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五 (1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7)

1. 厥症門(七則)

然而內熱之極,亦反生寒顫,所謂厥深熱亦深,與氣虛之極亦生寒顫者,似是而非,苟不辨之至明,往往殺人於頃刻,可不慎歟!辨之之法,大約內熱而外寒者,脈必數而有力,而舌必乾燥也;氣虛而外寒者,脈必微而無力,而舌必滑潤也。故見氣虛之症,必須大補其氣,而斷不可益之大寒之品。

方用蘇氣湯:

人參(一兩),陳皮(一錢),枳殼(三分),菖蒲(五分),水煎服。一劑輕,二劑更輕,連服數劑全愈。

此方重用人參以補氣,益之陳皮、枳殼寬中消痰,則人參蘇氣更為有神;益之菖蒲者,引三味直入心中,則氣不能散於心外也。

此症用助氣回陽湯亦效。

人參,黃耆(各五錢),南星(二錢),甘草(一錢),茯苓(三錢),枳殼(五分),砂仁(三粒)水煎服。二劑效,四劑全愈。

白話文:

然而體內熱到極點,也會反而產生發冷顫抖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厥證(手腳冰冷、昏厥)越嚴重,體內熱也越深」的情況。這種情況和氣虛到極點也會產生發冷顫抖的現象很相似,但其實並不相同。如果不能清楚辨別,往往會在瞬間要人性命,不可不謹慎啊!

分辨的方法,大致上來說,體內有熱而體外發冷的人,脈象一定快速且有力,舌頭必定乾燥;而氣虛體外發冷的人,脈象一定微弱而無力,舌頭必定濕潤。所以,看到氣虛的症狀,必須大補其氣,絕對不能再用大寒性的藥物。

可用蘇氣湯:

人參(一兩)、陳皮(一錢)、枳殼(三分)、菖蒲(五分),用水煎服。服一劑會減輕,服二劑會更減輕,連續服用數劑就會完全康復。

這個藥方重用人參來補氣,加上陳皮、枳殼來寬胸理氣、消除痰濕,這樣人參的補氣效果就更加顯著;加上菖蒲,是為了引導這三味藥直接進入心臟,使氣不會散在心臟之外。

這種病症,使用助氣回陽湯也有效。

人參、黃耆(各五錢)、南星(二錢)、甘草(一錢)、茯苓(三錢)、枳殼(五分)、砂仁(三粒),用水煎服。服二劑有效,服四劑就完全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