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十四 (7)
卷之十四 (7)
1. 痘瘡門(十五則)
痘瘡至十一二日,身發潮熱,飲食不思,當靨不靨,痂落無托,人以為毒氣之猶存也,誰知是氣血之虛而毒多未化乎。方用化痘仙丹:
當歸(三錢),白芍(二錢),人參(一錢),山楂(五粒),黃耆(三錢),荊芥(一錢),牛蒡子(一錢),防風(三分),甘草(一錢),金銀花(三錢),水煎服。一劑而胃氣開,思飲食矣,二劑全愈。
此方之妙,用金銀花與荊芥、牛蒡子、參、耆、歸、芍之中,則胃氣不傷,脾氣大旺,氣血既潤,復不剋土,則火毒全解,又安有留余之患。大凡痘瘡不補,則火毒不出,而痘瘡純補,則火毒亦不盡出也。今於補中用散,所以未出能出,而既出者盡出也。
痘已見形,又出一層紅斑者,此夾疹痘也。或似斑而非斑,或零星錯雜,皆是夾疹之症。人以為痘毒之深,前未發出,而後再發也。誰知痘出之時而又感寒風,使內熱留中,閉塞湊理,激動腑毒而並出乎。治法宜臟腑並治,然治臟不若先治腑也。蓋痘毒出於臟,疹毒出於腑,臟之毒深,腑之毒淺,淺之毒先散,而深之毒亦自難留,故治痘須先治疹。方用分痘湯:
升麻(一錢),元參(三錢),麥冬(三錢),當歸(二錢),青蒿(二錢),生甘草(二錢),半夏(五分),生地(三錢),荊芥(一錢),水煎服。一劑而疹全散矣。
此方退陽明之火,解肺經之熱,妙在多用升麻引火向外,發於皮毛,雖曰消疹,而實所以成痘也。又何必治疹之後,再去治痘哉。
痘症雖發全,數日之後身復發熱,遍身發出紅斑,癢甚,愈抓愈癢,先出大小不一如粟米之狀,漸漸長大如紅雲片。人以為痘毒之尚存,從前未經暢發,故如此,誰知是痘毒全無,乃收痂大愈之後放心縱欲,飲食過傷,又兼風熱而成之。此名為蓋痘疹,似痘而非痘也。治法散其風熱,而不必顧其痘毒。然風熱既解,即有毒亦無不共解矣。方用安痘湯:
玄參(五錢),當歸(三錢),連翹(一錢),白芍(二錢),丹皮(二錢),荊芥(二錢),甘菊花(二錢),升麻(五分),天花粉(一錢),水煎服。一劑而斑輕,再劑而斑盡散矣。
此方化毒而不耗其氣,解熱而不損其血,所以風熱全消,而痘無變症耳。
痘瘡五、六日後,色變純黑,或炭灰之色,頭頂陷下不起,飲食到口即吐,此死症無疑,所謂壞症也。世醫到此無不辭去,然而死中可以求生,勿以其壞症而輕棄之也。蓋小兒純陽之氣易離,而陰氣難絕,倘有一線之陰可續,則引陰以接陽,往往死者可以重生,而生者得以不死。我受異傳,何敢獨秘不共傳以救萬世之小兒乎。方用起死救兒丹:
人參(三錢),元參(一兩),金銀花(一兩),白朮(二錢),當歸(三錢),麥冬(三錢),甘草(一錢),荊芥(二錢),天花粉(二錢),茯神(三錢),水煎服。一劑黑變為紅,再劑而陷者起,乾者潤,飲食知味矣。
白話文:
痘瘡門(十五則)
痘瘡到了十一、十二天,身體發熱,食慾不振,痘子應該要結痂卻沒有結痂,即使結痂了也容易脫落,沒有依附的感覺,人們都認為這是毒氣還沒散盡。但實際上,這可能是因為氣血虛弱,導致毒素難以化解。此時可以服用化痘仙丹:
當歸(三錢)、白芍(二錢)、人參(一錢)、山楂(五粒)、黃耆(三錢)、荊芥(一錢)、牛蒡子(一錢)、防風(三分)、甘草(一錢)、金銀花(三錢),用水煎服。服用一劑後,胃口就會打開,開始想吃東西,服用兩劑就能完全痊癒。
這個藥方的奧妙之處在於,將金銀花與荊芥、牛蒡子搭配人參、黃耆、當歸、白芍等藥材,不會傷害胃氣,反而能增強脾氣,滋潤氣血,又不會剋制脾土,這樣就能徹底清除火毒,不會留下後患。一般來說,痘瘡如果不補氣血,火毒就無法排出;而如果一味補益,火毒也無法完全排出。現在這個藥方在補益的同時使用發散的藥材,所以能讓尚未發出的痘子順利發出,也讓已經發出的痘子完全排出。
痘子已經出現,又長出一層紅斑,這就是夾雜疹子的痘瘡。這些疹子可能像斑點又不像斑點,或者零星散布,這些都是夾疹的症狀。人們認為這是痘毒太深,之前沒有發出來,現在又發出來了。但實際上,這是因為出痘子的時候又感染了寒風,導致體內熱氣停滯在中間,閉塞了毛孔,激發了體內的毒素一起發出來。治療方法應該臟腑一起調理,但治療臟腑不如先治療腑。因為痘毒出自臟腑,疹毒出自腑,臟的毒比較深,腑的毒比較淺,先散掉淺的毒,深的毒自然也難以留存,所以治療痘瘡必須先治療疹子。可以服用分痘湯:
升麻(一錢)、元參(三錢)、麥冬(三錢)、當歸(二錢)、青蒿(二錢)、生甘草(二錢)、半夏(五分)、生地(三錢)、荊芥(一錢),用水煎服。服用一劑後,疹子就會全部消散。
這個藥方能退除陽明經的火氣,解除肺經的熱氣。它的妙處在於大量使用升麻,引導火氣向外發散,從皮膚毛孔排出,雖然說是消除疹子,實際上是為了促成痘瘡的發出。又何必在治好疹子之後,再另外治療痘瘡呢?
痘子雖然已經全部發出來,但數日之後又開始發熱,全身出現紅斑,而且非常癢,越抓越癢。最初是像粟米大小,慢慢長大變成紅雲狀。人們認為這是痘毒還沒散盡,以前沒有完全發出來,所以才會這樣。但實際上,這並非痘毒,而是因為結痂快要痊癒後,不注意節制性慾,飲食過度,又感染風熱而引起的。這種情況稱為蓋痘疹,看起來像痘瘡,但並非痘瘡。治療方法應該是疏散風熱,不必考慮痘毒。因為只要風熱消散,即使有殘餘的毒素也會一起消解。可以服用安痘湯:
玄參(五錢)、當歸(三錢)、連翹(一錢)、白芍(二錢)、丹皮(二錢)、荊芥(二錢)、甘菊花(二錢)、升麻(五分)、天花粉(一錢),用水煎服。服用一劑,紅斑會減輕,服用兩劑,紅斑就會完全消散。
這個藥方能化解毒素而不耗損氣,能解熱而不損傷血,所以能徹底消除風熱,痘瘡也不會產生其他變症。
痘瘡發作五、六天後,顏色變成純黑色或炭灰色,頭頂凹陷無法隆起,吃東西就吐,這就是毫無疑問的死症,也就是所謂的壞症。一般醫生遇到這種情況都會放棄治療,但是即便如此,在死亡中也可以尋求生機,不要因為是壞症就輕易放棄。因為小孩的純陽之氣容易散失,而陰氣難以完全斷絕,如果還有一絲陰氣可以延續,就引導陰氣來接應陽氣,往往可以讓死人起死回生,讓快死的人得以不死。我得到特殊的傳授,怎能獨自保守秘密,不把這個方法傳播出去,來拯救萬世的小孩呢?可以服用起死救兒丹:
人參(三錢)、元參(一兩)、金銀花(一兩)、白朮(二錢)、當歸(三錢)、麥冬(三錢)、甘草(一錢)、荊芥(二錢)、天花粉(二錢)、茯神(三錢),用水煎服。服用一劑後,黑色會轉為紅色,服用兩劑後,凹陷的地方會隆起,乾燥的地方會變得潤澤,也會開始有食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