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七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14)

1. 五癉門(十則)

龍膽草(二錢),茵陳(三錢),茯苓(一兩),豬苓(三錢),柴胡(一錢),車前子(三錢),白蒺藜(三錢),甘菊花(五錢),水煎服。二劑而目之黃澹矣。又服四劑,身之黃亦澹矣。再服四劑,氣逆、汗出之病止,又服十劑全愈。

此方開鬱於分濕之中,補肝於散熱之內,既善逐邪,又能顧正,兩得而無失矣。

此症用利目湯亦妙。

龍膽草(二錢),茵陳(三錢),白芍(一兩),茯苓(五錢),澤瀉,車前子,白蒺藜(各三錢),柴胡(一錢),草決明(二錢),水煎服。

脾疸之症,身黃如秋葵之色,汗霑衣服,皆成黃色,兼之涕唾亦黃,不欲聞人言,小便不利,人以為黃汗之病也,誰知是脾陰之黃乎。夫脾土喜溫,黃病乃濕熱也。熱宜非脾之所惡,何故成黃?不知脾雖不惡熱而畏濕,脾乃濕土,又加濕以濟濕,脾中陽氣盡行消亡,無陽則陰不能化,土成純陰之土,何能制水哉?水存於脾中,寒土不能分消,聽其流行於經絡、皮膚矣。凡臟腑之水皆下輸膀胱,今脾成純陰,則無陽氣達於膀胱矣。

然水寒宜清,變黃色者何故?蓋寒極似土也。夫寒極宜見水象,水寒宜見黑色,不宜見黃。而今變黃者,以水居於土之中也。其不欲聞人言者,脾寒之極,其心之寒可知,心寒則膽怯,聞人言則惕然驚矣,故不願聞。則治法宜大健其脾,而溫其命門之氣,佐之以利水之劑,則陰可變陽,黃病可愈矣。

方用補火散邪湯:

白朮(三兩),附子(三錢),人參(二兩),茵陳(三錢),白茯苓(一兩),半夏(三錢),水煎服。連服四劑,而小便利。再服四劑,汗唾不黃矣。

此方白朮、人參以補其脾,茯苓、茵陳以利其水,附子以溫其火,真火生而邪火自散,元陽回而陰氣自消。陰陽和協,水火相制,何黃病之不去哉。

此症用茵陳分濕湯亦效。

白朮(二兩),肉桂,茵陳,豬苓(各三錢),半夏(一錢),水煎服。

腎疸之症,身體面目俱黃,小便不利,不思飲食,不得臥,人以為黃疸也,誰知是腎寒之故乎。夫腎本水宮,然最不能容水,凡水得腎之氣而皆化,故腎與膀胱為表裡,腎旺則膀胱亦旺。然腎之所以旺者,非腎水之旺,而腎火之旺也。腎火旺而水流,腎火衰而水積。水積多則成水臌之病,水積少則成黃癉之痾,故黃癉易治而水臌難治。

如腎疸之病,不可治癉,一治癉而黃疸反不能痊。必須補其腎中之火,而佐之去濕健脾之藥,則黃疸可指日而愈也。方用濟水湯:

白朮(二兩),肉桂(三錢),茯苓(一兩),山藥(一兩),薏仁(一兩),茵陳(一錢),芡實(五錢),水煎服。二劑小水大利,再用二劑,飲食多矣。再用二劑可以臥矣。再用二劑,身體面目之黃盡去。

白話文:

五癉門(十則)

第一則

用龍膽草二錢、茵陳三錢、茯苓一兩、豬苓三錢、柴胡一錢、車前子三錢、白蒺藜三錢、甘菊花五錢,加水煎煮後服用。服用兩劑後,眼睛的黃色會減淡;再服用四劑,身體的黃色也會減淡;再服用四劑,氣逆、出汗的症狀就會停止;再服用十劑,就能完全痊癒。

這個藥方在祛濕的同時又能疏解鬱悶,在散熱的同時又能補益肝臟,既能有效地驅除邪氣,又能照顧到正氣,可謂兩全其美。

這個病症用利目湯也很有效果。

第二則

用龍膽草二錢、茵陳三錢、白芍一兩、茯苓五錢、澤瀉三錢、車前子三錢、白蒺藜三錢、柴胡一錢、草決明二錢,加水煎煮後服用。

第三則

脾疸這種病,身體黃得像秋葵的顏色,汗水沾到衣服上都會變成黃色,連鼻涕、唾液也是黃的,不喜歡聽人說話,小便也不順暢。一般人會以為是黃汗病,但其實是脾陰虛造成的黃疸。脾土喜歡溫暖,黃疸病是濕熱引起的。熱應該不是脾臟所厭惡的,為什麼會導致黃疸呢?因為脾臟雖然不討厭熱,卻很怕濕。脾臟本身就是濕土,又加上濕氣,脾臟中的陽氣就會被耗盡。沒有陽氣,陰氣就無法運化,土就會變成純陰之土,怎麼能控制住水呢?水積存在脾臟中,寒冷的土無法將其分化消散,只能任由它流竄到經絡和皮膚。一般來說,臟腑中的水都會輸送到膀胱,但是現在脾臟變成了純陰,就沒有陽氣可以到達膀胱了。

然而水寒應該是清澈的,為什麼會變成黃色呢?因為寒冷到了極點就會像土一樣。寒冷到了極點應該會出現水的徵象,水寒應該是黑色的,不應該是黃色的。之所以變成黃色,是因為水積存在土的裡面。不喜歡聽人說話,是因為脾臟的寒冷到了極點,可以想見心臟也很寒冷。心寒則膽怯,聽到人說話就會驚慌,所以不願意聽。因此治療方法應該大力健脾,溫補命門之火,再輔以利水滲濕的藥物,這樣陰氣才能轉化為陽氣,黃疸病才能痊癒。

第四則

方子用補火散邪湯:

用白朮三兩、附子三錢、人參二兩、茵陳三錢、白茯苓一兩、半夏三錢,加水煎煮後服用。連續服用四劑,小便就會順暢;再服用四劑,汗液和唾液的黃色就會消失。

這個藥方用白朮和人參來補益脾臟,用茯苓和茵陳來利水,用附子來溫補火氣。真火生發,邪火自然消散;元陽恢復,陰氣自然消退。陰陽和諧,水火相制,黃疸病自然就會痊癒。

第五則

這個病症用茵陳分濕湯也有效果。

第六則

用白朮二兩、肉桂三錢、茵陳三錢、豬苓三錢、半夏一錢,加水煎煮後服用。

第七則

腎疸這種病,身體和臉都發黃,小便不暢,不想吃東西,也睡不著覺。一般人會以為是黃疸病,但其實是腎臟寒冷造成的。腎臟本是水之府,卻最不能容納水。所有的水得到腎氣的運化才能消散,所以腎臟和膀胱互為表裡,腎氣旺盛則膀胱也旺盛。然而腎臟之所以旺盛,不是因為腎水旺盛,而是因為腎火旺盛。腎火旺盛則水流動,腎火衰弱則水積聚。水積聚過多就會形成水腫病,水積聚少量就會形成黃疸。所以黃疸容易治療而水腫難以治療。

如果得了腎疸,就不能按照治療黃疸的方法來治療,一旦用治黃疸的方法,黃疸反而無法痊癒。必須補益腎中的火氣,再輔以祛濕健脾的藥物,黃疸就能很快痊癒。

第八則

方子用濟水湯:

用白朮二兩、肉桂三錢、茯苓一兩、山藥一兩、薏仁一兩、茵陳一錢、芡實五錢,加水煎煮後服用。服用兩劑,小便會大量增加;再服用兩劑,食慾就會增加;再服用兩劑,就能睡得著覺;再服用兩劑,身體和臉上的黃色就會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