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自明

《婦人大全良方》~ 卷之八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3)

1. 白頭翁湯

治熱痢下血,連月不瘥。

白頭翁(二兩),黃連,黃柏皮,秦皮(各三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無時溫服。

白話文:

治療因為熱邪引起的痢疾,導致大便帶血,而且持續數月都無法痊癒的狀況。

藥材:白頭翁(二兩)、黃連、黃柏皮、秦皮(各三兩)

將以上藥材稍微搗碎,每次取四錢。加水一碗半,煎煮至剩七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2. 神朮散

治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大治傷風頭痛,項背拘急,鼻流清涕。

蒼朮(一斤),藁本,川芎(各六兩),羌活(四兩),粉草(二兩六錢),細辛(一兩六錢)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煎七分,要出汗,加蔥去滓,稍熱服,無時候。

白話文:

神朮散

這個藥方是治療春天感受風邪,導致夏天發生消化不良、大便稀溏的。也能夠有效治療因為感冒引起的頭痛、脖子和背部僵硬、以及流清鼻涕等症狀。

藥方組成:蒼朮(一斤)、藁本、川芎(各六兩)、羌活(四兩)、甘草(二兩六錢)、細辛(一兩六錢)。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加入三片生薑,煎煮至剩七分,趁熱喝下使其發汗。要喝藥時可以加入蔥白再將藥渣濾掉,稍微熱熱地服用,不限時間服用。

3. 六神丸

治赤白痢疾。

神麯(別為末,留作糊),麥芽,茯苓,枳殼,木香(煨,白痢倍之),黃連(六味等分,赤痢倍之)

上為末,用神麯末作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赤白痢,乾薑甘草湯下。(此藥得之東山,饒殿講云是京城醫官見傳。愚詳此方,有黃連可以解暑毒、清臟腑、厚腸胃;有木香能溫脾胃、逐邪氣、止下痢;有枳殼能寬腸胃;有茯苓能利水道;有神麯、麥芽可以消滯,真痢中之要藥也)

白話文:

治療紅痢疾和白痢疾。

把神麯磨成粉末,留一些做成糊狀,加入麥芽、茯苓、枳殼、煨過的木香(如果是白痢,木香用量加倍),以及黃連(這六種藥材等份,如果是紅痢,黃連用量加倍)。

把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神麯粉末做成的糊狀物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五十顆。如果是紅痢,用甘草湯送服;如果是白痢,用乾薑湯送服;如果是紅白痢,用乾薑甘草湯送服。(這個藥方是從東山得到的,聽饒殿講是京城的御醫傳下來的。我仔細研究這個藥方,發現黃連可以解暑毒、清除內臟的毒素、增強腸胃功能;木香可以溫暖脾胃、驅散邪氣、止瀉;枳殼可以寬暢腸胃;茯苓可以疏通水道;神麯和麥芽可以幫助消化,這真是治療痢疾的重要藥方。)

4. 三黃熟艾湯

治傷寒四、五日,大下,熱痢時作,白通湯諸藥多不止,宜服此湯除熱止痢。亦有人作丸子,熱水吞下四十丸,治時行毒痢,良驗。

黃芩,黃連,黃柏(各二分),熟艾(半個,雞子大)

上㕮咀,每服三錢重。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無時。

白話文:

此方用於治療傷寒病發病四五天後,出現嚴重腹瀉,而且還伴隨著時好時壞的熱性痢疾,即使服用白通湯等藥物也無法止瀉時,可服用此湯來清除熱邪,達到止痢的效果。也有人將此方製成藥丸,用熱水吞服四十丸,用來治療時行性毒痢,效果很好。

藥方組成:黃芩、黃連、黃柏(各取二分),熟艾(半個,約雞蛋大小)。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取三錢重。加入一杯水煎煮至剩七分,去藥渣後溫服,不拘泥於服用時間。

5. 四順附子湯

生附子(去皮臍),白姜(炮),甘草,人參(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重。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吐瀉、腹痛,加桂半兩;小便不利者,加茯苓半兩。大凡痢疾,雖體寒、手足逆冷,冷汗自出,六脈沉伏,不宜輕用附子。多因伏暑而得此疾,亦有冷汗自出,四肢逆冷,六脈虛弱,但背寒面垢,或面如塗油,齒乾煩冤,燥渴引飲,此伏暑證也。小柴胡湯、五苓散、酒蒸黃連丸必能奏效。學者宜精思耳。

白話文:

把生附子(去掉皮和臍部),炮製過的白薑,甘草,人參各一兩,一起切碎。每次取四錢重,用水兩碗煎煮至剩七分時,濾掉藥渣,空腹服用。

如果出現嘔吐、腹瀉、肚子痛的症狀,可以加入半兩桂枝;小便不順暢的,可以加入半兩茯苓。

一般來說,痢疾這種病,即使身體感到寒冷、手腳冰涼、直冒冷汗、脈象沉伏,也不要輕易使用附子。很多痢疾是因為潛伏的暑熱引起的,這種情況有時也會出現冷汗直冒、四肢冰冷、脈象虛弱,但會伴隨背部發冷、臉色晦暗,或者臉像塗了油一樣發亮、牙齒乾燥、心煩不安、口渴想喝水,這就是潛伏暑熱的症狀。這種情況應該使用小柴胡湯、五苓散、酒蒸黃連丸來治療,通常可以見效。學習醫術的人應該仔細思考這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