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自明

《婦人大全良方》~ 卷之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2)

1. 婦人滯下方論第十

若下痢純白,狀如魚腦,臍腹冷痛,日夜無度,手足逆冷;或有嘔逆,全不入食,飲食欲溫而惡冷,六脈微細。此由臟腑虛冷之極,宜木香散加服四味理中湯及鍾乳健脾丸。甚者,四肢逆冷,六脈沉絕。當一味峻補,兼灸氣海、丹田二穴,更以助胃之藥,此守而不攻之意也。

宜四順附子湯、三建丹、白丹、加味參附湯、姜附湯,皆可選用。如年尊虛弱之人,或素來稟受怯弱,亦宜以此法詳酌調理。然大宜開胃、進食為先,食可得入,則脾胃運化,糟粕便聚。糟粕既成,垢膩鮮血,瘀滯不患其不除矣。如久痢不瘥,腸滑不禁,溏泄不止,諸藥無效,方可施之澀腸止痢之劑。

亦宜先以龍骨、肉豆蔻、訶子、鍾乳、胡粉之藥。近人多用罌粟殼、地榆之屬,然此物性太緊澀,能損胃氣。如少壯之人、壯健者服之,間奏奇效;若是疫毒、受暑受濕之證及年尊之人,或稟受怯弱,服此莫不受其大害。若以固秘澀腸為先,則風寒、暑濕之邪,非惟澀而不去。

而胃管閉而不通,禁口不食,日見羸瘦。糟粕不入腸中,所患無由可除矣。若有此證,宜以參苓白朮散、四君子湯及以石蓮、山藥之劑,治之必愈。治痢欲投補藥,必須有溫通之意在焉!如四君子湯、理中湯、十全湯加木香、白豆蔻、茯苓、官桂、厚朴之屬,可以散風邪,可以分水道,可以開胃管,可以治纏擾,可以通秘澀。此攻守之意兩全也。

大抵治痢之法,虛者補之,實者瀉之,滑者澀之,閉者通之,有積者推之,風則散之,暑則滌之,濕則燥之,熱則涼之,冷則溫之,冷熱者調之,以平為期,不可以過,此為大法。藥隱老人序。

白話文:

婦人下痢方論第十

如果下痢的糞便純白色,像魚腦一樣,並且伴隨臍腹冷痛,腹瀉日夜不止,手腳冰冷;或者有嘔吐反胃的現象,完全吃不下東西,想吃溫熱的食物卻不喜歡吃冷的,脈象微弱細小。這是因為臟腑極度虛寒所致,應該服用木香散,再加服四味理中湯和鍾乳健脾丸。病情嚴重者,四肢冰冷,脈象沉弱幾乎摸不到,就必須用峻猛的補益藥物,同時灸刺氣海穴和丹田穴,再輔以健脾胃的藥物,這是採取守而不攻的策略。

可以選用四順附子湯、三建丹、白丹、加味參附湯、姜附湯等藥方。如果病人年老體弱,或先天體質虛弱,也應該根據這個方法仔細考慮調理。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先開胃進食,只要能吃東西,脾胃就能運化食物,形成糟粕。糟粕形成後,積聚的污垢和血液就能自然排出。如果久痢不癒,腸道滑利不受控制,腹瀉不止,各種藥物都無效,才可以考慮使用澀腸止痢的藥物。

最好先使用龍骨、肉豆蔻、訶子、鍾乳、胡粉等藥物。現代人多用罌粟殼、地榆等藥物,但這些藥物收斂性太強,會損傷胃氣。少壯年體質強健的人服用,有時會有奇效;但如果是疫病、中暑、受潮濕侵襲的患者,或年老體弱、先天體質虛弱的人,服用這些藥物都會受到很大的傷害。如果優先考慮固澀腸道,那麼風寒、暑濕等邪氣不僅不會排出,反而會被堵在體內。

同時,胃部阻塞不通,飲食減少甚至不吃,日漸消瘦。糟粕不能進入腸道,疾病就無法根治。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應該服用參苓白朮散、四君子湯,以及含有石蓮、山藥等藥物的方劑,這樣就能治癒疾病。治療痢疾服用補益藥物,必須要有溫通的用意!例如四君子湯、理中湯、十全湯,再加入木香、白豆蔻、茯苓、官桂、厚朴等藥物,可以散發風邪,可以利尿,可以開胃,可以治療腸胃纏繞不適,可以通利便秘。這是攻守兼備的策略。

總之,治療痢疾的方法,虛者就補之,實者就瀉之,腸道滑利就澀之,腸道阻塞就通之,有積滯就推之,有風邪就散之,有暑邪就清之,有濕邪就燥之,有熱邪就涼之,有寒邪就溫之,寒熱不調就調之,以平和為目標,不可以過度,這就是治療痢疾的大法。藥隱老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