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二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6)

1. 痹證門(十一則)

此症用涼肢散亦效。

茯苓,薏仁,玄參(各五錢),甘草,升麻(各一錢),炒荊芥(一錢),甘菊(三錢),麥冬(三錢),天花粉(二錢)

水煎服。

人有腳膝疼痛,行步艱難,自按其皮肉直涼至骨,人以為是冷痹也。夫痹而曰冷,正合風寒濕三者之旨也。此等之病,雖三邪相合,而寒為甚。蓋挾北方寒水之勢,侵入骨髓,乃至陰之寒,非至陽之熱不能勝之也。然而至陽之熱,又慮過於暴虐,恐至寒之邪未及祛,而至陰之水先已熬干。

真水涸而邪水必然氾濫,邪水盛而寒風助之,何以愈痹哉。方用真火湯治之。

白朮(五錢),巴戟天(一兩),附子(一錢),防風(一錢),牛膝(三錢),石斛(三錢),萆薢(二錢),茯苓(三錢)

水煎服。連服四劑而皮肉溫矣,又服四劑而骨髓熱矣,再服四劑腳膝之痛去,更服四劑而步履無艱難之態矣。

方中用巴戟天為君,補火仍是補水之藥,而輔佐之味,又彼此得宜,不用肉桂、當歸之品溫其血分,實有意義。蓋補氣則生精最速,生精既速,則溫髓亦速矣。若一入血分之藥,則沾濡遲滯,欲速而不達矣。萆薢原忌防風,使之相畏而相使,更復相宜,所以同群而共濟也。

人有肝氣常逆,胸膈引痛,睡臥多驚,飲食不思,吞酸作嘔,筋脈攣急,人以為此肝痹之症也。夫肝痹是矣,而肝之所以成痹者,人知之乎?雖風寒濕三者成之,然亦氣血之不足而成之也。肝之血不足而濕邪乘之,肝之氣不足而風邪乘之,肝之氣血不足而寒邪乘之。有此三邪,直入於肝經,而後肝之血益虧,肝之氣益耗,於是肝之魂不能藏於肝之中,乃越出而作驚也。肝經既病,何能生心,心無血養,安能生胃氣哉。

胃氣不生,自難消化飲食,不能消化飲食,而強飲強食焉,必至吞酸作嘔矣。夫飲食所以養臟腑者也,飲食既不消化,不能變精以分布於筋脈,則筋脈無所養,安得而不拘攣哉。然則治法,烏可徒治風寒濕三者之邪,而不顧肝經之氣血耶。方用肝痹散:

人參(三錢),當歸(一兩),川芎(五錢),代赭石末(二錢),羌活(五分),肉桂(一錢),茯苓(五錢),酸棗仁(一錢),丹砂末(五分)

水煎,調丹砂、代赭石末同服。一劑而驚止,二劑而胸膈不痛,肝氣不逆矣,再服四劑而吞酸嘔吐之病痊,筋脈亦不攣急矣。

方中用當歸、川芎以生血,加入人參益氣以開血,引代赭石去通肝氣,以佐川、歸之不逮,氣開血通,而後邪可引而出矣。又加肉桂以闢寒,加茯苓以利濕,加羌活以除風,則邪自難留,而魂自不亂矣,所以益之棗仁、丹砂收驚特速也。

此症用二術救痹飲亦效。

白朮,白芍,茯神(各五錢),陳皮,肉桂,柴胡(各一錢),枳殼(五分),遠志,白芥子,蒼朮(各三錢)

白話文:

痹證門(十一則)

這個病用涼肢散也有效。

藥方組成:茯苓、薏仁、玄參各15克,甘草、升麻各3克,炒荊芥3克,甘菊9克,麥門冬9克,天花粉6克。

用水煎服。

有些人腳和膝蓋疼痛,走路困難,自己按壓皮膚時感覺冰涼直到骨頭,人們認為這是冷痹。所謂痹而且覺得冷,正好符合風、寒、濕三種邪氣導致的疾病。這種病,雖然是三種邪氣一起作祟,但以寒邪最嚴重。因為它挾帶北方寒水的勢頭,侵入骨髓,是極陰寒的邪氣,必須用極陽熱的藥才能克服。然而極陽熱的藥,又擔心藥性過於猛烈,恐怕寒邪還沒被驅除,就先把體內的津液都熬乾了。

如果體內的真水枯竭,邪水必定會氾濫,邪水過盛,寒風又來助長,這樣怎麼能治好痹病呢?所以用真火湯來治療。

藥方組成:白朮15克,巴戟天30克,附子3克,防風3克,牛膝9克,石斛9克,萆薢6克,茯苓9克。

用水煎服。連續服用四劑,皮膚就會溫暖起來;再服四劑,骨髓也會發熱;再服四劑,腳和膝蓋的疼痛就會消失;再服四劑,走路就不會再有困難了。

這個藥方中用巴戟天作為主藥,它雖然是補火的藥,但其實也是補水的藥。而其他輔佐藥物的搭配,也恰到好處。不用肉桂、當歸等藥來溫熱血分,實在是很有道理。因為補氣可以最快地產生精氣,精氣產生得快,溫養骨髓的速度也快。如果用入血分的藥,反而會因為藥性黏膩而使藥效遲緩,想要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萆薢本來忌諱與防風同用,但現在讓它們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反而更加合適,所以可以共同發揮作用。

有些人肝氣經常上逆,導致胸部和膈膜部位疼痛,睡覺時容易驚醒,不想吃東西,會反酸、嘔吐,筋脈也會抽搐,人們認為這是肝痹的症狀。說肝痹是對的,但是肝之所以會產生痹病,人們知道原因嗎?雖然風、寒、濕三種邪氣會導致痹病,但也是因為氣血不足引起的。肝血不足,濕邪就會侵入;肝氣不足,風邪就會侵入;肝的氣血都不足,寒邪就會侵入。這三種邪氣直接侵入肝經,之後肝血會更加虧損,肝氣會更加耗損,於是肝藏不住魂魄,魂魄就會跑出來導致驚醒。肝經生病了,怎麼能滋養心臟?心臟沒有血液滋養,又怎麼能產生胃氣呢?

胃氣不生,自然難以消化食物,不能消化食物,卻勉強自己吃喝,一定會導致反酸、嘔吐。食物是用来滋养脏腑的,如果食物不能消化,就不能轉化成精華來滋養筋脈,筋脈沒有營養,怎麼可能不抽筋呢?那麼治療方法,怎麼可以只治療風、寒、濕三種邪氣,而不顧及肝經的氣血呢?所以用肝痹散:

藥方組成:人參9克,當歸30克,川芎15克,代赭石末6克,羌活1.5克,肉桂3克,茯苓15克,酸棗仁3克,丹砂末1.5克。

用水煎服,調入丹砂末和代赭石末一起服用。服用一劑,驚悸就會停止;服用二劑,胸部和膈膜的疼痛就會消失,肝氣也不會上逆了;再服四劑,反酸、嘔吐的病症就會痊癒,筋脈也不會再抽搐了。

這個藥方中用當歸、川芎來養血,加入人參來補氣並促進血液運行,用代赭石來疏通肝氣,以輔助川芎、當歸的不足,氣血暢通之後,邪氣就可以被引出體外。又加入肉桂來驅散寒邪,加入茯苓來利濕,加入羌活來驅除風邪,那麼邪氣自然難以停留,魂魄自然就不會紊亂了,所以加上棗仁、丹砂來鎮驚,效果特別快。

這個病用二术救痹饮也有效。

藥方組成:白朮、白芍、茯神各15克,陳皮、肉桂、柴胡各3克,枳殼1.5克,遠志、白芥子、蒼朮各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