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七 (4)
卷之七 (4)
1. 大瀉門(九則)
人有飢渴思飲食,飲食下腹便覺飽悶。必大瀉後快,或早或晚,一晝夜數次以為常,面色黃稿,肢肉減削,此非胃氣之虛,乃脾氣之困也。夫脾與胃宜分講也,能消不能食者,胃氣之虛,由於心包之冷也;能食不能消者,脾氣之困,由於命門之寒也。今飢渴思飲食,食後反飽,飲後反悶,是胃能納,而脾不能受也。
但脾不能受,何至大瀉後快?蓋脾乃濕土,既無溫暖之氣,又受水穀,則濕以助濕,惟恐久留以害土,情願速傳之為快。譬如黃河之水,入於中州,既無高山峻嶺以為防,又少深池大澤以為蓄,水過之處,土松水泛,易於沖決,其波濤洶湧,連泥帶水,一瀉千里,不可止遏,亦其勢然也。日積月累,非斷岸之摧崩,即長堤之遷徙也。
白話文:
人感到飢渴就會想吃東西,吃了東西之後,肚子會覺得脹悶。必須大瀉後才舒服,而且可能早晚都會瀉,一天甚至會瀉好幾次,臉色發黃,身體消瘦。這不是胃氣虛弱,而是脾氣受困。脾胃的功能應該要分開講,能消化卻無法吃東西,是胃氣虛弱,原因在於心包太冷;能吃卻無法消化,是脾氣受困,原因在於命門太寒。現在這個人感到飢渴想吃東西,吃了卻反而覺得飽脹,喝了卻反而覺得悶,說明胃能接收食物,但脾卻無法消化。
脾無法消化,為什麼大瀉後反而舒服呢?因為脾是濕土,既沒有溫暖之氣,又接收了水穀,就會濕氣更加嚴重,脾擔心久留會傷害自己,所以情願趕快把食物傳下去。就像黃河水流入中原地區,既沒有高山峻嶺阻擋,也沒有深池大澤儲存,水流過的地方,泥土鬆軟,水勢泛濫,很容易決堤,水流奔騰,夾帶著泥沙,一瀉千里,無法阻擋,這是自然規律。日積月累,不是河岸崩塌,就是長堤遷徙。
脾正中州之土,其大瀉之狀,正復相同。治法不宜治胃,而宜治脾;不宜單治脾,兼宜治腎中之火。方用奠土湯:
白朮(一兩),茯苓(一兩),砂仁(五分),山藥(一兩),人參(五錢),蘿蔔子(二錢),附子(三分),半夏(一錢),破故紙(一錢),水煎服。
白話文:
脾臟居於人體中焦,如同大地,其過度瀉泄的現象,與大地乾涸的情形相似。治療時不應該只針對胃,而應以脾臟為重點,同時兼顧腎臟的虛火。
藥方名稱為「奠土湯」,包含以下藥材:
- 白朮(一兩)
- 茯苓(一兩)
- 砂仁(五分)
- 山藥(一兩)
- 人參(五錢)
- 蘿蔔子(二錢)
- 附子(三分)
- 半夏(一錢)
- 破故紙(一錢)
將上述藥材用水煎服。
此方白朮、茯苓、人參皆健脾之聖藥,附子、破故紙助命門之神品,山藥補腎之奇味,砂仁、半夏醒脾之靈丹,而蘿蔔子又分清濁之妙劑也。一、二服便能止,瀉止不必多用。然多用亦無妨礙,自能回陽於既危,生陰於將絕。
此症用加味四君湯亦效。
人參,小茴香(各三錢),白朮,山藥(各一兩),肉桂(一錢),蘿蔔子(一錢),甘草(一錢),肉豆蔻(一枚,茯苓(五錢),水煎服。
白話文:
這方子裡的白朮、茯苓、人參都是健脾的聖藥,附子、破故紙是助命門的神品,山藥有補腎的奇效,砂仁、半夏能醒脾開胃,如同靈丹妙藥,而蘿蔔子則能分清濁氣,十分神奇。只要服用一、兩次就能止住病症,瀉止後不必再服用太多。不過,即使服用較多也無妨,藥性自能回陽救危,滋陰續命。
這個病症用加味四君湯也會有效果。
藥方如下:人參、小茴香各三錢,白朮、山藥各一兩,肉桂一錢,蘿蔔子一錢,甘草一錢,肉豆蔻一枚,茯苓五錢,用水煎服。
人有長年作瀉,五更時必痛瀉二、三次,重則五、六次,至日間又不作瀉,人以為脾胃之虛寒,誰知是腎與命門之虛寒乎。此等之病亦從脾胃虛寒而起,乃久瀉亡陰,脾傳入腎。苟腎中之火不衰,脾即傳腎,久之而腎仍傳於脾而自愈。惟其命門火衰,不能蒸腐水穀,脾遂傳水濕之氣於腎而不返矣。
五更乃亥子之時也,其位在北,正腎水主令之時。水寒而火不能溫,水乃大瀉,此瀉即《內經》所謂大瘕瀉也。用止水之劑,反不能止,必須用補水之味,使亡陰者速生。尤須於補陰之中,兼補其火,則陽旺始能攝陰也。方用填坎湯:
白話文:
有些人經常腹瀉,尤其是在凌晨五點左右,會連續拉肚子兩、三次,嚴重者甚至會拉五、六次,但到了白天又不會拉肚子了。很多人認為這是脾胃虛寒導致的,卻不知道其實是腎臟和命門虛寒造成的。這種疾病雖然最初是由脾胃虛寒引起的,但長期腹瀉導致陰氣虧損,脾氣就會傳入腎臟。如果腎臟的火氣不衰弱,脾氣就會傳給腎臟,久而久之,腎氣又會傳回脾臟,自然就能痊癒。但問題是命門火衰弱,無法蒸化水谷,脾氣就將水濕之氣傳入腎臟,卻無法回流。
凌晨五點屬於亥子時,位處北方,正是腎水主令之時。水性寒涼,火氣不足以溫暖,水氣就會大量瀉出,這就是《內經》中所說的“大瘕瀉”。用止水藥反而止不住,必須用補水的藥物,讓虧損的陰氣迅速生長。更重要的是,在補陰的同時,還要兼顧補火,陽氣旺盛才能攝住陰氣。治療此病的方劑是填坎湯。
山茱萸(一兩),茯苓(一兩),巴戟天(五錢),肉桂(三錢),車前子(三錢),北五味(三錢),人參(三錢),芡實(一兩),白朮(二兩),水煎服。一劑瀉輕,再劑瀉又輕,連服十劑,斷不再瀉。
此方脾腎兼補,又是分水止瀉之藥,則濕氣自解。況得肉桂以溫命門之氣,則膀胱易於化水,寧復走大腸而作瀉哉。
此症用五神丹亦佳。
熟地(二兩),山萸(一兩),五味子(二錢),破故紙,肉桂(各二錢),水煎服。
白話文:
山茱萸(1兩)、茯苓(1兩)、巴戟天(5錢)、肉桂(3錢)、車前子(3錢)、北五味(3錢)、人參(3錢)、芡實(1兩)、白朮(2兩),加水煎煮後服用。第一劑藥後拉肚子情況減輕,第二劑後拉肚子更減輕,連續服用十劑後,不再拉肚子。
這方子同時滋補脾和腎,又是分開水分、停止拉肚子的藥物,因此可以讓濕氣自然消散。加上使用肉桂來溫暖命門之氣,使膀胱更容易轉換水分,就不會再流到大腸引起拉肚子了。
如果使用五神丹也非常好。
熟地(2兩)、山茱萸(1兩)、五味子(2錢)、破故紙、肉桂(各2錢),加水煎煮後服用。
人有腹中大痛,手不可按,一時大瀉,飲食下喉即出,完穀不化,勢如奔馬,不可止抑,頃刻之間,瀉數十次,一日一夜約至百次,死亡呼吸,此肝經風木挾邪而大瀉也。其病得之夏日貪涼,向風坐臥,將暑熱之氣遏抑不宣,藏於脾胃之內。一過秋天,涼風透入,以克肝木,而肝木之風,鬱而不舒,乃下克脾胃。
而脾胃之熱,遂與風戰,將腹中所有之水穀盡驅而直下,必欲無留一絲以為快,故腹中作痛,其勢甚急。脾胃欲止而風不肯止,脾胃欲閉而熱不可閉,下焦之關門大開,上焦之關門難闔,所以食甫下喉,不及傳化而即瀉也。治法必須急救其脾胃之氣,而後因勢利導之。然非多用藥餌,星速補救,則王道遲遲,鮮不立亡矣。
白話文:
人若腹痛難忍,按壓腹部就更痛,接著便腹瀉不止,吃下去的食物馬上就吐出來,消化不了,瀉肚子像馬一樣快,根本停不下來,一會兒就瀉了幾十次,一天一夜可能瀉了上百次,最後虛弱無力,呼吸微弱而亡。這是因為肝經風木挾帶邪氣而引起的嚴重腹瀉。病因通常是夏季貪涼,在風口處坐臥,將暑熱之氣憋在體內,積聚在脾胃。到了秋天,涼風侵入體內,克制肝木,肝木之風鬱結不通,便向下克制脾胃。脾胃裡的熱氣與風氣交戰,將腹中所有的水穀都趕出來,想要一瀉而空,因此腹痛劇烈,瀉瀉不停。脾胃想要止瀉,但風氣不停止,脾胃想關閉,但熱氣無法關閉,下焦的關門大開,上焦的關門難以關閉,所以食物才剛入口就瀉出來,根本來不及消化。治療必須緊急救治脾胃之氣,然後再根據情況調整治療。但若不大量用藥,快速補救,延誤時間,病人往往會迅速死亡。
方用逆挽湯:
人參(一兩),茯苓(二兩),大黃(一兩),黃連(三錢),梔子(三錢),甘草(三錢),水煎服。一劑腹痛除,瀉亦頓止。
此方用人參以固其脾胃之氣,則氣不至於驟脫,然最奇在用大黃也。蓋此瀉乃火留於腸胃,非用大黃迅逐,則火不遽散,水不盡流。然徒用大黃不用黃連、梔子,則火邪甚熾,盤踞於斷澗曲溪,未必驟涸。三味並用,則大小河渠,無不盡行啟泄。然分消無法,則壅塞阻滯亦未可知。
白話文:
逆挽湯方劑解說
藥方:
人參(一兩),茯苓(二兩),大黃(一兩),黃連(三錢),梔子(三錢),甘草(三錢)。水煎服。
功效:
一劑即可消除腹痛,腹瀉亦能立刻止住。
藥理分析:
此方以人參固護脾胃之氣,防止氣虛導致元氣驟然衰竭。最特別之處在於使用大黃。因為此腹瀉乃是火熱停留在腸胃所致,若不使用大黃迅速驅散火熱,火熱便不會快速消散,水液也無法順暢流動。然而單用大黃,不用黃連、梔子,則火邪過於熾盛,如同盤踞於斷流的溪澗,無法迅速消退。三味藥物並用,則大小腸道的積熱就像水道一樣,無不暢通無阻。若僅能消散火熱,而不能化解積滯,則依然可能造成阻塞和阻滯。
益之茯苓以分清濁,且是健脾開胃之藥,則土氣既堅,自無沖決之患。更慮過於迅逐,邪去雖速,未免傷損腸陰,又佐甘草之和緩,以調劑於遲速之間,使人參易於生氣,所謂剿撫並用,無激而死鬥之虞,自然風浪息平,水歸故道,平成立奏也。
此症用參連湯亦效。
人參,茯苓(各一兩),白芍(二兩),黃連(三錢),甘草(一錢),水煎服,愈。
人有口渴飲水,忽然大瀉,一日或十餘行,或數十行,晝夜之間,瀉至數百次,完穀不化,直下無留,人以為火瀉也,誰知是腎水不足以制火乎。夫胃為腎之關,胃火必得腎水以相制,腎水一虧,胃火必旺。而內火無資,自索外水以相濟,然外水只可少止上焦之炎,不能竟助下焦之水,故外水入而腎不受。腎與膀胱為表裡,而膀胱亦不納,水無從而化,乃直趨於大腸而作瀉矣。
白話文:
添加茯苓來分清濁,它也是健脾開胃的藥物,這樣土氣就穩固了,自然不會有衝破的危險。再考慮到過於急躁,雖然邪氣很快去除,但難免會損傷腸道陰液,所以又添加甘草來緩和,調和緩急之間,讓人參更容易發揮功效。這就是所謂的剿撫並用,避免激怒而造成兩敗俱傷,自然風浪就會平息,水流回原來的道路,病症就會康復。
這種病症使用參連湯也有效。
人參、茯苓各一兩,白芍二兩,黃連三錢,甘草一錢,用水煎服,即可痊癒。
有些人會感到口渴,喝水後突然腹瀉,一天可能拉十幾次,甚至數十次,日夜不停,一天拉幾百次,吃下去的東西無法消化,直接排出體外,人們都認為這是火瀉,卻不知道是腎水不足以制火。胃是腎的關口,胃火必須依靠腎水來制衡,腎水不足,胃火就會旺盛。而內火沒有燃料,就會自行索取外水來補充,但外水只能暫時止住上焦的熱症,不能徹底滋潤下焦的水分,所以外水進入後,腎臟不會吸收。腎與膀胱是表裡關係,膀胱也不會吸收外水,水就無法轉化,直接流入大腸,就導致腹瀉了。
但胃火既盛,渴飲涼水,宜變為汗。今不為汗,而作瀉者,故因腎水不能制胃火之炎,胃火必欺腎水之弱,於是挾水以侮腎,不泄汗而瀉水耳。及其後也,不特水之驟崩,且火亦驟降,關門不閉,上下盡開,不啻如崩湍倒峽,建瓴而下也。論其治法,自宜急救其標,然而徒止其瀉,不急救其陰,則亡陰立盡,何以制火以存其胃氣乎?方用生陰止瀉湯:
山茱萸(二兩),車前子(一兩),茯苓(一兩),白芍(二兩),肉桂(三分),白朮(一兩),甘草(五錢),山藥(二兩),薏仁(一兩),水煎服。一劑瀉減,再劑瀉又減,三劑瀉全止矣。
白話文:
因此,可以用「生陰止瀉湯」治療
- 山茱萸(二兩)、車前子(一兩)、茯苓(一兩)、白芍(二兩)、肉桂(三分)、白朮(一兩)、甘草(五錢)、山藥(二兩)、薏仁(一兩),水煎服。
- 服用一劑後,腹瀉減輕,再服用兩劑,腹瀉就會完全止住。
此方純是補腎補胃之藥,非止瀉之劑也,然而止瀉之妙,已存於補陰之中,蓋陽火得陰而即止也。倘作胃虛有火治之,亦能止瀉,然下多亡陰,雖止瀉於一時,而陰虛何能驟復?何若此方既能止瀉,而陰陽兩不相傷之為得哉。
此症用存陰湯亦效。
熟地(二兩),山藥,茯苓(各一兩),車前子(五錢),白朮(二兩),甘草,澤瀉(各二錢),水煎服。
人有終年飲酒,不知禁忌,逞醉入房,過於泄精,久則脾氣大傷,變成水瀉,一感風寒,遂大瀉不止,如溏如積,人以為酒濕損脾也,誰知是酒濕傷腎乎。夫脾乃濕土,最惡者濕也。而酒又最濕,幸酒性大熱,而脾亦喜熱,濕熱相合,則脾不甚傷。無如人借酒氣之熱,以助其命門之火,鼓動其焰,以博久戰之歡,究之熱不可長恃,精不能堅守,興闌精泄,火息而濕留於腎宮矣。夫五臟六腑之水,皆賴腎火以化之也。
白話文:
這個方子完全是滋補肝和胃的藥物,不是專門治療腹瀉的藥品,但是它在滋陰方面的效果已經包含了能夠停止腹瀉的效果。因為陽火得到陰液就能立即平息下來。如果按照胃部虛弱、有火的情況來處理,也能夠暫時停止腹瀉,但是如果排便太多就會導致陰液流失,那麼陰虛怎麼可能很快恢復呢?不如使用這個方法既可以停止腹瀉又能保持陰陽平衡更有效果吧。
這種病症也可以使用「存陰湯」來治療。
配方:熟地黃 2 隻,山藥 1 隻,茯苓 1 隻,車前子 5 枚,白朮 2 隻,甘草 2 枚,澤瀉 2 枚,用水煮沸後服用。
有些人常年喝酒,不知道忌口,喝到爛醉才進屋,經常射出精子,時間久了會對脾胃造成很大的傷害,最後演變成為拉肚子,一旦感冒受涼就開始不停地拉稀,像泥巴一樣黏稠,人們都認為這是酒精引起的脾虛,但又有誰知道這其實是酒精損害了腎嗎? 脾屬於溼土,最怕的就是溼氣。而且酒精也是最溼的東西,幸好酒精屬性很熱,而脾也很喜歡溫暖,所以溼熱結合在一起就不容易受到太大的傷害。可是有人利用酒精帶來的熱量去幫助生命之源的火焰燃燒起來,讓火焰更加旺盛,以此獲得持久的快感,最終還是無法長期依仗著熱度,精子也不能牢固地守住自己的位置,在激情消退之後,精子流出來,火焰熄滅,溼氣留在了腎臟裡。要知道,我們身體內所有器官中的水分都需要依靠腎臟產生的火力才能被消化掉啊!
而腎中有濕,則火去濕存,長年相伴,歲月既深,火日衰而濕日盛,腎不能久留,仍傳出於脾。前酒之濕未去,新酒之濕又來,於是濕盛而熱亦盛,脾不受熱之益,專受濕之害,故經年經月而作瀉也。治法必須大補脾腎,而後解其濕熱之毒。方用解酲止瀉湯:
白朮(一兩),山茱萸(一兩),茯苓(一兩),柞木(五錢),黃連(三、五分),白芍(五錢),附子(一分)
水煎服。
此方脾腎雙補之藥也。用柞木、黃連以解其酒毒,用苓、術以消其水濕,用芍藥以斂其耗脫之陰,用附子一分引群藥入腎,以掃蕩其濕熱,而非助其命門之虛陽也。但此方必須多服為佳。蓋酒濕之瀉,甚難建功。以濕熱入腎,最不易出。或十服之後,改湯劑為丸,朝夕服三月,可以全愈矣。
白話文:
腎臟積存濕氣,會導致火氣消退而濕氣留存,長期下來,火氣衰弱而濕氣增盛,腎臟無法長期承受,便將濕氣傳輸到脾臟。先前飲酒留下的濕氣未消,新的酒濕又不斷進入,導致濕氣和熱氣同時增盛,脾臟無法從熱氣中獲益,反而受濕氣侵害,所以會出現長期腹瀉的狀況。治療方法必須大力補益脾腎,才能消除濕氣和熱氣的毒素。方劑使用解酲止瀉湯:白朮、山茱萸、茯苓、柞木、黃連、白芍、附子各適量,水煎服用。此方藥材能補益脾腎,柞木、黃連可解酒毒,茯苓、白朮可消水濕,白芍可收斂因失水而導致的虛損,附子少量引導藥力進入腎臟,清除濕熱,但不會助長命門虛陽。此方需要長期服用,因為酒濕導致的腹瀉很難痊癒,濕熱進入腎臟更是難以排出。可能需要服用十劑後,將湯劑改為丸劑,早晚服用,持續三個月才能徹底治癒。
此症用萸柞湯亦效。
山茱萸(一錢),柞木枝,肉桂,五味子(各二錢),山藥,茯苓(各一兩),水煎服。十劑愈。
人有無端一時作瀉,腹痛不可止,面青唇黑,幾不欲生,肛門之邊,宛如刀割,大瀉傾盆,人以為火瀉也,誰知是受毒而作瀉乎。夫毒必有所由來,非漫然而作瀉也。或食瓜果,或飲涼水,或斟隔宿之茶,或吸露天之酒,或遊神廟陰寒之地,或探古洞幽暗之方,或貪臥於濕處,或加餐夫樹間,或饕牛羊自死之物,或吞禽鳥難化之肉,皆能受毒而發瀉。雖毒受於腹中,瀉出於腸外,非必死之症。
白話文:
這個症狀可以用萸柞湯治療,效果也很好。
配方如下:山茱萸(一錢),柞木枝(二錢),肉桂(二錢),五味子(二錢),山藥(一兩),茯苓(一兩),用水煎服。服用十劑即可痊癒。
人有無端一時作瀉,腹痛不可止,面青唇黑,幾不欲生,肛門之邊,宛如刀割,大瀉傾盆,人以為火瀉也,誰知是受毒而作瀉乎。夫毒必有所由來,非漫然而作瀉也。或食瓜果,或飲涼水,或斟隔宿之茶,或吸露天之酒,或遊神廟陰寒之地,或探古洞幽暗之方,或貪臥於濕處,或加餐夫樹間,或饕牛羊自死之物,或吞禽鳥難化之肉,皆能受毒而發瀉。雖毒受於腹中,瀉出於腸外,非必死之症。
有些人會突然無緣無故地腹瀉,腹痛難忍,面色蒼白,嘴唇發黑,幾乎生不如死,肛門周圍像是被刀割一樣,瀉得像倒水一樣。人們都以為是火氣太大導致的腹瀉,卻不知道其實是中毒引起的。中毒必然有其原因,並非無緣無故地腹瀉。
比如吃了瓜果,喝了涼水,喝了隔夜茶,喝了露天放置的酒,去過陰寒的神廟,探過幽暗的古洞,貪睡在潮濕的地方,在樹下用餐,吃了死去的牛羊肉,吞食了難消化的禽鳥肉,這些都能導致中毒腹瀉。雖然毒素進入腹中,瀉出腸外,但並非必死之症。
然腹疼欲死,烏可無藥以救之耶。救法於解毒之中,而輔之瀉毒之品,因勢利導,祛毒更神。方用化毒神丹:
生甘草(五錢),大黃(一兩),丹皮(五錢),當歸(一兩),雷丸(三錢),蒲公英(五錢),水煎服。一劑而所中之毒無不盡出而愈,不必二劑。
此方生甘草、蒲公英以解毒,合之大黃、雷丸則祛毒而無太剛之懼,掃毒而無過滯之憂,又得當歸、丹皮以助之,但逐毒之穢,而不損腸之陰,非孟浪以用之也。
白話文:
然而腹部疼痛快要痛死,難道就沒有藥物可以救治嗎?救治方法在於解毒,並輔以瀉毒的藥物,順應病情發展,驅除毒素更為神奇。
方劑使用「化毒神丹」:
生甘草五錢,大黃一兩,丹皮五錢,當歸一兩,雷丸三錢,蒲公英五錢,水煎服。一劑即可將所中的毒素全部排出而痊癒,不必服用第二劑。
此方以生甘草、蒲公英解毒,配合大黃、雷丸驅除毒素,既不擔心過於峻猛,也不怕藥性過於滯留,又藉由當歸、丹皮輔助,只清除毒素,不損傷腸道陰液,絕非隨意使用之方。
此症用雷轟丹亦神效。
雷丸,紅花,甘草(各二錢),白芍,車前子(各五錢),澤瀉,豬苓(各二錢),水煎服。
人有面黃體瘦,善食易飢,不食則痛,日以為常,一旦大瀉,連蟲而下,如團如結,血裹膿包,人以為蟲瀉也。然蟲之生也,生於濕,蟲之養也,養於水谷也。善食者,蟲食則易消;易飢者,蟲飢則易餓也;不食則痛,蟲無食以養,則齧人腸胃。
歲月既久,蟲以生蟲,竟將腸胃之間變成巢穴,飲之食之而不肯散,團結包裹,何肯遽出哉?且所用之飲食,供蟲而不足,何能生津化液,以養五臟七腑乎?自然臟腑之氣衰,而胃氣亦漸弱矣。胃弱則脾亦弱,胃弱則食必減而不能入,脾弱則食難化而不能出,久則胃寒而脾亦寒,脾胃寒冷,則蟲苦無藏身之地,偶將熱湯、熱水乘機下遁而大瀉。一蟲既行,眾蟲無止遏之勢,成群逐隊而下,團結於膿血之內,勢之所必至也。
白話文:
這種病症使用雷轟丹效果也很神奇。藥方:雷丸、紅花、甘草(各兩錢)、白芍、車前子(各五錢)、澤瀉、豬苓(各兩錢),水煎服用。
患者面黃體瘦,愛吃東西又容易餓,不吃就痛,每天如此。突然大瀉,連蟲一起排出,像是團塊一樣,帶著血和膿包,讓人以為是蟲瀉。其實,蟲子會生長是因為濕氣,蟲子會繁殖是因為吃食物。患者愛吃,蟲子就容易消化食物;患者容易餓,蟲子就容易餓。不吃就痛是因為蟲子沒有食物吃,就啃食人的腸胃。
時間久了,蟲子會繁殖,把腸胃變成巢穴,喝的吃的都留不住,團聚在一起,怎麼會輕易出來呢?而且吃進去的東西,都被蟲子吃掉了,哪還有能量滋養五臟六腑呢?所以五臟六腑的氣就衰弱,胃氣也越來越弱。胃弱則脾也弱,胃弱就吃不下東西,脾弱就消化不了食物,時間久了,胃就寒了,脾也寒了。脾胃寒冷,蟲子就沒有地方藏身,遇到熱湯熱水就趁機跑出來,造成大瀉。一隻蟲出來,其他的蟲子就跟著出來,成群結隊一起排出,裹在膿血中,這是不可避免的。
治法乘蟲之遷徙,而大下之,則腸胃無留余之蝕。然而下之過甚,必至損傷脾胃。於攻之中用補,則正氣得養,蟲亦盡除,兩益之道也。方用掃蟲湯:
人參(五錢),白朮(一兩),大黃(三錢),白薇(三錢),百部(三錢),甘草(一錢),烏梅(一個),水煎服。一劑大瀉蟲盡出矣,不必二劑。服此藥後,用四君子湯調理而安。
夫此湯雖曰掃蟲,實補脾胃以生氣。腹中生蟲,至於如許之多,其傷損脾胃者,非一日矣,似宜單補而不用攻,然蟲既大出,不用攻蟲之藥,惟用補劑,則脾胃之氣回,而蟲亦回矣,反留為後日之害。故因其自出之時,即用祛蟲之藥,蟲不敢貪補而流連也。況攻之中,仍有補劑,但瀉蟲而不耗氣,是攻補並用,且善後得宜,安得不收全功哉。
白話文:
治療方法
驅除寄生蟲的方法,應以強力瀉藥將其驅出體外,這樣腸胃就不會受到蟲體的侵蝕。然而,瀉藥使用過度,必定會損傷脾胃。因此,在驅蟲的過程中,應該同時補益脾胃,讓正氣得到滋養,蟲體也就能徹底清除,這就是雙贏之道。
方劑掃蟲湯
人參(五錢)、白朮(一兩)、大黃(三錢)、白薇(三錢)、百部(三錢)、甘草(一錢)、烏梅(一個),水煎服。一劑就能將蟲體全部驅除,不必服用第二劑。服用此藥後,可以用四君子湯調理脾胃,使其恢復正常。
藥理分析
雖然此湯名為掃蟲湯,實際上卻是補益脾胃,以滋生正氣。腹中寄生蟲數量眾多,對脾胃的傷害絕非一日之寒,似乎應該單純補益而不用驅蟲藥。但是,如果蟲體已經排出體外,不用驅蟲藥,只用補益藥,脾胃的元氣雖然會恢復,但蟲體也會重新回到體內,成為日後隱患。因此,當蟲體自行排出時,應當立即使用祛除蟲體的藥物,讓蟲體不敢貪戀補益而停留。
而且,此方在驅蟲的同時,仍然含有補益藥物,既能瀉除蟲體,又不損耗元氣,這就是攻補並用,而且善於事後調理,所以能取得圓滿的療效。
此症用追蟲丹亦神。
甘草,枳殼,雷丸(各一錢),黃連,百部,檳榔(各二錢),人參,使君子肉(各三錢),白朮(五錢),水煎服。
人有臟腑不調,久瀉不愈,人以為洞瀉也,誰知是肝乘脾土,濕氣下行之故乎。夫肝屬木,最能剋土。然而土旺則木不能克,木平則土不受克。惟肝木既旺,而土又過衰,則木來剋土,而土之濕氣難安矣。人身之脾土易衰,肝木復易旺。肝木能旺,非腎水生之而旺也,大約得之怒與謀慮者居多。
白話文:
此症用追蟲丹亦神。
這個病症,使用追蟲丹也十分有效。
甘草,枳殼,雷丸(各一錢),黃連,百部,檳榔(各二錢),人參,使君子肉(各三錢),白朮(五錢),水煎服。
藥方如下:甘草、枳殼、雷丸各一錢,黃連、百部、檳榔各二錢,人參、使君子肉各三錢,白朮五錢,水煎服。
人有臟腑不調,久瀉不愈,人以為洞瀉也,誰知是肝乘脾土,濕氣下行之故乎。夫肝屬木,最能剋土。然而土旺則木不能克,木平則土不受克。惟肝木既旺,而土又過衰,則木來剋土,而土之濕氣難安矣。人身之脾土易衰,肝木復易旺。肝木能旺,非腎水生之而旺也,大約得之怒與謀慮者居多。
有些人臟腑失調,長期腹瀉不止,人們以為是“洞瀉”,卻不知道這是因為肝氣乘脾土,導致濕氣下行的緣故。肝屬木,最能克制脾土。但如果脾土旺盛,肝木就無法克制它;肝木平和,脾土也不受克制。只有當肝木過於旺盛,而脾土又過於衰弱時,肝木就會去克制脾土,導致脾土的濕氣難以安穩。人體的脾土很容易衰弱,肝木又很容易旺盛。肝木之所以旺盛,不是因為腎水滋養它而旺盛,而是大多由於過於憤怒和思慮過度造成的。
大怒則肝葉開張,過於謀慮不決,則失於剛斷,而躁妄之念生,皆能使肝氣之旺;旺則肝氣不能發泄,必致乘脾。脾乃濕士,畏肝之克,氣不上升而下降,遂致成瀉。人之怒氣不常,而謀慮無已,肝亦烏能平,而瀉又烏有止期乎。治法平肝以瀉水,則瀉可止也。古人有用上湧之法而效者,有用下泄之法而亦效者,然皆非善法也。
方用平瀉湯:
芍藥(二兩),茯苓(一兩),白朮(二兩),水煎服。一劑肝氣平,二劑洞瀉止,三劑不再瀉矣。
此方用芍藥以平肝,用白朮、茯苓健脾以去濕。肝氣既平,不去刑土,而脾得養,無畏於木氣之克。況濕去則土燥,無波可興,何能作瀉?奚必上湧以傷氣,下泄以損陰,用劫藥以制勝哉。
白話文:
人如果大怒,就會導致肝氣過盛,肝葉張開。過度思慮、優柔寡斷,也會使人變得心神不寧,躁動不安,這些都會加重肝氣的旺盛程度。肝氣過旺就會無法正常宣泄,進而影響脾臟。脾臟主濕,害怕肝氣的克制,所以氣機無法上升,反而下降,導致腹瀉。人的怒氣和思慮總是起伏不定,肝氣也難以平靜,腹瀉自然沒有停止的日期。治療方法應該以平肝瀉水為主,這樣腹瀉就可以得到控制。古代有些醫生用上涌的方法來治療腹瀉,也有些醫生用下泄的方法,雖然都有一定效果,但並非良方。
此方名為「平瀉湯」,用芍藥二兩、茯苓一兩、白朮二兩,水煎服。一劑藥就能平肝氣,二劑藥就能止腹瀉,三劑藥後腹瀉就不會再發作了。
此方以芍藥平肝,用白朮、茯苓健脾去濕。肝氣平息後,不再克制脾土,脾臟得到滋養,就不怕肝氣的克制。而且濕氣去除,脾土乾燥,沒有波動起伏,又怎麼會腹瀉呢?何必用上涌的方法傷害陽氣,用下泄的方法損傷陰液,用峻猛的藥物來治療呢?
此症用調脾飲亦妙。
白芍,茯苓(各五錢),白朮(一兩),甘草(一錢),陳皮(五分),神麯(二錢),白豆蔻(二粒),水煎服。
人有侵染鬼魅,一旦大瀉,此陰氣之侵傷於脾土也。夫脾屬太陰,本是陰臟,然陰中有陽,則脾土運行易於變化,無復有過濕之虞。是太陰濕土,全藉腎中至陽之氣,以變化之也。若鬼,則至陰之氣也,相接至久,則至陽之氣,皆為至陰所盜,陰中無陽,何以消化水穀?況鬼氣又邪氣也,邪氣之盛,由於正氣之衰,正不敵邪,則陰氣更勝,陰勝陽微,泄何能止乎?治法非補陽以去濕,助正以消陰,則瀉正無底止也。方用消陰止瀉丹:
白話文:
這個病症用調脾飲效果也很好。白芍、茯苓各五錢,白朮一兩,甘草一錢,陳皮五分,神麴二錢,白豆蔻二粒,水煎服。
有些人受到鬼魅侵襲,會突然腹瀉,這是陰氣侵犯脾土所致。脾臟屬太陰,本是陰性臟器,但陰中帶陽,因此脾土運行容易變化,不會過於濕潤。太陰濕土的變化,完全依靠腎臟至陽之氣。而鬼魅屬於至陰之氣,長期接觸,至陽之氣就會被至陰之氣所奪,陰中無陽,怎麼消化水穀呢?況且鬼氣又是邪氣,邪氣盛行,是因為正氣衰弱,正氣不敵邪氣,陰氣就會更盛,陰勝陽衰,腹瀉怎麼能止住呢?治療方法不是補陽去濕,而是幫助正氣消陰,否則腹瀉將無止境。方子用消陰止瀉丹:
蒼朮(五錢),白朮(一兩),附子(三分),乾薑(一錢),山藥(一兩),水煎服。連服十劑不特瀉止,精神亦健。
此方用蒼朮以祛邪,用白朮以利濕,用姜附以生陽足矣,何又入山藥補陰之多事也?不知人為鬼魅所侵,不惟陽氣消亡,而陰精亦必暗耗,加入山藥之補陰者,補真陰之精,非補邪陰之水也。況真陽非真陰不生,補其真陰,正所以速生陽氣耳。陽得陰而薑、附無太勝之虞,反能助二術以生至陽之氣。
矧山藥原是健脾利水之神物,原非純陰無陽可比,故同用以出奇也。
此症用逐魑丹亦佳。
白話文:
取蒼朮五錢、白朮一兩、附子三分、乾薑一錢、山藥一兩,用水煎煮後服用。連續服用十劑不僅能止瀉,還能讓精神恢復健康。
這方藥使用蒼朮來祛除邪氣,使用白朮來利尿,使用乾薑和附子來生發陽氣,何必再加入山藥來補充陰氣呢?實際上,當人被鬼魅侵擾時,不僅陽氣會消亡,陰精也會悄悄耗盡。加入山藥來補充陰氣,是補充真正陰精,而非補充邪氣的水分。要知道,真正的陽氣必須有真正的陰精來生成,補充真正的陰精,正是為了迅速生發陽氣。陽氣有了陰精的補充,乾薑和附子就不會過度強烈,反而能與蒼朮、白朮一同促進至高無上的陽氣生成。
此外,山藥原本就是強健脾胃、利尿的神妙物質,並非完全的陰性物質,因此可以與其他藥物一起使用,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若使用逐魑丹這種藥物,效果也非常好。
蒼朮(二兩),乾薑(三錢),良薑(二錢),茯苓(一兩),甘草(一錢),肉桂(一錢),管仲(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服用下列藥材:蒼朮 10 克、乾薑 9 克、良薑 8 克、茯苓 5 克、甘草 5 克、肉桂 5 克和管仲 9 克。用水煮沸後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