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大全良方》~ 卷之十五 (1)
卷之十五 (1)
1. 妊娠泄瀉方論第一
論曰:凡妊娠泄瀉,冷熱不同。水瀉青白或黃白,或水穀不化,腹痛腸鳴,其脈弱而緊,此內傷冷也,謂之洞泄寒中。若泄注如水,深黃色及有完穀,小便赤,腹脅脹滿,煩躁喜飲,時時嘔逆;或下利清水,或小便不利,得熱則極,脈虛大而數。由乘虛熱入於胃,湊滲下焦,津液不分,並於大腸,謂之協熱痢。
白話文:
古文:凡妊娠泄瀉,冷熱不同。水瀉青白或黃白,或水穀不化,腹痛腸鳴,其脈弱而緊,此內傷冷也,謂之洞泄寒中。若泄注如水,深黃色及有完穀,小便赤,腹脅脹滿,煩躁喜飲,時時嘔逆;或下利清水,或小便不利,得熱則極,脈虛大而數。由乘虛熱入於胃,湊滲下焦,津液不分,並於大腸,謂之協熱痢。
凡是孕婦出現腹瀉,可以分為冷泄和熱泄兩種情況。水瀉的顏色青白或黃白,或者水穀不消化,伴有腹痛和腸鳴聲,脈搏微弱且緊促,這是由於內傷寒涼所致,稱為洞泄寒中。如果腹瀉像水一樣,顏色深黃且有未消化的穀物,小便發紅,腹部和肋部脹滿,煩躁口渴,時常嘔吐或反胃;或者拉清水樣的大便,或小便困難,遇到熱就會加重,脈搏虛弱、大而數。這是由於虛弱時熱邪侵入胃部,又侵入下焦,導致津液不分,停留在靠近 大腸的地方,稱為協熱痢。
先以五苓散利小便,次以黃連阿膠丸或三黃熟艾湯。凡泄瀉色黃而有沫,腸鳴腹脹滿、微痛,其脈沉緊而小數,謂之冷熱不調,宜戊己丸和之。凡暴下或青或白,水穀或化或不化,腹脅或脹或不脹,或痛或不痛,但餲生熟氣,全不思食,其脈內虛外實,右關脈沉緊者,謂之飧泄,先去沉積,宜感應丸,後調和之。
白話文:
-
首先以五苓散利尿,然後再以黃連阿膠丸或三黃熟艾湯治療。
-
凡是腹瀉,大便顏色黃且帶有泡沫,腸鳴、腹脹、滿,並有輕微疼痛,脈象沉緊而細小,稱為冷熱不調,宜用戊己丸調和治療。
-
凡是突然腹瀉,大便青或白,食物或消化或不消化,腹部或脹或不脹,或痛或不痛,但有腐敗生熟之氣,完全不想吃東西,脈象內虛外實,右關脈沉緊者,稱為飧泄,首先要去除體內沉積的毒素,宜用感應丸,然後再調和治療。
凡治泄,先須理中焦,如理中湯、丸是也。次即分利水穀,如五苓散是也。治中不效,然後斷下,即用禹餘糧、赤石脂是也。(亦可就第八卷第八論選方通用)
白話文:
治療腹瀉,首先要理順脾胃,比如理中湯、理中丸。其次是將水穀分離,比如五苓散。如果治療中焦無效,再斷下,即用禹餘糧、赤石脂。(也可以參照第八卷第八論中選擇通用方法)
2. 厚朴丸
治妊娠洞泄寒中。
乾薑,厚朴(去粗皮,細銼)
白話文:
治療怀孕期间严重腹泻和体内寒凉的问题,使用干姜和厚朴(去除粗皮,切成细片)。
上等分,先杵令爛,水拌,同炒令乾再為末,水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飲下。
白話文:
上等的藥材,先用杵將其搗爛,加入水拌勻,一起炒至乾燥後再研磨成粉末。再用水煮麵糊,做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十丸,在飯前用米湯送服。
3. 草果散
治妊娠臟氣本虛,宿挾風冷,脾胃久弱,臟腑虛滑,臍腹㽲痛,日夜無度。
白話文:
治療怀孕期间原本脏气虚弱,长期夹有风寒,脾胃功能久已衰弱,导致脏腑虚滑,肚脐周围疼痛,日夜不停。
厚朴(去粗皮,薑汁浸,炒黃,二兩),肉豆蔻(一個,麵煨),草豆蔻(一個,煨)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熱服。
白話文:
厚朴(去除粗皮,用薑汁浸泡,炒至金黃,二兩),肉豆蔻(一個,用麵粉煨熟),草豆蔻(一個,煨熟)
三黃熟艾湯、(方見第八卷第十論。)理中丸、理中湯、五苓散、黃連阿膠丸、戊己丸、感應丸。以上並見《和劑局方》。
白話文:
三黃熟艾湯(詳見第八卷第十論),理中丸,理中湯,五苓散,黃連阿膠丸,戊己丸,感應丸。以上方藥均見於《和劑局方》。
4. 妊娠下痢赤白及黃水方論第二
論曰:夫妊娠之人,胞血既閉,臟氣不理,脾胃易傷;或恣食腥肥生冷,脾胃停滯,不能克化。冷熱相搏,致令心腹攪刺疼痛,膿血赤白雜下,古書所謂滯下是也。原疾之由,皆因冷熱不調,大腸虛冷,熱氣客於腸間。熱氣乘之則赤,冷氣乘之則白。冷熱相交,則赤白相雜,而運滯水止,名為滯痢也。
白話文:
古文:論曰:夫妊娠之人,胞血既閉,臟氣不理,脾胃易傷;或恣食腥肥生冷,脾胃停滯,不能克化。冷熱相搏,致令心腹攪刺疼痛,膿血赤白雜下,古書所謂滯下是也。原疾之由,皆因冷熱不調,大腸虛冷,熱氣客於腸間。熱氣乘之則赤,冷氣乘之則白。冷熱相交,則赤白相雜,而運滯水止,名為滯痢也。
那些懷孕的人,胞血已經閉閉了,腑臟機能不協調,脾胃容易受損;或者暴飲暴食辛辣肥嫩的食物,脾胃停滯,不能消化吸收。寒熱互相交爭,引起心腹攪拌刺痛,膿血赤白混雜,古籍所稱的「滯下」是這樣。病因是由於寒熱不調,大腸虛寒,熱氣侵犯腸中。熱氣乘勢則變紅,寒氣乘勢則變白。寒熱交替,則赤白相雜,而運行不暢,水分停止,稱為「滯痢」。
其狀白膿如涕而有血雜,亦有血少者。如白膿涕而有赤脈如魚腦,此名魚腦痢。又有血痢者,熱乘血入於大腸,為血痢也。血之隨氣,外行經絡,內通臟腑,常無滯積。若觸冒勞動生熱,熱乘血散,滲入大腸,腸虛相化,故成血痢也。
白話文:
症狀是白色的膿液如鼻涕一樣,裡面帶有血,也有血少的。好像白色的膿涕中帶有像魚腦一樣的紅脈,這種痢疾被叫做魚腦痢。還有一種血痢的症狀,由於體內熱氣鬱積,熱氣夾帶著血氣進入大腸而致成為血痢。血氣隨氣運而行,在體外運行在經絡上,在體內通達五臟六腑,平常不會有停滯積聚的現象。如果因為觸冒勞累,導致體內產生熱氣,熱氣就會攜帶血氣四散,滲入大腸,腸道虛弱受到其侵染而發生變化,所以就形成血痢。