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十四 (6)
卷之十四 (6)
1. 痘瘡門(十五則)
痘瘡已出,四、五日後大小不等,根窠不甚紅澤,色暗頂陷,不能起發者,人以為火毒之倒塌也,誰知是血氣之虧欠,欲出而不能,欲發而不得。倘徒用化毒之藥,則毒反不消。倘徒用催漿之藥,則漿反不貫,變生不測,往往有入於死亡者。治之法,必須於補氣之中而輔以化毒催漿之味。方用催痘湯:
人參(三分),牛蒡子(一錢),當歸(二錢),川芎(一錢),黃耆(二錢),茯苓(一錢),桔梗(五分),陳皮(二分),連翹(三分),肉桂(半分),水煎服。一劑而色紅,二劑而頂突貫漿矣。
此方之妙,妙在用參、耆、歸、芎之多,而發散化毒為佐使。氣足而不祛於中,血足而不陷於內,自然痘色潤澤而肥滿矣。
痘瘡至六日,毒宜化,漿宜行矣。乃顏色不紅綻肥滿,是氣血大虛也,萬不可徒攻其火,而妄用敗毒之味也。必須以補氣補血為主,方用護痘萬全湯:
人參(五分),黃耆(一錢),當歸(二錢),川芎(一錢),白朮(二錢),茯苓(一錢),陳皮(三分),牛蒡子(三分),桔梗(五分),天花粉(三分)水煎服。一劑紅潤而肥滿矣,不必二劑也。
此方之妙用,全不去消毒攻火,但補氣血而痘自外發。且補中有散,而補非呆補,更易奏功。所以有益無損,而收萬全之效也。
痘瘡七、八日,宜漿滿足矣。今瘡平漿薄,飲食少減,人以為毒氣之內陷也,誰知是氣血之不充乎。夫氣血之不充者,由於脾胃之氣弱也。脾胃氣弱,則肝血不生,肝血不生,則脾胃之氣更弱,又何能致漿足而瘡突哉。治之法,必須大補其脾胃之氣,而少佐之補血之品。氣血旺而脾胃自健,脾胃健而痘瘡安得不充滿乎。方用保痘湯:
人參(一錢),白朮(二錢),黃耆(二錢),當歸(二錢),麥冬(二錢),陳皮(五分),荊芥(一錢),如癢,加白芷三分、蟬蛻二分,不癢不必加也。如痘色白而薄,倍加參、耆,一劑而白者不白,薄者不薄矣。
此方純是補氣血,而補氣更重於補血者,以血得氣而易生也。氣足血旺,何愁漿薄哉。自然飲食倍增,漿老結靨矣。
痘瘡至九日、十日之後,漿稀痂薄,人以為痘毒之內蘊也,誰知仍是氣血之虧乎。夫氣虛補氣,血虛補血,又何礙乎。然而氣血雖虛,而痘毒未清,不兼顧火毒,一味呆補,則火毒內藏,亦恐痘愈之後,有回毒之虞,必須於補中微散之為得也。方用全痘湯:
人參(二錢),白朮(二錢),牛蒡子(一錢),茯神(三錢),陳皮(三分),當歸(三錢),通草(一錢),甘草(五分),荊芥(一錢),金銀花(三錢),水煎服。一劑而漿厚靨高矣。
此方用人參而不用黃耆者,以黃耆過於補氣,且恐有脹滿之虞,不若多用人參,既補氣而復無增悶之嫌耳。尤妙在用牛蒡子、金銀花於補中瀉毒,得補之益,而更獲散之利,真善後之妙法也。
白話文:
痘瘡發出來後,四五天左右,痘子大小不一,根部不夠紅潤,顏色暗淡,頂部凹陷,無法正常隆起發膿,一般人會認為是火毒太盛導致的倒塌現象,但其實是身體的氣血不足,導致痘子想發卻發不出來。如果只用清熱解毒的藥,毒反而消不掉;如果只用催膿的藥,膿液也無法順利產生,可能會產生無法預測的變故,甚至導致死亡。治療方法必須在補氣的同時,輔助使用清熱解毒和催膿的藥。可以用催痘湯:
人參(三分)、牛蒡子(一錢)、當歸(二錢)、川芎(一錢)、黃耆(二錢)、茯苓(一錢)、桔梗(五分)、陳皮(二分)、連翹(三分)、肉桂(半分),用水煎服。服用一劑後痘子顏色就會變紅潤,服用兩劑後痘子頂部就會隆起並產生膿液。
這個方子的奧妙之處在於大量使用人參、黃耆、當歸、川芎等補氣血的藥,而將發散和解毒的藥作為輔助。氣血充足,就不會導致氣滯或血虛,痘子自然會紅潤飽滿。
痘瘡發出後第六天,毒素應該要化解,膿液應該要順暢產生。如果這時候痘子顏色不紅潤飽滿,表示氣血非常虛弱,絕對不能只用清熱解毒的藥物來攻擊火氣,應該以補氣補血為主。可以用護痘萬全湯:
人參(五分)、黃耆(一錢)、當歸(二錢)、川芎(一錢)、白朮(二錢)、茯苓(一錢)、陳皮(三分)、牛蒡子(三分)、桔梗(五分)、天花粉(三分),用水煎服。服用一劑後痘子就會變得紅潤飽滿,不需要服用第二劑。
這個方子的妙用在於完全不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而是通過補氣血來使痘子自然向外發出來。而且補氣血的同時還具有發散的作用,並不是單純的補,這樣更容易見效。這個方子有益無害,可以達到萬全的效果。
痘瘡發出後七八天,膿液應該要充足。如果這時候痘子平坦,膿液稀薄,食慾也減少,一般人會認為是毒氣內陷,但其實是氣血不足。氣血不足是因為脾胃虛弱,脾胃虛弱導致肝血無法生成,肝血無法生成則會導致脾胃更加虛弱,又如何能使膿液充足、痘子隆起呢?治療方法必須大補脾胃之氣,並稍加補血的藥。氣血旺盛,脾胃自然會健康,脾胃健康,痘瘡自然會飽滿。可以用保痘湯:
人參(一錢)、白朮(二錢)、黃耆(二錢)、當歸(二錢)、麥冬(二錢)、陳皮(五分)、荊芥(一錢)。如果感到搔癢,可以加入白芷(三分)、蟬蛻(二分),不癢則不需要加。如果痘子顏色蒼白且稀薄,可以加倍人參、黃耆的用量,服用一劑後,顏色蒼白的痘子就會變得紅潤,稀薄的痘子也會變得飽滿。
這個方子完全是補氣血的,而且補氣比補血更重要,因為血得到氣的幫助更容易生成。氣血充足,就不必擔心膿液稀薄,自然會食慾大增,膿液變得成熟並結痂。
痘瘡發出後九、十天,膿液稀薄,結痂也很薄,一般人會認為是痘毒內藏,但其實還是氣血不足。氣虛就補氣,血虛就補血,這有什麼阻礙呢?但是氣血雖然虛弱,痘毒也還沒有完全清除,如果只是一味地補,不兼顧清除火毒,火毒可能會潛藏在體內,導致痘瘡痊癒後再次復發。所以必須在補氣血的同時稍微兼顧清除火毒,這樣才是正確的做法。可以用全痘湯:
人參(二錢)、白朮(二錢)、牛蒡子(一錢)、茯神(三錢)、陳皮(三分)、當歸(三錢)、通草(一錢)、甘草(五分)、荊芥(一錢)、金銀花(三錢),用水煎服。服用一劑後膿液就會變得濃稠,結痂也會隆起。
這個方子用人參而不用黃耆,是因為黃耆補氣的功效太強,擔心會導致腹脹,不如多用人參,既能補氣又不會導致腹悶。最妙的地方在於在補氣的同時使用牛蒡子、金銀花來清熱解毒,既能得到補益,又能獲得清熱散毒的好處,真是很好的善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