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九 (2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28)

1. 痰證門(二十一則)

亦有未成癆瘵,與陰虛之火初動,而即成此痰,與癆瘵已成者尚有分別,何可置之不救。世人一味治痰,絕不識治腎中之陰,不變成癆瘵而不止。夫火沸為痰者,成於腎火之太旺,由於水衰之極也。腎可補不可瀉,補腎水之衰,即所以瀉腎火之旺,故用補陰之藥以制陽,不可用瀉陽之品以救陰也。

倘見其腎火之旺,而輕用黃柏、知母,毋論火不可以驟息,痰不可以遽消,且擊動其火,以變為癆瘵者比比也。治法但補水以逐痰,則痰消於烏有矣。

方用定沸湯:

熟地(二兩),山茱萸(一兩),麥冬(一兩),北五味(二錢),茯苓(一兩),山藥(一兩),玄參(一兩),白芥子(三錢)

水煎服。連服二劑,火沸之痰不知其何以去也。此方宜連服十劑,不可見二劑之效,便撤飲不服。

蓋火沸之痰,實本於陰虛,而陰虛之火,非多服補陰之藥,則陰不能大長,火不能急散也。病者以此方為續命之湯,醫者以此方為奪命之劑,幸勿輕棄之也。

此症用歸沫湯亦大妙。

熟地(二兩),山萸肉,玄參(各一兩),天冬,女貞子,生地,百合(各三錢),款冬花(一錢)

水煎服。

人有偶感風邪,鼻塞咳嗽,吐痰黃濁,人以為痰塞胸膈也,法宜吐,誰知風邪塞於肺經乎。夫邪在肺,古人亦有用吐而效者,以肺氣閉塞,謂吐中有發散之義也。然必大滿大實之症始可用吐,如瓜蒂散湧出其痰是也。若鼻塞咳嗽,吐痰黃濁,非大滿大實可比,何必用吐法哉。

且不宜吐而吐,必有損傷胃氣之憂,胃氣傷而肺氣亦傷。肺胃兩傷,舊疾雖去,而新痰復生,一吐不已而再,再吐不已而三,必變為不可治之症矣。故毋論虛人不可吐,即實人亦不可輕吐,以吐後必須守戒,五臟反復而氣未易復,一犯戒而變症蜂起也。況肺邪閉塞之痰,亦易於表散。

蓋肺氣閉塞於風邪。非閉塞於痰也。散其邪而肺氣自通,肺氣通而痰自化,王道原自平平,尚吐者霸道也。霸道可間用,不可常用,慎勿謂吐法神於表散,而盡用吐也。

方用散痰湯:

桔梗(三錢),紫蘇(二錢),黃芩(一錢),麥冬(五錢),半夏(二錢),甘草(一錢),陳皮(一錢),茯苓(三錢)

水煎服一劑鼻塞通,二劑咳嗽止,三劑痰濁化,四劑全愈。

此方名為散痰,其實散肺之邪也。

此症用二紫湯亦效。

紫蘇葉,紫菀(各一錢),桔梗(二錢),甘草,枳殼,黃芩(各一錢),天花粉(三錢)

水煎服。

人有寒氣入胃,結成寒痰,日日嘔吐,人以為寒痰在胃,誰知是胃氣之虛,而寒結為痰乎。凡人胃氣旺,則水穀入而化精,原不生痰。惟胃氣虛,僅能消穀,不能消水,則水積而為痰矣。然而胃虛者,火氣之衰也。火旺則土旺,火衰則土衰,土衰不能制水,故不變精而變痰也。

白話文:

有些人還沒發展成肺癆,只是陰虛的火氣剛開始動,就產生了這種痰,這和已經變成肺癆的情況還是有區別的,怎麼可以放著不管呢?世人只知道一味地治療痰,完全不知道要治療腎中的陰虛,這樣下去不變成肺癆是不會停止的。所謂火氣過盛導致痰,是因為腎火太旺盛,也是因為腎水太過衰弱。腎只能補不能瀉,補腎水的衰弱,就是為了瀉腎火的旺盛,所以要用滋陰的藥來控制陽氣,不能用瀉陽氣的藥來補陰。

如果看到腎火旺盛,就輕易地使用黃柏、知母等藥,不僅火氣不能馬上平息,痰也不能馬上消除,反而會激動火氣,導致變成肺癆的情況比比皆是。治療方法只要補水來驅逐痰,痰自然就會消失了。

這裡有個方子叫定沸湯:

熟地(60克),山茱萸(30克),麥冬(30克),北五味子(6克),茯苓(30克),山藥(30克),玄參(30克),白芥子(9克)

用水煎服。連續服用兩劑,火氣過盛導致的痰自然就會消失。這個方子最好連續服用十劑,不能看到兩劑有效就停止服用。

因為火氣過盛導致的痰,實際上是陰虛引起的,而陰虛的火氣,如果不多服用滋陰的藥,陰氣就不能增長,火氣就不能迅速消散。病人把這個方子當成救命的藥,醫生卻把這個方子當成奪命的藥,希望不要輕易拋棄它。

這個病症用歸沫湯也很好。

熟地(60克),山萸肉,玄參(各30克),天冬,女貞子,生地,百合(各9克),款冬花(3克)

用水煎服。

有些人偶爾感冒,鼻塞咳嗽,吐黃色的痰,人們以為是痰堵住了胸膈,應該用催吐的方法,卻不知道是風邪堵塞了肺經。風邪在肺,古人也有用催吐的方法有效的,認為催吐有發散的意思,因為肺氣閉塞了。然而,只有在非常嚴重、非常實證的情況下才可以用催吐,就像用瓜蒂散吐出痰那樣。如果只是鼻塞咳嗽,吐黃色的痰,並不是非常嚴重的情況,為什麼一定要用催吐的方法呢?

而且,不應該催吐而催吐,一定會有損傷胃氣的擔憂,胃氣損傷了,肺氣也會跟著損傷。肺和胃都損傷了,舊病即使好了,新的痰又會產生,一次催吐不行又來第二次,第二次不行又來第三次,一定會變成無法治療的疾病。所以,不論是虛弱的人不能催吐,就算是身體強壯的人也不能輕易催吐,因為催吐後必須注意休養,五臟的功能需要時間恢復,一旦犯戒,就會出現各種變症。何況肺邪閉塞導致的痰,也很容易通過發散的方法來治療。

因為肺氣是因為風邪閉塞,而不是因為痰閉塞。散去風邪,肺氣自然通暢,肺氣通暢了,痰自然就化解了。用平穩的方法就可以解決問題,催吐是霸道的方法。霸道的方法可以偶爾使用,但不能經常使用,千萬不要認為催吐的方法比發散的方法還好,就都用催吐的方法。

這裡有個方子叫散痰湯:

桔梗(9克),紫蘇(6克),黃芩(3克),麥冬(15克),半夏(6克),甘草(3克),陳皮(3克),茯苓(9克)

用水煎服。一劑就可以通鼻塞,兩劑就可以止咳,三劑就可以化解黃痰,四劑就可以痊癒。

這個方子雖然叫散痰,實際上是散肺部的風邪。

這個病症用二紫湯也有效。

紫蘇葉,紫菀(各3克),桔梗(6克),甘草,枳殼,黃芩(各3克),天花粉(9克)

用水煎服。

有些人寒氣進入胃部,結成寒痰,每天嘔吐,人們以為是寒痰在胃裡,卻不知道是胃氣虛弱,寒氣才結成痰。一般來說,人胃氣旺盛,水穀進入胃部就能轉化為精微物質,本來不會產生痰。只有胃氣虛弱,只能消化穀物,不能消化水分,水分積聚就會變成痰。然而,胃虛就是火氣衰弱。火氣旺盛,土氣就旺盛;火氣衰弱,土氣就衰弱。土氣衰弱不能控制水分,所以不能把水轉化為精微物質,反而變成了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