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十二 (10)
卷之十二 (10)
1. 血暈門(二則)
婦人甫產後,忽眼目昏暈,噁心欲吐,額上、鼻尖有微汗,鼻出冷氣,神魂外越,人以為惡血衝心之患也,誰知氣虛欲脫而血暈乎。蓋新產之後,血已盡傾,血舍空虛,止存微氣,倘其人陽氣素虛,則氣祛原不能生血,及胎破而心血隨胎而墮,則心無血養,所望者氣以固之也。今氣又虛脫,心君無護,所剩殘血非正血,不可歸經,內庭變亂,反成血暈之症矣。
治法必須大補氣血,不宜單治血暈也。補血以生新血,正活血以逐舊血也。然血乃有形之物,難以速生,氣乃無形之物,易於迅長。補氣以生血,不更易於補血以生血乎。方用解暈湯:
荊芥(三錢),人參(一兩),當歸(一兩),炮姜(一錢),黃耆(一兩),水煎服。一劑暈止,二劑心定,三劑氣旺,四劑血生,不再暈也。
此方實解血暈之聖方。凡產後能服此方,斷無退母之症,或人參力不能用,減去大半,或少用一、二錢,余如分兩,多服數劑,無不奏功也。
用參歸荊芥湯亦效甚。
人參(一兩),荊芥(三錢),當歸(一兩),水煎服。
婦人子方下地,即昏暈不語,此氣血雙脫也,本在不救。我受岐天師秘傳,以救萬世產亡之婦,當急用縫衣針刺其眉心之穴,得血出即出語矣。然後以獨參湯:人參一兩,急煎灌之,無不生者。倘貧家之婦,無力買參,用當歸補血湯:黃耆二兩,當歸一兩,煎湯一碗灌之亦生。
萬不可於二方之中輕加附子。蓋附子無經不達,反引氣血之藥走而不守,不能專注於胞胎,不若人參、歸、耆直救其氣血之絕,聚而不散也。蓋產婦昏暈,全是血舍空虛,無血養心,以致血暈。舌為心之苗,心既無主,舌又安能出聲。眉心者,上通於腦,而下通舌系,則連於心,刺眉心則腦與舌俱通,心中清氣上升,則瘀血自然下降。然後以參、耆、當歸補之,則氣血接續,何能死亡乎。
雖單用參、耆、當歸亦能生者,然終是刺眉心則萬無一失。瘀血衝心,所以昏暈不語,解其瘀血之沖,真所謂扼要爭奇也。世人但知灸眉之法,誰知刺勝於灸乎。蓋灸緩而刺急,緩則難以救絕,急則易於回生耳。
亦可用參附益母湯治之。
人參(一兩),附子(一錢),益母草(二錢),水煎。遇此等症,急用一人抱住產母,頭頂心解開,以艾火急灸之,必然出聲。然後以參附益母湯救之,多有生者。
婦人有產後三日,發熱惡露不行,敗血攻心,狂言呼叫,甚欲奔走,拿捉不定,人以為邪熱之在胃也,誰知血虛而心無以養乎。產後之血盡隨胎胞外越,則血室空虛,五臟皆無血養,當是之時,止心中之血尚存些微,以護心也。而各臟腑皆欲取給於心,心包為心君之相,攔絕各臟腑之氣,不許入心,故心安神定,是護心者,全藉心包也。然心包亦虛,倘不能障心,各臟腑之氣遂直入心中,以分取心血。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產後女性突然出現眼睛視線模糊、感到噁心想吐、額頭和鼻尖微微出汗、鼻息冰冷、精神恍惚,一般會認為是惡血衝擊心臟造成的問題,但實際上是因為氣血過於虛弱導致的血暈現象。
產後女性血液大量流失,血庫空虛,僅存微弱的氣息。如果這位女性原本就陽氣不足,那麼她的身體就無法生成足夠的血液。等到胎兒出生,伴隨著胎兒流失的血液,使得心臟沒有血液滋養,只能期待氣息來鞏固。然而現在氣息也變得虛弱,心臟缺乏保護,剩餘的血液無法正常循環,導致內部混亂,進而形成血暈症狀。
治療方法應著重在大補氣血,而不是隻處理血暈。補充血液可以生成新的血液,同時幫助血液循環,排除舊血。然而血液是有形的物質,不容易快速生成;氣息則是無形的物質,比較容易快速增加。因此,補充氣息來生成血液,比單純補血更有效率。以下提供一個治療血暈的處方「解暈湯」:
使用荊芥(三錢)、人參(一兩)、當歸(一兩)、炮薑(一錢)、黃耆(一兩),用水煎煮服用。第一劑可以止暈,第二劑可以安定心神,第三劑可以使氣息旺盛,第四劑可以生成血液,之後就不會再有暈眩的問題。
這個處方是解決血暈的有效方法。產後女性若能服用此方,就不會有退乳的問題。若人參的用量不足,可以減少一半,或者僅使用一、二錢,其餘的藥材按比例調整,多服用幾劑,效果一定顯著。
使用「參歸荊芥湯」也有很好的效果:
人參(一兩)、荊芥(三錢)、當歸(一兩),用水煎煮服用。
女性剛生下孩子後,若立即出現暈眩、無法說話的狀況,這是氣血雙雙耗盡的現象,通常很難救治。但根據岐伯天師的密傳,可以使用縫衣針刺入眉心的穴位,一旦出血就可以恢復語言能力。接著馬上使用「獨參湯」:人參一兩,緊急煎煮服用,一定可以存活。若家境貧困的女性,沒有能力購買人參,可以使用「當歸補血湯」:黃耆二兩、當歸一兩,煎煮一碗湯汁服用,也可以存活。
千萬不要在這兩個處方中加入附子。附子可以讓藥物到達全身各處,反而會讓補血補氣的藥物分散,無法專注在子宮部位。不如直接使用人參、當歸和黃耆,直接補充耗盡的氣血,並且集中力量不使其散失。產後女性的暈眩,主要是因為血液不足,無法滋養心臟,導致血暈。舌頭是心臟的反應,心臟失去控制,舌頭當然無法發出聲音。眉心部位上通腦部,下通舌頭,與心臟相連。刺入眉心部位,可以讓腦部和舌頭都得到疏通,心臟中的清氣上升,淤血自然下降。之後再服用人參、黃耆和當歸,補充氣血,怎麼可能會死亡呢?
即使單獨使用人參、黃耆和當歸也能救命,但如果先刺入眉心部位,絕對不會失敗。淤血衝擊心臟,造成暈眩和無法說話,解除淤血的衝擊,就是掌握關鍵的治療方式。人們只知道灸眉的方法,卻不知道刺眉的效果更好。灸法緩慢,刺法迅速,緩慢難以挽救瀕死的患者,迅速則容易挽回生命。
另一種選擇是使用「參附益母湯」來治療。
人參(一兩)、附子(一錢)、益母草(二錢),用水煎煮。遇到這種情況,應該立刻派人抱住產婦,將她頭頂的頭髮打開,用艾灸緊急治療,一定能恢復聲音。之後再服用「參附益母湯」,多數情況下都能存活。
有些產後女性在三天後開始發燒,惡露無法排出,壞血攻擊心臟,出現胡言亂語、尖叫、想要奔跑,手腳不停動的現象,人們會認為這是胃部有邪熱造成的問題,但實際上是因為血液不足,心臟缺乏滋養。產後血液大量流失,血庫空虛,五臟六腑都沒有血液滋養。在這個時候,只有心臟裡還存有一些血液,用來保護心臟。但是各個臟腑都想從心臟取得血液,心包作為心臟的保護者,會阻擋各臟腑的氣息,不讓它們進入心臟,因此心臟可以保持平靜,這是心包保護心臟的功能。然而,心包本身也很虛弱,如果無法保護心臟,各個臟腑的氣息就會直接進入心臟,分享心臟的血液。
心包非常焦急,無法照顧心臟,又無法抵抗其他臟腑,於是會發出大聲尖叫,本意是想召集臟腑來拯救心臟,但表現出來的樣子卻像是瘋狂,看起來無計可施,因此疾病看似發熱,但實際上不是真正的發熱。治療方法應著重在補充心臟的血液,讓各個臟腑自行取得血液滋養,不必再向心臟索取,這樣心臟和心包都可以保持平靜。以下提供一個治療處方「安心湯」:
乾荷葉(一片)、生地黃(五錢)、丹皮(五錢)、當歸(二兩)、川芎(一兩)、生蒲黃(二錢),用水煎煮服用。
第一劑就能平定病情,惡露也會排出。
這個處方使用當歸和川芎來補血,為什麼還會加入生地黃和丹皮這種涼血的成分,似乎不適合產後女性。但是,惡血衝擊心臟,可能因為虛熱而引起問題,我們在補血的過程中加入涼血成分,可以避免涼血帶來的副作用。而且加入乾荷葉,可以讓七竅相通,幫助排出邪氣,不讓邪氣影響心臟,轉化成生蒲黃來分解惡露。但這個處方只能短期使用一劑來穩定病情,不能長期使用多劑來取得優勢,一定要小心使用。
使用「參歸荊棗益母湯」也有很好的效果:
人參、當歸、炒棗仁(各一兩)、荊芥、益母草(各三錢),用水煎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