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七 (11)
卷之七 (11)
1. 五癉門(十則)
谷癉之症,胸中易飢,食則難飽,多用飲食則發煩,頭眩、小便艱澀,身如黃金之色,此是胃中虛熱之故,非胃中之濕熱也。人身脾胃屬土,脾陰土也,而用則陽;胃陽土也,而用則陰。脾胃和同,則剛柔並濟,通調水道,易於分消。惟七情傷損於內,則陰陽不相和合,胃無陰以和陽,則熱聚而消穀;脾無陽以和陰,則寒聚而積水,兩相搏激,故昏眩、煩悶生焉。於是所食之水穀,不變為精華之清氣,而反蒸為腐敗之濁氣矣。
濁氣下降者也。濁氣下流於膀胱,膀胱受胃之熱,氣化不行,小便閉塞,水即走於陰器,而熱散走於皮膚,故一身發黃也。治法升胃中之清氣,以分利其膀胱,則清升而濁易降,水利而熱易消。方用分濁散:
茯苓(一兩),車前子(三錢),豬苓(三錢),茵陳(一錢),梔子(三錢),水煎服。一劑水少利,二劑濕乃退,十劑全愈。
方中以茯苓為君者,利水而不傷胃氣。胃氣不傷,而後佐之去熱消濕之品,則胃無火亢之憂,自然脾無水鬱之害。倘不早治,而水濕之氣,流入於腎,則腎被其傷,必至腹滿成蠱,不可治矣。
此症用茵陳苓朮湯亦效。
茵陳(三錢),茯苓,白朮,薏仁(各五錢),知母(一錢),水煎服。
酒疸之症,心中時時懊憹,熱不能食,嘗欲嘔吐,胸腹作滿,然清言了了,人以為酒食作疸也,然而酒濕之成疸,由於內傷飢飽勞役也。夫人之善飲者,由於膽氣之旺也。夫膽非容酒之物,而能滲酒,酒經膽氣之滲,則酒化為水,入於膀胱而下泄矣。惟其內傷於飢飽勞役,則五臟受損,臟損而腑亦損矣。
五臟六腑俱已受損,寧膽氣之獨旺乎?膽氣即衰,則飲酒力不能滲。無如人之縱飲如故,則酒多而滲亦多,更傷膽氣。膽損不能滲酒,酒必留於脾胃之間;而脾胃不及從前之旺,則酒肉不能受,傳之膀胱;而膀胱又不及從前之健,則水入不能消,下既不行,必返而上吐,而下泄又艱,中州又不可久留,於是濕熱之氣,蘊隆沖膈,懊憹而發於心。由是遍漬周身,分布四體,盡發為黃也。
夫心至懊憹,其心神之昏亂可知,何又能清言了了耶?不知酒氣熏蒸於一時,則見懊憹;懊憹者,欲痛不痛之狀,非心中之神至於妄亂不寧也。治法宜解其酒之毒,而兼壯其膽;膽氣旺而酒氣自消,酒氣消而水氣自泄,水氣泄而黃自解矣。方用旺膽消酒湯:
柞木枝(三錢),山梔子(三錢),桑白皮(三錢),白茯苓(三錢),白芍藥(一兩),竹葉(一百片),澤瀉(二錢),水煎服。二劑而膀胱利,四劑而黃色輕,八劑全愈。
夫柞木專能消酒毒於無形,酒毒既消,則拔本塞源矣。至助膽之藥,舍白芍、山梔無他味也。其餘之藥,不過分消濕熱之氣。世不知治法,或吐或下,皆操刀而殺之也,可不慎哉。
白話文:
五癉門(十則)
谷癉的症狀是胸中容易飢餓,吃了東西卻不容易飽,吃得多反而煩躁,頭暈目眩,小便困難,身體皮膚發黃像黃金一樣,這是胃中虛熱造成的,不是胃中濕熱。人體脾胃屬土,脾屬陰土,作用則為陽;胃屬陽土,作用則為陰。脾胃協調,則剛柔並濟,能調節水液,容易消化吸收。但如果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受傷,就會導致陰陽失調,胃陰不足以制約陽氣,就會熱邪聚集而影響消化;脾陽不足以制約陰氣,就會寒邪聚集而導致水濕積聚,兩者互相搏鬥,所以出現頭暈、煩悶等症狀。於是所吃的水谷不能轉化為精華的清氣,反而變成腐敗的濁氣。
濁氣下降,流到膀胱,膀胱受到胃的熱邪影響,氣化功能失常,小便閉塞,水液就會流到陰部,而熱邪則散佈到皮膚,所以全身發黃。治療方法是升提胃中的清氣,以利尿通便,這樣清氣上升,濁氣就容易下降,水液通暢,熱邪就容易消散。方劑用分濁散:
茯苓一兩,車前子三錢,豬苓三錢,茵陳一錢,梔子三錢,水煎服。一劑小便通利,二劑濕氣消退,十劑痊癒。
方劑中以茯苓為主藥,它能利水而不傷胃氣。胃氣不受損,再輔以清熱利濕的藥物,就能避免胃火亢盛,自然也就沒有脾濕積聚的危害。如果不及時治療,水濕之氣流入腎臟,就會損傷腎臟,最終導致腹脹成蠱,難以治療。
這種症狀也可以用茵陳苓朮湯治療。
茵陳三錢,茯苓、白朮、薏仁各五錢,知母一錢,水煎服。
酒疸的症狀是心中經常懊惱煩悶,因為熱邪而不想吃東西,常常想嘔吐,胸腹脹滿,但說話卻很清楚,人們以為是飲酒過度引起的黃疸,其實酒濕引起的黃疸是因內傷飢飽勞役造成的。人能大量飲酒,是因為膽氣旺盛。膽囊不是儲存酒的器官,但它能滲透酒,酒經過膽氣的滲透,就化為水,進入膀胱排出。但如果內傷於飢飽勞役,五臟就會受損,臟腑受損。
五臟六腑都受損了,膽氣還能獨自旺盛嗎?膽氣衰弱,飲酒的滲透能力就下降。如果依然大量飲酒,酒的滲透量就越多,進一步損傷膽氣。膽氣受損不能滲透酒,酒就會停留在脾胃之間;而脾胃功能不如從前旺盛,酒肉就不能被吸收,傳輸到膀胱;而膀胱的功能也比不上以前,水液不能排出,下行不通,就會向上嘔吐,小便也不通暢,胃腸也不能長時間承受,於是濕熱之氣聚集於膈肌,懊惱煩悶之感就出現在心中。從而遍佈全身,導致全身發黃。
心中非常懊惱煩悶,可知心神已經混亂,為什麼還能說話清楚呢?這是因為酒氣一時熏蒸造成的懊惱煩悶;懊惱煩悶,是想要疼痛卻又不痛的狀態,並不是心神真的混亂不安。治療方法是解酒毒,同時補益膽氣;膽氣旺盛,酒毒自然消散,酒毒消散,水液自然排出,水液排出,黃疸自然消除。方劑用旺膽消酒湯:
柞木枝三錢,山梔子三錢,桑白皮三錢,白茯苓三錢,白芍藥一兩,竹葉一百片,澤瀉二錢,水煎服。二劑小便通利,四劑黃疸減輕,八劑痊癒。
柞木枝能有效消除酒毒,酒毒消除,就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了。至於補益膽氣的藥物,除了白芍、山梔子沒有其他藥物了。其他的藥物只是消散濕熱之氣。世人不懂得治療方法,或者催吐或者瀉下,都是用刀子殺死病人,實在是不應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