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十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8)

1. 大腸癰門(三則)

人有腹中痛甚,手不可按,而右足屈而不伸,人以為腹中火盛而存食也,誰知是大腸生癰耳。大凡腹痛而足不能伸者,俱是腸內生癰耳。惟大腸生癰,亦實有其故,無不成於火,火盛而不散,則鬱結而成癰矣。然而火之有餘,實本於水之不足,水衰則火旺,火旺而無制,乃養成其毒而不可解。然則治之法,又何必治火哉,壯水以治火,則毒氣自消。方用清腸飲:

金銀花(三兩),當歸(二兩),地榆(一兩),麥冬(一兩),元參(一兩),生甘草(三錢),薏仁(五錢),黃芩(二錢),水煎服。一劑而痛少止,二劑而足可伸,再二劑而毒盡消矣。

此方純陰之物,而又是活血解毒之品,雖瀉火實滋陰也。所以相濟而相成,取效故神耳。倘不益陰以潤腸,而惟攻毒以降火,則大腸先損,又何勝火毒之凌爍哉。毋怪愈治而愈不能效也。

人有大腸生癰,右足不能伸,腹中痛甚,便出膿血,肛門如刀割,此腸癰已經潰爛也。能食者生,不能食者死。雖然,不能食之中亦有非因火毒之熾而然者,又不可因其不能食而棄之也。大凡生此各種癰瘡,俱以有胃氣為佳,無胃氣,毋論陰毒陽毒多不可救。故治陰疽之病,斷以扶胃氣為第一法,而少加之敗膿祛毒之藥,則正氣無傷而火毒又散。

今大腸癰破,而致飲食不思,則胃氣已盡絕,大危之症也。不急補胃,惟治癰,必死之道也。方用開胃救亡湯:

人參(一兩),金銀花(二兩),山藥(一兩),生甘草(三錢),薏仁(一兩),元參(一兩),白朮(一兩),山羊血(研末,一錢)水煎調服。一劑胃開,二劑膿少,三劑痛止,四劑全愈。

此方全去救胃,而敗膿祛毒已在其中。妙在金銀花雖治毒而仍滋陰之藥,為瘡家奪命之物,軍乃至仁至勇之師,又得參、術以補助其力,即散毒尤神。山羊血止血消渴且善通氣,引諸藥入癰中解散之,乃鄉導之智者也。合而治之,則調合有人,撫綏有人,攻剿有人,安得不奏功如神乎。

自然胃氣大開,化精微而輔輸於大腸也。倘胃氣未傷,服之尤奏功如向,萬勿疑畏不用此方,枉人性命耳。

人有大腸生癰,小腹痛甚,淋漓不已,精神衰少,飲食無味,面色痿黃,四肢無力,自汗盜汗,夜不能臥,人以為火盛生癰也,誰知水衰不能潤腸耳。夫大腸之能傳導者,全藉腎水之灌注。今因醉飽房勞,過傷精力,大泄其精,遂至火動而水涸,又加生冷並進,以致氣血乖違,濕動痰生,腸胃痞塞,運化不通,氣血凝滯而成癰也。然則生癰之先,本是腎水不足,癰潰之後,又複流其水,是因虛而益虛矣。

若作久毒治之,鮮不變為死症,必須大補其腎水,而並補其脾胃之氣,則脾胃化精,生水更易,枯涸之腸一旦得滂沱之潤自然淹足,不必治癰而癰已化,氣血足而肌肉生也。方用六味地黃湯加味治之。

白話文:

有這樣的情況,某人腹部劇烈疼痛,痛到連手都不敢觸碰,而且他的右腳蜷縮無法伸直,一般人可能以為這是因為肚子裡火氣旺盛,食物消化不良所導致,但實際上,這是由於大腸發生了炎症。通常來說,如果腹痛到腳無法伸展,那通常是腸道內部產生了炎症。大腸發炎其實是有其原因的,都是由於火氣過盛,而火氣如果不被適時疏散,就會在體內積聚形成炎症。然而,火氣旺盛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身體裡的陰液(可以理解為體內的水分)不足。當陰液衰弱,火氣就會旺盛,火氣旺盛且沒有得到控制,就會養成毒素,讓人難以解決。因此,治療的方法,其實不一定非得直接對抗火氣,而是應該壯大體內的陰液來對抗火氣,這樣毒素自然會消失。這就是我們要使用的「清腸飲」的配方:

  • 金銀花:三兩
  • 當歸:二兩
  • 地榆:一兩
  • 麥冬:一兩
  • 元參:一兩
  • 生甘草:三錢
  • 薏仁:五錢
  • 黃芩:二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喝完一劑後,疼痛會稍微減緩,第二劑後,右腳就能開始伸展,再服用兩劑,毒素就幾乎全部消失了。

這個配方全都是陰性(滋養、補血)的成分,同時也有活血解毒的效果,雖然它有清熱的作用,但主要是在滋補陰液。因此,配方中的成分能夠互相輔助,達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只是單純地用攻毒來降火,而沒有滋補陰液來潤滑腸道,那麼大腸會先受到損傷,怎麼可能抵抗得了火毒的侵蝕呢?這也是為什麼一直治療卻看不到成效的原因。

另外,如果某人大腸發炎,右腳無法伸直,腹部劇烈疼痛,排便時排出膿血,肛門像被刀割一樣疼,這表示腸道炎症已經到了潰爛的程度。如果還能吃東西,那就還有希望;但如果完全吃不下,那就是非常危險的跡象。不過,即使吃不下,也不一定全是因為火毒太強烈,所以也不能因為吃不下就放棄治療。一般來說,這種情況下,只要有胃氣(可以理解為消化能力)存在,就是好的徵兆;相反的,如果胃氣消失,無論是陰毒還是陽毒,都無法挽救。因此,在治療這種疾病的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恢復胃氣,同時輔以一些清熱解毒的藥物,這樣就不會傷害到正氣,同時也能把火毒清除。

現在,大腸炎症已經到了潰爛的地步,導致患者完全不想吃東西,這是極度危險的症狀。如果不馬上補充胃氣,只是一味地治療炎症,那肯定是死路一條。這就是「開胃救亡湯」的配方:

  • 人參:一兩
  • 金銀花:二兩
  • 山藥:一兩
  • 生甘草:三錢
  • 薏仁:一兩
  • 元參:一兩
  • 白朮:一兩
  • 山羊血(研磨成粉末):一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服用一劑後,胃部功能會開始恢復;第二劑後,膿血會減少;第三劑後,疼痛會停止;第四劑後,病情就會完全好轉。

這個配方主要是為了補充胃氣,但同時也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金銀花雖然主要用來清熱解毒,但同時也是滋補陰液的好藥,對於瘡瘍疾病來說,就像救命稻草一樣。加上人參和白朮的補氣作用,讓整個配方更加強大,清熱解毒的效果也更加明顯。山羊血能止血、解渴,並且有助於通氣,能把其他藥材的療效帶入炎症部位,就像一個聰明的嚮導一樣。這些藥材合在一起,就像一個完整的團隊,有人負責調和,有人負責安撫,有人負責攻擊,當然能夠發揮神奇的效果。

這樣一來,胃氣就會大大提升,將營養物質轉化為能量,補充到大腸中。即使胃氣還沒受損,服用這個配方也會有很好的效果,千萬不要因為懷疑或害怕而拒絕使用,這樣只會白白浪費生命。

最後,如果某人大腸發炎,小腹劇烈疼痛,經常尿頻,精神疲憊,食慾不振,臉色蒼黃,四肢無力,大量出汗,晚上睡不好覺,一般人可能會認為這是因為火氣旺盛導致的炎症,但實際上,這是因為體內的陰液(可以理解為體內的水分)不足,無法滋潤腸道。大腸之所以能夠正常運作,全靠腎臟提供的水分。如果飲酒過量、性生活過度,或者工作壓力大,都會消耗大量的精力,導致腎臟水分流失,再加上吃太多生冷食物,就會導致體內氣血失調,濕氣過重,痰液增多,腸胃堵塞,消化功能受阻,氣血凝滯,最終形成炎症。但是,造成炎症的根本原因,是腎臟水分不足;而在炎症潰爛後,又會進一步消耗腎臟的水分,這就是所謂的「虛上加虛」。

如果把這種長期存在的毒素當做一般的炎症來治療,很容易變成致命的病症。必須要大補腎臟的水分,同時補充脾胃的氣血,這樣脾胃才能更好地消化食物,生成更多的水分,乾旱的腸道就能得到充足的滋潤,不必專門治療炎症,炎症自然就會消失,氣血充足,肉體也會恢復健康。這就是「六味地黃湯」加味的配方:

  • 熟地:二兩
  • 山藥:八錢
  • 牡丹皮:六錢
  • 山茱萸:八錢
  • 茯苓:三錢
  • 澤瀉:一錢
  • 人參:一兩
  • 黃耆:五錢
  • 麥冬:一兩

用水煎煮後服用。連續服用幾劑後,腹痛就會停止,精神也會變得旺盛,之前的症狀就會迅速消失。

這個配方中的「六味地黃湯」主要是為了補充腎臟的水分,加上人參、麥冬和黃耆,則是為了補充脾胃的氣血。脾胃氣血旺盛,肺部的氣息也會跟著旺盛。肺部和大腸是相互依存的,而且肺部還是腎臟的母親,這樣一來,子母之間就能相互幫助,表裡之間也能相互照顧,所以這個配方的效果才會如此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