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四 (25)
卷之四 (25)
1. 呆病門(六則)
人參(一兩),白芍(三錢),當歸(一兩),半夏(一兩),柴胡(八錢),生棗仁(一兩),附子(一錢),菖蒲(一兩),神麯(五錢),茯神(一兩),天花粉(三錢),柏子仁(五錢),
水十碗,煎一碗,使強有力者,抱住其身,另用二人執拿其兩手,以一人托住其下頷,一人將羊角去尖,插其口灌之。倘不肯服,不妨以杖擊之,使動怒氣,而後灌之,服後必然罵詈,少頃必倦而臥,聽其自醒,切不可驚動,自醒則全愈,否則止可半愈也。
此方大補其心肝之氣血,加之祛痰開竅之藥,則肝中枯竭得滋潤而自蘇,心內寡弱,得補助而自旺,於是心氣既清,肝氣能運,力能祛逐痰涎,隨十二經絡而盡通之,何呆病而不可愈哉!倘或驚之使醒,則氣血不得盡通,而經絡不得盡轉,所以止可半愈也。然能再服此湯,亦未有不全愈者矣。
此症用蘇心湯亦神效。
白芍,當歸(各三兩),人參,茯苓(各一兩),半夏,炒梔子,柴胡(各三錢),附子(三分),生棗仁(五錢),吳茱萸,黃連(各五分)
水十碗,煎一碗。灌之,聽其自醒,醒來病如失。
人有一時而成呆病者,全不起於憂鬱,其狀悉與呆病無異,人以為有祟憑之也,誰知是起居失節,胃氣傷而痰迷之乎。夫胃屬土,喜火之生者也。然而火能生土,而亦能害土,火不來生,則土無生氣,火過來生,則土有死氣矣。雖然土中之火本生土者也,如何生土者反能害土?豈火為外來之邪火,而非內存之正火乎!孰知邪火固能害土,而正火未嘗不害土也。
正火者,土中之真火,如何能害土乎?蓋正火而能養,則火且生土以消食,正火而相傷,則火且害土以成痰。痰成而復傷其胃土,則火且迷心,輕則成呆,而重則發厥矣。起居失節,則胃中勞傷,不生氣而生痰。一時成呆者,乃痰迷於心脘之下,尚未直入於心包之中也。倘入心包,則人且立亡矣。
治法宜生其胃氣,而佐之消痰之品,則痰迷可以再開,不必竟治其呆也。方用啟心救胃湯:
人參(一兩),茯苓(一兩),白芥子(三錢),菖蒲(一錢),神麯(三錢),半夏(二錢),南星(二錢),黃連(一錢),甘草(一錢),枳殼(五分)
水煎服。一劑而痰解,再劑而神清,三劑而呆病如失,不再呆也。
此方全去救心,正所以救胃也。蓋胃為心之子,心氣既清,而胃氣安有不清者乎?母清而子亦清也。設作呆病治之,亦用附子斬關直入,則火以助火,有頃刻發狂而死矣。總之呆病成於歲月之久,而不成於旦夕之暫,若一時而成呆者,非真呆病也。故久病宜於火中補胃以消痰,而猝病宜於寒中補胃以消痰,又不可不知也。
此症用指迷湯亦效。
白話文:
呆病門(六則)
這個方子用人參一兩、白芍三錢、當歸一兩、半夏一兩、柴胡八錢、生棗仁一兩、附子一錢、菖蒲一兩、神麯五錢、茯神一兩、天花粉三錢、柏子仁五錢。
用水十碗煎成一碗,要找身強力壯的人抱住病人,再找兩個人抓住他的兩手,一個人托住下巴,另一個人拿去尖的羊角,插進病人嘴裡灌藥。如果病人不肯喝,可以用棍子敲打他,讓他發怒,然後再灌藥。喝下藥後,病人一定會罵人,過一會兒就會疲倦地睡著,讓病人自然醒來,千萬不要驚動他。如果自己醒來就會完全康復,如果醒不來,也只能好一半。
這個方子主要是大補心肝的氣血,加上祛痰開竅的藥,就可以讓肝臟的虛弱得到滋潤而恢復,讓心臟的衰弱得到補強而興旺。這樣一來,心氣清明,肝氣能運行,就能夠祛除痰液,讓它隨著十二經脈順利疏通,那呆病怎麼可能治不好呢!如果驚動他讓他醒來,就會導致氣血不能完全疏通,經絡也不能正常運轉,所以只能好一半。但是如果能夠再服用這個湯藥,也能夠完全康復。
這個病症用蘇心湯也很有效果。
蘇心湯的藥方是:白芍、當歸各三兩,人參、茯苓各一兩,半夏、炒梔子、柴胡各三錢,附子三分,生棗仁五錢,吳茱萸、黃連各五分。
用水十碗煎成一碗,灌給病人喝,讓病人自然醒來,醒來後病就會消失。
有些人會突然變成呆病,並不是因為憂鬱,他們的症狀和呆病一模一樣,人們以為是有鬼怪作祟,卻不知道是因為作息不正常,導致胃氣受損,痰迷住了心竅。胃屬土,喜歡火來生養它。雖然火可以生土,但也可能傷害土,火不來生土,土就沒有生機;火過來生土,土就會有死氣。但土中的火本來是生土的,為什麼反而會傷害土呢?難道是外來的邪火,而不是內在的正火嗎?其實邪火固然會傷害土,但正火也可能會傷害土。
正火指的是土中的真火,怎麼會傷害土呢?如果正火得到滋養,火就會生土來幫助消化;如果正火受到傷害,火就會傷害土而產生痰。痰產生後又會反過來傷害胃土,這樣火就會迷惑心竅,輕微的就變成呆病,嚴重的就會昏厥。作息不正常,胃裡就會勞損,不產生氣反而產生痰。突然變成呆病的人,是因為痰迷在心口下方,還沒有直接進入心包。如果痰進入心包,人就會立刻死亡。
治療方法應該要生養胃氣,輔助一些消除痰液的藥物,這樣痰迷就可以再次被打開,不必直接治療呆病。藥方用啟心救胃湯:
人參一兩,茯苓一兩,白芥子三錢,菖蒲一錢,神麯三錢,半夏二錢,南星二錢,黃連一錢,甘草一錢,枳殼五分。
用水煎服。一劑藥就可以化解痰液,再一劑藥就能神智清明,三劑藥就能讓呆病消失,不再呆傻。
這個方子完全不用來救心,正是為了救胃。因為胃是心臟的兒子,心氣已經清明,胃氣怎麼可能不清明呢?母親清明,兒子也會清明。如果按照呆病來治療,用附子強行攻入心臟,就會導致火上加火,可能會立刻發狂而死。總之呆病是長期形成的,而不是一時造成的。如果突然變成呆病,就不是真正的呆病。所以久病應該用溫補的方式來補胃以消除痰液,而突然發病的應該用寒涼的方式來補胃以消除痰液,這點也是必須要知道的。
這個病症用指迷湯也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