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五 (30)
卷之五 (30)
1. 春溫門(三十三則)
人有春月感冒風寒,咳嗽面白,鼻流清涕,人以為外邪之盛,而肺受之,誰知是脾肺氣虛,而外邪乘之乎。夫肺主皮毛,邪從皮毛而入,必先傷肺,然而肺不自傷,邪實無隙可乘,又將安入?是邪之入肺乃肺自召之,非外邪之敢於入肺也。然則祛邪可不亟補其肺乎!惟是補肺必須補氣,氣旺則肺旺,而邪自衰。
然而但補其氣,不用升提之藥,則氣陷而不能舉,何以祛邪以益耗散之肺金哉。故補氣以祛邪,不若提氣以祛邪之更勝也。方用補中益氣湯加味治之。
人參(二錢),黃耆(三錢),當歸(三錢),陳皮(七分),甘草(五分),柴胡(一錢),升麻(四分),白朮(三錢),麥冬(三錢),黃芩(八分),天花粉(一錢),水煎服。一劑邪散,二劑咳嗽流涕之病全愈也。
補中益氣湯治內傷之神劑。春月傷風,亦內傷之類也。用參、耆、歸、術以補氣,用升麻、柴胡以提氣,且二味升中帶散,內傷而兼外感者,尤為相宜。故服之而氣自旺,外邪不攻自散也。
此症用益氣祛寒飲亦效。
人參,柴胡,桔梗,半夏(各一錢),黃耆,茯苓(各三錢),當歸(二錢),蘇葉(五分),甘草(五分),水煎服。
人有春日感冒風寒,身熱發譫,人以為陽明之內熱也,誰知是肺熱之逼肺乎。春日風邪中人,原不走太陽膀胱之經,每每直入皮毛而走肺,肺得風邪則肺氣大傷,寒必變熱,與傷寒之邪,由衛入營而寒變熱者無異,其實經絡實有不同。若以冬寒治法治春溫,反致傷命為可惜也。
苟知春溫與冬寒不同,雖見發熱譫語,但治肺而不治胃,則胃氣無傷,而肺邪易散。方用宜春湯:
枳殼(五分),桔梗(三錢),甘草(一錢),麥冬(五錢),天花粉(二錢),黃芩(二錢),紫菀(一錢),陳皮(五分),竹茹(一錢),玄參(三錢),水煎服。一劑而寒熱解,再劑而譫語亦失。
此方散肺經之邪火,又不犯陽明之胃氣,肺氣安而胃火亦靜矣,此所以治肺而不必治胃耳。
此症用潤肺飲亦效。
麥冬,玄參(各五錢),甘草,半夏(各一錢),桔梗(二錢),竹葉(五十片),水煎服。
春溫之症,頭痛身熱,口渴呼飲,四肢發斑,似狂非狂,似躁非躁,沿門闔室,彼此傳染,人以為傷寒之疫症也,誰知是傷風之時症乎。夫司天之氣,原不必盡拘一時,天氣不正,感風冒寒,便變為熱。肺氣不宣,胃氣不升,火鬱於皮毛腠理之中,流於頭而作痛,走於膚而成斑。
倘以治傷寒之法治之,必至變生不測,以所感之邪,實春溫之氣,而非冬寒傳經之邪也。夫傳經之邪,最為無定;春溫之邪,最有定者也。何以有定者反至變遷不常?正以時氣亂之也。時氣之來無方,與疫氣正復相同,但疫氣熱中帶殺,而時氣則熱中存生。雖時氣之病亦多死亡,然皆治之不得其法,乃醫殺之,非時氣殺之也。
白話文:
春溫門(三十三則)
有些人春天感冒,出現怕冷、咳嗽、臉色蒼白、流清鼻涕的症狀,大家以為是外來邪氣太強,侵犯了肺部。但實際上可能是因為脾肺的氣虛弱,才讓外邪趁虛而入。肺主宰皮膚和毛孔,外邪通常從皮膚毛孔進入,首先會傷害肺。但如果肺氣足夠強健,沒有虛弱的地方,外邪就沒有機會侵入。所以說,外邪之所以能侵入肺部,是因為肺自身先出了問題,而不是外邪有能力主動進攻。因此,治療時除了驅散外邪,更應該趕緊補養肺氣!但補肺氣必須先補氣,氣足了,肺自然強壯,外邪就會消退。
然而,如果只補氣,不使用能提升氣的藥物,氣會下陷而無法上升,又怎麼能驅散外邪,來修復耗損的肺呢?所以說,補氣來驅散外邪,不如提升氣來驅散外邪效果更好。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加味來治療。
藥方如下:人參(二錢)、黃耆(三錢)、當歸(三錢)、陳皮(七分)、甘草(五分)、柴胡(一錢)、升麻(四分)、白朮(三錢)、麥冬(三錢)、黃芩(八分)、天花粉(一錢),用水煎服。通常服用一劑,外邪就會散去,服用兩劑,咳嗽流鼻涕的症狀就會完全康復。
補中益氣湯是治療內傷的良藥。春天的感冒,也屬於內傷的一種。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來補氣,用升麻、柴胡來提升氣。而且這兩味藥性是上升兼散,對於內傷又兼有外感的人來說,尤其適合。所以服用後,氣自然就會旺盛,外邪自然會消散。
這個病症用益氣祛寒飲也有效果。
藥方如下:人參、柴胡、桔梗、半夏(各一錢)、黃耆、茯苓(各三錢)、當歸(二錢)、蘇葉(五分)、甘草(五分),用水煎服。
有些人春天感冒,出現發燒、說胡話的症狀,大家以為是陽明經的內熱。但實際上可能是肺熱逼迫肺部導致的。春天風邪侵入人體,通常不走太陽膀胱經,而是直接從皮膚毛孔進入肺部。肺部感染風邪,肺氣會嚴重受損,寒氣會轉化為熱。這和傷寒之邪從衛分進入營分而寒轉為熱的道理相似,但實際上經絡運行是不同的。如果用治療冬天寒病的辦法來治療春天的溫病,反而會傷害生命,實在可惜。
如果知道春溫和冬寒不同,即使出現發燒說胡話的情況,只要治療肺部,不治療胃部,胃氣就不會受傷,肺部的邪氣就容易散去。可以用宜春湯:
藥方如下:枳殼(五分)、桔梗(三錢)、甘草(一錢)、麥冬(五錢)、天花粉(二錢)、黃芩(二錢)、紫菀(一錢)、陳皮(五分)、竹茹(一錢)、玄參(三錢),用水煎服。通常服用一劑,寒熱的症狀就會解除,再服用一劑,說胡話的症狀也會消失。
這個藥方能散去肺經的邪火,而且不傷陽明經的胃氣,肺氣安定了,胃火也會平靜,這就是為什麼只要治療肺部,而不需要治療胃部的原因。
這個病症用潤肺飲也有效果。
藥方如下:麥冬、玄參(各五錢)、甘草、半夏(各一錢)、桔梗(二錢)、竹葉(五十片),用水煎服。
春天發生的溫病,會有頭痛、發燒、口渴想喝水、四肢出現斑點,有時像發狂又不像,有時煩躁又不像。這種病症會在家家戶戶、鄰里之間互相傳染,大家以為是傷寒引起的瘟疫。但實際上這只是春天感冒的一種。司掌季節變化的氣候,本來就不一定會按照固定的時間運行。天氣不正,感受了風邪寒氣,就會轉變成熱。肺氣不能舒暢,胃氣不能上升,火氣鬱積在皮膚毛孔之中,上行到頭部就會導致頭痛,跑到皮膚就會形成斑點。
如果用治療傷寒的方法來治療,一定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變化。因為所感受的邪氣,實際上是春天的溫熱之氣,而不是冬天寒邪傳經的邪氣。傳經的邪氣,運行規律最不確定;而春溫的邪氣,運行規律卻最為確定。為什麼規律確定的邪氣,反而會變化無常呢?正是因為時令之氣紊亂導致的。時令之氣的到來沒有固定方向,和瘟疫之氣非常相似,但瘟疫之氣帶有殺伐之氣,而時令之氣則帶有生發之氣。雖然時令之氣引起的疾病也會導致死亡,但那都是因為治療方法不當造成的,是醫生的錯誤導致的死亡,而不是時令之氣本身導致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