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三 (5)
卷之三 (5)
1. 牙齒痛門(六則)
人有牙齒痛甚不可忍,涕淚俱出者,此乃臟腑之火旺,上行於牙齒而作痛也。治法不瀉其火則不能取效。然火實不同,有虛火,有實火,大約虛火動於臟,實火起於腑。而實火之中,有心包之火,有胃火;虛火之中有肝火,有脾火,有肺火,有腎火。同一齒痛,何以別之?不知各經在齒牙之間,各有部位也。
兩門牙上下四齒,同屬心包也,門牙旁上下四齒,屬肝也,再上下四牙乃胃也,再上下四牙乃脾也,再上下四牙乃肺也,再上下之牙乃腎也。大牙亦屬腎,腎經有三牙齒,多者貴。治病不論多寡,總以前數分治之多驗。火既有如許之多,而治火之法,宜分經以治之矣。雖然,吾實有統治火之法,方用治牙仙丹:
玄參(一兩),生地(一兩),水煎服。
無論諸火,服之均效。察其為心包之火,加黃連五分;察其為肝經之火,加炒梔子二錢;察其為胃經之火,加石膏五錢;察其為脾經之火,加知母一錢;察其為肺經之火,加黃芩一錢;察其為腎經之火,加熟地一兩。飲一劑而火輕,再劑而火散,四劑而平復如故矣。
夫火既有虛實不同,何以一方而均治?不知火之有餘,無非水之不足也。我滋其陰,則陰陽之火,無不相戢矣。況玄參尤能瀉浮游之火,生地亦能止無根之焰,二味又瀉中有補,故虛實咸宜,實治法之巧,而得其要者也。況又能辨各經之火,而加入各經之藥,有不取效如神乎。
或曰:火生於風,牙齒之疼,未有不兼風者,治火而不治風,恐非妙法。不知火旺則生風,未聞風大而生火,人身苟感風邪,則身必發熱,斷無風止人牙而獨痛之理。況火病而用風藥,反增其火熱之勢,是止痛而愈添其痛矣。
或疑膀胱有火,肝經有火,心經有火,大小腸、三焦俱有火,何俱遺之而不言,不知臟病則腑亦病,腑病則臟亦病,治臟不必治腑,瀉腑不必又瀉臟,況膀胱、心與三焦、大小腸俱不入於齒牙,故略而不談也。
此症外治亦可,用蓽芫湯:
蓽茇,芫花(各二錢),水一碗煎半盞,漱口即止痛。
內治用沙豆湯亦妙。
沙參(一兩),荊芥,丹皮(各三錢),山豆根(一錢),水煎服。二劑即愈。
人有多食肥甘,齒牙破損而作痛,如行來行去者,乃蟲痛也。夫齒乃骨之餘,其中最堅,何能藏蟲乎?不知過食肥甘,則熱氣在胃,胃火日衝於口齒之間,而濕氣乘之,濕熱相搏而不散,乃蟲生於牙矣。初則止生一二蟲,久則蕃衍而多,於是蝕損其齒,遂致墮落。一齒既朽,又蝕余齒,往往有終身之苦者。
此等之痛,必須外治,若用內治之藥,未必殺蟲,而臟腑先受傷矣。方用五靈至聖散:
五靈脂(三錢,研絕細末),白薇(三錢),細辛(五分),骨碎補(五分),各研為細末。先用滾水含漱齒至淨,然後用前藥末五分,滾水調如稀糊,含漱齒半日,至氣急吐出,如是者三次,痛止而蟲亦死矣,斷不再發。
白話文:
牙齒痛門(六則)
牙齒痛到難以忍受,甚至痛得流涕落淚,這是因為臟腑火旺,火氣上衝到牙齒造成的。治療方法如果不瀉火,就沒辦法見效。然而,火分虛實,有虛火,有實火。大致來說,虛火動於臟,實火起於腑。實火中,又分心包火、胃火;虛火中,則有肝火、脾火、肺火、腎火。同樣是牙痛,怎麼區分呢?因為不同的經脈在牙齒部位有各自的區域。
上下排最中間的四顆牙齒屬於心包經;緊鄰門牙旁的上下四顆牙齒,屬於肝經;再往後的上下四顆牙齒屬於胃經;再往後四顆屬於脾經;再往後四顆屬於肺經;最後面的牙齒屬於腎經。大牙也屬於腎經,腎經管轄的牙齒通常有三顆,多於三顆則為貴相。治療時不論牙齒多寡,都以前面幾顆牙齒的經脈為主治療,效果較好。火氣種類這麼多,治療方法也應根據不同的經脈來治療。
不過,我確實有一種可以統治所有牙痛火氣的方法,藥方名為「牙仙丹」:
玄參(一兩)、生地(一兩),水煎服。
無論哪種火氣,服用此方都有效。如果是心包火,加黃連五分;如果是肝經之火,加炒梔子二錢;如果是胃經之火,加石膏五錢;如果是脾經之火,加知母一錢;如果是肺經之火,加黃芩一錢;如果是腎經之火,加熟地一兩。喝一劑藥,火氣就會減輕;喝兩劑,火氣就會散去;喝四劑,就能完全恢復正常。
既然火氣有虛實之分,為何一個方子就能治療所有情況呢?因為火氣過盛,根本原因是陰氣不足。這個方子滋養陰氣,就能抑制陰陽失衡引起的火氣。而且,玄參特別擅長瀉去浮游的火氣,生地則能止住無根的火勢,兩味藥既能瀉火又能補益,所以虛實皆宜,這就是治療方法巧妙之處,也是其精髓所在。更重要的是,它還能辨別不同經脈的火氣,並加入對應經脈的藥材,療效如同神助一般。
有人說:火氣來自於風,牙痛大多也伴隨風邪,只治火而不治風,恐怕不是最好的方法。其實,火旺才會生風,並非風盛就能生火。人體感受風邪,身體必然發熱,不可能只有牙齒單獨疼痛。況且,火症用風藥治療,反而會加重火熱之勢,治痛反倒加重了疼痛。
有人疑惑:膀胱有火,肝經有火,心經有火,大小腸、三焦都有火,為什麼都不提呢?這是因為臟腑之間互相影響,臟病則腑亦病,腑病則臟亦病。治療臟腑病不必同時治療所有臟腑,瀉去某個腑的火氣也不必同時瀉去其他臟腑的火氣。況且,膀胱、心臟和三焦、大小腸都與牙齒無關,所以省略不談。
牙痛也可以外治,藥方名為「蓽芫湯」:
蓽茇、芫花(各二錢),水一碗煎半盞,漱口即可止痛。
內服「沙豆湯」也很有效:
沙參(一兩)、荊芥、丹皮(各三錢)、山豆根(一錢),水煎服。兩劑即可痊癒。
有些人因為經常食用肥甘厚味,導致牙齒破損疼痛,且疼痛部位會移動,這是蟲蛀引起的疼痛。牙齒是骨骼的精華,堅硬無比,怎麼可能藏蟲呢?其實,過度食用肥甘厚味,會產生熱氣積聚在胃部,胃火不斷衝擊口腔和牙齒,同時濕氣趁虛而入,濕熱交織阻塞不通,就會產生蟲蛀。起初只生一兩條蟲,時間久了蟲子就會繁殖增多,蛀蝕牙齒,最終導致牙齒脫落。一顆牙齒壞了,又會繼續蛀蝕其他牙齒,有些人因此終身受苦。
這種疼痛必須外治,如果用內服藥,未必能殺蟲,反而會傷及臟腑。藥方名為「五靈至聖散」:
五靈脂(三錢,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白薇(三錢)、細辛(五分)、骨碎補(五分),研磨成細粉。先用滾水漱口清潔牙齒,然後取藥粉五分,用滾水調成稀糊狀,含在口中漱牙半日,直到氣喘吁吁吐出來為止,如此三次,疼痛就會停止,蟲子也會被殺死,不會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