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五 (6)
卷之五 (6)
1. 翻胃門(五則)
人有飲食入胃而即吐者,此肝木克胃土也,用逍遙散加吳茱萸炒黃連治之,隨手而愈。而無如人以為胃病也,雜用香砂消導之劑,反傷胃氣,愈增其吐;又改用下藥不應,復改用寒涼之味,以降其火,不獨胃傷而脾亦傷矣;又改用辛熱之藥,以救其寒,又不應,始悟用和解之法,解鬱散邪,然已成噎膈之症矣。
夫胃為腎之關門,腎中有水,足以給胃中之用,則咽喉之間,無非津液可以推送水穀;腎水不足,力不能潤灌於胃中,又何能分濟於咽喉乎?咽喉成為陸地,水乾河涸,舟膠不前,勢所必至。且腎水不足,不能下注於大腸,則大腸無津以相養,久必瘦小而至艱澀;腸既細小艱澀,飲食入胃,何能推送?下既不行,必積而上泛,不特上不能容而吐,抑亦下不能受而吐也。治法必須大補其腎中之水。
方用濟艱催輓湯:
熟地(二兩),山茱(一兩),當歸(二兩),牛膝(三錢),玄參(一兩),車前子(一錢),水煎服。一日一劑,十劑必大順也。
此方純補精血,水足而胃中有津,大腸有液,自然上下相通而無阻滯之患。譬如河漕水淺,舟楫不通,糧糈不能輸運,軍民莫不徬徨而喧譁擾嚷。忽見大雨滂沱,河渠、溝壑無非汪洋大水,則大舸巨舶,得以裝載糗糧,自然人情踴躍,關門大開,聽其轉運,而無所留難也。
此症用制肝散亦效甚。
白芍(一兩),吳茱萸(五分),黃連(一錢),茯苓(五錢),水煎服。二劑即愈,何至變成噎膈哉。
人有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或食之一日至三日而盡情吐出者,雖同是腎虛之病,然而有不同者:一食入而即吐,一食久而始吐也。食入而即吐者,是腎中之無水;食久而始吐者,乃腎中之無火也。蓋脾胃之土,必得命門之火以相生,而後土中有溫熱之氣,始能發生以消化飲食。
倘土冷水寒,結成冰凍,則下流壅積,必返而上越矣。治法宜急補腎中之火,然而單補其火,則又不可。腎火非腎水不生,腎火離水則火又亢炎矣。況上無飲食之相濟,則所存腎水亦正無多,補火而不兼補其水,焚燒竭澤,必成焦枯之患,濟之以水,毋論火得水而益生,而水亦得火而更生。水火既濟,自然上下流通,何至有翻胃之疾哉。
方用兩生湯:
肉桂(二錢),附子(一錢),熟地(二兩),山茱萸(一兩),水煎服。一劑而吐減半,再劑而吐更減,連服四劑則吐止矣,服十劑而全愈也。
此方水火兩旺。脾胃得火氣而無寒冷之虞,得水氣而無干澀之苦,自然上可潤肺而不阻於咽喉,下可溫臍而不結於腸腹矣。或謂下寒者多腹痛反胃,既是腎寒,正下寒之謂也,宜小腹作痛矣,何以食久而吐之病,絕不見腹痛,豈腎寒非歟?不知寒氣結於下焦,則腹必疼痛,今反胃之病,日日上吐,則寒氣盡從口而趨出矣,又何寒結之有?
白話文:
翻胃門(五則)
有些人吃東西下肚就吐,這是肝氣太盛克伐脾胃造成的。可以用逍遙散加炒黃連、吳茱萸治療,很快就能痊癒。但有些人誤以為是胃病,亂用香砂等消導藥,反而傷了胃氣,嘔吐更厲害;又改用瀉下藥,也不見效,接著又用寒涼藥降火,結果不僅傷了胃,脾也受損;之後又用辛熱藥,想溫暖脾胃,還是沒用,最後才想到用和解的方法,疏肝解鬱,但此時已經變成噎膈症了。
胃是腎的門戶,腎臟有充足的水液,才能供給胃部所需,讓津液順利輸送食物;如果腎水不足,就無法滋潤胃部,更別說輸送食物到咽喉了。咽喉就會像乾涸的河床,食物無法通過,這是必然的結果。而且腎水不足,也無法滋潤大腸,大腸就會乾燥、狹窄,食物進入胃部,也無法向下輸送。下行不通,就會往上返流,不僅往上吐,往下也排不出,所以治療必須大補腎水。
藥方用濟艱催輓湯:熟地二兩、山茱萸一兩、當歸二兩、牛膝三錢、玄參一兩、車前子一錢,水煎服,一日一劑,十劑就能明顯改善。
這個方子純粹滋補精血,腎水充足,胃部就有津液,大腸也有水分,自然就能上下通暢,沒有阻滯。就像河道水淺,船隻無法通行,糧食運送不了,軍民都會慌亂不安。但如果遇到大雨,河道充滿了水,大船就能載運糧食,大家也就安心了。
治療這種病,用制肝散也很有效。藥方:白芍一兩、吳茱萸五分、黃連一錢、茯苓五錢,水煎服,兩劑就能痊癒,何必等到變成噎膈症呢?
有些人早上吃東西晚上吐,或晚上吃東西早上吐,或吃東西後一到三天內全部吐出來,雖然都是腎虛,但也有不同:一種是吃下去就吐,一種是吃下去很久才吐。吃下去就吐,是腎中缺水;吃下去很久才吐,是腎中缺火。因為脾胃的土,必須靠命門之火來滋生,才能產生溫熱之氣來消化食物。
如果脾胃冰冷,就像結成冰塊一樣,下焦阻塞,就會往上返流。治療應該迅速補腎火,但單純補火也不行。腎火必須靠腎水才能滋生,腎火離了水就會亢盛而炎熱。而且,如果沒有食物的滋養,腎水也會減少,只補火不補水,就像焚燒乾涸的池塘,會造成枯竭。所以要補水,水火既濟,才能上下通暢,就不會有翻胃的毛病了。
藥方用兩生湯:肉桂二錢、附子一錢、熟地二兩、山茱萸一兩,水煎服。一劑就能減輕嘔吐,兩劑嘔吐進一步減輕,連服四劑嘔吐就能停止,十劑就能痊癒。
這個方子水火並濟。脾胃得到火氣就不會寒冷,得到水氣就不會乾燥,自然就能上潤肺而不阻塞咽喉,下溫臍而不阻塞腸腹。有人說下焦寒冷的人多腹痛反胃,既然是腎寒,應該小腹疼痛才對,為什麼吃東西很久才吐的病人,卻沒有腹痛呢?這不是腎寒嗎?不知道的是,寒氣結在下焦,肚子一定會痛,而反胃的人,天天往上吐,寒氣都從口中排出,哪還有寒氣淤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