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八 (2)
卷之八 (2)
1. 瘧疾門(十則)
方用平陽湯:
乾葛(二錢),人參(三錢),白朮(五錢),貝母(三錢),橘紅(一錢),石膏(三錢),麥冬,(五錢),柴胡(一錢),茯苓(五錢)
水煎服。一劑輕,再劑又輕,四劑全愈。
此方以人參、白朮助脾胃之氣,乾葛、石膏瀉陽明之火邪,貝母、橘紅消陽明之痰食,麥冬滋肺經之炎,柴胡舒膽經之郁,茯苓瀉太陽之滯,既攻補兼施,復彼此相制,邪安得不退避哉。
此症用伐邪湯亦效。
石膏,人參(各三錢),半夏,柴胡(各二錢),麥冬(五錢),茯苓(一兩),甘草,厚朴,枳殼(各一錢)
水煎服。
人有瘧病初發之時,往來寒熱,口苦耳聾,胸脅脹悶作痛,或嘔或不嘔,人以為火熱之瘧也,誰知是少陽膽經之瘧乎。夫風邪入於人身,不敢遽入於臟,每伏於半表半里之間,乘人虛弱而後深入,進退於表裡,而寒熱生焉。故進與陰相爭則寒,出與陽相爭則熱。半表半裡者,少陽之地也。
瘧發之時,必有寒熱之兆,寒熱之往來,適在少陽所主之位。口苦者,膽汁外泄也。耳聾者,膽氣不舒也。胸脅脹悶作痛者,膽血有滯也。或嘔或不嘔者,膽邪挾痰食而上衝也。治瘧之法甚多,烏可舍少陽而別治。然治少陽之瘧,有偏陰偏陽之分,偏陰則多寒,偏陽則多熱。
有純熱無寒,有純寒無熱之時,補偏救敝,總不可離少陽而求協其和平也。
方用和瘧湯:
柴胡(三錢),當歸(一兩),白朮(五錢),茯苓(五錢),半夏(一錢),甘草(五分),生薑(五錢),白芍(五錢),山楂(一錢),青皮(一錢)
水煎服。一劑輕,二劑又輕,三劑全愈。
此方無一味不入少陽之經絡,又無一味不入脾胃之臟腑,祛邪復能輔正,解表隨可固里,真和解之仙丹,非特祛瘧之神劑也。
此瘧用首攻湯亦效。
白芍(五錢),當歸(二錢),茯苓(五錢),半夏(二錢),香附(三錢),羌活(五分),甘草,神麯(各一錢)
水煎服。
人有發瘧之時,先寒作顫,寒後變熱,面色蒼白,善起太息之聲,甚者狀如欲死,或頭疼而渴,人以為寒熱相間之瘧,誰知是厥陰肝經之瘧乎。夫肝經之瘧,由少陽膽經而入。若肝木自旺,則少陽之邪何敢深入,今因肝木之虛,邪遂乘機突入矣。肝氣本急,邪入肝中,宜有兩脅脹滿之兆。
茲安然不見有此等之病,是肝之大虛也。蓋肝旺必怒,不怒而起太息之聲者,是肝弱之極,不敢怒而又不能制其邪,故反生太息也。甚如欲死者,因氣逆不能發聲也。氣逆則火升於上,而不易下降,咽喉自存火氣而作渴矣。治法自宜急補肝以祛邪,不可縱邪以伐肝也。
方用補肝祛瘧湯:
白芍(一兩),當歸(一兩),何首烏(生用,一兩),鱉甲(三錢),茯苓(五錢),青皮(一錢),柴胡(一錢)半夏(二錢),甘草(一錢)
白話文:
平陽湯:
用乾葛二錢、人參三錢、白朮五錢、貝母三錢、橘紅一錢、石膏三錢、麥冬五錢、柴胡一錢、茯苓五錢,加水煎煮後服用。吃一劑病情會減輕,兩劑又更輕,吃四劑就能完全痊癒。
這個藥方是用人參、白朮來幫助脾胃的氣,用乾葛、石膏來消除陽明經的火邪,用貝母、橘紅來化解陽明經的痰和積食,用麥冬來滋潤肺經的燥熱,用柴胡來舒緩膽經的鬱結,用茯苓來疏導太陽經的停滯。這個藥方既有攻邪的作用,也有補氣的功效,而且各藥之間互相制約,這樣邪氣自然就會退散了。
這種瘧疾用伐邪湯也有效。
伐邪湯:
用石膏、人參各三錢,半夏、柴胡各二錢,麥冬五錢,茯苓一兩,甘草、厚朴、枳殼各一錢,加水煎煮後服用。
關於少陽膽經的瘧疾:
有人在瘧疾剛發作時,會出現忽冷忽熱、口苦、耳鳴、胸脅脹悶疼痛,有時會想吐,有時又不會想吐,大家以為這是因為火熱引起的瘧疾,卻不知道這是少陽膽經的瘧疾。風邪進入人體後,不敢直接進入內臟,而是停留在半表半裡之間,趁著人體虛弱的時候才深入。它在表裡之間進進出出,就會造成忽冷忽熱。當它與陰氣相爭時就會覺得冷,與陽氣相爭時就會覺得熱,而半表半裡的地方,正是少陽經所掌管的。
瘧疾發作時,一定會有忽冷忽熱的徵兆,而忽冷忽熱的變化,正是在少陽經所主導的部位。口苦是因為膽汁外泄,耳鳴是因為膽氣不舒,胸脅脹悶疼痛是因為膽經血瘀,想吐或不想吐是因為膽邪挾帶著痰和食物往上衝。治療瘧疾的方法很多,怎麼可以捨棄少陽經而不去治療呢?不過治療少陽經的瘧疾,要區分偏陰和偏陽的狀況,偏陰的會比較怕冷,偏陽的會比較怕熱。
有時候只有熱沒有冷,有時候只有冷沒有熱,要根據情況來調理,總之不能離開少陽經,才能讓身體恢復平和。
和瘧湯:
用柴胡三錢、當歸一兩、白朮五錢、茯苓五錢、半夏一錢、甘草五分、生薑五錢、白芍五錢、山楂一錢、青皮一錢,加水煎煮後服用。吃一劑病情會減輕,兩劑又更輕,吃三劑就能完全痊癒。
這個藥方沒有哪一味藥不是走少陽經的,也沒有哪一味藥不是進入脾胃臟腑的,既能祛除邪氣,又能扶助正氣,能解表也能固里,真是調和的仙丹,不只是治療瘧疾的神藥。
這種瘧疾用首攻湯也有效。
首攻湯:
用白芍五錢、當歸二錢、茯苓五錢、半夏二錢、香附三錢、羌活五分、甘草、神麯各一錢,加水煎煮後服用。
關於厥陰肝經的瘧疾:
有人在瘧疾發作時,會先感到寒冷發抖,冷過後又會覺得熱,臉色蒼白,常常會發出嘆氣的聲音,嚴重時會像快要死了一樣,有時會頭痛口渴,大家以為這是寒熱交替的瘧疾,卻不知道這是厥陰肝經的瘧疾。肝經的瘧疾,是從少陽膽經傳進來的。如果肝氣旺盛,少陽的邪氣又怎敢深入呢?現在是因為肝氣虛弱,邪氣才趁機侵入。肝氣本來就急躁,邪氣進入肝中,應該會有兩脅脹滿的症狀。
現在卻沒有這些症狀,這是因為肝氣太虛弱了。肝氣旺盛的人容易發怒,現在卻不怒反而嘆氣,是因為肝氣虛弱到了極點,想怒卻不敢怒,又無法控制邪氣,所以才嘆氣。嚴重時像快要死了一樣,是因為氣逆而發不出聲音。氣逆時,火會往上走而難以下降,咽喉就會有火氣而感到口渴。治療方法應該要趕快補肝以驅除邪氣,不能讓邪氣繼續傷害肝。
補肝祛瘧湯:
用白芍一兩、當歸一兩、何首烏(生的,一兩)、鱉甲三錢、茯苓五錢、青皮一錢、柴胡一錢、半夏二錢、甘草一錢,加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