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七 (2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21)

1. 大瀉門(九則)

此方用芍藥以平肝,用白朮、茯苓健脾以去濕。肝氣既平,不去刑土,而脾得養,無畏於木氣之克。況濕去則土燥,無波可興,何能作瀉?奚必上湧以傷氣,下泄以損陰,用劫藥以制勝哉。

此症用調脾飲亦妙。

白芍,茯苓(各五錢),白朮(一兩),甘草(一錢),陳皮(五分),神麯(二錢),白豆蔻(二粒),水煎服。

人有侵染鬼魅,一旦大瀉,此陰氣之侵傷於脾土也。夫脾屬太陰,本是陰臟,然陰中有陽,則脾土運行易於變化,無復有過濕之虞。是太陰濕土,全藉腎中至陽之氣,以變化之也。若鬼,則至陰之氣也,相接至久,則至陽之氣,皆為至陰所盜,陰中無陽,何以消化水穀?況鬼氣又邪氣也,邪氣之盛,由於正氣之衰,正不敵邪,則陰氣更勝,陰勝陽微,泄何能止乎?治法非補陽以去濕,助正以消陰,則瀉正無底止也。方用消陰止瀉丹:

蒼朮(五錢),白朮(一兩),附子(三分),乾薑(一錢),山藥(一兩),水煎服。連服十劑不特瀉止,精神亦健。

此方用蒼朮以祛邪,用白朮以利濕,用姜附以生陽足矣,何又入山藥補陰之多事也?不知人為鬼魅所侵,不惟陽氣消亡,而陰精亦必暗耗,加入山藥之補陰者,補真陰之精,非補邪陰之水也。況真陽非真陰不生,補其真陰,正所以速生陽氣耳。陽得陰而薑、附無太勝之虞,反能助二術以生至陽之氣。

矧山藥原是健脾利水之神物,原非純陰無陽可比,故同用以出奇也。

此症用逐魑丹亦佳。

蒼朮(二兩),乾薑(三錢),良薑(二錢),茯苓(一兩),甘草(一錢),肉桂(一錢),管仲(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大瀉門(九則)

這個方子使用白芍藥來平息肝氣,用白朮和茯苓來健脾去除濕氣。肝氣平穩後,就不會反過來壓制脾土,而脾得到滋養,就不會害怕肝木的克制。而且濕氣去除後,脾土變得乾燥,沒有水濕可以興風作浪,又怎麼會導致腹瀉呢?又何必用向上湧吐來損傷氣,向下排泄來損傷陰,或用強烈藥物來制服病情呢?

這個症狀用調理脾胃的藥方也很好。

白芍藥、茯苓(各五錢)、白朮(一兩)、甘草(一錢)、陳皮(五分)、神麯(二錢)、白豆蔻(二粒),用水煎煮服用。

有的人因為受到鬼魅侵擾,突然開始腹瀉,這是陰氣侵犯了脾土。脾屬太陰,本來是陰臟,但是陰中有陽,脾土的運化就容易變化,不會再有過於潮濕的憂慮。這是因為太陰濕土完全依賴腎中的陽氣來運化。如果受到鬼魅侵擾,鬼魅是陰氣,長期接觸,就會把陽氣都盜走,陰中沒有陽,怎麼能消化水穀?況且鬼氣又是邪氣,邪氣盛是正氣衰弱的表現,正氣不能抵抗邪氣,陰氣就會更強盛,陰氣強盛而陽氣衰微,腹瀉怎麼會停止呢?治療方法如果不是補陽來去除濕氣,幫助正氣來消除陰氣,腹瀉就不會停止。可以用消陰止瀉丹:

蒼朮(五錢)、白朮(一兩)、附子(三分)、乾薑(一錢)、山藥(一兩),用水煎煮服用。連續服用十劑,不僅腹瀉停止,精神也會恢復。

這個方子用蒼朮來祛除邪氣,用白朮來利濕,用乾薑和附子來溫補陽氣就足夠了,為什麼還要加入山藥來補陰呢?這是因為人受到鬼魅侵擾,不僅陽氣會消散,陰精也會暗中耗損,加入山藥來補陰,是為了補充真正的陰精,不是補充邪陰的水濕。而且真正的陽氣必須有真陰才能產生,補充真陰,正好可以加速陽氣的產生。陽氣得到陰液的滋養,乾薑和附子的溫燥之性就不會過於強盛,反而能幫助白朮和蒼朮來產生陽氣。

況且山藥本來就是健脾利水的良藥,並不是純陰無陽的藥物,所以用它來配合使用,才能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這個症狀用逐魑丹也很好。

蒼朮(二兩)、乾薑(三錢)、良薑(二錢)、茯苓(一兩)、甘草(一錢)、肉桂(一錢)、管仲(三錢),用水煎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