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十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2)

1. 背癰門(七則)

故加柴胡、荊芥、白芍、天花粉之類消痰通滯,開鬱引經,自然氣宣而血活,痰散而毒消矣。

人有背癰潰爛,洞見肺腑,瘡口黑陷,身不能臥,口渴思飲,人以為陽症之敗壞也,誰知是陰虛而不能變陽乎。夫背癰雖有陰陽之分,及至潰膿之後,宜補內不宜消外,則陰陽之症一也。潰爛而至肺腑皆見,此乃失補之故,使毒過於沿燒,將好肉盡化為瘀肉耳。肉瘀自必成腐肉,而腐自必洞見底裡。

見此等症候,亦九死一生之兆也。倘胃氣健而能食者,猶可救。倘見食則惡者,斷無生意。雖然,能用參、耆、歸、熟亦有可生,不可棄之竟不救也。方用轉敗湯救之。

人參(二兩),生黃耆(一兩),熟地(二兩),肉桂(二錢),白朮(四兩),當歸(一兩),金銀花(四兩),麥冬(二兩),山茱萸(一兩),遠志(三錢),北五味子(一錢),茯苓(三錢),水煎服。一劑而胃氣大開者,即可以轉敗為功也。倘飲之而稍能健飯,亦在可救。

惟恐飲之杳無應驗者,是胃氣日絕也,不必再治之矣。或飲之而飽悶,少頃而少安者,亦有生機。

此方補其氣血,而更補其肺腎之陰。蓋陰生則陽長,陰陽生長則有根,易於接續。而後以金銀花解其餘毒,則毒散而血生,血生而肉長,肉長而皮合,必至之勢也。倘日以解毒為事,絕不去補氣血之陰陽,則陰毒不能變陽,有死而已,可勝悲悼哉。

人有背癰將愈,而瘡口不收,百藥敷之絕無一驗,人以為餘毒之未盡也,孰知是陰虛而不能濟陽。夫癰疽,初起則毒盛,變膿則毒衰,膿盡則毒化矣。瘡口不收,乃陰氣之虛,而非毒氣之旺。世人不知治法,尚以敗毒之藥攻之,是已虛而益虛也,欲其肌肉之長,何可得乎。然亦有用補法而仍未效者,但用陽分之品以補其陽,而不用陰分之藥以補其陰也。

獨陰不長,而獨陽亦不生。癰疽至膿血已盡,則陰必大虛,止補其陽,則陽旺陰虛,陰不能交於陽矣。陽有濟陰之心,陰無濟陽之力,所以愈補陽而陰愈虛,而瘡口愈難合也。治法必須大補其陰,使陰精盛滿,自能灌注於瘡口之中,不用生肌外敷之藥而瘡口之肉內生矣。方用生膚散:

麥冬(一兩),熟地(二兩),山茱萸(一兩),人參(五錢),肉桂(一錢),當歸(一兩),忍冬藤(一兩),白朮(五分),水煎服。二劑而肉自長,又二劑外口自平,又二劑全愈。

此方補陰之藥多於補陽,使陰勝陽也。然補陽仍是補陰之助,以其能入陰之中,交於陽之內也。忍冬藤非特解餘剩之毒,取其能領諸藥至於瘡口之間也。

人有背瘡長肉,瘡口已平,忽然開裂流血,人以為瘡口之肉未堅也,誰知是色欲惱怒之不謹耳。大凡瘡癰之症,最忌色欲,次忌惱怒。犯惱怒新肉有開裂之虞,犯色欲新肉有流血之害;犯惱怒者不過疾病,犯色欲者多致死亡。其瘡口開裂之處,必然色變紫黑,而流水之處,必然肉變敗壞矣。

白話文:

所以要用柴胡、荊芥、白芍、天花粉之類的藥材來化解痰液、疏通阻塞,打開鬱結、引導藥力到達經絡,這樣自然能使氣運行順暢、血液活絡,痰液消散、毒素消除。

有人背部生癰潰爛,甚至能看到裡面的肺腑,瘡口呈現黑色的凹陷,身體無法躺臥,口渴想喝水,人們以為這是陽症敗壞的現象,卻不知道這是因為陰虛而無法轉化為陽氣的緣故。背癰雖然有陰陽之分,但到了潰膿之後,應該注重補養內部,而不是只顧消除外面的症狀,這時候陰陽的病症是一樣的。潰爛到能看見肺腑,這是因為沒有好好補養的緣故,使得毒素過度蔓延,把好的肉都化成了瘀肉。瘀肉自然會變成腐肉,腐肉自然會腐爛到深處。

遇到這種情況,也是九死一生的徵兆。如果胃氣還好,能吃東西,或許還有救。如果看到食物就噁心,那就沒有生存的希望了。雖然如此,如果能用人參、黃耆、當歸、熟地等藥材,也還有機會活命,不能放棄治療。可以用轉敗湯來挽救。

藥方是:人參(二兩)、生黃耆(一兩)、熟地(二兩)、肉桂(二錢)、白朮(四兩)、當歸(一兩)、金銀花(四兩)、麥冬(二兩)、山茱萸(一兩)、遠志(三錢)、北五味子(一錢)、茯苓(三錢),用水煎服。如果服用一劑藥後胃氣大開,就能轉危為安。如果服用後稍能進食,也還有救。

最怕的就是服用後沒有任何反應,這表示胃氣已經衰竭,不必再治療了。如果服用後感到飽悶,過一會兒稍微舒服一點,也還有生機。

這個藥方可以補養氣血,更重要的是補養肺腎的陰液。因為陰氣生長,陽氣才會跟著生長,陰陽都生長才能有根本,容易接續生機。然後再用金銀花來解除剩餘的毒素,這樣就能使毒素消散、血液生成、肉芽生長、皮膚癒合,這是必然的趨勢。如果每天只顧著解毒,而不去補養氣血和陰陽,那麼陰毒就無法轉化為陽氣,只有死路一條,實在令人悲痛。

有人背部生癰快要痊癒時,瘡口卻無法癒合,用了很多藥膏都沒效果,人們以為是毒素還沒完全清除,卻不知道這是因為陰虛而不能幫助陽氣生長。癰疽剛開始的時候毒性很強,化膿後毒性就會減弱,膿液排盡後毒性就消退了。瘡口無法癒合,是因為陰氣虛弱,而不是毒氣旺盛。世人不懂得治療的方法,還用敗毒的藥來攻擊它,這等同於已經虛弱了還要讓它更虛弱,想要肌肉生長,怎麼可能呢?然而也有人用了補法卻仍然沒效果,那是因為只用了補陽氣的藥,而沒有用補陰液的藥。

只有陰氣,陽氣不會生長;只有陽氣,陰氣也不會生長。癰疽到了膿血排盡的時候,陰氣必定非常虛弱,如果只補陽氣,就會導致陽氣旺盛陰氣虛弱,陰氣無法與陽氣調和。陽氣雖然想幫助陰氣,陰氣卻沒有幫助陽氣的力量,所以越補陽氣,陰氣就越虛弱,瘡口就越難癒合。治療的方法必須要大補陰液,使陰精充盛,自然能灌注到瘡口之中,不用外敷生肌的藥,瘡口的肉也會自己長出來。藥方是生膚散:

麥冬(一兩)、熟地(二兩)、山茱萸(一兩)、人參(五錢)、肉桂(一錢)、當歸(一兩)、忍冬藤(一兩)、白朮(五分),用水煎服。服用兩劑,肉芽就會開始生長,再服兩劑,瘡口就會變平,再服兩劑,就能完全痊癒。

這個藥方補陰的藥比補陽的藥多,是為了讓陰氣勝過陽氣。然而補陽仍然是為了幫助陰氣,因為它能進入陰液之中,與陽氣相交。忍冬藤不只是解除殘餘的毒素,還能引導其他藥物到達瘡口的位置。

有人背部生瘡長出新肉,瘡口已經癒合,卻突然裂開流血,人們以為是瘡口的肉不夠堅固,卻不知道這是因為不注意性慾和情緒的緣故。凡是瘡癰類的疾病,最忌諱性慾,其次忌諱發怒。發怒會導致新長的肉有裂開的危險,性慾會導致新長的肉有流血的危害。發怒頂多是疾病,而性慾則常常會導致死亡。瘡口裂開的地方,顏色一定會變成紫黑色,而流水的地方,肉一定會變成腐敗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