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自明

《婦人大全良方》~ 卷之十九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九 (7)

1. 《寶方》方

療產後腹中堅硬,兩脅膈脹,手足冷,心中煩熱欲飲水,乾嘔;關節勞痓,中風之疾。

羚羊角(二分),防風(十二分),羌活,苦梗,敗醬(各八分),桂心,柴胡大黃(浸過,各六分)

白話文:

  • 羚羊角:二錢

  • 防風:十二錢

  • 羌活:八錢

  • 苦梗:八錢

  • 敗醬:八錢

  • 桂心:六錢

  • 柴胡:六錢

  • 大黃(浸過):六錢

上水二升,煎取八合,空心兩服,服了吐,即良久更服了吃地黃酒。用地黃切一升,炒令黑,瓷瓶中下熱酒三升,密封口,煮令減半,任意服之。

白話文:

將兩升水煮沸,煎成八分滿的藥液。空著肚子,分兩次服藥,服了藥之後吐出來,等很久再服藥,並喝下地黃酒。取一升地黃切片,炒到變黑,放入瓷瓶中,倒入三升熱酒,密封瓶口,煮到藥液減半,就可以服用。

2. 《千金》雞屎醴

療產後中風及男子諸風,併產後百疾神效方。又治產後中風,口噤拘急,困篤,腰背強直,時時反折。

白話文:

治療產後中風及男子諸風,以及產後百病的神奇方劑。還可以醫治產後中風,口不能言語,身體拘急,危重,腰背強直,時常反覆。

烏雞屎(三升),大豆(二升)

上先炒豆令聲絕,次炒雞屎令黃。以酒一升先淋雞屎,取汁淋大豆。每服一升,重者凡四、五服之極妙。

3. 深師方

療產後中風口噤,不任大小。

獨活(八分),乾葛(六分),甘草(二分),生薑(五分)

白話文:

獨活(8 錢),乾葛(6 錢),甘草(2 錢),生薑(5 錢)

上㕮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大升,分為兩服。

4. 張文仲方

療產後中風、風痙,遍身冷直,口噤不識人方。

白朮(四兩,細切)

上以酒三升,煮取一升,頓服效。

5. 《經效》方

療產後中風,腰背強直,時時反張,名曰風痙。

防風葛根川芎,地黃(各八分),麻黃(去節),甘草,桂心,川獨活防己(各六兩),杏仁(五個,去皮尖,炒)

白話文:

  • 防風:8 分

  • 葛根:8 分

  • 川芎:8 分

  • 地黃:8 分

  • 麻黃(去節):6 兩

  • 甘草:6 兩

  • 桂心:6 兩

  • 川獨活:6 兩

  • 防己:6 兩

  • 杏仁(去皮尖,炒):5 個

上細切,以水八升,煮麻黃去沫,後下諸藥,煎取三升,分溫三服。(有汗者不可服)

治產後中風,口噤,潰悶不能言,身體強直。

羌活,防風,秦艽,桂心,粉草,葛根(各三分),生薑(八分),附子(一個,炮),杏仁(八十枚,去皮、尖),麻黃(十分,去節)

白話文:

羌活、防風、秦艽、桂心、粉草、葛根(各15克),生薑(4克),附子(1個,加工熟),杏仁(40克,去皮、尖),麻黃(5克,去節)

上㕮咀,水九升,煮麻黃去沫,後下諸藥,煮取二升,分為三服。(有汗者不可服)

6. 產後中風方論第九

論曰:產後中風,由產傷動血氣,勞損臟腑未平復,起早勞動,氣虛而風邪氣乘虛傷之,故中風。風邪冷氣客於皮膚經絡,但疼痹、羸乏不任,少氣。若筋脈挾寒則攣急喎僻,挾濕則緩弱。若入諸臟,恍惚驚悸,隨其所傷臟腑、經絡而生病焉。

白話文:

論述說:產後中風,是由於生產時損傷了血氣,勞累了臟腑且沒有平復,早早地勞動,氣虛而風邪氣乘虛傷害了身體,所以中風。風邪冷氣侵襲於皮膚經絡,就疼痛麻木,身體羸弱不能任用,氣短。如果筋脈夾雜著寒氣,就會攣急歪斜;夾雜著濕氣,就會鬆懈衰弱。如果侵犯到各個臟器,就會神思恍惚、驚悸,隨著損傷的臟腑、經絡而生病。

7. 郭稽中產後中風方論

論曰:產後中風者何?答曰:產後五、七日內強力下床;或一月之內傷於房室;或懷憂怒,擾蕩沖和;或因著艾,傷動臟腑。得病之初,眼澀口噤,肌肉瞤搐,漸至腰脊筋急強直者,不可治。此乃人作,非偶爾中風所得也。

白話文:

評論裡提到:產後中風是什麼意思?答:產後五、七天內就強力下牀;或是在一個月內因性行為傷害了身體;或懷有憂愁憤怒的情緒,擾亂了身體的和諧;或因為使用艾灸,傷到了臟腑。在疾病的初期,眼睛乾澀、嘴巴緊閉,肌肉抽搐,逐漸發展到腰脊筋骨緊繃強直,就不可醫治了。這種情況都是人為造成的,不是偶然中風所造成的。

陳無擇評曰:問產後中風,風是外邪,血虛則或有中之者,直答以人作,不可治,問答不相顧解,如何開示後人?立論之難有如此者。若是中風,當以脈辨,看在何臟,依經調之。強力下床、月內房室,憂怒,著灸,非中風類;蓐勞,性氣,火邪,治各有法。非產後病,不暇繁引,學者識之。

白話文:

陳無擇評論說:問產後中風,風是外邪,血虛則或有中之者,直答以人作,不可治,問答不相顧解,如何開示後人?立論之難有如此者。如果是中風,應該以脈象辨別,看病在何臟,依據經絡調治。強力下牀、月內房室、憂怒,著灸,不是中風的類別;蓐勞、性氣、火邪,治法各有不同。不是產後病,不暇繁引,學者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