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大全良方

南宋時期,醫學百家爭鳴,特別是對於涉及人倫繁衍的婦產科,更顯其學術與臨床的複雜性與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由陳自明所著的《婦人大全良方》,於嘉熙元年(1237)問世,以其集大成的廣博內容與精闢論述,迅速成為後世婦科醫學奉為圭臬的「婦科聖典」。陳自明出身世醫家庭,深諳醫理,尤其在婦產科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獨到的見解。他廣泛採集前人諸家之善方論,並融入珍貴的家傳驗方,去蕪存菁,精心編纂成此巨著,旨在為醫者提供一部綱領清晰、條目詳備、可供臨床實踐依據的醫書。

本書之所以能夠超越當時的《專治婦人方》與《產寶方》等書,正在於陳自明意識到前書存在「綱領散漫而無統,節目諄略而未備」的問題。醫者往往「盡於簡易,不能深求遍覽」,導致「才進一方不效,輒束手」,甚至「無方可據,揣摩臆度」。更有甚者,提及了臨床上面臨的藥物選擇困境——富貴者鄙視廉價藥、貧乏者無力購貴藥,以及醫者因貪利而以賤代貴,偏離正方的亂象。陳自明深知醫學之難,而「醫婦人尤難,醫產中數體則又險而難」。因此,他閉關靜室,翻閱涵泳家藏及遍訪所獲的醫書,力求「究極未合」,最終將所學、所聞、所驗融匯一體,形成這部系統化、實用性強的醫學著作。

《婦人大全良方》全書共有24卷(雖然提供的內容僅為部分卷次及篇章),內容涵蓋婦科疾病的方方面面,從最基礎且關鍵的「調經」,到妊娠、產育、胎產、乳疾,乃至各種婦科雜病,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婦科醫學體系。作者在序言中明確指出,全書始自「調經」,訖於「產後」,共分「八門」,「門數十餘體」,「總二百六十餘論」,每論之後皆附有相應藥方,且強調「藥不惟其貴賤,惟其效」,藥物的選用首重療效而非價格。這種結構編排使得醫者能夠隨索隨見,期望達到「隨試隨愈」的臨床效果,體現了作者為解決當時醫學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所付出的努力。陳自明謙遜地表示,編寫此書「非敢求異昔人」,而是旨在「補其偏而會其全,聚於散而斂於約」,使分散的知識系統化,簡略的內容得以補充,以期「更無憾」於婦科臨床實踐。

在內容的深入探討上,《婦人大全良方》立足於中醫整體觀念,並對婦女的生理特點進行了深刻闡釋。在「調經門」的緒論中,引用《內經》「女子七歲腎氣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的論述,奠定了以腎氣、任脈、衝脈為基礎的婦女生理學框架。書中強調,「沖為血海,任主胞胎」,精血的盈虧與任衝二脈的通暢直接關乎月經與孕育。

更為重要的是,本書高度重視「血」在婦女健康中的核心地位。如「產寶方」的序論所述,「大率治病,先論其所主。男子調其氣,女子調其血」,明確提出「婦人以血為基本」。這一理論在全書中貫穿始終,認為「氣血宣行,其神自清」,若「血室,不蓄則氣和」,反之,「血凝結,則水火相刑」,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書中從《褚澄遺書》引述的「精血篇」也進一步闡述了飲食五味如何化生精血,以及精血的盈虧與生命活動(如智慮、發育)乃至生育、衰老、遺傳之間的緊密關係。文中提及女子「一七而陰血升,二七而陰血溢」,呼應了《內經》的論述,並從精血角度探討了不當的性行為、生育過多或過少對精血的損耗及由此引發的疾病。

《婦人大全良方》對於婦科疾病的病因病機分析也十分詳盡,特別是對月經不調的探討。書中指出,月經不調不僅僅是局部問題,而是全身陰陽氣血失調的反映。其病因複雜,包括外感(風寒、邪熱)、內傷(情志——驚、勞、怒,導致血氣錯亂、氣逆血逆;飲食不節導致脾胃虛弱、榮衛抑遏),以及臟腑功能失調(子藏冷熱)。這些因素可導致經血不通、瘀滯(血凝結)、枯竭(血涸不流)、崩漏、帶下、癥瘕等各種病變。作者在「月經緒論」中尤其強調經期慎於將理的重要性,將經期不慎比作「產後一般受病」,警告「犯時微若秋毫,感病重如山嶽」,可見其對經期護理的高度重視。

在診斷方面,雖然提供的節選中未見完整的診法描述,但從作者對病因的詳細分析以及後世影響來看,本書必然是繼承並發展了中醫傳統的「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方法,強調通過四診收集信息,為辨證施治提供依據。

治療原則上,本書遵循中醫的普遍規律,提出「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以及「辨證施治」的原則。對於婦科疾病,由於病因複雜,個體差異大,必須通過詳細的辨證,判斷其陰陽虛實、寒熱虛邪,才能確定恰當的治療方法和方藥。書中雖然僅開頭討論月水不調,但從其詳細的病因分析可推知,後續的「二百六十餘論」必然包含了針對不同病因病機的具體治療方藥。

此外,《婦人大全良方》還包含極為實用的藥物學內容,如「辨識修製藥物法度」一章,詳細闡述了常用藥物的炮製方法、品質辨別、乃至可能存在的偽品和潛在毒性(如指出野葛有大毒,能動胎氣)。這部分內容不僅體現了作者對藥物療效的嚴謹追求,也反映了當時對中藥炮製的重視,為後世提供了寶貴的藥學實踐經驗。這種對藥材質量和炮製細節的關注,是確保臨床療效的基礎,也顯示了陳自明作為醫者的高度責任感。

預防醫學的思想也在書中有所體現,提出了「未病先防」的理念。雖然在節選中未有詳細展開,但從其強調經期謹慎將理,以及對情志、勞力等因素導致疾病的論述中,可以看出作者已經認識到改善生活習慣、避免不良因素對婦女健康的影響,從而在疾病發生之前進行預防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婦人大全良方》作為一部集南宋以前婦科醫學之大成的著作,其價值體現在多個層面:它系統性地整理了婦科疾病的知識體系,從生理、病因病機到診斷治療,提供了全面的論述;它確立並強調了「女子以血為本」的核心理論,深刻影響了後世對婦女疾病的認識;它詳細闡述了月經與其他生理、病理狀態的關係,將調經置於婦科治療的首要地位;它提供了大量的臨床經驗方和實用藥物炮製知識,具有極高的臨床實踐價值;它也承載了辨證施治和未病先防等重要的中醫思想。陳自明憑藉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豐富的臨床經驗,結合家傳驗方,為後世醫學留下了一部寶貴的文獻,使得《婦人大全良方》無愧於「婦科聖典」的美譽,對後世婦科學乃至整個中醫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它不僅是一部醫學著作,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注婦女健康、追求生命和諧的智慧結晶。


《婦人良方》序

辨識修製藥物法度 (1)

辨識修製藥物法度 (2)

辨識修製藥物法度 (3)

辨識修製藥物法度 (4)

辨識修製藥物法度 (5)

卷之一 (1)

卷之一 (2)

卷之一 (3)

卷之一 (4)

卷之一 (5)

卷之一 (6)

卷之一 (7)

卷之一 (8)

卷之一 (9)

卷之一 (10)

卷之一 (11)

卷之一 (12)

卷之一 (13)

卷之一 (14)

卷之一 (15)

卷之一 (16)

卷之一 (17)

卷之一 (18)

卷之一 (19)

卷之一 (20)

卷之一 (21)

卷之一 (22)

卷之一 (23)

卷之一 (24)

卷之一 (25)

卷之二 (1)

卷之二 (2)

卷之二 (3)

卷之二 (4)

卷之二 (5)

卷之二 (6)

卷之二 (7)

卷之二 (8)

卷之三 (1)

卷之三 (2)

卷之三 (3)

卷之三 (4)

卷之三 (5)

卷之三 (6)

卷之三 (7)

卷之三 (8)

卷之三 (9)

卷之四 (1)

卷之四 (2)

卷之四 (3)

卷之四 (4)

卷之四 (5)

卷之四 (6)

卷之四 (7)

卷之四 (8)

卷之四 (9)

卷之五 (1)

卷之五 (2)

卷之五 (3)

卷之五 (4)

卷之六 (1)

卷之六 (2)

卷之六 (3)

卷之六 (4)

卷之六 (5)

卷之六 (6)

卷之六 (7)

卷之七 (1)

卷之七 (2)

卷之七 (3)

卷之七 (4)

卷之八 (1)

卷之八 (2)

卷之八 (3)

卷之八 (4)

卷之八 (5)

卷之八 (6)

卷之八 (7)

卷之八 (8)

卷之八 (9)

卷之八 (10)

卷之八 (11)

卷之九 (1)

卷之九 (2)

卷之九 (3)

卷之九 (4)

卷之十 (1)

卷之十 (2)

卷之十 (3)

卷之十 (4)

卷之十 (5)

卷之十 (6)

卷之十 (7)

卷之十 (8)

卷之十 (9)

卷之十 (10)

卷之十一 (1)

卷之十一 (2)

卷之十一 (3)

卷之十一 (4)

卷之十二 (1)

卷之十二 (2)

卷之十二 (3)

卷之十二 (4)

卷之十二 (5)

卷之十三 (1)

卷之十三 (2)

卷之十三 (3)

卷之十四 (1)

卷之十四 (2)

卷之十四 (3)

卷之十五 (1)

卷之十五 (2)

卷之十六 (1)

卷之十六 (2)

卷之十六 (3)

卷之十六 (4)

卷之十六 (5)

卷之十六 (6)

卷之十六 (7)

卷之十七 (1)

卷之十七 (2)

卷之十七 (3)

卷之十七 (4)

卷之十七 (5)

卷之十七 (6)

卷之十八 (1)

卷之十八 (2)

卷之十八 (3)

卷之十九 (1)

卷之十九 (2)

卷之十九 (3)

卷之二十 (1)

卷之二十 (2)

卷之二十一 (1)

卷之二十一 (2)

卷之二十二 (1)

卷之二十二 (2)

卷之二十二 (3)

卷之二十三 (1)

卷之二十三 (2)

卷之二十三 (3)

卷之二十四 (1)

卷之二十四 (2)

卷之二十四 (3)

卷之二十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