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序 (2)

回本書目錄

序 (2)

1.

醫,小道也,而益於民生者甚大。習醫,曲藝也,而關於民命者最深。岐黃以下,代有名賢,其間,著書立說以傳於世者,千百年來不啻汗牛盈棟矣。然而,意見各別,言論參差,求能去糟粕、掇菁華、更相表裡,若出一人之手,不少概見。無惑乎醫道之難明,而醫門之貽禍匪淺也。

余於斯術,夙所未嫺,邇年屏棄塵事,頗愛閒居,嘗檢東垣李氏、丹溪朱氏之書,排遣寒暑,反復尋繹。一主清涼,一主溫補,以故宗朱者詘李,宗李者詘朱,兩家考難,猶如水火。愚竊謂藥性有溫涼,病症亦有虛實,參觀互取,不惟可以相通,兼可以相濟,則證之疑似,不可不亟辨也彰彰矣。庚午秋間,漢川友人客於邗上,假館小齋,業工醫術。

因舉平日疑義相質,乃為予條分縷晰,洞開胸臆,而於證候一節,尤有發明。詢其所傳,則會稽陳子遠公也,叩其所讀之書,亦即陳子自著《辨證錄》一編也。予索觀焉,即啟篋笥,抄本持贈。展閱數過,凡辯論證候,別具新裁,實能闡揚《靈》、《素》所未備。亟商付梓,公諸當世。

客欣然笑曰:此予與陳君有志未逮者也,若果行此,厥功懋矣。於是彙輯全稿,細加釐訂,卷分一十有二,門分九十有一,脈訣、外科、幼科以次類附焉,越期年而告竣。陳君篤實君子也,自言授受之際,蹤跡甚奇,要皆救世婆心,而非故為大言以欺人者,學者服膺。是編窮其辨證之精微,究其制方之妙旨,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毋按圖而索驥,刻舟而求劍,是則陳君之矢念也夫,抑予之所厚望也夫。

時維

乾隆十二年秋八月望後六日天都黃晟別號退庵書於槐蔭草堂

白話文:

[序]

醫學雖然只是一門小技,但對人民生活影響深遠。學習醫學,看似只是一種技能,卻關乎人民生命的重大。從黃帝和岐伯以來,每個時代都有著名的醫學家,他們寫書立說,傳承至今的著作,數量之多,足以堆滿整個房間。然而,各人的觀點不同,言論有分歧,要找到能去蕪存菁,又能相互補充的作品,就像是出自一人之手,實在不多。這就是為什麼醫學之道難以明白,而醫學界帶來的災禍不小的原因。

我對於醫學,原本並不精通,近年來遠離塵囂,喜愛閒居的生活,曾經閱讀東垣李氏和丹溪朱氏的書籍,以此打發時間。一家主張清涼療法,一家主張溫補,因此,支持朱氏的人會批評李氏,支持李氏的人會批評朱氏,兩家的爭論,就像水火不容。我認為藥物有溫涼之分,病情也有虛實之別,如果能互相參考,不僅可以相互理解,還可以相互補充,那麼對於病情的判斷,就必須要急切地分辨清楚了。

在庚午年的秋天,我的一位來自漢川的朋友來到邗上,他借住在我家的書房,他的職業是醫生。我們討論日常的疑問,他詳細地解釋,使我豁然開朗,特別是在診斷病情方面,他有獨特的見解。他所學的,是來自會稽的陳子遠先生,他所讀的書,就是陳子遠自己寫的《辨證錄》。我向他借閱,他立刻拿出抄本送給我。我反覆閱讀幾次,對於病情的辯論,他有新的見解,確實能補充《靈樞》和《素問》未盡的地方。我立即商量要出版,讓世人共賞。

朋友高興地笑了,說這是陳先生和他一直想做,但未能做到的事,如果真的能做到,那將是一件大功德。於是我們整理全部稿件,仔細校對,分為十二卷,九十一篇,包括脈訣、外科、兒科等,經過一年的努力,終於完成。陳先生是一個誠實的君子,他說在傳授知識的時候,發生了很多奇怪的事情,但都是出於救世的慈悲之心,並非故意誇大欺騙他人,學者應當牢記。這本書深入探討辨證的精微,研究製方的妙旨,引申開來,觸類旁通,不要拘泥於書本,像尋找千里馬一樣,或像刻舟求劍一樣,這就是陳先生的心願,也是我對大家的期望。

時維

乾隆十二年秋八月望後六日天都黃晟別號退庵書於槐蔭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