藥材,能利濕又能疏通腰臍的氣,加上杜仲輔助,在攻邪的同時也能補腎,不會耗損腎氣。另外加入巴戟天、肉桂來驅寒,蒼朮、防己來消除水濕,再加上羌活、桃仁來驅散瘀血,疏通經絡,雖然看似在瀉腎,但實際上是在補腎。至陰的邪氣被驅散,至陰的真氣又沒有受到傷害,所以能止痛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