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六 (22)
卷之六 (22)
1. 燥症門(十五則)
天下安有腎足之人哉,腎水虛而取資於水者又多也。水虧奚能制火乎?火動必爍干三焦之氣,則三焦更燥,勢必仰望於外水之相救,以迅止其大渴也。欲解三焦之渴,舍補腎水何法哉。方用六味地黃湯加味治之。
熟地(二兩),山茱萸(一兩),茯苓(五錢),山藥(五錢),丹皮(一兩),澤瀉(五錢),麥冬(一兩),北五味子(二錢),水煎服。十劑渴輕,二十劑渴解,三十劑全愈。
六味治腎,更加麥冬、五味以治肺者,非止清肺金之火也。蓋補肺以助腎水之源,肺旺而腎更有生氣矣。腎水旺,足以制下焦之火,下焦之火不動,而上中二焦之火烏能興焰哉。
此症用二丹湯亦妙。
丹皮,丹參,玄參(各五錢),茯苓,柏子仁(各三錢),水煎服。
人有大病之後,小腸細小不能出溺,脹甚欲死,人以為小腸之火,誰知是小腸之乾燥哉。夫小腸之開闔,非小腸主之也。半由於膀胱,半由於腎氣,故小腸之結,全在膀胱之閉,而膀胱之閉,又成於腎氣之閉也。蓋腎水竭而膀胱枯,故小腸亦燥而成結耳。治法必須大補腎中之水,而補水又必補肺金之氣,以膀胱之氣化,必得肺金清肅之令以行之也。肺氣旺而水流,而後助之利水之藥,則腎氣開而小腸亦開也。
方用治本消水湯:
熟地(二兩),山茱萸(一兩),麥冬(一兩),車前子(五錢),五味子(二錢),茯苓(五錢),牛膝(三錢),劉寄奴(三錢),水煎服。一劑水通,再劑腸寬,小便如注矣。
此方不治小腸,專治肺腎,肺腎不燥,小腸之燥自潤矣。
此症用廣澤湯亦效。
麥冬(二兩),生地(一兩),車前子,劉寄奴(各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世上哪裡有腎氣完全充足的人呢?腎水虧虛而需要從外界攝取水分的人又很多。腎水虧虛,怎麼能夠控制火氣呢?火氣一旦妄動,必然會灼傷三焦的氣,那麼三焦會更加乾燥,這樣就勢必會需要依賴外在的水分來救急,才能迅速止住強烈的口渴。想要解決三焦的口渴,除了補腎水之外還有什麼方法呢?可以用六味地黃湯加味來治療。
藥方是:熟地黃(二兩),山茱萸(一兩),茯苓(五錢),山藥(五錢),牡丹皮(一兩),澤瀉(五錢),麥門冬(一兩),北五味子(二錢),用水煎服。服用十劑,口渴會減輕;服用二十劑,口渴會解除;服用三十劑,就能完全痊癒。
六味地黃湯本來是治療腎虛的,加上麥門冬、五味子來治療肺,不僅僅是為了清肺火。更重要的是,補肺是為了幫助腎水有源頭,肺氣旺盛了,腎氣就更有生機了。腎水旺盛了,就足以控制下焦的火氣,下焦的火氣不妄動,那麼上焦和中焦的火氣又怎麼會熾盛起來呢?
這個病症用二丹湯也很有效。
藥方是:丹皮、丹參、玄參(各五錢),茯苓、柏子仁(各三錢),用水煎服。
有的人大病之後,小腸變得細小,無法順利排尿,腹脹得快要死了。人們以為是小腸有火,卻不知道是小腸太乾燥了。小腸的開合,不是小腸自己決定的。一半取決於膀胱,一半取決於腎氣。所以小腸的阻塞,完全在於膀胱的閉塞,而膀胱的閉塞,又是因為腎氣的閉塞。這是因為腎水枯竭,導致膀胱也乾枯,所以小腸也乾燥而阻塞。治療方法必須要大補腎中的水,而補水又必須補肺金之氣,因為膀胱的氣化,必須要得到肺金清肅之氣的命令才能運行。肺氣旺盛,水才能順利流動,然後再輔助一些利水的藥物,那麼腎氣就會暢通,小腸也會暢通了。
藥方用治本消水湯:
熟地黃(二兩),山茱萸(一兩),麥門冬(一兩),車前子(五錢),五味子(二錢),茯苓(五錢),牛膝(三錢),劉寄奴(三錢),用水煎服。服用一劑,小便就通暢;服用兩劑,腸道就會寬鬆,小便就會像水注一樣排出來了。
這個藥方不是直接治療小腸,而是專門治療肺腎。肺腎不乾燥了,小腸的乾燥自然就潤澤了。
這個病症用廣澤湯也有效果。
藥方是:麥門冬(二兩),生地黃(一兩),車前子、劉寄奴(各三錢),用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