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六 (2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21)

1. 燥症門(十五則)

此方乃肝腎同治之法也,心包無水,不治心包而滋肝腎者,以肝乃心包之母也。肝取給於外家,以大益其子舍,勢甚便而理甚順,緊急之形,不化為寬大之象哉。

此症用菊女飲亦效。

女貞子(一兩),甘菊花(五錢),麥冬(五錢),水煎服。

人有秋後閉結不能大便,此燥傷肺金,而大腸亦燥,非大腸之火也。蓋肺與大腸相為表裡,肺燥而大腸不能獨潤。且大腸之能開能闔者,腎氣主之也。腎足而大腸有津,腎涸而大腸無澤。是大腸之不燥,全藉乎腎水之相資也。然腎水不能自生,肺金乃腎之母,肺潤則易於生水,肺衰則難於生水,腎水無源,救腎不暇,何能顧大腸哉。治法惟補肺腎,而大腸自潤矣。

方用六味地黃湯加味治之。

熟地(一兩),山藥(三錢),山茱萸(四錢),茯苓(三錢),丹皮(三錢),澤瀉(三錢),麥冬(一兩),北五味(一錢),水煎服。連服四劑自通。

切戒用大黃、芒硝以開結也。蓋此病本傷陰之症,又加劫陰之藥,重傷其陰,必成為陽結之症,使腹中作痛,百計導之而不得出,不更可危哉。何若大補其肺腎之陰,使陰足而陽自化之為得耶。

此症用冬歸湯亦效。

麥冬,當歸(各二兩),水煎服。

人有夏秋之間,小便不通,點滴不出,人以為膀胱之熱結,誰知是肺燥而膀胱亦燥乎。夫膀胱之能通者,由於腎氣之足,亦由於肺氣之足也。膀胱與腎為表裡,而肺為水道之上游,二經足而水有源流,二經虛而水多阻滯。況乾燥之至,既虧清肅之行,復少化生之氣,膀胱之中純是乾枯之象,從何處以導其細流哉。此小便之不通,實無水之可化也。

治法不可徒潤膀胱,而亟當潤肺;尤不可徒潤夫肺,尤當大補夫腎。腎水足而膀胱自然滂沛,何虞於燥結哉。方用啟結生陰湯:

熟地(一兩),山茱萸(五錢),車前子(三錢),薏仁(五錢),麥冬(五錢),益智仁(一錢),肉桂(一分),沙參(三錢),山藥(四錢),水煎服。

此方補腎而仍補肺者,滋其生水之源也。補中而仍用通法者,水得補而無停滯之苦,則水通而益收補之利也。加益智以防其遺,加肉桂以引其路。滂沛之水自然直趨膀胱,燥者不燥,而閉者不閉矣。

此症用柏桂生麥湯亦效。

麥冬(一兩),黃柏(三錢),生地(五錢),肉桂(三分),水煎服。

人有消渴飲水,時而渴甚,時而渴輕,人以為心腎二火之沸騰,誰知是三焦之氣燥乎。夫消症有上、中、下之分,其實皆三焦之火熾也。下焦火動,而上、中二焦之火翕然相從,故爾渴甚。迨下焦火息,而中、上二焦之火浮游不定,故又時而渴輕。三焦同是一火,何悉聽於下焦之令?蓋下焦之火,一發而不可遏,故下焦之火,宜靜而不宜動,又易動而難靜也。必得腎中之水以相制,腎旺而水靜,腎虛而水動矣。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同時治療肝和腎的方法。當心包沒有水時,不直接治療心包,而是滋養肝和腎,因為肝是心包的母親。肝從外部獲取營養,來大大地補益它的孩子(心包),這樣做既方便又合理,緊急的情況也能轉化為寬鬆的局面。

這個症狀用菊女飲也有效。

女貞子(一兩)、甘菊花(五錢)、麥冬(五錢),用水煎服。

有些人秋天後便秘,這是因為燥邪傷害了肺金,導致大腸也乾燥,不是大腸有火。因為肺和大腸互為表裡,肺乾燥,大腸就不能獨自滋潤。而且大腸的開合功能是由腎氣主導的。腎氣充足,大腸就有津液;腎氣枯竭,大腸就沒有潤澤。所以大腸不乾燥,完全依賴於腎水的資助。然而,腎水不能自己產生,肺金是腎的母親,肺潤澤就容易產生水,肺衰弱就難以產生水。腎水沒有來源,救治腎都來不及,哪還有餘力顧及大腸呢?治療方法只能是補益肺和腎,大腸自然就潤澤了。

方子用六味地黃湯加減來治療。

熟地(一兩)、山藥(三錢)、山茱萸(四錢)、茯苓(三錢)、丹皮(三錢)、澤瀉(三錢)、麥冬(一兩)、北五味(一錢),用水煎服。連服四劑就會通便。

切記不要用大黃、芒硝來通便。因為這個病本來就是傷陰的症狀,再用瀉陰的藥,會更加傷害陰液,必定會變成陽結的症狀,導致腹痛,想盡辦法也排不出來,豈不是更危險嗎?不如大力補益肺腎的陰液,使陰液充足,陽氣自然就能化解,這樣做不是更好嗎?

這個症狀用冬歸湯也有效。

麥冬、當歸(各二兩),用水煎服。

有些人夏天和秋天之間小便不通,點滴不出,人們以為是膀胱有熱結,誰知道是肺燥而導致膀胱也乾燥呢?膀胱能暢通,是因為腎氣充足,也因為肺氣充足。膀胱和腎互為表裡,而肺是水道的上游,兩經充足,水才有來源和流通;兩經虛弱,水就會阻滯。何況乾燥到極點,既虧損了清肅之功能,又少了化生之氣,膀胱之中完全是乾枯的景象,從哪裡來引導那細小的水流呢?所以小便不通,實際上是沒有水可以轉化。

治療方法不能只滋潤膀胱,而應該趕緊滋潤肺;尤其不能只滋潤肺,更應當大力補益腎。腎水充足,膀胱自然就充盈,還用擔心乾燥結澀嗎?方子用啟結生陰湯:

熟地(一兩)、山茱萸(五錢)、車前子(三錢)、薏仁(五錢)、麥冬(五錢)、益智仁(一錢)、肉桂(一分)、沙參(三錢)、山藥(四錢),用水煎服。

這個方子補腎又補肺,是為了滋養產生水的源頭。補中又用通法,是為了使水在補益的同時不滯留,這樣水通了,才能更好地發揮補益的作用。加入益智仁是為了防止遺尿,加入肉桂是為了引導水液的通道。充足的水液自然就會直奔膀胱,乾燥的就不會乾燥,閉塞的就不會閉塞了。

這個症狀用柏桂生麥湯也有效。

麥冬(一兩)、黃柏(三錢)、生地(五錢)、肉桂(三分),用水煎服。

有些人患有消渴症,喝水,有時渴得很厲害,有時又稍微好一點,人們以為是心腎之火的沸騰,誰知道是三焦之氣燥熱呢?消渴症有上、中、下之分,其實都是三焦的火過旺。下焦火動,上、中二焦之火也會跟隨而上,所以才會渴得很厲害。等到下焦火稍微平息,中、上二焦的火又會漂浮不定,所以有時候又覺得沒那麼渴。三焦同屬一火,為何偏偏聽從下焦的號令?因為下焦的火一旦發作就難以遏制,所以下焦的火應該靜而不應該動,而且容易動難以靜。必須要有腎中的水來制約它,腎氣旺盛,水就安靜;腎氣虛弱,水就躁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