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自明

《婦人大全良方》~ 卷之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

1. 加減四物湯

治婦人經病,或先或後,或多或少,疼痛不一。腰、足、腹中痛,或崩中漏下,或半產惡露多,或停留不出;妊娠腹痛下血、胎不安,產後塊不散;或亡血過多,或惡露不下,服之如神。

白話文:

治療婦女經期的疾病,有的提前,有的延後,有的多,有的少,疼痛程度也不同。腰、腳、腹部疼痛,或者崩漏下血,或者產後惡露很多,或者停留不出;懷孕期間腹部疼痛下血,胎兒不安,產後血塊不消散;或者失血過多,或者惡露不下,服用此藥非常有效。

張聲道云:此方治婦人百疾,只是四物湯茱萸煎服。若陽臟,少使茱萸;若陰臟,多使茱萸。吳興周端仁郎中,傾赴省試,照矚。一鄰案出場云:某本醫家,凡婦人百病,只是四物湯加茱萸,無不效者。謹以此為報。(徐明仲方加香附子)

白話文:

張聲道說:這個方劑可以治療婦女的各種疾病,只用四物湯加上茱萸一起煎服。如果是陽臟的病,少用點茱萸;如果是陰臟的病,就多用點茱萸。吳興的周端仁醫生,曾經去參加省試,在考試前,我特別叮囑他。一個鄰桌的考生寫道:我原本是學醫的,凡是婦女的各種疾病,我都只用四物湯加上茱萸,沒有不有效的。現在謹以此方作為回報。(徐明仲在方劑中添加了香附子)

當歸白芍藥,川芎(陸氏云:川芎減半),生乾地黃(洗,焙。《養生必用方》熟者,《和劑》亦然。《本草》云:男子宜熟者,女子宜生者,合用生者為是)

白話文:

當歸、白芍藥、川芎(陸氏說:川芎減半)、生乾地黃(洗淨後,焙乾。《養生必用方》使用熟地黃,《和劑》也是如此。《本草》說:男子適合使用熟地黃,女子適合使用生地黃,共同使用生地黃為宜)

上等分,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取六分清者,帶熱服,食前。

若平常血氣不調及常服,只用本方。日二、三服。

治經血凝滯。腹內血氣作疼,加莪朮、官桂等分用之。(王碩膚云:熟地滯血,安能止痛?不若用五味子代之)如因產後欲推陳致新,補血海,治諸疾,加生薑煎。若胎動不安,下血,每服加艾葉五、七片,更加蔥白阿膠末,減四味之半,當歸用小半。如疾勢甚者,以四味各半兩細銼,以水四盞,熟艾一塊如雞子大,阿膠五、七片,煎至二盞半,去滓分作四服,一日令盡。

白話文:

治療經血凝滯:腹部血氣作痛,加入莪朮、官桂等分量一起使用。(王碩膚說:熟地黃會導致血滯,怎麼能止痛呢?不如用五味子代替它)如果因為產後想要排除舊血、產生新血,補養血海、治療各種疾病,加入生薑煎煮。如果胎動不安,下血,每次服藥加入艾葉五到七片,再加入蔥白、阿膠末,減少四味藥各一半,當歸用小半。如果病情嚴重,用四味藥各半兩,細碎研磨,加入四碗水,熟艾塊一塊像雞蛋大小,阿膠五到七片,煎煮到兩碗半,去除藥渣後分成四次服用,一天服用完畢。

(一方有粉草、乾薑黃耆)日二、三服,至二臘(以一七日為一臘)以前,產後每日可一、二服。如氣虛弱,血海不調,服一月不妨。如產後被驚,氣滯、種種積滯敗血,一月內惡物微少,敗血作病。或脹或疼,胸膈脹悶、或發寒熱,四肢疼痛,加延胡索沒藥、香白芷,與四物等分,為細末,淡醋湯或童子小便、酒調下。

白話文:

(一種包含粉草、乾薑、黃耆的方子)每天服用兩至三次,在坐月子期間(以十七天為一個月)服用。產後每天可以服用一到兩次。如果氣虛弱,血海不調,可以服用一個月沒問題。如果產後受到驚嚇,氣滯,各種積滯敗血,一個月內惡物減少,敗血作病。或者脹脹的疼疼的,胸膈脹悶、或發冷發熱,四肢疼痛,可以再加入延胡索、沒藥、香白芷,與四物等分,研磨成細末,用淡醋湯或童子小便、酒送服。

如血風於產後乘虛發作,或產後傷風,頭痛發熱,百骨節痛,加荊芥穗、天麻、香附子石膏藿香各一分,四物料共一兩中加之。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服。如虛熱心煩,與血相搏,口舌乾渴,欲飲水者,加栝蔞根一兩,麥門冬(去心)三分。如腹刺痛,惡物不下,加當歸、芍藥各一分。

白話文:

如果產婦在產後體虛的時期突然出現血風症狀,或者產後傷風,出現頭痛、發熱、全身骨節疼痛的情況,可以加入荊芥穗、天麻、香附子、石膏、藿香各一份,四物合劑共一兩一同煎服。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碗,煎至七分後服用。

如果產婦出現虛熱心煩,血氣相搏,口乾舌燥,想喝水的情況,可以加入栝蔞根一兩,麥門冬(去心)三分一同煎服。

如果產婦出現腹部刺痛,飲食不振的情況,可以加入當歸、芍藥各一分一同煎服。

如血崩不止,加熟地黃、蒲黃各一兩。嘔逆,加白朮人參各半兩。如寒熱往來,加炮了乾薑、牡丹皮各一分。因熱生風,加川芎一分、柴胡半兩。腹脹加厚朴枳實各一分。身熱脈數,頭昏項強,加柴胡、黃芩各半兩。如臟腑滑泄,加桂心、附子(炮熟)各一分。若虛煩不睡,加竹葉、人參各一分。

白話文:

  • 如果血崩不止,加入一兩熟地黃和一兩蒲黃。

  • 如果嘔逆,加入半兩白朮和半兩人參。

  • 如果寒熱往來,加入一分炮了乾薑和一分牡丹皮。

  • 如果因熱生風,加入一分川芎和半兩柴胡。

  • 如果腹脹,加入一分厚朴和一分枳實。

  • 身體發熱,脈搏快速,頭昏項強,加入半兩柴胡和半兩黃芩。

  • 如果臟腑滑泄,加入一分桂心和一分炮熟附子。

  • 如果虛煩不睡,加入一分竹葉和一分人參。

煩躁引飲,頭痛大渴,加知母、石膏各半兩。若水停心下,微吐逆,加木豬苓防己各三分同煎。若平常些少虛眩,肢體瘦倦,月信不調,只用生薑薄荷,如常煎服。(此是婦人常服之藥。蓋味寡而性緩,效遲而功深)一方治婦人血虛,心腹㽲痛不可忍者,去地黃加乾薑,名四神湯。治老人風秘,加青皮等分,煎服。

白話文:

煩躁口渴引飲,頭痛劇渴者,加知母、石膏各半兩。如果水停積在心下,稍微有嘔吐的症狀,加木豬苓、防己各三分一起煎服。如果比平常略微有一些虛暈,肢體消瘦疲倦,月經不調,則只用生薑、薄荷,照常煎服。(這是婦女常服的藥,因為藥味淡薄,藥性平和,藥效緩慢但功效深遠。)另外一方是治療婦女血虛,心腹刺痛難忍時,去地黃加乾薑,名為四神湯。治療老人便祕,加青皮等分,煎服。

一方治小便澀,大便秘,加大黃桃仁(去皮尖,炒黃)減半煎。

白話文:

一方治療小便澀阻、大便祕結的方劑,加大黃、桃仁(去皮尖,炒黃)的用量,減半煎煮。

一方治血痢不止,加阿膠、艾藥煎。(陳氏方治痢疾,腹痛難忍,以此名六物湯

白話文:

有一種用於治療痢疾的方劑,如果痢疾不止,則加入阿膠和艾藥一起煎煮。(陳氏治療痢疾的方劑,針對腹痛難忍的症狀,將此方劑命名為「六物湯」)

一方治婦人腹痛作聲,經脈不快,加熟地黃一倍,添桂心半倍煎。治瘡疾加荊芥,酒煎常服。

一方添柴胡,名五神湯。柴胡大能補虛,退虛熱。

一方以四物湯共四兩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三、四十丸。以療年高婦人白帶,又良驗也,請詳用之。

白話文:

一方以四物湯四兩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小。空腹,以米湯送下三、四十丸。用於治療年紀大的婦女的白帶,也有很好的療效,請詳細使用。

一方四物湯共四兩,加甘草半兩,細末,煉蜜為丸,每兩作八丸,酒、醋共半錢,溫湯同化,調停下,名當歸煎。去敗血,生好血。如人行五里,再進一丸,無時候。(用生地黃為正)此藥不知起於何代。或云始自魏·華佗。按巢氏云:佗之術精微,方類單省。傳稱佗術針灸不過數處。

白話文:

一副四物湯共四兩,再加半兩甘草,研磨成細粉,用煉過的蜂蜜製成藥丸,每兩藥粉製成八丸藥丸,用半錢酒和醋,用溫熱的水一起調成藥汁,在飯後服下,這藥取名為「當歸煎」。用來去除壞血,生出好血。就像是走路走了五里路,再吃一丸藥丸,沒有時間限制。(使用生地黃為正)。不知道這藥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有人說最早是從魏朝的華佗開始的。根據巢氏記載:華佗的醫術非常精湛,藥方種類單純且省事。據傳華佗的針灸術只有幾個穴位。

《千金方》云:自三代以來,醫方藥論未有如此詳備者。其間有漢、晉名公諸方。今《產寶方》乃末梁時節度巡官昝殷所撰。其中有四物散。國朝太平興國中修入《聖惠方》者數方,自後醫者易散為湯,雖無杰特之功,但善用者,若馭良馬以意驅策之,則隨意無所不至,自可珍也。

白話文:

《千金方》這本書很好,從上古三代以來,沒有一部醫方藥論,能夠像他這樣詳盡詳細。裡面有很多漢朝、晉朝有名的醫生留下來的藥方。如今的《產寶方》這本書,是南朝梁朝末年,節度巡官昝殷所寫的。其中裡面有一個叫做四物散的藥方。後來,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將《聖惠方》中的幾種藥方,列入到《產寶方》裡面去。從那以後,很多醫生把散藥改成湯藥來服用,雖然沒有特別明顯的效果,但是懂得開藥的人,就像騎良馬一樣,懂得控制和使用,自然能發揮很好的功效,值得珍藏。

自皇朝以來,名醫於此四物中增損品味隨意,虛實寒燠,無不得其效者,然亦非止婦人之疾可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