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大全良方》~ 卷之二 (3)
卷之二 (3)
1. 加減四物湯
一方治小便澀,大便秘,加大黃、桃仁(去皮尖,炒黃)減半煎。
一方治血痢不止,加阿膠、艾藥煎。(陳氏方治痢疾,腹痛難忍,以此名六物湯)
一方治婦人腹痛作聲,經脈不快,加熟地黃一倍,添桂心半倍煎。治瘡疾加荊芥,酒煎常服。
一方添柴胡,名五神湯。柴胡大能補虛,退虛熱。
一方以四物湯共四兩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三、四十丸。以療年高婦人白帶,又良驗也,請詳用之。
一方四物湯共四兩,加甘草半兩,細末,煉蜜為丸,每兩作八丸,酒、醋共半錢,溫湯同化,調停下,名當歸煎。去敗血,生好血。如人行五里,再進一丸,無時候。(用生地黃為正)此藥不知起於何代。或云始自魏·華佗。按巢氏云:佗之術精微,方類單省。傳稱佗術針灸不過數處。
《千金方》云:自三代以來,醫方藥論未有如此詳備者。其間有漢、晉名公諸方。今《產寶方》乃末梁時節度巡官昝殷所撰。其中有四物散。國朝太平興國中修入《聖惠方》者數方,自後醫者易散為湯,雖無杰特之功,但善用者,若馭良馬以意驅策之,則隨意無所不至,自可珍也。
自皇朝以來,名醫於此四物中增損品味隨意,虛實寒燠,無不得其效者,然亦非止婦人之疾可用而已。
白話文:
加減四物湯
一種方劑治療小便不通暢、大便秘結,需加大黃、桃仁(去皮尖,炒至黃色),藥量減半煎煮。
一種方劑治療血痢不止,需加入阿膠、艾草煎煮。(陳氏方劑治療痢疾,腹痛難忍,以此方劑命名為六物湯)
一種方劑治療婦女腹部疼痛且聲音很大,經脈不暢,需將熟地黃的用量增加一倍,桂枝的用量增加一半煎煮。治療瘡疾則需加入荊芥,用酒煎煮,經常服用。
一種方劑加入柴胡,稱為五神湯。柴胡非常善於補虛,退虛熱。
一種方劑將四物湯四兩研磨成細末,用蜂蜜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空腹服用,用米湯送服三四十丸。用於治療老年婦女的白帶,效果很好,請詳細遵照使用。
一種方劑將四物湯四兩,與甘草半兩研磨成細末,用蜂蜜煉成丸藥,每兩藥分成八丸,每次服用用酒、醋各半錢,溫水化開調服,稱為當歸煎。此方能去除瘀血,生成好血。服用方法如同走路走五里後再服用一丸,沒有時間限制。(使用生地黃為主要的藥材)此藥不知起源於何朝代。有人說起源於魏國的華佗。巢氏說:華佗的醫術精微,處方簡潔。傳說華佗的針灸,針刺處數不多。
《千金方》說:自三代以來,醫方藥論從未有如此詳盡完備的。其中包含漢、晉時期名醫的許多方劑。《產寶方》是梁朝末年節度巡官昝殷所撰寫的,其中有四物散。宋朝太平興國年間編入《聖惠方》的幾個方劑,後來醫生們將散劑改為湯劑,雖然沒有特別神奇的功效,但是善於運用此方者,如同駕馭良馬一樣隨心所欲,效果極佳,值得珍藏。
自宋朝以來,名醫們根據四物湯的基礎,增減藥物,根據虛實寒熱,都能取得良好的療效,而且不只限於治療婦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