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七 (2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26)

1. 痢疾門(十二則)

況益之厚味之貪饕,勞役之妄作,安得不成休息之痢乎?治法必宜以利為主,利小便,不若利大便也。蓋正氣已復,膀胱之氣必能氣化以分水,何必再利其小便?邪之不盡者,火留於大腸也,利大腸則邪且盡下。然而利大腸之藥,必先從胃而入脾,由脾而入大腸。吾恐湯劑之入大腸,不遽受益,胃與脾先受其損矣。

方用盡穢丹:

大黃(一錢),滑石(一錢),厚朴(一錢),地榆(二錢),檳榔(一錢),各為細末,用蜜煮老為丸,一次服盡。服後即用膳以壓之,不使留於胃中。必得微利為度,一利而痢病頓除。

此方專下大腸之濕熱也。邪原在大腸,所以一用奏功。倘畏損傷脾胃,用人參湯送下更妙。然亦止宜於虛弱之人,不宜於健旺之客也。

此症用緩攻湯亦神。

白芍(一兩),枳殼(五分),大黃(一錢),檳榔(五分),水煎服。一劑即止。

人有中氣不順,口中作噯,下痢不止,人以為濕熱作痢,誰知是氣逆作痢乎。夫痢疾多是濕熱,然濕熱之所以停積於腹中者,氣阻之也。凡人大便,氣閉則結,氣逆則瀉。有濕熱而更兼氣逆,徒用消濕瀉熱之藥,不用理氣之味,則過於下行,氣必更滯矣。治法必須利氣,佐之消濕瀉熱之劑為妙。

雖然氣之所以逆者,以下多亡陰,陰血虧損,氣乃不順,遂因之作逆也。欲氣逆而仍反為順,必須補陰以生血。然而血不可以遽生,陰不可以驟長,用順氣之藥,加入於補陰補血之中,則陰血漸生,痢可速止矣。方用蓽茇散:

蓽茇(三錢),芍藥(五錢),當歸(五錢),牛乳(半斤),同煎。一半空腹頓服。一劑痢止,再劑不再痢也。

蓋蓽茇最能順氣,且去積滯更神,入之於歸、芍之中,更能生長陰血。佐之牛乳者,牛乳屬陰,乳乃血類,無形之陰血不能遽長,用有形之陰血以滑其腸中之迫急,則血即無陽,陰又不損,轉能佐氣以去其結滯,故奏功甚捷,取效獨奇耳。

此症用順氣湯亦效。

廣木香(三錢),烏藥,甘草,枳殼(各一錢),白芍(五錢),炒梔子,車前子(各三錢),水煎服。

人有腸澼下血,另作一派噴唧而出,且有力而射遠,四散如篩,腹中大痛,人以為陽明氣衝,熱毒所作也,誰知是氣血下陷之極乎。夫清氣上升,則濁物自降,惟清陽之氣,既不能上升,則濁陰之物,必留滯於腸中而不化。況助之濕熱之毒,則血不能藏,乃下注而噴射矣。或疑血不上藏,洞瀉宜矣,何下出如篩乎?此乃濕熱之毒,氣火盛,逞其威作其勢也。

至於另作一派,唧血遠射者,邪與正不兩立,正氣化食,而邪氣化血,正氣既虛,不敢與邪相戰,聽邪氣之化血,不與邪氣同行以化食,邪氣遂驅腸中之血以自行,腸中之食既不得出,乃居腹而作痛,邪氣奪門而出,是以另行作一派遠射有力也。治法升其陽氣,瀉其濕熱之毒,則正氣盛而邪自衰,邪衰而血亦不下也。

白話文:

如果過度貪吃肥膩的食物,又常常過度勞累,怎麼可能不導致拉肚子(痢疾)呢?治療痢疾的方法,應該以通利為主要原則。通利小便,不如通利大便。因為當身體的正常機能恢復時,膀胱自然能將水分氣化並排出,何必再用藥去利小便呢?如果病邪沒有完全清除,那是因為火邪還留在腸道中,通利大便就能將剩餘的病邪排出。然而,通利大腸的藥物,必須先從胃進入脾,再由脾進入大腸。我擔心湯藥進入大腸,效果不能馬上顯現,反而會先損害到胃和脾。

這裡有個方子叫做「盡穢丹」:

使用大黃一錢、滑石一錢、厚朴一錢、地榆二錢、檳榔一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再用蜂蜜熬煮成藥丸,一次全部服用。服藥後立刻吃飯壓住藥力,不讓藥留在胃中。務必使大便輕微暢通就好,只要通利一次,痢疾就會立刻消除。

這個方子專門用來清除大腸的濕熱。因為病邪本來就在大腸,所以一用就見效。如果擔心損傷脾胃,可以用人參湯送服,效果會更好。但是這也只適合身體虛弱的人,不適合身體強壯的人。

這種病症用「緩攻湯」效果也很好:

使用白芍一兩、枳殼五分、大黃一錢、檳榔五分,加水煎煮後服用。通常一劑就能止住痢疾。

有些人因為體內氣機不順暢,經常打嗝,並且腹瀉不止,人們以為是濕熱引起的痢疾,卻不知道這是因為氣逆引起的。一般來說,痢疾多是因為濕熱,但是濕熱之所以會停留在腹中,是因為氣機阻滯。通常,人體排便,氣機閉塞就會便秘,氣機逆亂就會腹瀉。如果既有濕熱又兼有氣逆,只是用消除濕熱的藥物,而不使用理氣的藥物,就會導致過度下泄,反而使氣機更加阻滯。治療的方法必須要理氣,再配合消除濕熱的藥物,才能見效。

雖然氣機逆亂,多是因為下焦陰液虧損,陰血不足,氣機才會不順暢,因此導致氣逆。想要使逆亂的氣機恢復正常,必須要補陰血。但是血不能立即生成,陰液也不能馬上增長,在補陰血的藥物中加入理氣的藥物,就能使陰血逐漸生成,痢疾就能很快止住。這裡有個方子叫做「蓽茇散」:

使用蓽茇三錢、芍藥五錢、當歸五錢、牛奶半斤,一起煎煮。將一半藥液空腹一次喝完。通常一劑就能止痢,再服一劑就不會再拉肚子了。

蓽茇最能理順氣機,而且祛除積滯的效果也很好,加入當歸和芍藥中,更能生成陰血。再配合牛奶,因為牛奶屬陰,乳汁是血的一種,無形的陰血不能快速生成,用有形的陰血來潤滑腸道,就能舒緩腸道的急迫感。這樣,血既不會過於陽盛,陰液也不會損傷,反而能輔助氣機去除腸道的瘀滯,所以見效很快,效果非常獨特。

這種病症使用「順氣湯」也有效:

使用廣木香三錢、烏藥一錢、甘草一錢、枳殼一錢、白芍五錢、炒梔子三錢、車前子三錢,加水煎煮後服用。

有些人患有腸道出血,血液另外形成一股噴射出來,並且很有力氣,射得很遠,散開像篩子一樣,肚子劇烈疼痛。人們以為是陽明經氣上衝,熱毒引起的,卻不知道這是因為氣血下陷到了極點。正常情況下,清氣上升,濁物自然下降,但是當清陽之氣不能上升時,濁陰之物必定會停留在腸道中而不化。再加上濕熱之毒的助長,血就不能藏於脈中,向下滲漏而噴射而出。或許有人會疑問,血不歸藏於脈,應該是瀉出來才對,為什麼會像篩子一樣噴射而出呢?這是因為濕熱之毒,氣火旺盛,逞威發勢的緣故。

至於血另外形成一股噴射出來,射得遠且有力,是因為邪氣與正氣不能並存。正氣將食物消化,而邪氣卻將血液轉化。正氣虛弱,不敢與邪氣抗衡,只能聽任邪氣轉化血液,而不與正氣一同消化食物。邪氣因此驅使腸中的血自行流出,腸中的食物既不能排出,就停留在腹中引起疼痛。邪氣奪門而出,所以才會另外形成一股噴射出來,並且射得很遠。治療的方法是升提陽氣,瀉除濕熱之毒,正氣強盛,邪氣自然就會衰退,邪氣衰退,血也就不會再下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