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四 (20)
卷之四 (20)
1. 狂病門(六則)
人有熱極發狂,登高而呼,棄衣而走,氣喘發汗如雨,此陽明胃經之火也。夫陽明之火何以能使人登高而呼乎?蓋火性炎上,內火熾勝,則身自飛揚矣。熱鬱於胸,得呼則氣泄矣。衣所以蔽體者也,內熱既盛,衣之覆體,不啻如焚,棄之則快,又何顧焉。火刑肺金,自然大喘,喘極而肺金受傷,不能自衛夫皮毛,腠理開泄,陰不攝陽,逼其汁而外出,有不可止遏之勢,汗既盡出,心無所養,神將飛越,安得而不發狂乎。方用加味白虎湯救之。
人參(二兩),石膏(三兩),知母(五錢),茯苓(五錢),麥冬(三兩),甘草(一錢),半夏(三錢),竹葉(二百片),糯米(一撮)
水煎服。一劑而狂定,再劑而熱止矣,不可用三劑也。
此症非用白虎湯以急救胃火,則腎水立時熬干,身成黑炭矣。然而火勢燎原,非杯水可救,必得滂沱大雨,則滿山遍野之焰始能盡行撲滅也。
此症用坎水湯亦效。
石膏(一兩),玄參(二兩),甘草(一錢),天花粉(三錢),炒梔子(三錢),車前子(二錢)
水煎服。一劑狂定,再劑全愈。
人有火起發狂,腹滿不得臥,面赤心熱,妄見妄言,如見鬼狀,此亦陽明胃火之盛也。然胃火是陽症,而妄見妄言如見鬼狀,又是陰症,何也?陽明之火盛,由於心包之火盛也。陽明屬陽,而心包屬陰,心包與陽明之火,一齊並動,故腹滿而不得臥。倘僅有胃火之動,而心包之火不動,雖口渴腹滿,而尚可臥也。
唯心包助胃火而齊動,遂至心神外越,而陰氣乘之,若有所見,因而妄有所言,如見鬼而實非真有鬼也。治法仍宜瀉胃之火,而不必瀉心包之火。蓋胃為心包之子,心包為胃之母也。母盛而子始旺,然子衰而母亦弱耳,瀉胃火非即瀉心包之火乎。方用瀉子湯:
玄參(三兩),甘菊花(一兩),知母(三錢),天花粉(三錢)
水煎服。一劑而胃火平,二劑而心包火亦平矣。二火既平,而狂病自愈。
論理此症可用白虎湯,予嫌白虎湯過於峻削,故改用瀉子湯。以此症心包屬陰,用白虎湯以瀉陽,畢竟有傷陰氣,不若瀉子湯,既瀉其陽,而又無損其陰之為愈也。或曰:母盛而子始旺,瀉心包之火可也,何以瀉胃子之火耶!不知五臟六腑之火最烈者胃火也,胃火一熾,將腎水立時爍干,故必須先救胃火,胃火息而心包之火亦息矣。
倘先瀉心包之火,而寒涼之藥不能先入心包,必由胃而後入,假道滅虢,不反動胃火之怒乎!不若直瀉胃火,既能制陽,又能制陰,兩有所得也。
此症用二石湯亦神。
人參(五錢),石膏(五錢),寒水石(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二錢),丹皮(五錢)
水煎服。一劑狂定,二劑全愈。
白話文:
狂病門(六則)
人若熱極而發狂,會爬到高處大喊大叫,脫掉衣服亂跑,氣喘吁吁,汗流如雨,這是陽明胃經火盛的表現。陽明胃經的火為什麼會讓人爬高喊叫呢?因為火性向上,內火旺盛,人就會感覺身體輕飄飄的。胸中鬱熱,喊叫可以宣洩鬱氣。衣服是遮蔽身體的,內熱過盛,衣服蓋在身上就像火燒一樣難受,脫掉衣服就舒服多了,哪還顧得上其他。火邪傷及肺金,自然會大喘氣,喘氣過度,肺金受損,無法保護皮毛,毛孔張開,陰氣不能約束陽氣,體液被迫排出體外,汗出不止,心神得不到滋養,精神就會恍惚,怎麼能不發狂呢?治療要用加味白虎湯急救。
藥方:人參二兩,石膏三兩,知母五錢,茯苓五錢,麥冬三兩,甘草一錢,半夏三錢,竹葉二百片,糯米一撮。水煎服。一劑藥下去,狂躁就會平息,再服一劑,熱症也就消退了,不可服用三劑。
這種病症不用白虎湯迅速清瀉胃火,腎水就會立刻被熬乾,身體就會像焦炭一樣。然而火勢蔓延迅速,非用少量水就能救滅,必須像傾盆大雨才能撲滅滿山遍野的火焰。
此症使用坎水湯也有效。
藥方:石膏一兩,玄參二兩,甘草一錢,天花粉三錢,炒梔子三錢,車前子二錢。水煎服。一劑藥狂躁即止,再服一劑便痊癒。
有些人因火邪而發狂,腹部脹滿無法平躺,面紅心熱,胡言亂語,像看見鬼一樣,這也是陽明胃火旺盛的表現。但是胃火是陽證,而胡言亂語、像看見鬼一樣卻是陰證,這是為什麼呢?陽明胃火旺盛,是因為心包的火也旺盛。陽明屬陽,而心包屬陰,心包與陽明之火同時亢盛,所以腹部脹滿無法平躺。如果只有胃火亢盛,而心包之火不亢盛,即使口渴腹脹,也還能躺下。
只有心包助長胃火同時亢盛,才會導致心神失常,陰氣乘虛而入,於是產生幻覺,胡言亂語,像是看見鬼,但實際上並沒有鬼。治療方法還是應該瀉胃火,不必瀉心包之火。因為胃是心包之子,心包是胃之母。母旺則子盛,但子衰則母也弱,瀉胃火不就是瀉心包之火嗎?藥方用瀉子湯:
藥方:玄參三兩,甘菊花一兩,知母三錢,天花粉三錢。水煎服。一劑藥下去,胃火就平息了,再服一劑,心包之火也平息了。兩火平息,狂病自然痊癒。
理論上這種病症可以用白虎湯,但我認為白虎湯過於峻猛,所以改用瀉子湯。因為此症心包屬陰,用白虎湯瀉陽,畢竟會傷及陰氣,不如瀉子湯,既能瀉陽,又不損傷陰氣,療效更好。有人可能會說:母盛則子旺,瀉心包之火是可以的,為什麼要瀉胃火呢?殊不知五臟六腑中火最盛的就是胃火,胃火一旦旺盛,就會立刻將腎水燒乾,所以必須先治胃火,胃火熄滅了,心包之火也就自然平息了。
如果先瀉心包之火,寒涼的藥物不能直接進入心包,必須先經過胃部才能到達,這就如同「假道滅虢」一樣,反而會激怒胃火!不如直接瀉胃火,既能控制陽火,又能控制陰邪,兩者兼顧。
此症使用二石湯也十分有效。
藥方:人參五錢,石膏五錢,寒水石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二錢,丹皮五錢。水煎服。一劑藥下去,狂躁就會平息,再服一劑便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