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三 (22)
卷之三 (22)
1. 血症門(二十一則)
故治肺仍須補腎,腎水足而肝木平,心火息,不必治肺而肺已安矣。方用救涸湯:
麥冬(二兩),熟地(二兩),地骨皮(一兩),丹皮(一兩),白芥子(三錢),水煎服。一劑而嗽輕,二劑而咳輕,連服十劑,咳嗽除而血亦自愈。
麥冬與熟地同用,乃肺腎兩治之法也,加入地骨、丹皮者,實有微義。蓋嗽血必損其陰,陰虛則火旺,然此火旺者,仍是陰火,而非陽火也。我用地骨、丹皮以解骨髓中之內熱,則腎中無煎熬之苦,自然不索於肺金,而肺中滋潤,自然清肅之氣下濟於腎內,子母相安,則腎水漸濡,可以養肝木,可以制心火,外侮不侵,家庭樂豫,何至有損耗之失哉。
至於白芥子,不過消膜膈之痰,無他深意,以陰虛咳嗽者,吐必有痰,故取其不耗真陰之氣也。
此症用麥冬熟地湯亦佳。
熟地(二兩),麥冬(一兩),水煎服。十劑全愈。
人有鼻中流血,經年經月而不止者,或愈或不愈,此雖較口中吐血者少輕,然而聽其流血而不治,與治不得其法,皆能殺人。蓋吐血犯胃,衄血犯肺,胃為濁道,肺為清道也。犯濁道,則五臟盡皆反覆,犯清道,則止肺經一臟之逆也。氣逆則變症多端,故皆能殺人。治法宜調其肺氣之逆,但肺逆成於肺經之火。
夫肺屬金,本無火也,肺經之火,仍是腎水之火,肺因心火之侵,腎水救母而致乾涸,以腎火來助,乃火與火斗,而血遂妄行,從鼻而上越矣。然則調氣之法,舍調腎無他法也,而調腎在於補水以制火。方用止衄湯:
生地(一兩),麥冬(三兩),玄參(二兩),水煎服。一服即止。
麥冬直治其肺金之匱乏,生地、玄參以解其腎中遏抑之火。火退而氣自順,血自歸經矣。倘畏此方之重而減輕,則火勢炎炎,未易止遏,不能取效也。
此症用麥冬三七湯亦神。
麥冬(三兩),二七根末(三錢),水煎調服。二劑即止。
人有耳中出血者,涓涓不絕,流三日不止而人死矣。此病世不嘗有,然而實有其症也。耳者,腎之竅也,耳中流血,自是腎虛之病,然而腎虛,血不走胃,不從口出,而偏從耳出者,正有其故。蓋心包火引之也,心包之火,與命門之火原自相通,二火沸騰,則血不走胃而走耳矣。
蓋胃為心包之子,胃恐腎火之害心,而兼害胃,故引其火而上走於耳,諸經所過之地,盡捲土而行,故血乃隨之而出也。雖耳竅甚細,不比胃口之大,無沖決之虞,而涓涓不絕,豈能久乎?故必須急止之。方用填竅止氛湯:
麥冬(一兩),熟地(二兩),菖蒲(一錢),水煎服。一劑而效如響。
用熟地以填補腎經之水,麥冬以息心包之焰,二經之火息,而耳竅不閉,則有孔可鑽,雖暫止血,未必不仍然越出也。故用菖蒲,引二味直透於耳中,又引耳中之火,而仍返於心包,火歸而耳之竅閉矣。如此用藥之神,真有不可思議之妙。
白話文:
血症門(二十一則)
所以治療肺病仍然需要補腎,當腎水充足,肝氣就能平和,心火也能平息,這樣即使不直接治療肺,肺也會自然安穩。可以使用的方劑是救涸湯:
麥冬(二兩)、熟地(二兩)、地骨皮(一兩)、丹皮(一兩)、白芥子(三錢),用水煎服。服用一劑咳嗽就會減輕,服用兩劑咳嗽會更輕,連續服用十劑,咳嗽消失,出血也會自然痊癒。
麥冬和熟地一起使用,是同時治療肺和腎的方法,加入地骨皮和丹皮,實際上含有更深層的意義。因為咳嗽出血必然會損耗陰液,陰液虛損就會導致火旺,但這裡的火旺其實是陰火,並非陽火。我使用地骨皮和丹皮來解除骨髓中的內熱,這樣腎臟就不會遭受煎熬的痛苦,自然不會從肺部索取陰液,而肺部得到滋潤,自然清肅之氣就會下行滋養腎臟,母子之間互相安穩,這樣腎水就會逐漸充盈,可以滋養肝木,可以制約心火,外來的侵擾無法影響,家庭和睦安樂,又怎麼會有損耗的過失呢?
至於白芥子,只是為了消除胸膈之間的痰,沒有其他更深層的含義。因為陰虛咳嗽的人,咳出的痰必定會有,所以取其不耗損真陰之氣的作用。
這種情況使用麥冬熟地湯也很好。
熟地(二兩)、麥冬(一兩),用水煎服。服用十劑就能完全痊癒。
有的人鼻子裡流血,一年到頭都止不住,時好時壞,雖然比起口中吐血稍微輕微一些,但是如果聽之任之而不治療,或者治療方法不對,都會導致死亡。因為吐血是侵犯了胃,而鼻出血是侵犯了肺,胃是濁道,肺是清道。侵犯濁道,則五臟都會反覆受到影響;侵犯清道,則僅僅是肺經一臟的逆亂。氣逆則會產生很多變化,所以都會導致死亡。治療方法應該調理肺氣的逆亂,但肺氣的逆亂是源於肺經的火熱。
肺屬金,本來沒有火,肺經的火,其實是腎水的虛火。因為心火侵襲肺,腎水為了救助母親而導致乾涸,反而用腎中的虛火來助長火勢,這樣就成了火與火的鬥爭,血就開始亂行,從鼻子向上溢出。所以調理氣的方法,除了調理腎臟沒有別的辦法,而調理腎臟在於補水以制火。使用的方劑是止衄湯:
生地(一兩)、麥冬(三兩)、玄參(二兩),用水煎服。服用一劑就能止血。
麥冬直接治療肺金的虧損,生地和玄參用來解除腎中被遏抑的虛火。火退了,氣自然就會順暢,血也會自然回到正常的經脈。如果擔心這個方子的藥力太重而減輕藥量,那麼火勢就會更加猛烈,難以停止,無法取得效果。
這種情況使用麥冬三七湯也十分有效。
麥冬(三兩)、三七根末(三錢),用水煎服。服用兩劑就能止血。
有的人耳朵裡出血,細細地流個不停,流了三天不止就會導致死亡。這種病世上很少見,但確實有這種情況。耳朵是腎的孔竅,耳朵裡出血,自然是腎虛的病症。但是腎虛,血不從胃走,不從口出,卻偏偏從耳朵出來,是有原因的。是因為心包火引導的緣故。心包的火,與命門的火本來就是相通的,兩火沸騰,血就不會從胃走,而是從耳朵跑出來。
因為胃是心包的兒子,胃害怕腎火會傷害心,並且連帶傷害胃,所以就引導火向上走,從耳朵出來,各經所經過的地方,都捲土而行,所以血也跟著流出來。雖然耳孔很小,不像胃口那麼大,沒有潰決的危險,但是這樣細細流個不停,又怎麼能長久呢?所以必須要趕緊止血。使用的方劑是填竅止氛湯:
麥冬(一兩)、熟地(二兩)、菖蒲(一錢),用水煎服。服用一劑就效果顯著。
使用熟地來填補腎經的水液,用麥冬來平息心包的火焰。兩經的火平息了,但如果耳竅沒有關閉,血仍有可鑽的孔洞,雖然暫時止血,未必不會再次流出來。所以用菖蒲,引導這兩種藥力直接透達耳朵裡,又引導耳中的火氣,返回到心包,火歸正位,耳竅自然就會關閉。這樣用藥的神效,真是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