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十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 (7)

1. 火丹門(三則)

蓋濕熱之盛,原在脾不在肺,母逐其仇,子有不隨之而共逐者乎。所以祛其脾之濕熱,而肺中之濕熱不逐自散。方用除濕逐丹湯:

防風(三分),蒼朮(三錢),赤茯苓(五錢),陳皮(五分),厚朴(一錢),豬苓(一錢),山梔子(三錢),甘草(三分),白朮(三錢),薄桂(三分)水煎服。連飲數劑,丹退而愈。

此方利水多於散火者,以濕重難消,水消則火亦易消也。

此症用桑白分解散亦效。

薏仁(二兩),澤瀉(三錢),升麻(一錢),天花粉(三錢),桑白皮(三錢),神麯(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這種疾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體內濕熱過盛,而根源在於脾臟而非肺臟。如同母親驅逐敵人,兒子自然也會跟著一起驅逐敵人一樣,因此只要去除脾臟的濕熱,肺臟中的濕熱自然也會消散。治療可以使用除濕逐丹湯:

防風(三分)、蒼朮(三錢)、赤茯苓(五錢)、陳皮(五分)、厚朴(一錢)、豬苓(一錢)、山梔子(三錢)、甘草(三分)、白朮(三錢)、薄桂(三分),用水煎煮後服用。連續服用幾劑,紅疹就會消退痊癒。

這個藥方主要是以利水為主,而非直接散火,因為濕氣太重難以消除,當水分排出後,火氣自然也容易消散。

這個疾病使用桑白分解散也有效。

薏仁(二兩)、澤瀉(三錢)、升麻(一錢)、天花粉(三錢)、桑白皮(三錢)、神麯(三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2. 離魂門(三則)

人有心腎兩傷,一旦覺自己之身分而為兩,他人未見,而已獨見之,人以為離魂之症也,誰知心腎之不交乎。人身之心腎,無刻不交。心不交於腎,則夢不安;腎不交於心,則神發躁。然此猶心病而腎不病,腎病而心不病也。故夢雖不安,魂猶戀於心之中;神雖發躁,魂尚依於腎之內,魂欲離而不能離也。

惟心腎之兩虧,則腎之精不能交於心,而心之液不能交於腎,而魂乃離矣。雖然魂藏於肝,未聞藏於心腎也。心腎虧而肝氣未傷,則肝能藏魂,何便至於離哉?不知肝之母腎也,肝之子心也。肝居於心腎之間,腎虧則無水以生肝,而肝傷矣。心虧則無液以耗肝,而肝又傷矣。

肝傷則血燥,血燥則魂不能藏,往來於心腎,母不能生,子不能養,魂安得不離哉。治法似宜大補其肝血,以引其魂之入肝矣。然而魂雖入肝,心腎未補,仍耗損肝木之氣,魂即暫歸而復離,必須兼補心腎之為得也。方用攝魂湯:

生棗仁(五錢),麥冬(一兩),熟地(一兩),白芍(一兩),當歸(五錢),山茱萸(五錢),人參(一兩),茯神(五錢),遠志(二錢),巴戟天(五錢),柏子仁(三錢),白芥子(二錢)水煎服。一劑而魂合為一矣。連服數劑,不再離也。

此方心肝腎兼治,腎水潤而肝不燥,肝血旺而心不枯,心欲交於腎,而肝通其氣,腎欲交於心,而肝導其津,自然魂定而神安,神安而目一,不至有歧視之分也。

此症用合魂丹亦可治。

人參(五錢),茯神(三錢),炒棗仁(一兩),熟地(二兩),蓮子心(五錢),巴戟天(一兩)水煎服。一劑而魂合矣。

人有終日思想情人,杳不可見,以至夢魂交接,醒來又遠隔天涯,日日相思,宵宵成夢,忽忽如失,遂覺身分為兩,能知戶外之事,人以為離魂之症,誰知心肝之氣鬱乎。夫肝本藏魂,氣鬱則肝氣不宣,宜乎魂之不出矣。

不知肝鬱必至克脾,思想又必傷脾,脾土一傷,即不能輸精於心肝之內,而心氣必燥,肝又因鬱而血乾,無津以潤心,則心更加燥,心燥則肝氣不安,日欲出氣以顧心,而情人不見,心中拂抑,愈動其鬱,鬱極火炎,而魂不願藏於肝中,乃隨火外出之為快。魂既外出,而軀殼未壞,故能回顧其身,視身為二也。

治法必須舒肝氣之郁,滋心氣之燥,兼培其脾土,使土氣得養生津,即能歸魂矣。方用舒魂丹:

人參(一兩),白芍(一兩),當歸(五錢),白朮(五錢),茯神(五錢),麥冬(五錢),丹砂末(一錢),菖蒲(一錢),柴胡(一錢),鬱金(一錢),天花粉(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一劑而魂定,二劑而身合為一矣。

此方心、脾、肝同治之法也,而舒肝為甚。病成於郁,解鬱而神魂自定,然則舒魂丹即舒肝之丹也。

白話文:

離魂門(三則)

第一則:有些人因心腎兩虛,會感覺自身分裂為二,只有自己能察覺,旁人看不出來,人們常誤以為是離魂症,其實是心腎不交。心腎本應時刻相通,心不交於腎則睡眠不安,腎不交於心則精神煩躁。但這只是單純心病或腎病,夢境不安、精神煩躁時,魂魄仍在心腎之中,並未真正離去。

只有當心腎俱虛,腎精不能上濟於心,心液不能下達於腎時,魂魄才會離體。雖然古籍記載魂魄藏於肝,並未提及藏於心腎,但心腎虧虛,若肝氣未受損,肝仍能藏魂,為何魂魄會離體呢?因為肝的母是腎,肝的子是心,肝居於心腎之間,腎虛則無水以滋養肝,肝受損;心虛則無津液滋養肝,肝亦受損。

肝受損則血燥,血燥則魂魄無處藏匿,在心腎之間游移不定,母不能生,子不能養,魂魄自然離體。治療應大補肝血,引導魂魄歸入肝臟。但即使魂魄歸入肝臟,若心腎未補,仍會耗損肝木之氣,魂魄會再次離體,必須同時補益心腎才行。方用攝魂湯:生棗仁、麥冬、熟地、白芍、當歸、山茱萸、人參、茯神、遠志、巴戟天、柏子仁、白芥子水煎服。一劑即可使魂魄合一,連服數劑,便不再離體。此方兼顧心肝腎三臟,腎水充盈則肝不燥,肝血旺盛則心不枯竭,心腎相交,肝氣通暢,則魂魄安定,精神安寧,神志清明,不會再有分裂感。此症也可服用合魂丹治療。合魂丹組成:人參、茯神、炒棗仁、熟地、蓮子心、巴戟天水煎服。一劑即可使魂魄合一。

第二則:有些人終日思念情人,卻無法相見,以致夢魂交接,醒來又相隔千里,日日思念,夜夜入夢,恍惚失神,感覺自身分裂為二,還能感知外界事物,人們誤以為是離魂症,其實是心肝氣鬱。肝臟主藏魂,氣鬱則肝氣不通,魂魄自然無法安於體內。

肝鬱會克脾,思念情人也會傷脾,脾土受損,則不能將精氣輸送到心肝,心氣必然燥熱,肝鬱則血乾,無津液滋潤心臟,心臟更加燥熱,心燥則肝氣不安,日夜想排解鬱結以保護心臟,但情人不見,心中煩悶,鬱結更甚,鬱結極度則化火,魂魄不願藏於肝臟,便隨著火氣外出。魂魄離體,但軀殼未損,因此能回顧自身,感覺自身分裂為二。

治療必須疏通肝氣鬱結,滋養心氣,同時培補脾土,使脾土旺盛,生化津液,則魂魄自然歸位。方用舒魂丹:人參、白芍、當歸、白朮、茯神、麥冬、丹砂末、菖蒲、柴胡、鬱金、天花粉、甘草水煎服。一劑即可使魂魄安定,二劑即可使自身合一。此方兼顧心、脾、肝三臟,但以疏肝為主。病因在於鬱結,解鬱則神魂自定,所以舒魂丹就是疏肝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