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十 (9)
卷之十 (9)
1. 腸鳴門(三則)
人有腸中自鳴,終日不已,噯氣吞酸,無有休歇,人以為脾氣之虛也,誰知是肝氣之旺乎。夫肝木不郁,則脾氣得舒,腸亦安然輸挽,順流而下,何至動不平之鳴耶。惟肝木克脾土,則土氣不能伸,而腸乃鳴矣。蓋坤道主安寧者也,惟地中有風震動之,聲出如霆如雷,非明驗乎。
故治腸鳴之病,不必治腸,治脾土而已。亦不必專治脾土,治肝木而已。肝木之風靜,脾土之氣自靜也。方用安土湯:
白芍(一兩),白朮(一兩),柴胡(一錢),茯苓(三錢),甘草(一錢),蒼朮(二錢),神麯(二錢),炮姜(一錢)
白話文:
人若腸中不停地發出聲音,整天不休止,還伴隨打嗝、胃酸,毫無喘息,人們往往認為是脾氣虛弱,卻不知這是肝氣旺盛所致。
若肝木不鬱結,則脾氣能舒展,腸道也能安然運作,順暢地向下輸送,哪裡會出現不平的聲音呢?只有當肝木克制脾土時,脾土之氣無法伸展,腸道才會發出鳴響。這就好比大地主宰安寧,但若地底下有風震動,就會發出如雷聲般的響動,這不是明證嗎?
所以治療腸鳴的病症,不必治療腸道,只要調理脾土即可。也不用專門調理脾土,只要調理肝木即可。肝木之風平靜,脾土之氣自然就會安靜。
藥方使用「安土湯」:
白芍(一兩)、白朮(一兩)、柴胡(一錢)、茯苓(三錢)、甘草(一錢)、蒼朮(二錢)、神麴(二錢)、炮姜(一錢)
水煎服。一劑少土,二劑全止,不必三劑。
此方脾肝同治之法。肝平而脾氣得養矣,脾安而腸氣得通矣。不必止鳴而鳴自止者,妙在行肝氣之郁居多,所以奏功特神耳。
此症用香梔平肝飲亦佳。
炒梔子(三錢),茯苓,白芍,白朮(各五錢),陳皮,甘草(各一錢),香附(二錢)水煎服。
人有飢餓之後,腹中腸鳴,手按之鳴少止者,人以為大腸之虛也,誰知胃氣之虛乎。蓋胃氣者,陽氣也。胃與大腸同合陽明之經,胃屬足陽明,大腸屬手陽明也。故陽明胃燥,大腸亦燥,陽明胃虛,大腸亦虛。大腸之糟粕,必由胃而入,大腸氣虛,必得胃氣來援。今胃氣既虛,僅可自顧,安能分布於大腸,此大腸匱乏,所以呼號,求濟於同經之胃而頻鳴也。治法必須助胃氣之弱。
白話文:
將藥材水煎服用,一劑藥效較弱,兩劑即可完全止住症狀,不需服用第三劑。這個方子是針對脾肝同治的,肝氣平順,脾氣就能得到滋養,脾氣安定,腸道氣機就能通暢。不需要刻意止住腸鳴,腸鳴自然會停止,妙在於此方主要作用在疏通肝氣鬱結,所以療效特別顯著。
這種病症使用香梔平肝飲也很有效。
炒梔子三錢,茯苓、白芍、白朮各五錢,陳皮、甘草各一錢,香附二錢,水煎服用。
有些人飢餓後,肚子腸鳴,用手按壓,腸鳴聲減弱或停止,人們以為是大腸虛弱,殊不知是胃氣虛弱。胃氣是陽氣,胃和大腸都屬於陽明經,胃屬足陽明,大腸屬手陽明。因此,陽明胃燥,大腸也燥,陽明胃虛,大腸也虛。大腸的糟粕,必須經過胃才能進入,大腸氣虛,必須依靠胃氣來幫助。現在胃氣已經虛弱,僅能自保,哪裡還能分出力量去幫助大腸,所以大腸就出現匱乏,發出呼喊,求助於同經的胃,於是就頻繁腸鳴。治療方法必須幫助胃氣恢復力量。
方用實腸湯:
黃耆(一兩),茯苓(五錢),山藥(五錢),白朮(一兩),甘草(一錢),神麯(二錢),五味子(一錢),肉果(一枚)水煎服。一劑而腸鳴止,連服四劑不再發。
此方大補胃中之氣,絕不去實大腸,治胃而腸鳴自止,故即謂之實腸湯。
此症用加味四君湯亦妙。
白朮(三錢),茯苓(二錢),人參,穀芽(各一錢),甘草,神麯(各五分),砂仁(一粒)水煎服。
白話文:
治療腸鳴,可以用實腸湯,藥方包含黃耆一兩、茯苓五錢、山藥五錢、白朮一兩、甘草一錢、神麯二錢、五味子一錢、肉果一枚,水煎服。一劑就能止住腸鳴,連續服用四劑就不會再發作。實腸湯可以大補胃氣,不會傷及大腸,治療胃病就能使腸鳴自然停止,因此稱作實腸湯。 此外,加味四君湯也是治療此症的妙方,藥方包含白朮三錢、茯苓二錢、人參一錢、穀芽一錢、甘草五分、神麯五分、砂仁一粒,水煎服。
人有腸中作水聲者,如囊裹漿狀,亦腸鳴之病也,誰知是水蓄於大腸乎。夫大腸之能開能闔者,腎火操其權也,腎熱而大腸亦熱,腎寒而大腸亦寒。大腸寒而水乃注於中而不化,故作水聲也。雖然大腸能容糟粕,而不能容水,水入大腸,必隨糟粕而出,何以但作水聲,不隨糟粕而即出耶?蓋大腸之下為直腸,直腸之下為魄門,乃肺操其政,非腎操其政也。肺憐腎之弱,欲救之而無從,未常不惡邪水之入腸也。
肺居上游,不能禁邪水之不入於腸,實能斷邪水之不出於腸。況大腸與肺為表裡,肺氣不下行,大腸之氣亦因之而不泄。魄門正肺之門也,肺門謹鎖,大腸之水又何從而出乎?所以愈積於其中,作裹漿之聲也。治法補命門之火,兼利其水,則水從膀胱而化矣。方用五苓散治之。
白話文:
有些人肚子裡會有水聲,像袋子裡裝滿漿糊一樣,這就是腸鳴病。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是水積在腸道裡。腸道能開能合,是由腎火控制的,腎熱則腸熱,腎寒則腸寒。如果腸道寒涼,水就會積在裡面不能化解,所以就會發出水聲。雖然腸道可以容納食物殘渣,卻不能容納水,水進入腸道,應該隨著食物殘渣一起排出,為什麼只聽到水聲,水卻沒有跟著食物排出呢?因為腸道的下方是直腸,直腸下方是肛門,而肛門是由肺來控制,不是由腎控制。肺心疼腎虛弱,想要幫助腎,卻無能為力,一直都很厭惡水進入腸道。
肺在身體上游,不能阻止水進入腸道,但能阻止水從腸道排出。而且腸道和肺是表裡關係,肺氣不下降,腸道的氣也會跟著不排泄。肛門是肺的門戶,肺門緊閉,腸道裡的水又怎麼能排出呢?所以水就越積越多,發出像袋子裡裝滿漿糊的聲音。治療方法是補腎火,同時利水,這樣水就會從膀胱排出。可以用五苓散來治療。
白朮(五錢),茯苓(五錢),豬苓,澤瀉(各一錢),肉桂(三錢)一劑而膀胱之水若決江河而大出矣,二劑而腹中之水聲頓息。
蓋五苓散本是利水之聖藥,我多加肉桂,則腎氣溫和,直走膀胱,水有出路,豈尚流入大腸哉?故不必治大腸而自愈也。
此症用消漿飲亦效。
茯苓,山藥(各一兩),芡實(五錢),肉桂(一錢),車前子(二錢)水煎服。
白話文:
白朮、茯苓各五錢,豬苓、澤瀉各一錢,肉桂三錢,一劑服下,膀胱里的水就像決堤的江河一樣大量排出,兩劑後腹中水聲就消失了。
因為五苓散本來就是利水的聖藥,我多加了肉桂,讓腎氣溫和,直接通往膀胱,水有了排出的通道,自然不會流入大腸。所以不用治療大腸,水腫就會自行痊癒。
這種病症用消漿飲也有效,茯苓、山藥各一兩,芡實五錢,肉桂一錢,車前子二錢,水煎服。
2. 自笑門(附自哭三則)
人有無端大笑不止,或揹人處自笑,異於平素者,人以為心家有邪熱也,誰知心包之火盛乎。其狀絕似有祟憑之,孰知絕非祟也。倘祟憑其身,必有奇異之徵,不止一自笑而已。膻中為心之相,過熱則權門威赫,妄大自尊,縱欲窮奢,無所不至,隨地快心,逢人適意,及其後,有不必喜而亦喜,不可樂而亦樂,是豈相臣之素志,亦權大威傾,勢驅習移而然也。膻中火盛,發而自笑,正相彷彿耳。
治法惟瀉心包之火,笑自止矣。方用止笑丹:
生棗仁(三錢),黃連(二錢),犀角屑(五分),丹砂末(一錢),丹皮(三錢),生甘草(一錢),麥冬(三錢),茯神(三錢),丹參(二錢),天花粉(二錢),水煎服。一劑笑可止,二劑笑全止,三劑全愈。
白話文:
人如果無緣無故地大笑不止,或者在背人的地方自己偷笑,跟平常不一樣,人們會認為是心臟裡有邪熱,殊不知其實是心包的火氣太盛。這種情形看起來很像是被邪祟附身,但其實根本不是。如果真的被邪祟附身,一定會有其他奇異的徵兆,不只單純地自笑而已。膻中是心臟的相應部位,火氣太盛就會讓人權勢熏天,自視甚高,放縱慾望,窮奢極侈,無所不用其極,到處尋歡作樂,討好逢迎。到了後來,就算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事情,也會莫名其妙地高興起來,就算沒有什麼好開心的事情,也會忍不住樂呵。這可不是一個臣子應該有的心態,而是權勢過大,威風八面,勢力使然,習氣使然所導致的。膻中火氣旺盛,發作起來就會自笑,兩者完全是相似的。
治療方法就是瀉去心包的火氣,笑聲就會停止。可以用止笑丹:
生棗仁(三錢),黃連(二錢),犀角屑(五分),丹砂末(一錢),丹皮(三錢),生甘草(一錢),麥冬(三錢),茯神(三錢),丹參(二錢),天花粉(二錢),水煎服。一劑就能止笑,兩劑就能完全止住笑聲,三劑就能徹底痊癒。
此方瀉心包之火,仍是安心君之藥。蓋心中清明,包絡自不敢有背主私喜之事,故安心正所以安心包也。
此症用蒲柏飲亦效。
菖蒲(一錢),玄參,麥冬(各一兩),柏子仁(三錢),貝母(一錢)水煎服。四劑愈。
人有笑哭不常,忽而自哭,忽而自笑,人以為鬼祟也,誰知積痰類祟乎。夫心虛則不能自主,或哭或笑之病生。蓋心氣虛而不能生胃,而胃氣亦虛矣。胃氣既虛,水穀入胃,不化精而化痰,痰將何往?勢必仍留於胃中,胃苦痰濕之盪漾,必取心火之氣以相資,而心虛不能生土,痰即乘勢入於心宮,心惡痰之相犯,堅閉不納,又恐胃土之沉淪,故心痗而作痛也。痛至則哭,痛失則笑,何祟之有?治法以化痰之藥動其吐,痰出而哭與笑皆愈矣。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用來清心包的熱火,同時安定心神。因為心中清明時,心包自然不會做出背叛主人的私喜之事,所以安定心神實際上就是在安定心包。
對於這種情況,使用蒲柏飲也有很好的效果。
用菖蒲(一錢),玄參,麥冬(各一兩),柏子仁(三錢),貝母(一錢)加水煎煮後服用。四劑藥後病症即可痊癒。
有些人會無常地笑和哭,突然自己哭,然後又突然自己笑,人們認為這是鬼魂附體,但實際上是積聚的痰液導致的邪祟。心虛無法自主,或哭或笑的疾病就這樣產生了。這是因為心氣虛弱,不能生胃,胃氣也變得虛弱。胃氣既虛弱,食物進入胃部,就不會轉化為精氣,而是轉化為痰。痰會去哪呢?它必定會留在胃中。胃苦於痰濕的搖晃,必須借用心火的氣息來互相補充,然而心虛不能生成土,痰就會趁機進入心宮。心害怕痰的侵犯,堅固閉合不接受,又擔心胃土的沈淪,因此心病發作而感到疼痛。疼痛時哭泣,失去疼痛時就笑,哪裡有鬼魂的存在呢?治療方法是使用能化痰的藥物引導其吐出,痰一出,哭泣和笑聲都會停止。
方用:
茯苓(五錢),白朮(五錢),甘草(三錢),陳皮(三錢),半夏(三錢),竹瀝(二合)水五碗,煎三碗,頓服之,以鵝翎掃其咽喉,必吐痰升許而愈。
蓋痰在上焦,非吐則痰不能出,非用大棗為吐藥,則舊疾雖出,新痰又積,笑哭正無止期。惟用二陳湯為吐藥,則新舊之病一治而永愈也。
此症用加味參茯飲亦效。
白話文:
這方子用茯苓、白朮、甘草、陳皮、半夏和竹瀝,水煎服,服後用鵝翎掃喉嚨,必須吐出不少痰液才能痊癒。因為痰滯在上焦,不吐出來就排不出去,如果不用大棗之類的藥物催吐,舊病雖然排出,新的痰液又會積聚,患者會不停地咳嗽、哭笑,難以止息。唯有使用二陳湯來催吐,才能將新舊病症一併治好,永不再犯。此外,使用加味參茯飲也同樣有效。
人參,茯苓(各五錢),半夏(三錢),天花粉(三錢),甘草(一錢),竹瀝(二合),附子(一片)水煎服。
人有無故自悲,涕泣不止,人以為魅憑之也,誰知為臟燥之故乎。夫臟燥者,肺燥也。《內經》曰:悲屬肺,肺之志為悲。又曰:精氣並於肺則悲。是悲泣者,肺主之也。肺經虛則肺氣乾燥,無所滋潤,衰傷欲哭之象生。自悲出涕者,明是肺氣之匱乏也。肺虛補肺,又何疑乎?然而肺乃嬌臟,補肺而肺不能遽受益也,必須補其肺金之母,土旺而金自旺矣。虛則補母,正善於補肺耳。
白話文:
「人參、茯苓(各五錢)、半夏(三錢)、天花粉(三錢)、甘草(一錢)、竹瀝(二合)、附子(一片),這些藥物用水煎煮後服用。
經常沒有原因地感到憂鬱,不斷哭泣,人們可能會認為這是被邪靈附體所致,卻不知道這可能是因臟腑失調所引起的。所謂的「臟燥」,是指肺部的燥熱。中醫經典《內經》提到,悲傷歸屬肺臟,肺的意念就是悲傷。又說,肺部的精氣若並聚在一起,就會引起悲傷。這表示,哭泣的人,主要是肺部在主導。如果肺經虛弱,肺氣乾燥,無法得到滋潤,就會產生想要哭泣的狀態。自己感到悲傷而流淚,顯然顯示肺氣不足。對於肺經虛弱的情況,應該補充肺部,這種做法並無疑問。
然而,肺是比較細嫩的臟器,直接補充肺部,肺可能無法立即獲益。因此,必須補充肺金的母臟,即脾臟。當脾臟功能強盛,肺部自然也會變得強壯。在虛弱的情況下,補充母臟,正是適合補充肺部的方法。」
方用轉愉湯:
人參(三錢),甘草(二錢),小麥(五錢),大棗(十枚),白朮(五錢),茯神(三錢)水煎服。十劑全愈。
此方用參、朮、茯、甘補脾土也,土旺而肺金安有再弱之理。惟肺燥善悲,不潤肺解燥,反助土生火,不益增其燥乎?不知助土生火,正助金以生氣也,氣旺而肺之燥自解。大麥成於麥秋,有秋金之氣焉。入於參、朮、苓、甘之內,全無真火之氣,所以相濟而成功也。
此症用加味參朮湯妙。
人參,天花粉,生地(各五錢),白朮,麥冬(各一兩)水煎服。
白話文:
轉愉湯方劑與藥理分析:
方劑:
人參(三錢),甘草(二錢),小麥(五錢),大棗(十枚),白朮(五錢),茯神(三錢)
水煎服,十劑全愈。
藥理分析:
此方以人參、白朮、茯神、甘草補益脾土。脾土旺盛,則肺金自然強健,不會再虛弱。
有人可能會質疑,肺燥容易讓人悲傷,如果不滋潤肺部、解燥,反而會助長脾土生火,加重燥熱。
其實,補益脾土生火,恰恰是幫助肺金生氣,氣旺則肺燥自然消解。大麥生於麥秋,具有秋金之氣,加入人參、白朮、茯苓、甘草中,不會產生真火之氣,而是互相配合、相輔相成,達到治療效果。
總結:
此症宜用加味參朮湯,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