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五 (2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26)

1. 春溫門(三十三則)

不比傷寒之邪,由太陽以入陽明,而太陽之症未去;由陽明以至少陽,而陽明之邪尚留;由少陽以入厥陰,而少陽之病仍在。故治春溫之症,止消單治少陽,而各經之病盡愈,不必連三陽而同治也。方用加味逍遙散:

柴胡(二錢),當歸(二錢),白朮(一錢),甘草(一錢),茯苓(三錢),陳皮(一錢),白芍(三錢),炒梔子(一錢),羌活(五分),水煎服。二劑諸症盡愈,不必三劑。

論理,瀉少陽膽經之火足矣,此方並和其肝氣,似乎太過。然膽經受邪,正因膽氣之太郁也。春溫之病,每從肝膽以入邪,吾治其肝膽,則在表在裡之邪無不盡散矣。

此症用麻石抒陽湯亦神。

柴胡,石膏(各二錢),白芍(五錢),麻黃,陳皮(各三分),半夏(一錢),茯苓(三錢),水煎服。

婦人經水適來,正當傷風,發熱惡寒,胸脅脹滿,譫語,人以為傷寒結胸也,誰知是熱入血室乎。夫熱入血室,男女皆有之,惟是男有熱入血室之病者,乃風祛熱而入之也;女子熱入血室者,乃血欲出而熱閉之,血化為熱也。似乎男女之症不同,然而熱則同也,故治法亦不必大異,仍同導熱湯治之。

蓋導熱湯最舒肝膽之氣,閉經水於血室之中,正肝膽之病也。肝藏血,非少陽膽氣之宣揚,則血不外出,今舒其肝氣,則已閉之血肝不能藏,血泄而熱又何獨留乎。故一劑而發熱惡寒之病除,再劑而胸脅脹滿、譫語之症去矣。

此症亦可用加味清室湯:

柴胡,黃芩,甘草,半夏(各一錢),白芍(五錢),丹皮(三錢),陳皮(五分),水煎服。

傷風身熱後,肢體骨節皆痛,手足寒甚,人以為傷寒由三陽而傳入於少陰也,誰知其人腎水素虛,因傷風之後,爍其肺金,肺傷而不能生腎,則腎水更枯,不能灌注於一身之上下,自然肢體骨節皆痛也。水枯宜火動矣,何手足反寒乎?不知水火原相根也,水旺而火亦旺,水衰而火亦衰,當水初涸之日,火隨水而伏,不敢沸騰,故內熱而外現寒象。治法不可見其外寒而妄用溫熱之藥,當急補其腎中之水,以安腎中之火,則水足以制火。

水火既濟,何至有肢體骨節生痛,手足生寒之病乎。方用六味地黃湯:

熟地(一兩),山茱萸,山藥(各五錢),茯苓(四錢),丹皮,澤瀉(各三錢),水煎服。一劑手足溫,二劑肢體骨節之痛輕,連服四劑,即便全愈。

蓋此症風邪已散,若再用祛風之藥,則肺氣愈虛,益耗腎水,水虧而火旺,必有虛火騰空,反致生變,何若六味地黃湯直填腎水,使水火之既濟也。

此症用養骨湯亦效。

熟地(二兩),甘草(一錢),金釵石斛,地骨皮,茯苓,牛膝(各三錢),水煎服。

傷風后下利,咽痛,胸滿心煩,人以為傷寒邪入於少陰,乃陰寒上犯於心肺,而下犯於大腸也。而孰知不然,傷風之後,身涼則邪已盡散,何陰邪之留乎?然則下利者,乃大腸之陰虛自利,非邪逼迫之也。咽痛者,亦陰虛之故,陰水既干,則虛火自然上越,咽喉竅細,不能遽泄,乃作痛也。

白話文:

春溫這種病,不像傷寒那樣,病邪會從太陽經進入陽明經,而且太陽經的症狀還沒消失;又從陽明經進入少陽經,陽明經的病邪還殘留;再從少陽經進入厥陰經,少陽經的病也還在。所以治療春溫這種病,只需要專注於治療少陽經,其他各經的病自然就會好,不需要像治療傷寒那樣,連同三陽經一起治療。我用的藥方是加味逍遙散:

柴胡(二錢)、當歸(二錢)、白朮(一錢)、甘草(一錢)、茯苓(三錢)、陳皮(一錢)、白芍(三錢)、炒梔子(一錢)、羌活(五分),用水煎服。通常吃兩劑,各種症狀就會全部好轉,不必吃到三劑。

照理來說,只要瀉掉少陽膽經的火氣就夠了,這個藥方還同時調理肝氣,似乎有點過頭。但膽經之所以會受邪,正是因為膽氣太過於鬱悶的緣故。春溫這種病,常常從肝膽經侵入,我治療肝膽經,那麼無論是表證還是裡證的病邪,都會被完全驅散。

這種病用麻石抒陽湯效果也很好。

柴胡、石膏(各二錢)、白芍(五錢)、麻黃、陳皮(各三分)、半夏(一錢)、茯苓(三錢),用水煎服。

婦女剛好月經來潮,又遇到傷風,出現發燒怕冷、胸脅脹滿、胡言亂語的症狀,人們以為是傷寒導致的結胸症,誰知道是熱邪進入血室呢?熱邪進入血室,男女都有可能發生,只是男子熱邪入血室,是因為風邪驅趕熱邪而進入;女子熱邪入血室,是因為月經要來卻被熱邪阻礙,血化為熱。雖然男女病因不同,但病性都是熱,所以治療方法也不需要差異太大,仍然用導熱湯治療。

導熱湯最能疏通肝膽之氣,月經被阻滯在血室中,正是肝膽出了問題。肝臟儲藏血液,如果沒有少陽膽氣的宣暢,血液就無法排出,現在疏通肝氣,已經被阻滯的血液,肝臟就無法繼續儲藏,血液流出,熱邪又怎會獨自留下呢?所以服用一劑,發燒怕冷的症狀就會消失,服用兩劑,胸脅脹滿、胡言亂語的症狀也會消失。

這種病也可以用加味清室湯:

柴胡、黃芩、甘草、半夏(各一錢)、白芍(五錢)、丹皮(三錢)、陳皮(五分),用水煎服。

傷風發燒後,身體四肢關節都疼痛,手腳非常冰冷,人們以為是傷寒從三陽經傳到了少陰經,卻不知道這個人是腎水原本就虛弱,傷風之後,耗損了肺金,肺受傷就不能滋養腎,腎水更加枯竭,不能灌溉全身上下,自然就會四肢關節疼痛。水都枯竭了,應該是火氣旺盛才對,為何手腳反而冰冷呢?不知道水和火本來是互相依存的,水旺盛的時候火也旺盛,水衰弱的時候火也衰弱,在水剛剛開始枯竭的時候,火也跟著水而潛伏,不敢向上燃燒,所以表現出內熱而外現寒冷的現象。治療方法不能因為看到外表寒冷就胡亂使用溫熱的藥物,應該趕快補養腎中的水,以安撫腎中的火,這樣水才能控制住火。

水火既濟,又怎麼會有四肢關節疼痛、手腳冰冷的疾病呢?藥方用六味地黃湯:

熟地(一兩)、山茱萸、山藥(各五錢)、茯苓(四錢)、丹皮、澤瀉(各三錢),用水煎服。服用一劑,手腳就會溫暖,服用兩劑,四肢關節的疼痛就會減輕,連續服用四劑,就能完全痊癒。

這種情況下風邪已經散去,如果再用祛風的藥物,只會讓肺氣更加虛弱,更加耗損腎水,腎水不足火氣就會旺盛,一定會出現虛火上炎,反而導致病情的變化,不如直接用六味地黃湯補養腎水,使水火達到平衡。

這種病用養骨湯也有效。

熟地(二兩)、甘草(一錢)、金釵石斛、地骨皮、茯苓、牛膝(各三錢),用水煎服。

傷風之後出現腹瀉、咽喉疼痛、胸悶心煩的症狀,人們以為是傷寒邪氣進入少陰經,導致陰寒之邪上犯心肺,下犯大腸。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傷風之後,身體轉涼,表示邪氣已經完全散去,哪來的陰邪殘留呢?之所以腹瀉,是大腸陰虛導致的自發性腹瀉,並非邪氣逼迫導致。咽喉疼痛也是因為陰虛的緣故,陰液乾涸,虛火自然向上燃燒,咽喉部位狹窄,熱氣無法快速消散,所以才會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