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十三 (23)
卷之十三 (23)
1. 痔漏門(四則)
夫膀胱化氣而不化血,酒毒滲入膀胱,將酒氣化水出於陰器,而酒毒爍血不能從陰器而出,勢不得不趨大腸肛門而出矣。無奈門徑各別,戶口牢關,無可出路,而酒毒結於直腸之外,毒向內攻,而直腸之痔生矣。痔生必破,乘隙而膀胱之血注之,久且以血引血,不獨膀胱之血盡歸之也,乘大便之開關,血先奪門而出,故先大便而出射,正見其欲出之速耳。治之法似宜急填其隙,使血出之無路為第一策。
然私竇既開,漏卮易泄,不亟清其上游之源,而但截其下流之隙,非計之善也。方用清源散:
黃連(三錢),茯苓(五錢),白芍(五錢),葛根(二錢),白芷(三分),槐花(三錢),地榆(三錢),人參(三錢),穿山甲(土炒,為末,一錢),白朮(五錢),車前子(二錢),三七根末(三錢),水煎,調末。服三劑,血較前更多,三劑後減去黃連,再用三劑,血止而痔愈矣。
愈後必務斷酒,終身不可服也。若女色止忌三月,永不再發。倘不能禁,不必為之治療,必先說過而後醫也。
此方妙在用黃連之多,以解酒熱之毒,所謂先清其源也。上游無病而下流自然安閒,況諸藥又分配得宜。無非去濕化熱之味,堵截之方,又何能加於此哉。
人有胸間生瘡,因不慎酒色,遂成漏竅,長流血液,久則神形困憊,腰痛難伸,行同傴僂,人以為心漏也,孰知是腎虛而成漏乎。夫心腎本相通也,心之氣必得腎之氣以相生,腎之氣必得心之氣以相閉,心漏之成於腎氣之泄也。欲心漏之愈,安可不急治其腎氣之衰乎。然而治腎而心之氣不閉,則補腎與不補同,蓋有出氣而無止氣耳。
或謂,凡漏瘡多成於濕熱,但補腎而不閉心之竅,則漏不能愈,閉心之竅而不去其濕熱,而但治其心腎,恐漏亦不能愈也。然漏亦不同也,漏在他處者,可泄其濕熱,而漏在胸間者,不可泄其濕熱。蓋心漏成於腎虛,腎虛則寒,而非熱也。腎虛者,腎水虛而非邪水盛也。治之法,補其真陰而邪水自消,溫其腎寒而濕熱自退。
方用溫腎丹:
鹿茸(二個),附子(二個),青鹽(二兩),人參(二兩),瓦蔥(二枝),紅棗(四兩),各為末,紅棗煮熟,搗為丸。每日空心、酒下三十丸。服半月而腰痛減,服月餘而心漏愈矣。
此方之奇,全在鹿茸,既能益腎中之水火,而更能補心中之缺陷。又加之附子之辛熱,則無經不達,引鹿茸直入於心腎,以填補其空竅。如青鹽者,咸以耐堅也。蓋漏瘡必多竅孔,故流血亦多,血得鹽則止而不流也。瓦蔥者,消濕熱於無形,雖心漏非濕熱之病,然未免少有留存,則孔竅難塞,故兼用以防其變。誠恐氣虛不能化,更益以人參生氣於心腎之間,助茸、附之力通達於上下,尤易成功也。
白話文:
膀胱的功能是將氣化成水而不是血。如果飲酒過量,酒毒會滲入膀胱,酒氣會化成水從陰部排出,但酒毒中的有害物質會使血液凝滯,無法從陰部排出。這些有害物質不得不轉向大腸肛門排出。然而,大腸肛門有其特定的通道和關口,導致酒毒無法順利排出,積聚在直腸外,毒素反過來攻擊直腸,形成痔瘡。痔瘡一旦破裂,膀胱中的血液就會趁機湧出,久而久之,會持續吸引血液流出,不僅會將膀胱的血排空,還會導致血液在大便時先噴射而出,表示它急著要排出體外。治療的方法應該先堵住破裂的縫隙,讓血液無路可出。
然而,如果已經出現了漏洞,就像破了口的器皿容易洩漏一樣,只堵住下遊的漏洞,而不清理上遊的源頭,並不是明智之舉。因此,建議使用清源散:
黃連(三錢)、茯苓(五錢)、白芍(五錢)、葛根(二錢)、白芷(三分)、槐花(三錢)、地榆(三錢)、人參(三錢)、穿山甲(土炒,磨成粉末,一錢)、白朮(五錢)、車前子(二錢)、三七根末(三錢),用水煎服,並將穿山甲、三七根末加入藥湯調勻。服用三劑後,出血量會比之前更多,三劑後去掉黃連,再服用三劑,血就會止住,痔瘡也會痊癒。
痊癒後一定要戒酒,終身都不能再喝。如果禁慾三個月,就可以不再復發。如果無法戒酒和禁慾,就不必再治療,必須先說明清楚後再治療。
這個方子的巧妙之處在於用了大量的黃連,來解酒熱之毒,這就是所謂的先清理源頭。當源頭沒有問題,下游自然就會安穩,況且這個方子中的藥材搭配得宜,都是去濕化熱的藥材,堵住漏洞的方法,也無法再比這個方子更好了。
有人胸部生瘡,因為不注意戒酒和女色,導致形成漏孔,不斷流出血液。久而久之,精神萎靡、身體困乏,腰痛難以伸直,走路也像駝背一樣。人們認為這是心臟出現了問題,卻不知道這是腎虛導致的漏症。心和腎本來就是相通的,心氣必須得到腎氣的滋養才能產生,腎氣也必須得到心氣的收斂才能固守。心漏的形成是因為腎氣外洩,想要治療心漏,必須先治療腎虛。然而,如果只補腎,心氣沒有收斂,那麼補腎就沒有效果,因為氣只是外洩而沒有收斂。
有人說,一般來說,漏瘡大多是由於濕熱引起的,如果只補腎而不收斂心氣,漏瘡就無法痊癒;如果只收斂心氣而不去除濕熱,而只是治療心腎,恐怕漏瘡也無法痊癒。然而,漏瘡的形成原因也不盡相同,在其他部位的漏瘡,可以去除濕熱,但是胸部的漏瘡卻不能去除濕熱。因為胸部的漏瘡是腎虛造成的,腎虛會導致寒冷,而不是濕熱。腎虛指的是腎水不足,而不是邪水過盛。治療的方法是,補充腎的真陰,邪水自然就會消除;溫補腎寒,濕熱就會自然消退。
建議使用溫腎丹:
鹿茸(兩個)、附子(兩個)、青鹽(二兩)、人參(二兩)、瓦蔥(兩枝)、紅棗(四兩),分別磨成粉末,紅棗煮熟後,搗成泥,將所有材料混合製成藥丸。每天空腹用酒送服三十丸。服用半個月後腰痛會減輕,服用一個月後心漏就會痊癒。
這個方子的奇特之處在於鹿茸,它既能補腎中的水火,也能夠填補心臟的缺陷。再加上附子的辛熱,就可以使藥力暢通無阻,引導鹿茸的藥力直達心腎,以填補其空虛。青鹽的功效是固澀,因為漏瘡一定有很多孔洞,所以才會流血不止,血遇到鹽就會停止流出。瓦蔥的作用是消除無形的濕熱,雖然心漏不是濕熱引起的疾病,但難免會有一些濕熱殘留,這些濕熱會導致孔洞難以閉合,所以也要使用瓦蔥來預防這種情況。擔心身體虛弱無法有效轉化藥力,所以加入人參來在心腎之間產生氣,幫助鹿茸和附子的藥力到達全身,更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