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自明

《婦人大全良方》~ 卷之十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九 (3)

1. 獨活酒

療產後中風,睡臥不安,筋脈四肢攣急或強直。

獨活,天麻,防風(各一兩),桂心,當歸,荊芥,川芎,蔓荊子(各半兩),麻黃(去節),附子(炮),羚羊角(屑),赤芍藥(各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酒各半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有汗者莫服)

療產後中風,四肢筋脈攣急疼痛。

羌活,天麻,酸棗仁,川牛膝,防風,當歸,薏苡仁,柏子仁,鹿角膠(炒,各一兩),蔓荊子,桂心(各半兩),羚羊角(屑),附子(炮),川芎(各三分),麝香(一分,研)

上為細末,無時,以豆淋酒調二錢服。

治產後中風,四肢筋攣急疼痛,心神煩悶,背項強直。

羌活,防風,附子(炮,去皮),羚羊角(屑),麻黃(去節,各一兩),地黃,桂心(各三分),酸棗仁(炒),黃耆,當歸,川牛膝,川芎,萆薢(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吞下。

白話文:

獨活酒

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婦女產後中風,出現睡臥不安、筋脈四肢抽搐痙攣或是僵硬的狀況。

藥材包含:獨活、天麻、防風(各一兩),桂心、當歸、荊芥、川芎、蔓荊子(各半兩),麻黃(去除莖節)、炮附子、羚羊角屑、赤芍藥(各三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四錢,加水和酒各半杯,煎煮至剩下一半多一點,濾掉藥渣,溫熱服用。(如果正在流汗就不要服用。)

這個藥方也能治療產後中風,導致四肢筋脈抽搐疼痛的狀況。

藥材包含:羌活、天麻、酸棗仁、川牛膝、防風、當歸、薏苡仁、柏子仁、炒過的鹿角膠(各一兩),蔓荊子、桂心(各半兩),羚羊角屑、炮附子、川芎(各三分),麝香(一分,磨成粉)。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不拘時間,用豆淋酒調和二錢服用。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產後中風,導致四肢筋脈抽搐疼痛、心神煩躁、背部和脖子僵硬等症狀。

藥材包含:羌活、防風、炮附子(去除外皮)、羚羊角屑、麻黃(去除莖節,各一兩),地黃、桂心(各三分),炒過的酸棗仁、黃耆、當歸、川牛膝、川芎、萆薢(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蜂蜜煉成丸子,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酒吞服。

2. 產後熱悶氣上轉為腳氣方論第十一

論曰:產後熱悶、氣上,轉為腳氣者何?答曰:產臥血虛生熱,復因春夏取涼過多,地之蒸濕,因足履之,所以著為腳氣。其狀熱悶掣瘲、驚悸心煩、嘔吐氣上,皆其候也。可服小續命湯(方見本卷第八論)。兩三劑必愈。若醫者誤以逐敗血藥攻之,則血去而疾益增矣。

陳無擇評曰:腳氣固是常病,未聞產後能轉為者。往往讀《千金》見產婦多有此疾之語,便出是證,文辭害意,概可見矣。設是熱悶氣上,如何便服續命湯?此藥本主少陽經中風,非均治諸經腳氣,要須依腳氣方論、陰陽經絡調之。此涉專門,未易輕論,既非產後要病,更不繁引。

陳無擇雖有此評,然小續命湯加減與之,用無不效。故《百問》云:寒中三陽,所患必冷,小續命湯主之。(加生薑汁最快)暑中三陰,所患必熱,小續命湯。(去附子,減桂心一半)大煩躁者,紫雪最良。(僕取《百問》中加減法,庶使後人均得治療)如無紫雪用真薄荷煎,冷水嚼下。

白話文:

產後感到發熱、胸悶、氣往上衝,轉而變成腳氣,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產後身體虛弱,產生虛熱,又因為春夏時貪涼過度,加上地面濕氣蒸騰,腳底接觸地面,濕熱之氣就侵入體內,導致腳氣。症狀表現為發熱、胸悶、抽搐、驚悸、心煩、嘔吐、氣往上衝等。可以服用小續命湯(藥方在本卷第八論)。服用兩三劑必定痊癒。如果醫生誤用活血化瘀的藥物來攻伐,反而會使病情加重。

陳無擇評論說:腳氣本是常見疾病,沒聽說過產後會轉變成腳氣的。許多人讀了《千金方》看到產婦多有此病的記載,就認為產後會轉為腳氣,這種說法是誤解了原文的意思。如果是發熱、胸悶、氣往上衝,怎麼就能直接服用續命湯呢?這種藥本來是治療少陽經中風的,並不是治療所有經絡的腳氣,應該根據腳氣的病因、陰陽經絡來調理。這涉及到專業知識,不宜輕易論斷。既然這不是產後常見疾病,就不需要過多討論。

雖然陳無擇這樣評論,但是使用小續命湯加減來治療,往往效果很好。《百問》中說:寒邪侵襲三陽經,症狀必定是怕冷,可以用小續命湯治療(加入生薑汁效果最快)。暑邪侵襲三陰經,症狀必定是發熱,可以使用小續命湯(去除附子,桂枝用量減半)。如果非常煩躁,可以用紫雪丹效果最好。(我採用《百問》中的加減方法,希望後人都能得到治療)如果沒有紫雪丹,可以用真薄荷煎水,放涼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