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1)

1. 卷之七

2. 痙痓門(十一則)

感濕熱之氣,忽又傷風,口噤不能言,項背𠘧𠘧,腳手攣急,角弓反張,人以為太陽之傷寒也,誰知是太陽之痙病乎。夫痙病亦有三陽三陰之殊,亦能傳經,與傷寒之症無異,但傷寒單傷於風,而痙病則合濕熱而成之也。似乎治傷寒可單治風而無難,痙病宜兼治濕熱而不易也。

誰知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一邪相犯已是正氣之虧,況三邪之同犯乎。補正以祛邪,治痙無難速愈。或謂一邪相犯,尚須祛邪為先,三邪並犯,則邪氣瀰漫,非用祛邪之藥,安能濟哉?不知一邪之犯,其力專;眾邪之犯,其勢散。力專者宜攻,勢散者可補。於補之中,而行其攻之法,何不濟之有。

無如其症同於傷寒,不可驟用補也,所以殺人。苟知可補之法,分症以治之,實易易也。如此症見太陽之徵,不可徑治太陽之邪,宜補太陽之正,太陽之正氣旺,而風濕熱之邪不必攻而自散矣。方用五苓散加減治之。

白朮(一兩),茯苓(一兩),澤瀉(三錢),豬苓(一錢),羌活(五分),桂枝(三分),水煎服。一劑而角弓反張之疾定,二劑而口不噤,腳手不攣急也,三劑諸症盡痊。

五苓散專利膀胱之水。三邪之中,至難去者濕耳。先利其濕,則火隨水泄,而風邪無黨矣。故少用羌活、桂枝以祛風,則風自易解。況五苓散亦非單利濕之藥也,其白朮、茯苓原能健脾生胃,今多加為君,則補重而利輕,所以能健功之速。倘少少用之,則攻多於補,反無益矣。

此症用桂苓薏羌湯亦效。

茯苓(一兩),羌活(二錢),薏仁(一兩),桂枝(三分),水煎服。

感濕熱之氣,又感風邪,頸項強直,一目或左右視,手足搐搦,人以為少陽之傷寒也,誰知是少陽之痙病乎。夫少陽居於半表半裡之間,其勢將欲入肝也,而尚留於陽明,故三邪同感,目所以左右視,亦現證於二者之間耳。手足搐搦者,風性動而濕性靜,兩相違背,風欲動而濕挽之;濕欲靜而風激之,熱邪又從中衝擊,此搐搦之所以起也。搐搦不已,又風引而上行,於是頸項不利,而濕氣留中,遂至強直不搖矣。

治法必須和少陽之正氣,少用散邪之品,易於解紛也。方用小柴胡加減治之。

柴胡(二錢),白芍(五錢),當歸(三錢),茯苓(五錢),黃芩(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一劑病減,再劑病全愈。

小柴胡湯和少陽之聖藥也。今又加入白芍、當歸以補其肝中之氣,使肝旺而邪不敢遁於肝。加茯苓五錢以健胃而利濕,則邪不敢回於胃。茯苓且同柴胡以祛風熱,引之而共入於膀胱,尤易下走,此又法之至神者也。

此症用龍車散亦效。

柴胡,甘草(各一錢),白芍,茯苓(各五錢),車前子(三錢),龍膽草(五分),水煎服。

白話文:

痙痓門(十一則)

濕熱之氣與風邪夾雜,導致患者口不能言,頸項僵硬,手腳抽搐,身體僵直如弓,看似太陽傷寒,實則為太陽經痙病。痙病也分屬三陽三陰,可循經絡傳播,症狀與傷寒相似,但傷寒單純感受風邪,而痙病則由濕熱與風邪共同引起。治療傷寒只需祛風即可,但治療痙病則需兼顧濕熱,故較為棘手。

邪氣入侵人體,必然導致正氣虛弱,單一邪氣侵犯已傷及正氣,何況三種邪氣同時侵犯?因此,治療痙病應以補益正氣、驅除邪氣為法,即可迅速痊癒。有人認為,單一邪氣侵犯尚需先祛邪,三邪並侵則邪氣瀰漫,非祛邪藥物不能奏效。其實,單一邪氣侵犯力量集中,而多種邪氣侵犯則力量分散。力量集中的宜攻,力量分散的可補。在補益的同時,佐以攻邪之法,就能收到良好效果。

然而,痙病症狀與傷寒相似,不可貿然使用補益之法,以免造成危險。若能辨明症狀,分清虛實,對症施治,則療效顯著。此例中,患者症狀屬於太陽經證候,不可直接治療太陽經的邪氣,應先補益太陽經的正氣。太陽經正氣旺盛,則風、濕、熱三邪自然消散。方用五苓散加減治療。

處方:白朮一兩,茯苓一兩,澤瀉三錢,豬苓一錢,羌活五分,桂枝三分,水煎服。一劑藥後,角弓反張的症狀即消退;兩劑藥後,口噤及手腳抽搐的症狀消失;三劑藥後,諸症痊癒。

五苓散主要利通膀胱之水。三種邪氣中,最難去除的是濕邪。先利濕,則濕熱之邪隨小便排出,風邪也就失去了依附之物,故少用羌活、桂枝祛風,風邪自然容易解除。而且,五苓散並非單純利濕之藥,白朮、茯苓能健脾益胃,此方中加量使用,補益較利濕為重,故能快速見效。若少用此二藥,則攻邪過多,反而無益。

此症亦可用桂苓薏羌湯治療。

處方:茯苓一兩,羌活二錢,薏仁一兩,桂枝三分,水煎服。

患者感受濕熱之氣和風邪,頸項僵硬,眼睛斜視,手足抽搐,看似少陽傷寒,實為少陽痙病。少陽經位於半表半裡之間,邪氣將要入肝,而尚停留在陽明經,故三邪同時侵犯。眼睛斜視,正是少陽、陽明二經夾雜的表現。手足抽搐的原因是:風邪屬動,濕邪屬靜,兩者互相抵觸;風欲動而濕邪阻之,濕欲靜而風邪激之,熱邪又從中衝擊,故而產生抽搐。抽搐不止,風邪上行,頸項僵硬,濕邪停留在體內,導致頸項強直。

治療應和解少陽經的正氣,少用散邪之藥,以利於邪氣的化解。方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

處方:柴胡二錢,白芍五錢,當歸三錢,茯苓五錢,黃芩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一劑藥後病情減輕,兩劑藥後痊癒。

小柴胡湯是和解少陽的良藥。此方中加入白芍、當歸,補益肝氣,使肝氣旺盛,邪氣不敢侵犯肝臟;加茯苓五錢,健脾利濕,邪氣不敢滯留在胃部;茯苓又能與柴胡共同祛除風熱,引導邪氣向下排出,此乃妙法。

此症亦可用龍車散治療。

處方:柴胡、甘草(各一錢),白芍、茯苓(各五錢),車前子(三錢),龍膽草(五分),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