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九 (6)
卷之九 (6)
1. 小便不通門(六則)
熟地(一兩),山茱萸(五錢),丹皮(三錢),山藥(五錢),澤瀉(三錢),伏苓(五錢),肉桂(三錢),附子(一錢)水煎服。一服即如注。
八味湯乃水中補火之聖藥也。水中補火,而火無大炎之懼;火中通水,而水無竭澤之虞。即久閉而至於胞轉,以此方投之,無不奏功於眉睫,況區區閉結哉。
此症用行水湯亦甚效。
熟地(二兩),巴戟天,茯神,芡實(各一兩),肉桂(二錢)水煎服。
人有小便不通,目睛突出,腹脹如鼓,膝以上堅硬,皮膚欲裂,飲食不下,獨口不渴,服甘淡滲泄之藥皆無功效。人以為陽盛之極也,誰知是陰虧之至乎。夫陰陽不可離也。淡甘滲泄之藥,皆陽藥也。病是無陰,而用陽藥宜乎,陰得陽而生矣。然而無陰者,無陰中之至陰也。
陰中之至陰,必得陽中之至陽而後化。小便之不通,膀胱之病也。膀胱為津液之府,必氣化乃能出。是氣也,即陽中至陽之氣也。原藏於至陰之中,至陽無至陰之氣,則孤陽無陰,何以化水哉。治法補其至陰,而陽自化也。方用純陰化陽湯:
熟地(一兩),玄參(三兩),肉桂(二分),車前子(三錢)水煎服。一劑小便如湧泉,再劑而閉如失。
此方又勝於滋腎丸,以滋腎丸用黃柏、知母苦寒之味以化水,不若此方用微寒之藥以化水也。論者謂病勢危急,不宜用補以通腎,且熟地濕滯,不增其閉澀之苦哉。詎知腎有補無瀉,用知母、黃柏反瀉其腎,不虛其虛乎。何若用熟地純陰之品,得玄參濡潤之助。既能生陰又能降火,攻補兼施,至陽得之,如魚得水,化其亢炎而變為清涼,安得不崩決而出哉。或謂既用熟地、玄參以生陰,則至陽可化,何必又用肉桂、車前子多事。
然而藥是純陰,必得至陽之品以引入於至陽,而又有導水之味,同群共濟,所以既能入於陽中,又能出於陽外也。矧肉桂止用其氣以入陽,而不用其味以助陽,實有妙用耳。
此症用加生化腎湯亦神。
熟地(四兩),生地(二兩),肉桂(三分)水煎服。
人有小便不出,中滿作脹,口中甚渴,投以利水之藥不應,人以為膀胱之火旺也,誰知是肺氣之乾燥乎。夫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上焦之氣不化,由於肺氣之熱也。肺熱則金燥而不能生水,投以利水之藥,益耗其肺氣,故愈行水而愈不得水也。治法當益其肺氣,助其秋令,水自生焉。方用生脈散治之。
人參(一兩),麥冬(二兩),北五味子(一錢),黃芩(一錢)水煎服。二劑而水通矣。
生脈散補肺氣以生金,即補肺氣以生水是矣。何加入黃芩以清肺,不慮伐金以傷肺乎。不知天令至秋而白露降,是天得寒以生水也。人身肺金之熱,不用清寒之品,何以益肺以生水乎。此黃芩之必宜加入於生脈散中,以助肺金清肅之令也。
白話文:
小便不通的治療方法(六則)
第一種方法:
用熟地黃(一兩)、山茱萸(五錢)、牡丹皮(三錢)、山藥(五錢)、澤瀉(三錢)、茯苓(五錢)、肉桂(三錢)、附子(一錢)加水煎煮後服用。通常服用一劑就能順利排尿。
這個八味湯是從水中補火的絕佳藥方。從水中補火,就不必擔心火氣過旺;從火中疏通水路,也不會造成水枯竭的危險。即使是小便長期阻塞導致膀胱功能失常的情況,使用這個藥方也能快速見效,更何況是小便輕微閉塞呢。
第二種方法:
使用具有利水作用的湯藥也相當有效。
藥方為:熟地黃(二兩)、巴戟天(一兩)、茯神(一兩)、芡實(一兩)、肉桂(二錢)加水煎煮後服用。
第三種方法:
有些人小便不通,同時眼睛突出、腹部脹得像鼓一樣、膝蓋以上部位僵硬、皮膚好像要裂開、吃不下東西,卻又不覺得口渴。即使服用甘淡滲泄的藥物也沒有效果。人們以為這是陽氣過盛的緣故,殊不知這是陰液極度虧虛的表現。陰和陽是不能分離的。而甘淡滲泄的藥物,都屬於陽性藥物。病因是陰液不足,反而使用陽性藥物,當然不適宜。陰液得到陽氣的滋養就能生長。然而,這裡說的陰虛,指的是陰液中極度虧虛的情況。
這種極度虧虛的陰液,必須得到陽氣中極為強盛的陽氣才能化生。小便不通是膀胱的疾病,膀胱是儲存津液的地方,必須透過氣化作用才能排出。而這個氣,就是陽氣中極為強盛的氣。這種氣原本藏在極陰之中,如果沒有極陰之氣的支持,孤陽就無法獨自化生水液。治療方法應該是補養極陰,陽氣自然就能夠發揮作用。因此,使用純陰化陽湯:
熟地黃(一兩)、玄參(三兩)、肉桂(二分)、車前子(三錢)加水煎煮後服用。通常服用一劑小便就會像泉水般湧出,再服一劑小便閉塞的情況就會消失。
這個藥方比滋腎丸更好,因為滋腎丸使用黃柏、知母等苦寒的藥材來利水,效果不如這個藥方使用微寒的藥材來利水。有些人認為病情危急,不適合使用補藥來疏通腎臟,而且熟地黃黏膩容易阻滯,不是會加重小便閉澀的情況嗎?卻不知腎臟只能補不能瀉,使用知母、黃柏反而會瀉耗腎氣,導致虛上加虛。不如使用熟地黃這種純陰的藥材,加上玄參的滋潤作用。既能滋養陰液,又能降火,攻補兼施。強盛的陽氣得到陰液的滋養,就像魚得到水一樣,能將過旺的火氣轉化為清涼之氣,小便自然就能順利排出。或許有人會問,既然使用熟地黃、玄參來滋養陰液,使陽氣能夠化生,何必還要多此一舉使用肉桂、車前子呢?
因為這個藥方藥性純陰,必須藉助至陽的藥物將藥性引導到至陽之處,而且要有能導水下行的藥物,才能共同發揮作用,所以既能進入陽氣之中,又能將水排出體外。況且肉桂只取其氣來引導藥性入陽,而不是取其味來助長陽氣,其中自有巧妙之處。
第四種方法:
這個症狀使用加味生化腎湯也相當有效。
藥方為:熟地黃(四兩)、生地黃(二兩)、肉桂(三分)加水煎煮後服用。
第五種方法:
有些人小便排不出來,胸腹脹滿,口渴嚴重,服用利水藥卻沒有效果。人們以為這是膀胱火氣旺盛的緣故,殊不知這是肺氣乾燥的表現。膀胱是管理津液的官,津液儲存在膀胱中,需要透過氣化才能排出。上焦的氣化功能失常,是因為肺氣燥熱。肺熱則金氣乾燥,無法產生水液。使用利水藥反而會更加消耗肺氣,因此越利水反而越無法排出小便。治療方法應該是補益肺氣,幫助肺氣恢復正常,水液自然就能產生。因此,使用生脈散來治療:
人參(一兩)、麥冬(二兩)、北五味子(一錢)、黃芩(一錢)加水煎煮後服用。通常服用兩劑小便就能暢通。
第六種方法:
生脈散能補益肺氣以生養金氣,也就是補益肺氣以產生水液。為什麼還要加入黃芩來清肺呢?難道不怕傷害金氣(肺)嗎?要知道,秋季白露降臨時,是自然界得到寒氣來產生水液的表現。人體的肺金燥熱,如果不使用清涼的藥物,又如何能夠補益肺氣來產生水液呢?這就是黃芩必須加入生脈散中的原因,它可以幫助肺金發揮清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