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四 (24)
卷之四 (24)
1. 呆病門(六則)
人有終日不言不語,不飲不食,忽笑忽歌,忽愁忽哭,與之美饌則不受,與之糞穢則無辭,與之衣不服,與之草木之葉則反喜,人以為此呆病,不必治也。然而呆病之成,必有其因,大約其始也,起於肝氣之郁;其終也,由於胃氣之衰。肝鬱則木剋土,而痰不能化,胃衰則土製水,而痰不能消,於是痰積於胸中,盤據於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病矣。治法開鬱逐痰,健胃通氣,則心地光明,呆景盡散也。
方用洗心湯:
人參(一兩),茯神(一兩),半夏(五錢),陳皮(三錢),神麯(三錢),甘草(一錢),附子(一錢),菖蒲(一錢),生棗仁(一兩)
水煎半碗灌之,必熟睡。聽其自醒,切不可驚醒,反至難愈也。
此等病似乎有祟憑之,然而實無祟也,即或有祟不可治邪,補正而邪自退。蓋邪氣之實,亦因正氣之虛而入之也。此方補其正氣,而絕不去祛邪,故能一劑而奏效,再劑而全愈。或謂此病既是正虛無邪,何以方中用半夏、陳皮如是之多乎?不知正虛必然生痰,不祛痰則正氣難補,補正氣而因之祛邪,是消痰仍是補正也。雖然痰消而正氣旺,是痰即邪也。
補正而佐以攻痰,引祛痰之藥直入於心宮,以掃蕩其邪,邪見正氣之旺,安得不消滅於無蹤哉。或又謂呆病既成於郁,不解鬱而單補正以攻痰,何以能奏功如此?不知呆病之來,其始雖成於郁,然郁之既久而成呆,其從前之鬱氣,久則盡亡之矣。故但補胃氣以生心氣,不必又始肝氣以舒鬱氣也。
此症用還神至聖湯亦神。
人參(一兩),白朮(二兩),茯神,生棗仁(各五錢),廣木香,天南星,荊芥(各三錢),甘草,良薑,附子,枳殼(各一錢),菖蒲(五分)
水煎灌之,聽其自臥,醒來前症如失。
人有呆病終日閉戶獨居,口中喃喃,多不可解,將自己衣服用針線密縫,與之飲食,時用時不用,嘗數日不食,而不呼飢,見炭最喜食之,謂是必死之症,尚有可生之機也。夫呆病而至於喜糞,尚為可救。豈呆病食炭,反忍棄之乎?蓋喜糞乃胃氣之衰,而食炭乃肝氣之燥,凡飲食之類,必入於胃,而後化為糟粕,是糞乃糟粕之餘也。
糟粕宜為胃之所不喜,何以呆病而轉喜之乎?不知胃病則氣降而不升,於是不喜升而反喜降,糟粕正胃中所降之物也。見糞而喜者,喜其同類之物也。然而呆病見糞則喜,未嘗見糞則食也。若至於食糞,則不可治矣,以其胃氣太降於至極耳。夫炭乃木之燼也,呆病成於郁,郁病必傷肝木,肝木火焚以傷心,則木為心火所克,肝中之血盡燥,而木為焦枯之木矣。見炭而喜食者,喜其同類而食之,思救其肝木之燥耳。
然而可生之機,全在食炭。夫炭本無滋味,今食之而如飴,是胃氣之未絕也。治其胃氣,而祛其痰涎,則呆病可愈也。方用轉呆丹:
白話文:
呆病門(六則)
有些人整天不說話,也不吃不喝,忽而大笑忽而唱歌,忽而憂愁忽而哭泣,給他美食不吃,給他糞便卻不拒絕,給他衣服不穿,給他草木的葉子卻反而高興。人們認為這是呆病,不必治療。然而呆病的形成,必然有其原因,大致來說,它開始於肝氣鬱結;最終則由於胃氣衰弱。肝鬱則木剋土,痰液不能化解;胃衰則土不制水,痰液不能消散,於是痰液積聚在胸中,盤踞在心臟外面,使神志不清,而形成呆病。治療方法是疏通鬱結,祛除痰液,健脾胃,通暢氣機,則心地光明,呆病就會消失。
藥方:洗心湯
人參(一兩)、茯神(一兩)、半夏(五錢)、陳皮(三錢)、神麴(三錢)、甘草(一錢)、附子(一錢)、菖蒲(一錢)、生棗仁(一兩)
水煎成半碗服用,服用後必定熟睡。讓病人自然醒來,絕對不能驚醒,否則反而難以痊癒。
這種病症似乎是被邪祟附體,但實際上並沒有邪祟。即使真的有邪祟,也不必治療邪祟,只要補益正氣,邪祟自然會退去。因為邪氣的入侵,也是由於正氣虛弱造成的。這個藥方補益正氣,而並不直接祛除邪氣,所以能一劑見效,兩劑痊癒。有人說,既然這種病是正氣虛弱而不是邪氣入侵,為什麼藥方中要使用這麼多半夏、陳皮呢?這是因為正氣虛弱必然會產生痰液,如果不祛除痰液,正氣就難以補益。補益正氣同時也就祛除了邪氣,消痰也是補益正氣的一種方法。痰消了,正氣旺盛了,痰本身就是邪氣。
補益正氣並輔以攻除痰液,將祛痰的藥物直接導入心臟,以清除邪氣。邪氣見到正氣旺盛,自然會銷聲匿跡。也有人說,呆病既然是由於鬱結造成的,不疏通鬱結而單純補益正氣和攻除痰液,為什麼能如此奏效呢?這是因為呆病雖然開始於鬱結,但鬱結日久而成呆病,之前的鬱氣,久而久之就消失了。所以只需補益胃氣以滋養心氣,不必再去疏通肝氣以解除鬱結。
此症使用還神至聖湯也十分有效。
人參(一兩)、白朮(二兩)、茯神、生棗仁(各五錢)、廣木香、天南星、荊芥(各三錢)、甘草、良薑、附子、枳殼(各一錢)、菖蒲(五分)
水煎服用,讓病人自行臥睡,醒來後病症就會消失。
有些人患呆病,整天關門獨處,口中喃喃自語,大多數話都聽不懂,將自己的衣服用針線縫得密不透風。給他吃東西,有時吃有時不吃,經常好幾天不吃東西,也不喊餓,見到炭卻非常喜歡吃,人們認為這是必死之症,其實還是有痊癒的機會的。患呆病的人到喜歡吃糞便的程度,尚且可以救治,何況是吃炭呢?喜歡吃糞便,是胃氣衰弱的表現;喜歡吃炭,是肝氣燥盛的表現。凡是食物,都必須進入胃中,然後才能消化成糟粕,糞便是糟粕的殘餘。
糟粕是胃所不喜歡的,為什麼呆病患者反而喜歡吃呢?這是因為胃病則氣機下陷而不上升,所以不喜歡上升而反而喜歡下降,糟粕正是胃中下降之物。見到糞便而喜歡,是喜歡與它同類之物。然而,呆病患者見到糞便就喜歡,並不表示沒見到糞便就不吃東西。如果到了吃糞便的地步,那就不可救治了,因為他的胃氣已經極度下陷。炭是木頭的灰燼,呆病是由於鬱結造成的,鬱病必然損傷肝木,肝木之火焚燒而損傷心臟,則木被心火克制,肝中的血液都乾燥了,木就變成焦枯的木頭了。見到炭而喜歡吃,是喜歡與它同類而吃它,是想拯救他肝木的乾燥。
然而痊癒的希望,全在於吃炭。炭本身沒有味道,現在卻像吃蜜糖一樣喜歡吃,說明胃氣並沒有完全消失。治療他的胃氣,並祛除痰涎,呆病就能痊癒。藥方:轉呆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